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絮语

这几天发生了很多事, 一直在思考是那里出了问题, 慢慢的想通了,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敬” 其实我并没有学到. 如是有以下感慨:

  • 老子说,上善若水
  • 李零有一本书,人往低处走
  • be humble
我们这些人,最容易犯得错误,就是不能平等待人.
学会敬,  诚恳待人, 时刻铭记!

wxmang: 毛主席会怎么干?(摘要版)

这篇文章之前发在朋友圈里, 不过评论都说太长了, 基本没人看. 想想也对, 微信本来就是个碎片时间的场合, 只适合快速阅读, 确实放长文不合适. 芒师的文章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 条理清楚, 层层推进, 娓娓道来, 用”笔谈” 来描述十分恰当. 如果有时间还是建议阅读全文. 这里给个摘要, 我自己也再整理下思路:

先说结论: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不同意前途光明的同学可以绕路了, 早早移民了事. 下面是逻辑:

  1. 核心问题, 公平和效率的冲突问题. 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解决了效率问题, 公平问题一直无解.  一旦放开追求效率, 就会越来越不公平, 所有高速发展的经济, 基尼系数都是加大的. 古老的说法叫马太效应.
  2. 要解决公平问题(其实我个人觉得是解决不了, 但是需要缓和矛盾)就是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就要动别人的利益. 改革开放三十年已经形成巨大的利益集团. 各种乱象都由此而起, 直接跟他们对着干不可能.
  3. 当前政府的治国能力不足, 30年改革都在玩抢椅子的游戏, 坐在椅子上的人说改革成功了, 不要抢了, 没坐上椅子的人说要继续改革, 接着抢, 坐在椅子上的人于是不安心,着急权力套现,逼得越急,套现越狠.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权贵资本怪胎要求任何改革都不能触及他们的利益, 类似官员财产公开之类的推不下去
    2. 政府拿走的太多
    3. 指导思想混乱, 凝聚人心只能靠分赃制
  4. 要解决问题, 方案必须有可行性, 必须循序渐进, 不能让外人插手. 最终目标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利益分配透明), 国家组织结构现代化问题(权力博弈, 受控可监督).搞民主不可能,原因有四点:
    1. 多民族,多文化, 搞民主国家迅速解体
    2. 民主容易搞成民粹, 尤其在贫富分化严重的现实下
    3. 一定会有外部干预, 人家见不得你好
    4. 文化传统,不认可程序正义, 数完人头, 输了的人不会痛快认帐, 干不好, 也不会老老实实等下一轮.
  5.  改革要找突破口, 核心是要政改. 毛主席说:”关内的文章关外做”, 要从中央地方分配制度入手, 重新划分权力, 调整利益关系.
  6. 想渐进改革, 只能依靠当权派, 民主博弈降低效率, 现在还不着急, 要做的事情包括:
    1. 限制政府权力, 拆庙赶和尚, 政府太大, 管的太多. 部门上下对映,冗员太多, 要拆庙, 例如省管县, 大部制.
    2. 更改官员考核体系, 把容易造假的指标, 换成不容易造假反映社会公平的指标
    3. 改革财税制度, 财权事权匹配.
    4. 国企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要统一, 不能有党务,政务两条线
    5. 落实集体土地使用权, 国家所有, 个人使用.
  7. 东西方比烂大会, 要对自己有信心.

(以上)

波普尔对辩证法的批判

常常读毛选, 特别喜欢毛三论, 辩证法, 否定之否定, 螺旋上升. 碰上一件事, 潜移默化不自觉的就会这么想 批判的文章也要看一看, 波普尔是个严肃的学者, 他说辩证法的逻辑不严密是对的. 思维定势很可怕!  所以有时候不要把自己掉在矛盾里, 站高一点, 也许有不同的思路.  这个文章非常长, 但是值得看看

更新: 文章太长, 干扰blog 阅读, 移到这里

为什么要写blog/日记

现在记忆力下降了, 很多事情很快就忘掉,  如果不多写点,整理自己每天获得的知识点, 那就不会有长进.  blog里自带分类目录和tag,可以用来索引知识,  固定的项目用分类, 而tag对应动态的未成型的知识点, 一为快速查找, 一为灵活组织方便修改。

利用数字媒体保存自己的所思所想, 关键词是累积, ifanr上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
几个写的比较好的点照抄一下:

在剪贴网页资料、撰写阅读心得时,有几个关键步骤跟大家分享:

  • 阅读时顺手摘要、划出重点在哪里
  • 比起剪贴他人资料,更重要的是加上自己的笔记
  • 收集时顺手搜寻其他相关笔记,并做出连结或合并

在思考过程中就即时的把所有零散想法都写进 Evernote 后再慢慢归纳推理:

  • 思考一件事情时,先搜寻 Evernote,找出过去类似想法
  • 优先从过去已经有的想法笔记开始累积,不断补充强化过去的资料
  • 思考过程把想法写成清单,而不是在脑中运转
  • 一边写,一边在笔记重新组织想法
好的笔记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被使用第二次」
 
记下来的东西一定要想办法重用, 知识变立体了才能不断积累和提高,

建立一个个有机的正向循环,

  • 累积:首先把资料、体验、思考、回忆放入第二大脑中储存。
  • 触动:于是在需要时可以进入第二大脑找出之前的思考。
  • 改变:在之前的思考上进行处理,从累积的基础进行升级。
  • 升级:强化后的思考又重新放入第二大脑储存,等待下一次利用。

有关未来的一点点思考

陆续把日记里面的一些想法转帖出来:

2015年11月5日,  阴

江南愤青的blog里有一片文章叫 赚大钱的逻辑 核心思路如下:
靠辛苦只能赚小钱, 赚大钱得借势头, 借势头就是站在风口上, 但是看风口要恰到好处, 早了不行, 晚了自然不行。 问题是风口和机遇大部分时间是混乱的,很少人能真正有意识的看清楚, 结论就是撞大运, 撞上了就是命。 这是一。
第二是当前的形势判断, 现在实体经济不好,主要是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就要去产能, 过程很痛苦, 大家不甘心, 仍然放水续命, 愿意续命的都是真正该倒的企业, 结果是整体效率变低。 问题是钱出来, 没处去, 就冲在互联网上。 互联网创业就火了, 说不定是中央有意识要消灭这一批过剩的钱。 对于投资来说, 钱多了, 市场自然不好做, 什么估值之类的都是不好使。
第三还是要放长线看趋势。 真正能活下来的仍然是适应了趋势的, 比如真正利用了互联网改变旧产业大环境的。
明白了这些就该理解做事情不能太早, 如果需要你去教育用户, 那提前就失败了, 除非有特别的需求, 不要做改变用户习惯的事情, 微信改变用户打电话的习惯了没有?  没有, 但是替代了。 从小的需求做起, 然后自然而然就被带起来了。
最后重要的能力是靠表达, 能让别人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表达出来了,就可以结合资本, 有钱可以多试错, 很多时候特别是能力相当的时候, 钱多的就能造成足够的障碍了。 所以真正的创业, 不是靠能力, 是靠模式和不同的玩法。
这些话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大家都是短平快, 因此不需要很复杂的玩法和积累, 如果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行业,真正需要技术沉淀的, 靠积累还是有用的。面对意外太多的世界, 能力会被弱化。 门槛低的时候, 创业比的是试错成本。 时间成本, 资金成本, 合起来就是自由度:
 随后重复一遍吴晓波文章里面的4个大趋势. 个人还是挺同意的
1. 互联网+ 商业模式的转变, 制造业要转型升级
2. 中产阶级的消费品味,价格优先, 到追求质量
3. 大众消费到社群化,粉丝经济
4. 证券化, 资产结构越来越复杂, 必须要充分利用。

开始, 重新出发!

上网二十几年了, 最早是在msn写blog, 自打msn关了, 那些东西就消失了, 后来自己架了站点,关注了一阵3d打印, 最终不了了之.

日子一天天过, 记忆力一天天变差, 太多的想法, 如果不记下来, 过去了就过去了, 并不能沉淀或者成为知识. 所以还是要写点什么.  从现在开始!  今天开始!

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