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周末朋友聚会, 大家聊天问起我最近为什么忽然开了公号? 回答是因为调整了作息习惯, 每天早上起来到上班工作之前, 有1到2个小时时间, 本来是计划用这段时间来读书, 几次后就发现也许是年龄大了, 如果只看不写, 看完不久就忘光. 于是决定做做读书笔记, 顺手写几句. 写了几句之后发现这段时间其实刚刚够写一篇不长不短的文章, 一边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 一边可以帮助记忆. 写下来的东西一开始放在博客上, 同时在朋友圈发个链接. 但是从微信访问博客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朋友就建议为什么不自己弄个公号? 就有了这个公号. 公号到现在开了两个多月, 大约写了有不到二十篇文章. 虽然我不是一个勤勉的作者,  但也找到了些许写字的感觉. 今天就来说说怎么写字: 如何写出一篇文章?或者更奢望一点, 写出一篇好文章?

因为一直从事研究类相关的工作, 长期受到的训练就是要做一件事, 先问为什么? 那么要写文章, 就要先问为什么要写文章? 目的是什么?

先追根溯源. 文章是文字, 文字来源于对语言的记录, 是语言的存储方式. 语言是人和人沟通的工具, 有了语言, 才可以表达思想. 特别是抽象的东西, 所谓人类简史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石: 各种共同想象物, 都得凭借语言, 也只能凭借语言才可以表达.  因此语言就是思想的载体.

然而语言是活的, 如果没有文字记录, 只能口口相传, 那么内容会一直在变, 只有变成了文字, 才能锁定其中包含的思想. 所以文字是语言的尸体, 也是思想的长期载体, 更是通向永恒的唯一路径.

中国古代传说仓颉造字. 仓颉是个重瞳, 也就是有一只眼镜有两个瞳孔, 两只眼睛四个瞳孔. 史书上记载中国古代这样的人一共只有九个, 舜、仓颉、项羽、重耳、高洋、吕光、鱼俱罗、关羽、还有李煜。每个人都有其独到之处. 仓颉的独到之处就是他四只眼睛都用来观察,每天都在研究各种山川脉络,鱼虫鸟兽, 通过研究这些纹路和虫兽的脚印就发明了汉字, 并用它来取代结绳记事这种简单的记录方式.  传说仓颉造字成功之时, 白天下了一场粮食雨, 这是上天对他的祝贺, 到了夜晚鬼神嚎哭, 因为从此人进入神圣领域, 鬼神再也不得安宁.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回到文章, 文章是用来传达自己的精神世界的. 可以传达的内容多种多样, 可以是对某种现实的描述, 可以是观点, 也可以是感情.  但如果事实,观点,和感情这三者都没有, 文字就空洞无力. 写文章的人也许还可以自娱自乐,别人一定不爱看.

所以要写出文章, 首先要有内容. 而内容来源于对现实的观察. 一个好的作者必须观察敏锐, 需要在生活中有所体悟, 才会有想要表达的东西.

其次要掌握写作的技巧, 写作也是一门通过学习获得的技能. 需要有老师教, 需要长期的训练.  刻意学习, 一万小时定理, 同样适用.  刻意学习的关键是要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习惯思维方式不同, 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自己的技能. 我自己写文章的习惯总结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点:

  1. 写文章要一气呵成.  写东西之前要注重积累,想好了再写, 如果没想清楚, 宁可不写. 写东西不要打草稿, 不要改来改去. 这样出来的文章才有连贯性, 也就能自带气场.
  2. 写文章要开门见山,  上来就几句话讲清楚观点, 让别人知道你要说什么, 然后在展开, 不能卖驴三页不见驴字.
  3. 写文章要力求简洁. 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事情, 不要写两句. 写完要回头读一读看, 是不是文字啰嗦了, 能不能有更简单的表达方式.
  4. 写文章要有层次.  要层层推进, 先讲简单的再讲复杂的, 可以让人渐入佳境.  文章展开后还要再慢慢收拢. 帮助读者整理思绪.  结尾处可以点题呼应.

以上几点如果都注意到了, 就能写出一篇有简单明了,有说服力的文章. 再重复一遍, 要做到随手就能写出能读的文字, 没有捷径, 只能多多练习.

这样的文章, 也许有气势, 有力量, 但是还不能说是一篇好文章. 好文章是人们喜欢传诵和称赞的那种.  更好的甚至能流传千古.  其中的区别在于感情, 在于审美.

对同样的一件事, 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文字作为语言的载体, 自带语言的韵律. 好的文章, 适合大声朗读. 承传启合, 有节奏, 有乐感. 这种文章的极致是诗词, 诗词都是可以唱的.

要把文章提升到这个层次, 还是要靠大量的积累, 要学习文字语言的知识, 要熟读记诵古文诗词的名篇, 要掌握丰富的词汇. 看到美女不要只会说漂亮. 更不要搞歪门邪道耍小聪明, 弄一些蓝瘦,香菇之类的东西. 过于流行化的东西都浅薄, 几个礼拜人就忘了. 文字写成这样会速朽.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 要和文字谈一场恋爱,要有感情.

文章的最高的层次是流传千古, 可以通向永恒. 这样的文字要载道. 有道在其中. 虽然大千世界, 道有万千, 各有不同, 但共同之处是要藏虚, 要留白, 要空. 要留出空间让读者能结合自身的体悟而有所触动. 这是一种审美, 也是一种修炼. 通常只能靠天赋.

文章的结尾说一个很多人小时候都知道的故事, 李白来到黄鹤楼, 看到眼前的景色本来想做诗, 却很不幸看到了崔颢的名作: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佩服的不得了,只好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就遗憾的走了. 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人的附会. 但李白确实在自己的诗里面多次模仿了这一篇, 其中最有名的是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几乎是个山寨版. 不知写这诗的时候李白怎么想, 是想拿复刻版来致敬?

古人有评论认为唐朝七律 登黄鹤楼 为第一.  你同意吗?

 

茶与咖啡文化篇之茶道

coffee

这是我开始动笔以来写的最不痛快的一篇文章。 快餐时代大众已经没有耐心看太长的文字。 而文化这个话题又实在太深太难, 如何在短短一两千字的小文写出些许味道实在是很为难的事情。 最后决定还是写成冈仓天心名著茶之书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是一百年前冈仓用英文写的,用来向西方推介日本的文化。所以相对来说,通俗易懂,当然也比较浅。 我对茶文化的理解并没有超过他,那就跟随他的脚步吧。 因为篇幅的约束和个人的爱好做了取舍, 所以强烈推荐有时间的人还是读读原书,并不长。

分段仿照原书的章节


中译本的书开篇有日本名教授藤田一美给中国读者作序介绍背景。 开宗名义, 日本文化源于中国, 在十六世纪后, 日本通过贸易接触到西方, 除汉学以外, 又开始学西学。 日本文化从来就是谁强学谁, 并没有大国的抱负和负担。 十九世纪美国炮舰打开日本,当时日本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西周说, 余深感非学西学,今后不足以立身行路。 中文里很多现代词汇是从日本转来的, 其中一些最基础的, 比如哲学, 主客观,归纳,演绎,义务,权利,还有艺术,美术等都是西周首先使用的。 日本被打败,所以西周,津田真道为代表的第一代人是推崇完全西化的 。 到了第二代,也就是本书作者岗仓天心这一代, 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 建立了初步的自信。 福泽谕吉等人仍然坚持全盘西化, 岗仓天心则看到了西方的问题,开始推崇汉学为本,西学为用。于是用英文写了这一本书, 向西方介绍东方文化。这本书写于日俄战争刚刚打赢后的1906年。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又何其类似? 以下是正文。

第一章 人情的碗
岗仓以茶碗作为切入点,总揽了一下茶文化。茶一开始出现, 是药材, 后来就称为饮料。从唐朝开始,称为了高雅的享乐,随后因为禅宗的影像,变成了审美的宗教, 日本的茶道,源于唐,成于宋。茶道本身, 是源于对人生不完美的崇拜,就象明知人生难以成就时,仍然希望有所为的温和企图。

茶影响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膜, 日本人会说一个人没茶气, 意思是他对生活中亦庄亦谐的趣味非常愚钝。茶的精神,不同于西方对酒神的无止境献祭,而是孔子惬意的宁静,老子犀利淋漓,以及佛飘渺的风韵。只有感到自己伟大处渺小的人,才能看到渺小之处的伟大。一只碗中见宇宙。

茶传到西方是十六世纪, 推动者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 到十七世纪, 开始在西方上流社会流行,十八世纪最盛时, 英国的咖啡馆里实际上主要喝茶。塞缪尔.约翰逊说自己是一个顽固的饮茶者。而少数理解茶道的查尔斯兰姆说,我所知道的最大快乐, 就是暗中行善,并偶然发现它是善行。隐藏且可以发现,不敢表白的暗示,正是日本茶道的核心审美。

作者同时抱怨,西方在日本沉迷于温文尔雅的艺术时,把日本当作野蛮的民族。 而当日本在满洲战场大屠杀时并打赢了俄国时,就变成了文明的国度。何等的讽刺!

第二章 茶的源流
茶作为艺术作品,有高下之分,但是并不是只有唯一正确的方式。不同流派,沿革于历史的流变。 此时岗村说了一句名言:当你没有伟大的内心可以隐藏时,才会过多的在小事情上展示自己。
中国的茶在公元四,五世纪就有文字记录, 但当时的做法非常原始,茶叶先蒸再碾碎,做成团子,和米,姜,盐,橘皮,香料,牛奶一起煮。 这种原始的状态,在现在的牧业地区,仍有保留。
提升茶境界的第一人是唐朝写茶经的陆羽。陆羽生于儒释道开始贯通融合的年代, 他给喝茶制定了仪式, 期望从中体悟宇宙的秩序。茶经各章,分别讨论了茶树的本性,采茶的工具,选茶的方法,各种茶具(论述了二十四种),制茶的方法(包括水的选取,著名的 泉为上),以及一些茶人的历史,著名茶园和茶的变种。 中国的瓷器来源于对玉的模仿,不同的追求,与饮茶的方式紧密相关, 陆羽推崇青瓷,因为可以增添茶水的颜色,而白瓷会让茶水变粉,看上去很无味。这是因为他泡的是团茶。
宋朝开始,抹茶流行,茶叶被磨成细粉,放在热水里搅打, 茶汤里也没有了盐。宋人不再过度追求结果,开始重视过程。饮茶不光是一种消遣,而是自我实现的方式。抹茶适合装在深蓝或者黑色的厚茶碗里。 日本最有名的茶器,国宝 曜变稻叶天目盏 就是一只宋代的黑茶碗
明朝崇尚自然, 茶叶不再被各种研磨, 保持原样直接放在水里。 这样的茶汤适合白瓷。 因为泡制的过程越来约简单, 茶具就变的越来越复杂, 作为泡茶用具的紫砂壶就单成为一种文化。
岗仓文中直说因蒙古入侵,唐宋的文化中断,被日本学了去,中国人眼里, 茶也不再是道, 变成了一种玩物,茶叶越来越香。然而这种令人惊异的花香, 正是不肯体悟自然,却玩弄自然的结果, 毫无唐宋时期仪式的浪漫。 对此, 我并不认同。

第三章 道和禅
众所周知, 日本的茶道和禅有密切关系。 岗仓说,茶道来源于禅宗和尚献茶给客人的风俗。甚至在道家的故事里, 老子出关时,从关尹手里接过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一杯茶。
岗仓在这里用了全书最长的篇幅, 试图让西方人理解什么是道, 什么是禅。 因为用英语写书的缘故, 他先强调翻译是不准确的,最理想也是只能看到锦缎的反面,所有纵横的丝线都清楚, 却没有色彩和匠心的微妙之处。但是仍然可以说, 因为古代的圣贤只说道的反面,因为无法正面说出道的真理,这样虽然开始说话的时候显的很傻,但是说完之后, 听众都变聪明了, 所以老子说:下士闻道,大小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你笑了没有?
岗仓认为,相对于儒的秩序, 道和禅都是自由主义, 两种不同来源于中国的两条大河, 长江和黄河。 儒代表北方的正统, 道和禅是南方的浪漫。儒教的精神理想是完美的古代, 而道教的世界是永远在变, 是荒谬的, 既然如此荒谬, 无需严肃对待。

道的思想深深植于中国国民内心之中。成为节制而又文雅的力量。 温如玉这三个字,就是其集中体现。生活虽然如此苦难, 中国人并不凭借西方死后的天堂作为精神安慰。 我们可以和列子一起御风, 那时我们就是风。 我们可以和河伯一样生活在半空之中。道的审美,在于虚,虚藏万物。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放空,其它的东西才能自由出入。道的思想在艺术的体现,也要有虚,要留给观众空间,让他能体悟,与作品成为一体。如果在生活中掌握了这种虚的艺术, 你就是道教里的真人。
禅宗应对生活又是另外一种态度,禅的自悟来源于成佛六法之一的冥想,佛陀晚年尤其强调这种方法,并将法门传给迦叶,自此二十八代后传给了达摩。达摩一苇渡江,从此禅宗在华夏开枝散叶。有文字记载的禅宗最早的著作是六祖坛经,二代传至百丈大师,首创禅寺和相关戒律。中国的禅宗和道教一样是相对主义, 禅宗大师对禅的定义, 是在南天见到北极星之术。真理只有通过领悟于真理相反的一方才能实现。因为语言无法传达这种高妙的思想,甚至对于先验体悟,语言反倒是一种障碍,因此禅宗的流传并不见太多经文,而是各种小故事,丹霞和尚冬天烧佛取暖就是一例,旁观者吓坏了,说你亵渎佛祖,丹霞和尚说, 我要从灰烬中提取舍利。旁观者愤怒的说, 你从佛像的灰烬中能找到什么舍利? 于是丹霞和尚回答,既然没有舍利,它就不是佛, 所以我并没有亵渎佛, 并转身回去继续烤火。
禅把尘世和灵魂看的同等重要,物并无大小之分,一粒沙中见宇宙。因此寻求解脱的人应在生活中找到灵光的反射,禅寺的组织也是如此,出了主持,所有人都会分担禅寺的日常劳作,而分给刚入门的工作应当是最轻松,越是有声望和资历的僧人,做的工作应当越低端和枯燥。这是修行的一部分。日常削萝卜皮时的言谈中,也许是悟道的契机。 (请告诉我, 那个禅寺现在是这样)

宋代有个三人尝醋的故事, 可以作为总结。 佛陀,孔子,老子站在生活的象征– 一坛醋面前。每个人用手指蘸醋后放在嘴里品尝, 孔子注重事实,说醋是酸的, 佛陀说, 醋是苦的, 老子说, 醋是甜的。

尾声
岗仓的原书, 一共七章, 还有四章,分别说的是 茶室, 艺术鉴赏,花, 茶道大师。 我觉的作为一篇网文, 现在写到的篇幅已经过长了,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原书。就不在摘录了。 最后一章茶道大师, 说了茶人利休的一生,利休是日本茶道的创立者和宗师,他最爱的一句话是, 世人只道花开好,却不见雪压峦发春草。日本人崇尚和美一起生活,并死的美丽。 在利休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得力于丰臣秀吉的友谊和赞赏,利休名满日本,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利休也死于和丰臣秀吉的冲突, 有人告他要毒杀太阁, 特许可以自杀, 于是利休举行了临终茶的仪式,喝完后打碎茶碗,并留诗一首
人生七十
力围希咄
吾这宝剑
祖佛共杀
岗仓全书的结尾就是这首诗,他说利休含笑步入了永恒的世界。 我觉得他并未体悟利休的心境。 利休心境应当是弘一法师的临终遗言, 悲欣交集!
岗仓说的是日本人对茶的理解, 他们确实截取了唐宋文化, 并将之提升为茶道, 岗仓不屑的明清在生活中体悟的自然, 并没有他说的那么不堪。 道法自然, 日本人其实是走偏了。 明朝另开一路, 中国文化有了新高度, 我们又有了世间唯一活的圣人王阳明。

日本人的路走在前面, 中国人随后,各种反复,都有类似。 他们已经走到头了,而现代中国, 摸着石头过河了几十年, 又会到那里去呢?

茶与咖啡

七天假期转眼即过。 就要从休假模式调整到工作模式, 读者君是心急火燎的想去上班呢?还是不想上班不想上班还想补觉旅游呢?想是一回事, 做是一回事, 该干啥干啥,今天写两种饮料,工作的时候特别需要, 大部分人一辈子离不开的, 茶和咖啡。

开宗明义, 我们喜欢茶和咖啡, 因为它们都是兴奋剂。

茶和咖啡中都含有咖啡因。 咖啡因通过口服进入体内之后, 由胃和肠道吸收进入血液, 随后遍布全身,大约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后,完全起效,之后会非常缓慢的代谢,大约三个小时为半衰期,因此早起一杯茶或者咖啡, 到中午咖啡因还剩一小半, 仍然起作用。

咖啡因在化学上归属黄嘌呤类化合物, 茶里面还单独有茶碱,也属于黄嘌呤。 茶碱可以用来放松呼吸道,在治疗气管炎,哮喘之类的药里很常见。 但是茶叶里的茶碱含量很少, 主要起作用的还是咖啡因。

所有的黄嘌呤,对身体都有多种作用,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神经介质阻断剂。大脑中有一种称为腺苷的神经递质,是细胞的代谢产物,神经细胞一旦开始活跃,就会产生腺苷,腺苷会降低细胞的活跃程度, 这样构成了天然的负反馈,也是一种生物保护机制。黄嘌呤或者说咖啡因直接阻断腺苷的作用,神经细胞没了这一层负反馈的限制, 受到刺激会更兴奋。同时咖啡因会降低大脑血液的流量,也许不兴奋的部分会更低调,相互作用下,人会觉得注意力更集中,加上兴奋带来的愉悦感, 对精神层面就会有影响,会有一点点上瘾。

黄嘌呤对身体其它部位特别是平滑肌也有作用。 肠胃里主要工作的就是平滑肌, 有人喝咖啡会拉肚子, 中国古代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时候,靠吃茶叶来清肠胃,排毒, 就是这个原因。

讲完一大段科学知识,再来说说含量。 吃东西也罢,吃药也罢,不谈量就是耍流氓。即使食品吃多了也害人。普通冲泡的一杯茶(250毫升,半斤),咖啡因含量大约是30-60毫克, 用最常见的滴滤手法冲泡的一杯咖啡(不是浓缩)(250毫升,半斤),咖啡因的含量大约是75-150毫克, 因此咖啡里的咖啡因要比茶里面大概多2-3倍。传统食物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含有很多咖啡因,猜到了吗? 就是可可,以及可可做的巧克力。巧克力的历史对欧洲人来说,比咖啡还悠久, 但是从文化意义上就差了很多。 这里就不说了。现代社会,大家常喝的还有一些软饮料,比如可乐,能量饮料比如红牛,里面都含咖啡因,软饮料的咖啡因含量低于茶,能量饮料的咖啡因含量大致相当于茶。所以一罐红牛的提神醒脑效果基本相当于一罐茶。

到了一定剂量, 咖啡因也是毒药。精神刺激太强烈,就有反作用,比如喝多了咖啡,人会感觉紧张和烦躁。如果咖啡因到了一定量,还可以致死,医学上说,大约每公斤体重35毫克的量,就会有毒到致死。一个50斤重的小孩,大约喝5斤咖啡就会中毒,一个成年人大约需要10斤咖啡。通常人不会喝这么多。所以没事。 这里特别要提提意式浓缩咖啡(简称esp)。浓缩咖啡的浓度大约是普通咖啡的10倍,标准25ml的一小杯,就相当于一大杯普通滴滤咖啡的效果(也许咖啡因的量要第一些) 。意大利人早上喜欢来一小杯esp, 加一勺糖,搅一搅,然后一口闷。提神醒脑,心满意足去上班。 这种喝法跟喝酒差不多, 可以喝很多. 但是要是喝了一斤esp,20个标准杯的量,有可能就挂了。 切记切记!

茶叶本身的咖啡因含量并不比咖啡豆少, 只不过咖啡的做法经过了深加工,先烘培,再磨成粉才泡,提取的效率高。更别说esp,专门加压力,务求浓缩。如果茶叶也磨成粉,泡出来的茶就会特别浓。把茶叶磨粉放在意式机器里,可以做出意式浓茶。好奇的人可以试试,保证够劲。

咖啡因本身是食品添加剂,那么多软饮料都需要,因此有工厂生产这个, 收集一些泡过的茶叶,茶叶次品,渣子,碎叶子, 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步骤提取出咖啡因。大学化学基础实验里提取咖啡因是必修课。但是前面说了,浓度高了就危险。 纯的咖啡因,相当于是毒品,中国北方的大货车司机喜欢吸一种东西,俗称“面面”,就是纯的咖啡因加碱。这个就厉害了,不光违法,还可以损害健康。

拉拉杂杂写了一大堆,完全从功能角度说,把咖啡和茶写的很无趣。咖啡和茶作为文明载体,都积淀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写几本书都写不完。如果只取其中提神醒脑的功效,那可真是牛嚼牡丹了。改天我们再来谈文化,谢谢阅读。

人生的境界-从中年男女的危机说起

同学群里有人转发了两个知乎话题: 中年男士都在想些什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01909)。中年妇女都在想些什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57352)。看了几个高票回答, 满满的负能量。答题的人,成功人士有, 不成功的也有, 有家庭的有, 无家庭的也有。 但是每个人都不开心。有抱怨混日子没前途的, 有抱怨看似成功压力大的, 有抱怨家庭不和睦的,有抱怨孩子不听话的等等等等。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 你活着是为了什么?

大家别说我是老调重弹, 凡是自带动力,正能量的人,都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生活一定有起有落,有波折,有冲突, 如果糊里糊涂,随波逐流。人生顺境时无所谓。一旦遭遇逆境,各种困难纷纷而来, 外界的压力逼着你做事,就是无穷尽的苦恼。堕入其中,自然满满的各种不开心,以至于抑郁,甚至自杀向。 我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也有过类似经历。 因此斗胆在这里发文,谈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 也就是所谓人生的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谈到了词的三种境界,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出自人间词话二十六。王先生的境界是三句词:第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本来说的只是文学艺术创作。但是因为说的实在太好, 而且确实在不同场合都可能有类似感悟, 很多人就把这三句拔高了, 说谈的就是人生的境界。

那么这三句话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我理解, 第一句是说在摸索, 反反复复,在找路。第二句已经找到了路,那就要拼搏,这个过程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不后悔。 第三句有两层意思,是说经过拼搏的过程,某一天会顿悟,于是人生得到了升华。所谓两层意思, 说达到目标也能悟,灯火阑珊,另外一层是说,就算没做成也能悟,蓦然回首,哈哈哈,原来是这样。中国人脑子里自带辩证法,正反都说等于没说, 当然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们自己领会。

禅宗里面有个段子流传极广,大家应当都知道,我看到的版本是:“”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各种人生大师们开讲座都会说这三句,也有一些不同版本有用字的差别,基本意思是一样的。 大师们喜欢这三句,大概可能是想说我和你一样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实差着两层境界,我当然比你高到不知那里去了,你老实听我讲。当然也有真大师是懂的。 到底是伪大师还是真大师?真相只有一个, 说没有用,看他怎么做。此外特别强调一点, 不能速成!

一切的一切,靠实践, 你可以关起门来坐枯禅,思想碰撞,但这个不推荐,疯掉的可能性比较大。还是要到大千世界中来, 边想边实践。

这里再引用冯友兰先生的一篇文章,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中的境界, 他分了四类: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在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不是依照社会习惯,侄是依照其本性去做,他们从来未曾了解做某种事情的意义。功利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生的了解,比较进了一步,他们有“我”的观念,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为着功利,为着自己的利益打算。在道德境界中的人,不论所做何事,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天地境界中的人,一切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  这四个境界对应前面三层的那一层, 留给大家做思考题。

最后还是要反复强调下,要实践,要实践,要实践!因为心境是想象不出来的, 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说,你被人用抢指过头吗?没到生死一线间的非常时刻,没有遇到足够的困难,你不能悟。被人指过头,活下来了, 才可以在同样层次上做朋友。

写这个文章的时候翻了翻知乎上的相关问题, 看到张弛同学用了三张图抖了个激灵,这里转一下, 表示赞赏:

第一层境界

58fc1ff025ba47e91e400051fc11563d_b

第二层境界

12eea7a9af165c127bd74fac272576ee_b

第三层境界

a91f4288de71c967756dabda5a063562_b

最后再补充一句, 人生的精彩,岂是几句话,一篇文章能讲完的。

(全文完)

什么是智慧?

前面一篇文章我们说过了聪明是怎么回事, 文章末尾留了个尾巴, 说聪明不是智慧, 这篇文章就来说说什么是智慧. 还是要声明,这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对不对, 请自己思考,批判性阅读.

什么是智慧? 开宗名义, 智慧就是道!  看到这里有人估计要关链接了, 又来一个吹牛皮的? 不要着急, 容我慢慢讲.

中国人都知道传统文化里面有儒,释,道三家, 尤其是道家的总纲, 道德经,只有五千字,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头一句, 道可道, 非常道, 意思是道是不能说的, 说出来了就不对了.  我觉得这是老子在吓唬人,故弄玄虚,显得自己高明. 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道的核心是哲学, 是世界观, 是你怎么理解现实的基本思路.

我们小时候读书, 学过很多政治课, 大家都很讨厌那些破玩意儿, 其实里面有些是真正的好东西, 小孩子实在年纪小, 没有人生经历,理解不了.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讲, 谢逊教张无忌的武功, 因为张无忌年纪太小, 谢逊就逼着他背了一大堆口诀, 弄的小孩子很苦恼. 当时能用的实用技巧啥也没教, 后来张无忌到处被人欺负. 直到他学会了九阳真经,明白了武学的道理, 才理解谢逊教给他的都是好东西, 是真正高深的武学. 政治课也一样,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 哲学有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道其实就这三条, 有人说不对, 还有二元论, 其实二元论最后都疯了. 不再多解释, 能理解的自然能理解, 不理解的靠文字也理解不了. 刚才说老子故弄玄虚, 发现我也一样…

继续解释. 还是说大家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吧, 有了道, 就要指挥人的行为方式, 我们都知道孔子和老子, 孔子的儒家讲规矩,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从个人小家庭, 到社会大家庭, 也许心里面想的是天下一个大家, 所谓, 修身,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那么老子呢, 这些都不能要, 绝圣弃知, 小国寡民,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死不相往来. 好像是完全相反的. 那么谁说的对呢?

最近很流行一本犹太学者写的书, 叫人类简史. 里面说智人为什么把其他原始人类都灭了, 就是学会了社会组织. 人光靠血缘关系能组成的最大部落也就是百人的规模和量级, 智人学会了用所谓共同想象物来组织人, 可以部落之间协同, 千人大作战, 那些百人部落自然不是对手. 以至于单兵作战能力再强也要完蛋,尼安德特人据说很高壮,现代人绝对单挑不过. 但结局还是竞争失败,全部灭绝. 所以老子那一套, 说的是基因里自带的东西, 想回归原始, 小部落, 孔子就现代很多, 要社会大组织. 那么老子错了吗? 不尽然, 老子的道理适合所有竞争失败者, 是安慰,也是良心. 博大精深的东西几句话是讲不清楚的,为写文章, 点到为止,行家别较真. 谢了先.

那么释家说的佛是什么? 佛家流行于现代社会,尤其是上层社会的有很多内观,修心甚至双修的法门, 最终都追求所谓开悟, 禅宗讲了特别多各种段子, 当头一棒, 要顿悟. 那么开悟又是什么, 有机会再写一篇. 这里提一下我个人最喜欢佛家的东西, 其实是逻辑, 因明学.

有点跑题了, 还是回来说说什么是智慧. 之前说了是道, 有点玄. 道主要是世界观, 我们常常说做人三观要正. 那么什么是三观? 世界观自然是其中之一. 还有两观, 一个是人生观, 一个是价值观.

世界观说的是你怎么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的.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是怎么运转的, 这是出发点, 然后可以有人生观, 人生观说白了就是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部分人说起这个都是糊里糊涂的, 我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人?混日子呗, 得过且过. 其实不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潜意识里一定有. 请你放开约束想一想, 你人生最幸福的一刻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比如说你是一个教师, 过60大寿, 很多学生已经取得各种成就,都来给你贺寿, 你站在舞台中央,望着众人,听着不绝于耳的祝贺声, 志得意满. 又或是你是一个探险家,终于到达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海底深处,望着眼前那些前人从未见过的生物,各种满足和幸福感充斥于心.等等等等,每个人都有,人有不同. 这就是你的人生观.

最后还有一观, 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你怎么衡量各种事物的,  有一个非常流行的问题, 媳妇和老妈掉水里先救那个? 总要有个先后, 这就是价值观. 每个人都不同, 还有比如工作家庭冲突的时候那个优先? 有钱先买房子还是先买车? 价值观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

找对象也好, 创业也好, 要找三观合的, 三观一合, 那就是人生良伴, 互为影子, 可遇不可求!感叹一下.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决定了你的一生. 三观正, 剩下的就是机遇. 通常在人的一生里,机遇总会有的,有点耐心就好. 就算没有碰上机遇, 明白的人也无所谓, 毕竟没有白活.

(全文完)

 

聪明的秘密

从小我就被人夸聪明. 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叫一个年近不惑之人神童. 这一方面说明我小时候的聪明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也说明我现在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以至于有人觉得还是小时候的称号略优.

别人夸你聪明的时候, 时不时还会感叹一句, 你为什么这么聪明啊? 既然很多人这么问, 我觉得我可能有资格来谈一谈什么是聪明这个话题. 各位看到我这么吹牛b不要生气. 因为别人一夸你, 你就骄傲, 骄傲多了就自负, 自负了就要栽跟头. 我已经栽过很多跟头, 事实深刻教育了我, 也帮您出了这口气.

那么现在回到正题, 先说一说什么是聪明人. 一般说到一个人聪明, 无外乎如下形容词,可分成三组: 脑子灵光转得快. 反应快; 记性好, 极端的有过目不忘; 想的多,想的深. 最后一条是思维习惯, 先不多说. 单就前两条, 类比计算机, 一是说主频高, 二是说内存大. 分开细讲: 

先说主频高, 观察一个人的语速基本上大致就能判断, 除非有人刻意隐藏. 一般脑子转的快的人, 说话也会比较快. 说明他的处理能力强. 处理能力强, 又集中反应在逻辑能力和算术能力上, 比如做逻辑题, 口算或者心算. 有些人就是天生比较强, 比如我, 大约四岁的时候就能心算4,5位数字的加减乘除, 我可没学过速算法, 就是在脑子里生列算式算出来. 如果这方面天赋不强怎么办, 不要着急, 可以练, 有一些方法, 比如速算法, 或者多做题, 各种各样的题都做过. 拿检索能力拼人家的计算速度, 应付一般考试足以. 当然要搞数学奥赛还是不行, 这个要认.

再说内存大. 有些人天生记性特别好, 一本书从头到尾翻一遍, 就能背出来. 三国里有个故事, 张松去给曹操献西川地图, 曹操嫌他长的丑, 不待见, 他就想报复. 看见书案上曹操刚刚写了一本兵书: 孟德新书的手稿, 就说这个书是抄来的, 曹操大怒, 说我自己写的, 你怎么说是抄的? 张松哈哈一笑, 说我以前就看过, 不信你问我, 说话间他把书已经翻了一遍, 全记下了, 曹操拿起手稿随手翻到几处问张松, 张松倒背如流. 结果曹操又急又气, 就把书给烧了. 中国历史又少了一本兵家名著.很可惜. 这是能力用错的典型,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不能胡作非为, 张松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三国演义是演义, 不是历史. 但是天生过目不忘的人是真有的, 我就见过翻过一边菜谱能全背下来的. 最近有个电视节目, 最强大脑, 很多人在上面秀自己的记忆力. 看过您也别自卑. 这里面有门道, 这个也可以练. 形象记忆法, 把要记的东西变成画, 再带点夸张出奇的引申, 就好记了. 坊间有很多培训班教这个. 但是切记, 如果你不是自带天赋, 虽然方法简单, 也不能速成, 还是要长期练习, 一万小时定理, 练出思维习惯, 不然学完没多久就忘了也没用.

说过了主频高, 内存大, 放在一起, 看出来了吗? 大脑两个半球, 一个是左脑, 一个是右脑.  其实我很不喜欢左右脑的说法, 大脑的生理结构是同样的, 功能上有分区, 但是仍然是一个整体. 一些从裂脑人(左右脑不联通的) 那里得出的结论, 只是暂时的参考,不能作为最终结论. 左右脑还是一体的, 要聪明, 左脑也要, 右脑也要, 计算,存储能力都强, 才能高效率的解决问题. 有了基本结论, 各位就可以想办法针对性的训练, 弥补自己的不足.  

 

为什么训练可以拼天赋, 拿神经网络来类比, 大脑是个计算模型, 一堆基本计算单元, 通过复杂连接成一个网络来组织.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因素, 一个是连接传递方法,一个是网络的结构, 一个是连接的强度, 对比神经网络 , 一个是激活函数,比如relu, 一个是模型的结构, 一个是模型的参数. 通常对神经网络来说, 激活函数是最先确定的, 这样算法才能开展. 然后是网络结构,要精心设计. 最后才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参数.  高级一点的方法也能学学网络结构. 最高级的方法也许能学激活函数, 不过函数空间太大,阿列夫2, 不好学, 目前看,还学不到. 总结一下,  变换方式最难学, 其次是结构, 一般学习只能学参数

那么回到天赋, 为什么有些人天赋高? 那就是结构天生好,  也许是遗传, 也许是碰巧. 天赋没有不要怕, 可以学, 但是要苦练, 先学参数, 练到一定程度才能学结构, 结构学好,就习得了技能, 一万小时定律, 刻意学习, 没有捷径. 天赋好的也别得意, 不好好用, 结构会退化, 今不如昔. 此外, 谁也逃不掉衰老. 

最后再补一句, 聪明不是智慧, 有时间换一篇文章说.

美食之道

link

前两天在微信群里和人聊天, 一言不合就说起来吃。 于是我开始显摆家里有各种饮食的书,表示自己略懂。聊完随手捡起小山裕久的日本料理神髓翻了翻。一翻就没放下手,基本从头到尾又读了一遍。好书要重读是真的, 人生阅历不同,心境不同, 同样一本书,能看出非常不同的味道。当年看这本书,看到了日本师傅做料理如何细致,怎么炫技。如今再读才明白原来人家早已上升到道的境界。

论起餐饮。口水话题最著名的一个就是中西方餐饮那家高? 因为中国人一直觉得自己的美食之国,中餐高到不知那里去了, 一出国就想念家的味道。 以至于很多学子回国都是因为胃。然而在放在全球视野下,却不是如此, 卖轮胎的米其林搞的餐馆排行榜才刚刚进入中国, 在上海挑出来的也是西餐,日料为主。 世界各地的高级餐馆,都是法餐,日料。 很多最贵的其实是日料馆子。基本没见过中餐。钱是没有偏见的, 因此光从钱的角度看, 中餐确实没有抓住世界人民的胃。 为什么?

小山裕久这边讲日料的书前半部分分阶段说了十几个日料的要点,后半部分主要是几个大厨的谈话记录。 书开头有两篇别人写的序。其中一篇谈到日料与法餐的差别,着重突出了小山先生的看法:说日料有如书法,粗看起来不复杂, 只是简单的几笔几划,然而真正动手,从第一笔开始就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半点差错。 同时,每一笔都要技到神到。既要讲精准,又要讲神韵。必须经过多年苦练基本功,才能掌握基本写字的技巧,再加上多年的实践,悟出道理,才有自己的书法/料理风格。而法餐仿佛油画, 各种色彩颜料,涂涂抹抹,有点小错没关系, 可以抹上一笔把出错的盖住,最后整体效果不差就行。

这个比喻真是精到, 那反推中餐是什么。 当然是中国画。等等, 你是说中国山水吗?中国有八大菜系, 当然不只是文人山水画。那种追求淡雅意境的做法类似淮扬菜。还有更多不同的画派,比如粤菜如工笔花鸟,鲁菜有似杨柳青年画等等。中国菜五花八门,多彩多样,口味杂,风格多变。然而并不追求极致,略有追求的淮扬菜也是浅尝即止。出国了别人不是太待见你也是应有之意。有人不服, 说中餐馆开遍全球,老外一见中华料理就不要命。 我说那个叫做俗,世上毕竟俗人多,迎合大众口味,红尘之气当然也可以。 麻辣烫吃调料红遍大年南北。并不是有多高,游戏红尘,切莫坠入其中无法自拔。

回头再说书, 书中提到日料因为简单,所以要追求极致, 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这种追求,从选料开始,强调经验积累,掌握原料的各自特点。之后从菜单的准备,高汤,刀工,蒸,炸,炖,煮,米饭等各个环节,娓娓道来。即讲操作,更多的是讲背后的道理。 比如高汤,只有几种最基本的材料:小山师傅却说 “每一天熬煮的高汤都是不一样的,。。。,柴鱼是很特别的食材,每一条鱼都有不一样的滋味,即使是同一条鱼,部位不同,也有不同的影响,甚至是给鱼刨片的方式,刨片之后放置等待的时间,搭配的昆布品质和部位,柴鱼片放入热水的瞬间,。。。,听上去很简单,这可是我花了5年时间才找到的现在的方法”。 “还有生鱼片,没有因为是生的就叫生鱼片,这么简单的事情。重点在于:想尽办法留住素材本身的美味和水分,切的时候要了解食材,讲究方法, 将刀刃对鱼肉本身的压力降低,不用刻意施加压力就可以轻松的将肉切断”。 是不是让人想起来了庄子,庖丁解牛? 人家不光是嘴上说说, 真的是这样练习的。

小山在书的开篇自己作序,原文并不长,写的十分精彩,因此我全文抄录如下,作为这篇小文的结尾:

所谓做料理,对我来说像是走进偌大的森林,进入森林后为了找寻出口前进,一路上也许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偶尔结伴同行,时而有大石挡住去路,时而迷失方向。而我们则是在料理的房间里前进。 森林和料理的房间还是有差异的,虽然两者都会有人引导到出口附近,但是料理的门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推开。如果想以做料理为目标的话,其实取决于任何相关的事物究竟能不能很明确的用自己的意思表现。或者是如何可以很精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种标准,从古至今没有任何的改变

简单说,料理的三大定律就是: 仔细看,注意听,审慎思考。

第一章“料理的思考模式”中,透过许多先进的经验积累,以他们的所见所闻,思考心得为基础,再加上具体的参考实例进行说明。第二章“名师的金玉良言”,则是我本身与一些知名的料理达人,名师的对谈。如果这些经验的分享能够对现在投身料理界的后进们有所帮助的话,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能够在物资富饶的德岛,将受过鸣门海峡激流旋窝千锤百炼的鲷鱼做成料理,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今后得更加努力才行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小山裕久

滴滴打车个案调查

这两天在上海出差,今天一早起来赶火车,旅馆的人警告我外环会很堵,于是起了个大早,没想到路上很通畅,早早就到了火车站,等车无聊ing,写篇小文,汇总一下我通过简单交谈了解到的滴滴打车生态。

因为旅馆位置不好,不通地铁,所以进出用滴滴叫了两次快车。路上没事跟司机聊天,问了下他们的基本情况,一男一女。以下详述:

两人碰巧都是安徽人,一个黄山,一个合肥附近的,都已婚有小孩,男的来上海四年,家人都在老家,女的两口子在上海,孩子在老家上学,表示上海的学上不起。都对上海房价表示了无奈,也没啥抱怨,接受现实,都表示早晚会回老家。以上是个人基本情况。

两人开的都是租来的车,租车要签一年合同,交一万押金,以后按月付租金,不论车好坏,租金基本是7千到8千

问,十几,二十万的车(当然二手不值这么多)车主不怕你们开车跑路吗。

答,登记了身份证,车上应当装了两个定位,装在哪里不知道,另外,为一辆车犯不着。

问,如果车主装记录仪监控你们呢?

答,均表示无所谓,不清楚。
问,车主是谁?

答,从小公司里租的,这个市场上有几千辆车的算大公司,有一百辆的是小公司,他们都找小公司租,大公司不理你。

个人脑补面向个体司机管理太麻烦,于是所谓大公司会把车转租给百十辆车的所谓小公司,小公司月租4,5千一辆,再租给个体司机挣差价。小公司似乎要半年付,这钱挣得也不轻松。整个上海租车规模男司机说得有十万,光他知道的大公司就不少,女司机表示不清楚。

问, 保险,保养怎么操作

答,都是车主负责,他们不管,保养基本一个月跑七八千公里就要做一次,他们唯一休息的一天,把车给车主去做保养。男司机表示他追了一次尾才知道车主只上了交强险,商业险统统没有

问,怎么挑公司和车租?

答,纯粹碰运气,各家车,租金都不一样,人家轻易也不说,只能自己碰或者老乡介绍。

问,为什么不自己买车开

答,不合法啊,怎么敢自己买车?经常被抓。。。

给司机讲解了刚出的网租车政策,还有滴滴优步合并的事。都表示完全没听过。男司机反应很快,先表示马上要自己去买车,又犹豫说挣钱全靠补贴,优步的补贴尤其多,一合并,都没啦,可能就没法开了。我宽慰到,滴滴不会杀鸡取卵的,一定会让你们有活路。

男司机表示,他想去试试易到用车,滴滴必须登记上海牌照,上海牌照的月租要一千多太贵,他要买个外地牌的车,在易到上挂着,易到没事不限制。

就回忆起这么多,该进站了。

btw,上海虹桥站空调真差,写完一身汗!

又btw,老娘舅的白粥套餐不错,7块钱一个肉包,一个菜包,一小碟咸菜,一大碗白粥,味道很好,吃的很饱。

又又btw,在杭州叫了四次快车,车主全是开自己的车,全是原来开出租车的,都是外地人。其中一个浙江衛州的生活状态明显比另外三个外省的(两个河南,一个吉林的)好些,对国内发展的信心十足。所以上海可能因为牌照问题是特殊情况。杭州的司机普遍生活满意度比上海高,出租车司机最大的有河南帮,东北帮等,都是老乡带老乡十来年形成的,有自己的微信群,曾经因为优步野蛮销户统一行动过,大概算是松散的社会组织,江湖雏形,就不单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