陆续把日记里面的一些想法转帖出来:
2015年11月5日, 阴
江南愤青的blog里有一片文章叫 赚大钱的逻辑 核心思路如下:
靠辛苦只能赚小钱, 赚大钱得借势头, 借势头就是站在风口上, 但是看风口要恰到好处, 早了不行, 晚了自然不行。 问题是风口和机遇大部分时间是混乱的,很少人能真正有意识的看清楚, 结论就是撞大运, 撞上了就是命。 这是一。
第二是当前的形势判断, 现在实体经济不好,主要是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就要去产能, 过程很痛苦, 大家不甘心, 仍然放水续命, 愿意续命的都是真正该倒的企业, 结果是整体效率变低。 问题是钱出来, 没处去, 就冲在互联网上。 互联网创业就火了, 说不定是中央有意识要消灭这一批过剩的钱。 对于投资来说, 钱多了, 市场自然不好做, 什么估值之类的都是不好使。
第三还是要放长线看趋势。 真正能活下来的仍然是适应了趋势的, 比如真正利用了互联网改变旧产业大环境的。
明白了这些就该理解做事情不能太早, 如果需要你去教育用户, 那提前就失败了, 除非有特别的需求, 不要做改变用户习惯的事情, 微信改变用户打电话的习惯了没有? 没有, 但是替代了。 从小的需求做起, 然后自然而然就被带起来了。
最后重要的能力是靠表达, 能让别人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表达出来了,就可以结合资本, 有钱可以多试错, 很多时候特别是能力相当的时候, 钱多的就能造成足够的障碍了。 所以真正的创业, 不是靠能力, 是靠模式和不同的玩法。
这些话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大家都是短平快, 因此不需要很复杂的玩法和积累, 如果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行业,真正需要技术沉淀的, 靠积累还是有用的。面对意外太多的世界, 能力会被弱化。 门槛低的时候, 创业比的是试错成本。 时间成本, 资金成本, 合起来就是自由度:
随后重复一遍吴晓波文章里面的4个大趋势. 个人还是挺同意的
1. 互联网+ 商业模式的转变, 制造业要转型升级
2. 中产阶级的消费品味,价格优先, 到追求质量
3. 大众消费到社群化,粉丝经济
4. 证券化, 资产结构越来越复杂, 必须要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