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巴狼的畅想

前两周文章更新的有点多, 还有很多想写的内容,说白了其实都是用复杂系统思维的框架在各个人文社会学科的运用。 后来想想,先放一放, 写东西总是让人看的, 写的太多, 写的人压力上升, 看的人压力也大。 先不说写东西, 单单阅读思考都是非常消耗精力的行为。 精力不足, 事倍功半。今天只是闲聊。 

这里先自吹自擂一下。 我自己明确无疑是那种Gifted child。 大约3岁的时候, 奶奶临睡前教我乘法口诀背着玩, 很快就背会了。然后不知怎么,就无师自通的掌握了心算多位数加减乘除。 我也不会什么速算一类的技巧,就是在脑子里列竖式。3岁的记忆不大牢靠了, 只记得当时父母单位的同事都是看稀奇, 经常一圈人围着出题考我。 他们一帮大人用纸笔不如我心算快, 找来了一个计算器才打个平手(那年头计算器还是相当稀罕的东西)。后来4岁时候,父母上班,一个人在家看一个9寸的小黑白, 里面正好有虹云阿姨教汉语拼音, 就又自学了汉语拼音。拼音算术既然都会了,一年级的主科,语文数学也就这些内容, 那上一年级也没啥问题吧, 于是就去上了学。 这些都是机缘巧合。

读书对我来说一直是特别简单的事情, 小时候的语文课文, 读一遍基本就会背。当然要写的好的,比较容易背,写的不好的要读两三遍才行。 数学题大概都是做一道, 就能举一反三。 上高中时候,坐第一排。 有一次上课睡觉, 老师拿粉笔头弹我, 叫我起来回答问题, 发现我都能回答上,还知道他讲的什么。 于是就又有了个传说, 某人睡觉的时候都能听讲, 就再也不管我了。 爱睡觉睡觉, 爱干啥干啥。 

没有人睡觉的时候能听讲, 我当然不能。 能回答问题,是因为我已经会了。 老师在讲什么?那不更简单, 扫一眼黑板上写的什么, 连蒙带猜也能八九不离十。这些都不是问题。 但是睡觉真的是问题。

为什么要睡觉?因为困了。为什么困了? 因为大脑累了。大脑为什么会累?因为能量消耗太大供不上。 这是我很晚才明白的。总之因为身体供不上大脑, 我读书学习时候集中精力十分钟就犯困。 对我来说, 大部分知识有这十分钟就足够学会了。但还是有一些不行。比如说代数拓扑。

想起来写这些事情, 是因为我想说身体非常重要。 大脑再发达,也是依靠身体支撑的。没有打好基础,没有充足的能量供应, 终究是会被限制的。 什么?你的身体发达,头脑简单?我。。。

本号曾经写过一篇武术还是舞术?功夫的沿革 。 这篇文章里提到武术的“道”,“术”,“技”。 在“技”这个层面, 西方科学全面领先。

武术或者更准确的说打架的技能发展很快。每十年技战术都上一个台阶, 虽然人的力量都有上限,能提升的很小了。但是训练方法,技术和战术都是一直在进步的。特别是mma这种新兴的领域,对比上世纪六,七十代的拳击比赛,是近乎本质的变化。 西方从科学分析的思路出发,研究技巧和技术, 通过实战磨炼提高,不断进步。 

反过头来看,中国武术大家,说的学的还是传统的东西, 于是时不时能看到新闻,某大师被学搏击的人暴打一顿,只能“耗子尾汁”。 

但是传统武术没用吗?之前的文章提到过了, 传统武术发展到现在,就不是用来打架的,主要是为锻炼身体。  学西方搏击的人,练练内家拳, 也是有用的, 对身体好,不会受伤。练完基本功后对打架有帮助。然而实战起来,这一套的进步实在太慢了。 打普通人还行, 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 跟真正的职业训练选手比,那就是一次一次变猪头。 

最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都是差不多的道理。 “技”不行,打不过人家,说别的那没用。传统武术里有没有能打的,有肯定是有的, 但是能从术到技都通的人太少了。术之上, 还有道。道,术,技能贯通的就更少了。 真正贯通的人,又怎么会打架呢?

道,术,技贯通虽好,要天分,要长期练习, 不如人家的技进步快,打不过人家, 谁学你的道?更进一步要问, 你的道是不是骗人的?

我想说,道是复杂系统的运转规律, 道是真有的。有了道, 可以御术, 有了术, 可以统技。 到了“技”这个层面, 只要开放心态, 东方,西方都可以学, 西方的更好,就学西方的呗。 东方的道和术, 和西方的技, 细细体会起来, 没有半点冲突。 这也侧面说明, 道, 还是有道理的。 

另一个层面, 西方有技, 有术, 他们的道不行, 也可以说没有道。 这个就不解释了。“道”这个层面,能领悟的人实在太少了。 所谓领悟,光靠读书是不行的, 必须亲身练习, 从技和术的层面去领会, 要知行合一。古人说道不可轻传, 其实是想传也传不了。 

宇宙很大,人类还是太渺小。上古得道者学会了天人合一, 摒弃了时间。这是真正的大道。道虽然传了下来, 然而道本身的演化太慢了。 现在有了科技, 借助外物也许可以加速。这是我现时的理解。 让上古之道自然演化是对的?还是我的想法是对的? 也只能通过实践才知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篇文章是自娱自乐,你觉得作者是故弄玄虚装大尾巴狼,那就是大尾巴狼。请帮助转发批评,谢谢阅读!

乱弹宗教

最近写了不少形而上的东西, 从科学,金融,政治和相关的历史角度,我们试图在讨论驱动人类社会演化的底层逻辑。要弄清楚人类社会,除了以上要素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度, 就是宗教。 

宗教是人类共同想象物, 是人类社会得以有效组织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市场。 奇怪吗?不奇怪!

研究宗教,当然要从源头说起, 宗教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有宗教? 我们说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和风险, 要依赖过去的信用管理未来的风险。宗教的本质也是信用和风险, 要依赖过去的信用管理未来人生的风险。 人生的风险是什么?最大的风险当然是死亡, 其次是饥饿与病痛,再其后就是各种损失,包括亲人的损失,财富的损失, 名望地位的损失等等。底层人民为了生存挣扎,上层人物困于名利权位,各有各的惧怕。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 人性惧怕损失。 你得到十块钱的快乐不足以补偿丢失一块钱的痛苦, 为什么?来自于生存竞争,请自行思考,这里算作一道思考题。 

因为如此, 不管什么人, 那怕是身处高位的马BB, 也惧怕失去名利权位。 对未来风险的担忧,对可能失去的恐惧驱动着每一个人寻求心理慰藉。 于是马BB找上了王林大师。王林大师通过耍宝跳大神, 使马BB获得了片刻的解脱。 这是宗教最早的起源, 巫术。 

巫术, 或者说原始自然流宗教, 大致都是在自然界寻找某种寄托, 比如山川河流,比如日月星辰,甚至动物植物, 一切在变化,有可循规律(最好有,也可以没有,重点在解释)的自然存在都可以被拿来作为象征,解释未来命运可能的走向。

你想到了什么?四柱算命? 星座学说?当然,复杂系统有周期律,复杂系统常常处在临界状态, 容易被微小的变化影响改变结局,最重要的其实是你的选择。这些长期存在的东西, 自有他的理由。 

比如一次大战有个英国人,冲进德国兵的战壕, 看到一个德国伤兵,就举枪瞄准了他, 在扣动扳机的那一刻, 看到德国人无助的眼神,英国人忽然心软了。 一战是欧洲精英的绞肉机, 消灭了一代人, 战场上的死亡率极高。这个德国伤兵有多次幸运和奇遇, 还莫名其妙拿到了两枚铁十字勋章, 其中一枚一级勋章,是极少发给普通士兵的。从战场上活下来的德国伤兵,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这么幸运?以致于死神都主动回避。 他的结论是,我就是上天安排的人啊!Chosen one!于是他就走上了带领德国人民前进的路。 以上不是故事是历史, 材料来源于文章:最勇敢的英国士兵放走了希特勒,以及元首的我的奋斗。 

由巫术到神, 宗教从个体和部落的想象,变成了群体的共同想象。 按照西方的说法,从原始多神教,发展到了一神教。这是高级阶段。 一神教会有一个基于理性的唯一神,抽象的神。如果认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高级, 可以说一神教比多神教高级, 但是考虑到规避未来的风险, 只有一个神就不好实际操作。 不灵的时候怎么办? 是神抛弃了你, 还是你自己不虔诚。 啊!真是让人捉摸不定。 

神来源于巫术, 也来源于人类共同的历史。人类总要面对一些共同的疑难,比如农业文明都起源于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因此都会遇到大洪水。东方历史和西方历史在此开始分岔。 东方人大禹驯服了洪水, 西方人诺亚造了一条方舟随波逐流。东西方的宗教也在此分野。 以下主要谈西方。 

一神教只有一个神, 因此神必须全知全能。 这就出现了各种难题。比如自由意志难题。比如神的善恶难题。 此外,历史书上说犹太民族是一神教的原创者。而犹太民族又多灾多难, 长期处在社会底层, 比如被埃及法老奴役, 比如被巴比伦王抓去修建巴比伦城。圣经旧约里因此有很多精神胜利法, 著名的有约瑟的梦里埃及人被上帝惩罚, 巴比伦塔如何建造失败,堕落之城被上帝团灭等等。 

一神教来源于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再拔高一步, 神有没有人性? 这又是一个宗教的核心问题。随着宗教的演化, 神也变得越来越纯粹。 如果抛开了人性的喜怒哀乐, 剩下的理性神是什么? 规律! 如果神是按照规律来做事, 那么神的行为就可以预期, 那么未来也就可以预期, 于是我们就有了能让人认识自然,理解自然规律的,科学。 

不幸的是,宗教通常站在科学的反面, 因为会理性思维的人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人还是情感驱动的。在宗教的早期, 因为生产力低下,还没有解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还有人口陷阱存在,饥饿,病痛,战争。 宗教需要对这些人生的难做出解释,给苦难的下层人民精神慰藉。 因此并不过多关注抽象理论。毕竟解释什么自然规律太累太辛苦, 又抽象不好理解,那是后来中世纪修道院里衣食无忧的修道士们的把戏。 还是天堂里流淌着奶和蜜, 美丽的处女环绕,地狱里充满血与火,无尽的苦难,这类场景容易共情。

历史的包袱太重, 这些给苦难下层民众的精神慰藉,在精英阶层那里不适用。他们在现世就玩的很欢, 不需要天堂的慰藉。前面说过, 他们只是惧怕损失的风险。 于是在精英阶层一直有反宗教的宗教流传, 比如因为上一次美国大选被揭秘的所谓撒旦教,就是其中一种。  

抛开那些稀奇古怪的仪式和符号不说(因为长期被宗教势力追杀, 必须要这些东西来分辨自己人,保护自己人),这一类奇怪的小众宗教都源自古代的炼金术。 炼金术也有神, 是自然神, 规律神。再重复一遍, 神要是只按照自然规律做事, 那就无所谓神不神, 这等价于科学。 

因为长期被打压, 炼金术的理论不好流传, 大部头肯定是没有的, 古代炼金术口口相传能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翠玉录。 传说中翠玉录来源于埃及神Toth,也是古希腊的赫尔墨斯, 罗马的墨丘利。其中有真正的炼金术, 破解自然的密码。掌握翠玉录,就能得到炼金术真正的宝贝, 其实不是黄金, 是神秘的哲人之石。 对!就是哈利波特的魔法石。 

传说中的翠玉录是刻在巴掌大的一块绿色石板上的, 但是这个石板七百年前就丢了, 网上能找到的所谓原文拉丁文,肯定是后来炼金术士的翻译, 保留了多少原意谁也不知道,只能大差不差的看一看。这里引用下翠玉录的13句全文(拉丁文都不一定准确,还有不同版本,中文就更是看个大概意思了):

1. 真实不虚,永不说谎,必然带来真实:

2.下如同上,内如同外;依此成全一的奇迹。

3.万物本是一,借由分化从一创造出来。

4.太阳为父,月亮为母。

5.从风孕育,从地养护。

6.世界奇迹之父,有全能的力量。

7.撒在土中,因火而生,妙物呈现。

8.从地升天,从天而降,获得上下的能力。

9.如此可得世界的荣耀。

10.此为万力之力,超越存在,洞彻事实。

11.世界如此创造,依此可达奇迹。

12.我被称为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因我拥有世界三部分的智慧。

13.关于”太阳”的工作,这是我所说的伟大工作。

你看到了啥?这不就是道德经么! 道生阴阳, 太阳月亮, 阴阳转化,驱动万物。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去西方化胡留下来一点道德经思想?炼金术士们折腾来折腾去, 炼金还在其次, 他们不缺金子,他们主要一是想长生不老, 二是想创造生命。 哈利波特里的魔法石自带长生属性。其实三圣器都是为了长生不老,伏地魔折腾来折腾去也就是不想死。 对精英来说,活在现实世界多好,要啥有啥,我可不想被审判!西方宗教对精英的潜意识压制是骨子里自带的。他们只有到东方才能得到解脱。 

多说两句, 阴阳分化。我们之前提到过意识的来源, 什么是意识–人是什么之五。人通过逻辑整合自己, 自我一出现, 就分了内外, 把我和外界隔离开来。 也就是集合论的集合。集合论有所谓的理发师悖论, 自我也有自指的悖论。 所有的这些矛盾冲突, 集合悖论, 图灵计算的停机问题, 数学体系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都来源于两分和自指。 推荐阅读侯世达的书“我是怪圈”。

按照计算宇宙的观点, 不可判定的东西, 是未知宇宙可探索的关键。 总有理性和逻辑不能涵盖的角落,留给未来!

谢谢阅读。 

AR/VR 是下一个消费产品爆点吗?

本文指出,答案是 Yes!请容我慢慢道来。 

我们都知道手机是当前最成功的消费电子产品, 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消费品。因为手机几乎做到了人手一只。每年有十几亿的新手机发售。2019年全球卖出了14.2亿台智能手机。 

手机的设计,生产,制造构成的产业链是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谦虚点说是之一。 那么所有人都在问,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随身设备平台是什么?我们说,要看当前手机设备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能解决手机的问题, 就有新设备的空间。 这个矛盾是很显然的,我们需要大屏幕, 我们也要便携, 大屏和便携的矛盾是驱动手机技术进步的根本矛盾。

最近10年智能手机的手机尺寸越来越大,就是因为人们希望屏幕越来越大。然而大屏终究是有极限的,人的手就那么大。乔帮主为了单手操作,限制手机尺寸在3.5英寸,他觉得人总要要腾出另外一只手干别的。 然而后来手机实在用途太多, 我们都愿意用两只手操作手机,手机就可以更大。但是手的大小终究是有限的,哪怕两只手操作,也要一只手拿的住,手机的尺寸也有有了上限。  尺寸不能突破,只好琢磨把屏占比越做越高, 到现在的全面屏技术为止, 屏幕占比已经100%。不能再突破了。你能想到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折叠屏手机?

跳开思路想问题, 不要什么劳什子折叠屏, 为什么不能把屏幕放在眼前,通过光学骗过眼睛,让人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物理大屏?通过合理的光学设计,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于是就有了 VR/AR。

AR/VR 产品为什么还没取代手机


这么好的事情, 为什么没发生?Too good to be true。一定是有原因的。研究消费品的一定还记得, 2016年左右有一拨 VR/AR 的热潮。然而最后落寞了。 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体验实在不好, VR 的缺点包括不限于,太笨重,需要接电脑, 需要辅助定位,分辨率太低, 没有合适的交互方式等等。AR 的缺点包括不限于,屏幕太小,太笨重,做不好环境叠加,效果太差等等。 

以上所有的问题,都是技术不成熟的问题。 对 VR 来说, 影响体验最大的问题是戴久了头就会晕。 有人说是因为分辨率不足, 纱窗效应。其实不是。 大脑是个非常厉害也很敏感的计算机,一直在整合各个感观输入。VR 技术不成熟的时代, 显示图像和人头部的运动做不到完全匹配,头移动了,眼睛看到的东西没跟上, 大脑整合感观输入时候产生了矛盾,就会晕。晕车其实也差不多, 也是身体的运动和眼睛看到的世界不匹配,但是如果车是相对平稳运动的话,大脑还能部分修正, 头乱转就不行了。 那为什么会有不匹配? 一是因为算力硬件条件制约,显示图像和真实运动之间有比较长的滞后,二是因为其实当时的技术连头部真实运动的检测都做不好。

AR 的主要问题,除了VR 所有的问题, 还是屏幕太小, 不管是 google glass, 还是 Hololens, 视角都太小了,完全提供不了沉浸式体验。 结果就是无法进入消费市场。  

ToC 不太行, 没有大众市场,大公司做 AR/VR的就相对边缘化。 但是ToB 还是可以的,一直有做 VR 和 AR 的创业公司,就不展开了。 

现在 VR/AR 产品为什么行了?


16年 VR 热闹过后, 惨淡收场。 还出了一个叫 Magic Leap 的骗子公司。 大家现在都知道 gatner 的技术发展曲线 hypercurve 了。 知道技术的媒体高峰过了就是低潮。然而总有一些公司在慢慢耕耘, 比如说高通, 比如说 facebook。 在此向 facebook 致敬, 他们买了 oculus, 然后持续技术投入,终于做出了quest2 这一划时代产品。 

我没有计算过 quest2的成本, 但总体上299$的卖价,大概是赚不到什么钱的。不赚钱的事情为什么要干?facebook 当然不傻。我们说 quest2 是第一个解决的VR 晕动症的产品。 通过高通的专用芯片,托摩尔定律的福, 一方面 quest2 把总体延迟降低了不可察觉的地步, 另一方面,因为 VSLAM 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终于可以通过一体机之内, inside out解决 精准定位问题。 

quest2 有多好, 一试便知。 这么好的东西, 当然就不光是能用来打游戏, 已经有人开始畅想办公场景了。 程序员喜欢大屏, 标配是3个屏幕, 有了 VR, 你可以放几十个屏幕在周围。 

(来自一个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wXGOAByAY 截图 )

这么好,没有问题吗? 还是有的, VR 一体机的问题, 一个是太重, 一个是电池不行, 只能玩两个小时。 电池的问题, 拖一个线加一个充电宝也能将就。 太重的问题仍然解决不好, quest2 要500g,想轻便, 还得技术进一步发展。 

VR还是 AR?


严格意义上区分 VR 和 AR 已经不对了。AR 屏幕做的好, 变不透明不叠加就可以变成 VR。  VR 通过摄像头拍摄环境,做到 see through 也可以实现类似  AR 的效果。 但是从当前技术的现状看,还是有不同。 

主要区别体现在, VR 对算力的要求特别高, AR 对光学的要求特别高。VR 屏幕是全覆盖, 就算 see through, 摄像头拍摄的环境也是通过屏幕显示出来了, 因此一体机的屏幕分辨率起码是4K。AR 是在真实环境下叠加虚拟场景,只要覆盖眼球的缺省视角, 50度差不多就够, 对应分辨率1080p。 玩游戏的都懂, 4k 流畅游戏和1080p 流畅游戏对显卡性能要求的差别。 都是一个道理。 

反过来,VR 因为全覆盖, 可以是一体化光学设计, AR 又要不遮盖, 又要不畸变, 光学就难不少。AR 屏幕有各种不同的实现技术。当年的 magicleap 其实做了不少相关研究, 可惜一个虚假视频事件过渡宣传, 变成了骗子公司。 

所以总体上, VR 依托大厂, quest2 先推出, 教育了市场后,大公司应该都会跟进。 市场培育起来, AR 最终胜出。 因为 VR 和 AR 的内容都是可以无缝复用的。 

这里我们忽略了交互的问题, quest2的徒手交互已经挺好了, 但是手势没有反馈,需要教育用户,目前 quest2还是给了两个手柄, 这一块还要细水长流。如同乔帮主对单手操作的偏执一样, 搞不好会被打脸, 就少说两句。 

总结


VR/AR 市场早晚要爆, 目前 facebook 先走一步, 做出了爆品, 预期明年是 VR 元年。 然而生产制造产业链还看中国。 从 amazon 做 echo 的路径, 可以预期国内那几家会跟进。 目前国内先走一步的是爱奇艺。市场的竟合, 大家打打杀杀, 最终如何走向,很难预期, 但是总之, 市场足够大, 大家都有饭, 谁先来捞, 谁赚的更多。 

未来终究是 AR 的!谢谢阅读。 

金融的历史

我们前几天聊了聊金融的本质。这次说一说金融的历史脉络,顺便谈谈作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解。因为内容比较多, 今天的文章有点长。

人人都喜欢看历史, 历史是故事的集合。 能够娱乐,也能寓教于乐。 但是同样的历史,不同人看到的是不同层面的东西。是最简单的一层,就是看八卦。,每个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大多是一些段子的集合。 

往深层次走一步, 就看到了军事和权力的争斗。对内争权,对外战争。 这是社会发展的主线。 还有一层, 是社会发展的暗线,如果能看到这一层, 对社会这个复杂系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一层是什么呢?就是科技和金融。

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潜移默化的改造社会。虽然在农业社会不是那么明显。比如说所谓四大发明的造纸。不管是成本,易用性,都远超其他古代的知识载体,远胜龟甲,石碑, 竹简, 还有西方的羊皮和纸莎草。 除了可保存性低于石碑以外,可以说没有缺点。 所以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的两千年,一直是最好的媒介。 意识到载体的变迁,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经典都那么短, 比如几千字的道德经, 万字的论语。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诸子百家大多失传,不是因为焚简坑儒。 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魏晋时期有大量的伪书出现,真假难辨。 当然也可以理解并没有一个写了300万字著作的希腊人,叫亚里士多德。 坦罗斯之战之后, 阿拉伯人从战俘里获得了造纸技术。巴格达变成了文明的中心, 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所谓西方历史著作,都是号称阿拉伯人从拉丁文翻译的。 比如亚里士多德,比如几何原本。 阿拉伯人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那么多拉丁文献,现在能留下来的只有只言片语。 总之按照西方教科书的说法,他们忙活了几百年,都在忙着翻译。 后来意大利号称文艺复兴,又把这些上古丢失的拉丁文献从阿拉伯文翻译回来,令人不解。 

金融或者说市场,财政和税收的运转是理解古代社会的另外一条线。帝国的垮台通常伴随着财政的破产。那是不是财政的破产导致帝国的垮台? 我们说,并不是, 关联不等于因果。因果的建立是一种想象。 

实际上,在农业社会,财政的破产是一种表象。 财政破产是因为帝国税基的垮台。帝国税基的垮台是因为贫富差距的扩大,穷人越来越多,富人想方设法避税。穷人收不到什么钱。而富人的税从来都不好收。 

这就是本质了吗?还不是, 本质上还是技术的发展过于缓慢, 抵消不了人口暴增需要的资源。 大家都知道马尔萨斯人口论, 和平时代,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 技术发展提供的资源只能线性增长。 马尔萨斯于是推断出, 不要给穷人发钱,让他们不敢生。消灭多余的人口只能凭借战争。 

马尔萨斯说的确实是农业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生产力发展速度低下的矛盾。追问一句,生产力为什么发展低下, 因为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主要是人力, 人力发挥又受到了土地的制约。 当然所谓高产作物,水利,拓荒的能力也有些影响,但不是解决问题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农地面积实际上一直在扩大。可总归人口增长更快。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机器取代了人力, 机器可以造机器。 于是生产力的发展,开始追上了人口扩张的速度。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可以提提马尔萨斯人口论,到了后期特别是现代社会其实并不成立。 尤其是消费主义社会,转移了人生娃的欲望,大家都不想多生,反倒要琢磨解决刺激生育的问题。 生几个娃是生存竞争策略,老鼠一生生一窝,大象一胎一个, 大家可以多想想为什么。 

那么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是分配的矛盾, 是穷人和富人的博弈。 穷人要平等,富人(资本)爱自由。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最大, 所以他们解决不了这个矛盾。 观察当下的美国,可以深刻体会。

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有了马克思的学说。资本主义也用马克思的学说改良自己,但是他们动不了根本。 马克思的学说指出要解决生产和消费的适配的问题。结果又有一拨走火入魔的苏修,搞起了计划经济。 没有破解复杂系统之前,妄想取代市场这个配置资源的复杂系统。结果一败涂地。 

苏修失败的历史留给了后人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我们知道了发展生产,搞创新,把饼做大, 目前还得靠市场来配置资源,来促进小企业竞争。同时我们要义无反顾的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全面扶贫,要割掉垄断金融的毒瘤。 

有人说,我们社会的矛盾是权和钱的矛盾,权要管住钱,钱不服管。这是一种偏见,光在人和人的关系里打转。忽略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其实还是要发展,要做大饼,要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要创新。 所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创新和收成的矛盾。要把握市场分配和国家分配的平衡。 这个似乎不能展开。 但是我们可以讲讲公司, 我们的国家本质是一个大的公司。 公司的生存之道就是如何平衡新业务和旧业务。这是一个大话题, 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东拉西扯了半天, 我们终于要说金融了。 古代社会的金融就是放贷。 古代社会因为没有机器造机器的循环。金融实际上没有太多正面作用,刺激不了农业技术发展, 也刺激不了商业技术发展。于是古代社会基本上都对放贷持负面观点。 比如几个大的宗教都禁止放贷, 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 中国古代当然也极力贬低放贷,放贷的商人都是罪恶形象。 

到莎士比亚写出威尼斯商人的时代, 金融都归属于罪恶。 那为什么后来忽然翻了身?我们大多听过一本书叫货币战争, 这本书里说有个共济会,有个罗斯柴尔德家族,要掌控世界云云。 通常,大家管这个叫阴谋论, 当做编出来的故事。 

作者认为,不是故事。 还真是有个共济会, 但是不光是罗斯柴尔德一个家族, 是一堆家族,一堆犹太家族。 威尼斯商人里面放贷的就是个犹太人。 为什么是犹太人?

前面提到过,基督教不让放贷, 在欧洲,这个活就交给不信基督教的人干吧, 那就是犹太人。 

我们看到西方著名科学家有很多是犹太人, 马克思,爱因斯坦都是, 为什么?金融和科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都需要世界上最聪明最优秀的人来干, 都需要长期艰苦的训练,都需要传承, 主要是家族传承,有一小部分是师徒传承。 

科学结合金融能干什么?当然是帮助打仗了。 与中国长期稳定不同, 中世纪后的欧洲一直争斗不休。金融可以筹款, 科技提升战斗力, 国王不需要再挖空心思琢磨收税,就能打仗,何乐而不为。 

从此犹太人开始发了家, 最早的金融家族出现在意大利城邦国家。 意大利一堆小邦国打来打去, 马可波罗还进了牢房,反过来是金融资本做大的机会。 第二个金融的兴旺发达之地是尼德兰低地,也就是现在的荷兰。 西班牙从美洲运来了银子,大部分都去了荷兰。 再之后就轮到了金融科技的龙兴之地, 第一个世界级的金融科技军事霸权,就是英国,大英日不落帝国。 

英国史应当着重说一说。先推荐一个公众号,北山浮生。作者是精研历史,尤其是英国史的大才。他的文章特别是英国史文章可以帮助理清西方制度发展的脉络。 这里摘抄一下金融相关的关键点: 

在大宪章之前的亨利二世的时代,英国境内犹太人很多。国王给他们提供庇护,而犹太人投桃报李,给国王提供了稳定可观的财源。亨利二世的时代也创办了牛津大学。 

之后的狮心王理查打倒了自己的父亲亨利二世之后,为了筹钱组织十字军东征,开了大肆从犹太人身上刮钱。到爱德华一世的时代,为了筹集征服苏格兰的军费,对英国的犹太人进行杀鸡取卵,赶尽杀绝。

没有了犹太人,英国的金融业也就没有了下文。此后历代,英国国王筹措军费都必须向国会妥协,拿人家的手短,就得不断让权,于是就有了大宪章。在英国的国王和国会之间在为了军费问题成天撕逼的时候。欧洲大陆上开始通过金融信贷工具来解决军费问题。前面说过威尼斯商人,事实上,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建造无敌舰队,就是从热那亚圣乔治银行贷的款。

在英国历史上,“光荣革命”之所以是个重要的转折点,比起表面的所谓“宪政革命”,更深层的原因是英国的金融业此后突飞猛进。归根结底,是荷兰人威廉从荷兰带了一万多人登陆。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犹太家族。

威廉三世光荣革命之后, 1694年建立英格兰银行,这家银行成立后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向英国政府发放长期贷款作为军费,同时收取8%的年息。英格兰银行的成立,使得英国政府再也无需因为发动战争而向民众直接征税,解决了自狮心王理查一世以来,长期困扰英国国王、并导致王权逐渐丧失(以及政治自由民主化)的财政问题。与此同时,英国的金融业迅速发展,到1750年左右,伦敦事实上已经成为新的欧洲金融中心。

以上历史可以看出, 金融中心,或者说犹太人并不会固守一个国家。 本来他们就流浪了两千年嘛。那里适合发展金融, 他们就会去那里。什么地方适合发展金融呢?从人性出发, 规避风险是本能。 金融科技军事结合体虽然喜欢战争, 也希望挑起战争, 他们并不喜欢自己下场,喜欢看着别人打。自己就可以一边看热闹, 一边赚钱。 

如何做到这一点? 当然是找个物理隔离比较安全的地方啦。 一开始是英国岛, 后来是美国大岛。 现在美国要乱了, 那么今后他们会不会到海南岛(和浦东新区)呢?我们拭目以待。

至于共济会,无非是操持金融的一小撮家族集合体, 以下是历史上著名的共济会员的名单,同样来源于北海浮生的公号文章。 

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歌德、海顿、萨德侯爵、马克·吐温、阿瑟·柯南道尔;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政治家腓特烈大帝(普鲁士国王)、拉法耶特侯爵(援助美国独立战争的法国贵族)、乔治·华盛顿(美国首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第3任总统)、约翰·埃德加·胡佛(美国第31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朱塞佩·加里波第(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穆斯塔法·凯末尔(土耳其国父)、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莫逖拉尔·尼赫鲁(印度总理)、工业巨子本杰明·富兰克林、亨利·福特、托马斯·爱迪生、华人严家淦(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纬国(台湾地区领导人)、李嘉诚(香港首富)等等。

共济会已经成为一个半公开的组织,全球有四十多个共济会分会,公开的会员大约有600万名,其中英国约100万、美国约400万、法国约7万。

穷人要平等,富人爱自由。共济会当然要在全世界传播自由主义思想。所以货币战争也不是全错。 

谢谢阅读!

科学的本质

最近写了几篇从科学的角度研究分析人文社会的文章。 发出来了后也有一些评论和讨论。 讨论过程中感觉到大多数争论都掉在语言的陷井里,其实是讨论双方对同一个名词的理解不同。也有一些是逻辑的混乱, 混淆了关联和因果, 甚至把没有逻辑关系的事并列在一起说。 

为此感觉有必要理清思路,澄清事实,说一说科学思维方法。 正确的思维方法,代表人的认知能力。个人的学习和进步, 除了积累知识, 训练潜意识网络,最重要的还是认知能力的提升。 可以不夸张的说, 认知能力,代表着一个人的层次和水平。 

那么认知能力怎么分层呢。 我比较喜欢的还是三层说法:首先是感观层次, 通过感观感受去直觉体验, 大约相当于在利用动物本能,也就是感知。在这一层习得的是技能。形成的是感性认识。也叫快思考。

在此之上第二层是理性认识。通过归纳总结来认识世界; 通过语言和概念来描述世界;再通过数学和逻辑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和概念之上的逻辑数学整合在一起叫做理论 。可以用来泛化指导实践。这一层次通过抽象归纳获取对不同领域事物的特定规律的认知。我们管这一层叫术。 也叫慢思考。

三层里的最高一层又回到了感性认识。其实不是感性认识, 是因为我们面对的世界事实上是复杂系统。而对复杂系统,虽然能够归纳抽象出各种规律, 但是抽象过程中丢掉了太多的要素。以至于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往往不能在实践中运用。甚至可以说是没什么用处。那怎么办?我们利用自己的大脑, 目前最高效处理复杂系统的计算机,利用潜意识计算来应对复杂系统。 因为复杂系统还是有可以总结出来的规律。加上潜意识计算就可以应对看似不同的各种现象。我们管这个叫道。悟了道就可以通达, 就可以应对一切复杂。 

道的境界利用的是潜意识计算,跟第一层感知计算利用的大脑部位相同,很容易被混淆。 有人描述技,术,道,这三层, 就是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科学主要是理性认识,是第二层。其实之前写过科学是什么。为什么我又想起来再写一篇, 是我认为我现在认为三层模型是因为科学困于复杂系统, 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我们可用的算力或者说人工智能超过了大脑的潜意识计算,我们就能真正的借助外物,比如说量子计算机来破解复杂系统。 那么实际上就不需要甚至可以超越第三层。当然这些目前都只是痴人说梦,信不信由你! 

回到复杂系统, 什么是复杂? 世间万物大约处在三种状态:规律事物,复杂事物,和随机事物。

规律事物,也就是重复, 可以是空间个体的重复, 比如所有苹果树上的果实都叫苹果, 也可以是时间上的重复, 我们叫周期。 有了周期和重复,我们就可以进行信息压缩, 通过很少的信息, 来代表这些事物。 语言和概念就是一种信息压缩。压缩分为无损(相对的)压缩和有损压缩。压缩主要是有损的,因此要格外小心。语言和概念经常是模糊的。这个后面再说。总之这一类事物科学研究最喜欢。 

复杂, 按目前的理解,复杂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量子效应引入的随机性。 怎么理解量子随机性又是一个大坑,不展开。 更重要是没有简单重复,导致描述多个个体的状态空间信息爆炸, 无法压缩。 不能压缩,也就无法表示,更无法计算。当然就难以形成有效的理论。 不过目前也不是全无手段, 我们可以分层抽象, 通过规范化重整只关注某些属性。 可以勉为其难,大而化之。分层为了处理复杂系统中的涌现现象。 总之,复杂科学至今没有驯服复杂这个怪兽。我们的各种预测,泛化常常失灵。 以至于被懂得道的人用潜意识计算碾压。 个人相信这是我们的现有工具算力不足导致的。 潜意识计算并没有那么神奇, 类似于 GPT-3这样的简单粗暴模型,也能弄出点像样的东西,就是因为算力大了。一力降十会!

最后说下随机。真正的完全随机,是一团乱麻,熵最大。看似混乱,但其实信息量等于没有, 可以不理会。 应对起来反倒很简单。大家最常遇到的随机就是噪声。我们都知道噪声可以被相对容易的处理, 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 

总结一下人的思维过程, 面对现实世界, 我们首先建立感性认识, 然后进行归纳和抽象, 形成语言描述和概念体系。 此后在语言和概念的基础上展开逻辑推导和数学计算。形成理论或者说是理性认识。最后再运用理论应对世界, 通过运用过程检验理论,进行理论修正。 我们从小就念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其实这个就是自然辩证法。 

请注意,可能本号读者都熟悉科学证伪理论。就是通过证伪性来判定是不是科学。 其实证伪理论现在在科学哲学界已经基本过时了。因为所谓证伪,波普尔是从逻辑上推导的, 证伪也只是证伪逻辑,忽略了证伪概念。 概念的不严谨同样可以导致实验失败。碰到实验失败,我们如何判断是概念的问题还是逻辑的问题?这是证伪主义的盲点。 同样,如果实验手段不够,比如要验证超弦理论,目前已知需要人类技术手段永远无法达到的能量。 那么超弦理论是不是就不是科学?

上面这段话的逻辑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们举个简单的哲学例子, 就是所谓黑天鹅悖论,先贤们想用这个例子证明归纳法不成立。 就是你在没看到黑天鹅之前,见到所有的天鹅是白的。 就归纳出了天鹅是白的这个理论, 结果看到一只黑天鹅,这个理论就破产了。你又不能预期会不会有黑天鹅出现,那所有的命题或者说归纳法得到的逻辑结论都不靠谱。 沿着这个思路下去就是怀疑主义,导致了虚无。

这实际上就是概念的陷井!因为天鹅是对应的某种动物实体的抽象,这个抽象过程中丢掉了大量的信息。假设来了一只黑天鹅, 我们可以修正这个天鹅的概念, 加入天鹅是白的这个属性, 把黑天鹅另起一类,不管它叫天鹅。 就不破坏原有的逻辑和结论了。 这就是个语言圈套而已。 

文科或者社会科学,主要依赖建立概念和语言描述。又因为概念本身的定义,和语言描述的模糊性。导致了大量的语言和逻辑陷进。多少人掉在陷阱里,折腾几乎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 

我们说真正强大的是概念之上的逻辑推导或者数学结构,研究事物的结构关系,才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可以进行信息压缩,可以提升处理的效率。这才是真正的科学进步。 

二十世纪初, 现代数学认识到古典数学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概念不规范性和模糊性。于是从头开始用集合和集合论基础上的严谨概念来重新描述一遍数学,搭建了现代数学大厦,这是历史的进步。 搞科学哲学的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提出了现代本体论。认为单一的概念语词对信息抽象压缩的太厉害,经常导致歪曲误解。我们需要把概念语词放在一个语境下看,才不会发生歧义。

实际上,所有的概念语言最终构成了一个层次网络。一张大网形成的整体才可以用来规范化表述知识,消除歧义。 那么判定科学也就不再需要证伪主义, 这是局部现象,不代表全部, 我们需要的是科学共同体。

文章的最后, 再次提醒大家,小心语言的陷井, 类似于白马非马,佛家因明学之类的东西。这可以当做是思维的体操,某种精神娱乐方式,不可陷入太深。 作者本人曾经长期陷入其中,好不容易才出坑。 

以上,谢谢观赏!

打开社会发展规律之门的钥匙–从周期律说起。

前两天一时感慨,写了篇美国的民主为什么会失败?朋友圈有人跟我争论, 说你国有周期律, 又能好到哪里去, 还是人家民主制度棒棒的。 你看川总再怎么闹,民主还是稳定的, 民主又胜利了!

这确实是个经常被人提起的对比, 虽然他们忘了周期律大约是300年,而美国建国到现在还不满300年。我觉得这个话题值得多想想。

周期律是啥就不解释了,总之毛爷爷一辈子圣人, 在这件事情上掉进了大坑, 他总结中国古代的政治经验,想从人的思想上解决问题, 最终很无望的失败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在最好的政治体系-沿着马克思的道路前进这篇文章里提到过,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过于早熟, 早熟到对早期的科学也就是认识自然的路线不感兴趣, 认为这些都是微末之技, 搞人事才是大道理。 这可能是破解李约瑟难题的钥匙。

另一方面,过于早熟的政治,光搞人事了, 破解不了复杂系统生命周期这个难题。如同生物一样, 所有的复杂系统都有出生,成长,成熟,衰败,死亡的周期, 也就是所谓周期律。 

造成了周期率的是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律。这其实属于自然规律。从复杂系统的观点, 复杂系统的基础是远平衡态的耗散结构, 维系一个系统存在,需要足够的负熵输入。 同时复杂系统内部的机制,主要是用负反馈制约正反馈。 没有正反馈,系统就没有活力, 没有负反馈, 系统就要爆掉。 

人的癌症, 垄断公司,统治阶层的无限度扩大,比如明朝的皇家子弟, 导致系统总崩盘,都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是正反馈循环不受控导致的恶果。如果无法解决,系统就会崩溃。 

所以看一个系统能不能维系, 主要是看两:

  1. 有没有足够的负熵输入
  2. 是不是能够控制住正反馈

先说第一条, 负熵输入来自于对生存环境的索取, 从物质到能量。 获得多少负熵,决定性的就是科技。 人类历史上,有伟大的农业革命,有伟大的工业革命, 有还算伟大的信息革命, 然后是现在的人工智能革命。 脱开了科技发展, 就是原地循环, 有了科技发展, 才有上升循环。 中国古代一直是农业社会, 能做到三百年一循环已经相当不简单。理论上工业社会的周期更短,但是因为工业社会出生以后,因为秒杀农业社会,一直在扩张。所以暂时周期律没有那么明显。这点不展开了。

再说正反馈,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正反馈,就是马太效应, 所谓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这是社会博弈导致的,属于自然规律。控制不住这个马太效应,社会就会总崩溃了。就会出现革命,翻盘重来。 

这个问题看上去是历史的宿命。 在历史上,解决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好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宗教。 宗教在人群中划分出了阶层,通过提供低成本的精神食粮。可以在生产力发展的初级阶段,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结构。参见中世纪,或者印度。 

当然,能解决问题根本上是因为压制了正反馈,社会也就失去了活力。 我不不喜欢那种乌龟的生存之道。和别的社会形态竞争,也肯定落败。 另外一条路线是哲人王,寄希望于教育, 希望统治阶层能自我约束。 比如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在用皇权约束社会, 因为皇帝总是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 然而因为上下不能同欲,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技发展,到现代社会,我们极大的提升了汲取负熵的能力。 特别是随着化肥和农业科技的进展,我们大概率已经解决食物问题。饼做大了,相对就好分, 加上马克思主义的警醒引发的社会修正, 我们有了福利主义, 这样看上去就打破了大革命的循环。进入了某种稳态。 

所以以美国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 以合理的方式分配,完全可以让大家过上基本幸福的生活。 然而现实大家都看到了!有识之士也喊出来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 

农业社会的负反馈机制主要靠宗教和统治阶层的自我约束, 工业社会的负反馈机制是国家税收和福利。 那么到了信息社会, 特别是人工智能社会, 负反馈机制是啥?

考虑到人的需求, 最基础的是要吃饱穿暖维系生存传宗接代,这些都是动物本能,工业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能满足。 再往上的是精神需求,主要是文化和艺术消费。现代社会娱乐至死,就是在这条路线上前进。高端人群玩艺术,低端人群搞娱乐。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文化艺术消费,满足人的欲望,涵盖精神层面的各种需求。 特别是随着 VR 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可以低成本提供各种精神满足。 

在这样的社会, 我们有了大数据,有了人工智能, 可以更好的对复杂系统进行把控和分析。 如果能通过物联网获得对社会当下的状态和细节,通过量子计算破解复杂系统的谜团,也许可以通过精细操作使得复杂系统无限延续下去。 

是不是我们从此就解决了周期律? 进入了虚拟世界的社会,就是历史的终结?

并不是, 耗散结构本身是不稳定的。吸取的负熵越多,系统也就越不稳定, 人和人的争斗还在,团体和团体的争斗还在,这是生存的本能。 特别是虚拟世界的维系,本身更加脆弱。是不是有坏人砸锅,不好说。 

西部世界是个挺好的科幻片, 其实可看的也就是第一部, 西方人受宗教的影响太深, 他们总想玩无聊的玄学,在无聊的宗教里面打转,后面就开始飘了。本文最后引用西部世界里反复重复的一句话。 

These Voilent Delights have Voilents Ends!

原文来自莎士比亚戏剧集, 放在不同情境下可以引发不同的联想,这是语言的魅力。谢谢阅读!

美国的民主为什么会失败?

美国大选是最近的第一热点话题。 作为一个讲科学的人, 一直不想蹭这个热点。主要是没有太好的角度。 对科学来说,谁当选都不重要。 大选过程跌宕起伏,翻来覆去,给大家平添无数可讨论的话题。身在外国,看个开心就好。

就在大选结果渐渐明朗之际, 这个周末大家都要庆祝拜登当选了。今天一条新闻出来, 又不知道要添多少乱子:

快讯: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Ronna McDaniel称,密西根州有数十个县使用相同的软件,仅一个使用这种软件的县就发现有6000张投川普的选票给了拜登。根据上面的视频,密西根州一个县的书记处工作人员发现计票软件出了问题,于是手工重计,结果发现六千多张投给川普的票,一输入就成了拜登的。密歇根有47个投票站使用了这个软件,这些县都需要进一步的查核。怀疑电脑系统早被人做了手脚。

之前川总一直在嚷嚷民主党大选作弊,这次终于抓到了把柄, 当然这点小作弊未必会影响大选的结果。可川总要的只是一个借口。Proud Boys stand back and stand by!Affirmative!

与通常大家以为的不一样, 美国的选举制度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美。 本人去选站直接投票还好,一旦引入中间环节,确实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操作的机会。这也是川总为什么一直吐槽邮寄选票,确实能做手脚的地方太多。当然能做手脚不一定就做了手脚。 

美国因为没有全国统一的户籍制度, 也不可能有, 选民在哪里投票,也一直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各个州登记自己的选民,有个账单地址就可以。你要是搬过家, 可以同时有旧地址和新地址。法律规定人走了三个月内需要申报,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懒得报,十几年不申报的都大有人在。这就可以一票多投, 每个地址都能投一票。 虽然这是违法行为,但是因为基本无法执法,法律只是空设。

这么简单的漏洞, 为啥不堵上? 还就是不能堵!美国人民爱自由,这个需要各州协调,一旦有统一认证的系统,这不就是老大哥来了。 美国人民可是非常警惕的。 

抛开现实,回到历史。历史上美国的制度人人艳羡。法国人,托克维尔,去美国考察, 写出论美国的民主, 称赞美国的民主是最好的制度。 特别羡慕的一点是美国先贤们可以在白纸上画图, 没有历史的包袱。托克维尔还有一本旧制度与大革命, 曾经被王老大人推荐, 说法国历史的包袱太重,旧制度改不好导致了大革命。 

最好的制度,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 有各种解释。本文坚持科学的观点, 其实在这一篇文章最好的政治体系-沿着马克思的道路前进,中已经提到了, 信息传播影响统治的效率和规模, 但是没有展开说。 

这里展开说一下, 有效的政治制度,目的是做出有效的决策, 决策依赖于信息的传播和信息的加工处理。作为信息加工处理的节点,人,有个社会学的研究,结论是一个人能保持的亲密社会关系大约也就是150人的规模。这是最直接的联系, 信息人传人不会被影响。 经过一级节点中介, 150*150 大约是几万人规模, 这大概是民主选举保证信息传递有效的最大规模。 为什么?

小时候我们应该都玩过传话游戏, 一句话一个人传给另外一个人,最后的一个人说出来他听到的,一定面目全非。道理很简单,每个中间节点接收信息的时候就会对信息加工。 经过的节点越多,信息失真越大。什么?电视新闻直达每一个人。媒体说真话吗? 你信吗? 请多多思考。 

因此团体的规模影响政治制度的有效运转,几亿人来搞投票,其实就是开玩笑。 那美国早就几亿人了,为啥好像今天大家才发现问题? 这才是真正的要害!因为过去大家都是选着玩, 谁上台其实差不多。 这次真的不一样了。美国分裂了!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差异极大, 不同人上台也会带领美国走向两个方向。 因此信息的传播和扭曲才格外被人重视。 

美国政治的传统,甚至相关学术研究的传统,一直是重于形式,不看重内容。他们只要形式正确,有合法性,就万事大吉了。本来形式和内容是一体两面,人为割裂, 民主也就成了选举。 

那么选举就是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 选举最大的优势,就是以极低成本的给选民提供了参与感,一张选票而已。每个选民投出了自己的一票,表示了对体制的认可,体制也借此获得了合法性。 至于选民是不是真正明白自己选的是什么, 那个不重要, 属于内容的范畴。

当然就算考虑内容问题, 民主本身也会碰到所谓乌合之众,情感操控之类触及人性的问题。 这里不进一步展开了。 

本来这周不想再写了,想想还是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有什么意见,可以留言讨论,也欢迎帮助转发传播,请注明出处,谢谢大家!

从蚂蚁上市说起,一文说透金融的本质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 首推美国大选,排第二恐怕就是蚂蚁上市了。蚂蚁上市被称作分钱的盛宴,有一篇热文,『拆解蚂蚁盛宴,那些戴面具的狂欢者就是说这个的』。 按此文说法,蚂蚁上市, 社保基金拿了700多个亿,马baba 拿了一千多亿。本来马 baba 做事辛苦,多拿一点也是应当的, 闷声发大财就好。结果人家非说自己已经退休了,跑出去喊话,总想名利双收。 结果当然是人家要猜一猜,你想问鼎轻重么。结局也是必然的。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 马 baba 其实一切尽在掌握中,喊完话,就把后来人的路子堵死了, 然后自己也被收编了,两全其美,参见『蚂蚁集团A+H 股暂缓上市,估值成最大争议?』。

如果单看事情本身, 也许到这里就说完了。 然而常看本号的人,都知道,本号喜欢刨根问底, 用第一性原理,试图看穿重重迷雾后的本质。今天我们就简单聊一聊金融。什么是金融的本质。 (这篇文章发在微信公号的时候,比较仓促,感觉没写完整,这里再补充下。)

首先我们回到现实世界, 人类的活动: 可以总结成, 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 生产者是创造环节, 消费者是消耗环节。为了匹配创造和消耗,就有流通环节。流通环节包括现实意义上的物流运输, 和虚拟的所谓交易市场。

从本质上来讲, 人之所以为人, 区分于其他生物, 是因为我们有丰富精神世界, 一大堆虚拟概念。 交易市场就是其中之一。请牢牢记住,虽然我们看到的市场通常是有形的, 流通的商品,花的钱似乎都是物质的(手机消费发展以来已经不是了),实际上市场本质上是虚拟的。都是人造物。

市场是交易的场所, 人们在这里匹配生产和消费, 通过交换满足自己的需求。从古至今,不同人对市场有不同的说法。 其中最有名的一种说法,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来主导的。所谓看不见的手,也就是上帝之手。 人当然不能操控。只能敬畏。 

本文指出,大错特错,市场的本质是信息的流通, 是计算,是信息计算而生成的复杂系统。进一步说,因为市场是一个个个体通过交易形成的网络,其实是一个复杂网络系统。因为是复杂系统,古典的的数学和对应的经济学理论理解不了。人们对不能理解的东西往往归结于神, 于是就有了上帝之手。

既然是复杂系统,那么所有复杂系统相关的结论都适用。我们知道大脑就是在计算, 大脑的计算绝大部分在潜意识里,很少一部分进入了意识。 虽然靠现有的数学和经济学理论我们理解不了市场,(所谓经济学家去炒股通常会死的很惨)。通过训练大脑,培养潜意识计算,能够部分计算模拟市场的运行,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们管潜意识叫做对市场的感觉,能结合潜意识和意识的人叫交易高手,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是巴菲特。 所有复杂系统都有相通之处,这也是为什么大脑或者说我们可以理解世界。 我们虽然不能精确预期, 但是能看到市场的分形结构, 还有所谓康波周期律。 

所有的复杂系统都相似,不同的复杂系统各有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规模。 不同规模的市场会有不同的运行法则和规律。 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关注的是市场这个复杂网络的扩张和高效运行,通过不断加入新的节点,优化网络连接,提升网络传输效率,来服务网络上的每个节点,也就是交易的人,实体和虚体。

市场是流通的场所,为了便于流通,人们发明了货币,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一般等价物。请记住, 和市场一样,货币也是虚拟的。 有人不同意, 说自古以来货币都不是虚拟的, 而是某种稀缺物品, 货币这个名称就来源于稀缺的贝壳,后来取代贝壳的又是各种贵金属, 金,银,铜。 人类历史上,直到不久以前,货币都是金本位,都是关联实物的。这又是为什么?

这里解释一下背后的道理: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在物质世界的, 而货币做为一般等价物,可以是虚拟的。市场要正常运转, 市场上的货币的量,需要基于市场上可以流通的商品。一但错配,就会出问题, 在理解市场之前,或者说部分理解市场,发明中央银行之前。 人类无法预期市场需要多少货币,但是可以把货币和生产环节挂钩, 比如通过开矿。技术的发展,或者说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开矿的水平。 反过来说开矿也自然匹配了流通的商品,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贵金属和市场错配的部分, 可以通过一些金融手段,进行补充,比如金本位的纸钞,钱庄信贷等等,这里先不展开了。

过早的脱离对事物运行机制的理解,发明超前的东西,就是悲剧, 比如宋,元,明在脱离的金本位基础上滥用纸币,纸币的印刷完全不受制约,最后都是社会动荡的悲剧。

解释了货币,我们可以理解金融活动, 金融就是试图弥补实际货币数量和流通交易需要的一般等价物之差。 在古代社会,金融运转良好不良好都体现在匹配这里,生产要发展,复杂网络系统的规模要扩大,金融要适当超前,创造合适数量的货币。 

金融为什么能创造货币? 因为信用。 请记住,货币是虚拟的,信用也是虚拟的。这些都是主观的判断。 那么信用又是什么呢?金融里最核心的就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信用,一个是风险。金融就是围绕这两件事情展开的。 信用代表过去, 风险代表未来。 

信用是依照历史生成的一种价值判断, 我们说你这个人有没有信用,主要看你的历史行为记录, 当然我们看到历史上对一些实物的需求,比如土地,房产,黄金。我们就可以基于这些东西产生信用。有了信用,就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创造货币,不管是高利贷还是债券,股票,次级债,本质上都是一种信用授权,把信用在网络上循环运转起来。 通过把不在网络上流动或者流动慢环节的信用授权给流动快的环节,都可以促进加速信用的循环。也就增加或者说创造了货币。

信用出借的行为,创造了货币,也就有了铸币税。铸币税在教科书里面解释是发行货币的人赚取货币面值和制造成本之间的差价。 比如大额纸币的生产成本很低,相对于面值平均下来几乎为零,因此面值几乎全是发行货币的人的收益。有赚就有赔,挣了谁的钱呢? 当然是所有使用货币的人来分担,所以叫税。教科书里没讲的是,提供信用的人也能收到信用税,由所有使用信用的人来分担,请自行体会。 创造信用(货币)能收税,当然所有人都相干, 谁能干这个,就是博弈。 创造信用也有好的一面,在加速信用循环同时扩大了网络规模,促进了生产消费的循环,我们叫做良性循环,这是好的。如果脱离了这个生产循环信用空转, 就是坏的。 因为没有网络扩容的支撑,这个信用循环早晚要崩溃。信用循环本身自带正反馈,所以想管理好,是难之又难。

同样可以解释,风险是对未来将要发生事情的衡量,也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 我们判断风险,是基于逻辑和推理的。逻辑和推理是否成立,取决于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说接近。因为目前对复杂系统的理论还在婴儿阶段。各种风险模型扯蛋的程度很大,往往还不如人的大脑里自带的潜意识计算,也就是直觉。 

信用在授权(循环)的时候,就会关联风险。因为风险是对未来的预期,怎么授权,怎么收取信用税,全看风险。如何关联信用和风险,给出合理的解释,一直是金融的核心问题。人们为此发明了各种模型。请记住,以上一切的一切,都是虚拟的,是主观认定的,在没有破解复杂网络之前, 没有客观标准。

金融发明以后,产生了牵引作用, 可以用来配置生产资源,也可以用来分配资源。生产资源主要牵引生产环境,促进技术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提升循环的效率。分配资源当然就是怎么分饼喽,这是诸多利益集团搏杀的地方,往往能够上升到政治。

说到博弈, 或者信用授权的竞争,与风险管理相关,更重要在信用循环的效率。 生存竞争也罢,商业竞争也罢,核心都是效率竞争,有了最高效率,就能在复杂网络中攫取最大资源,充实自己,扼杀对手。 蚂蚁的效率非常高,高频打低频秒杀传统银行。 收到了很多信用税,也造就了一大批富豪。 那么蚂蚁到底是好是坏呢?不能简单说,蚂蚁主要刺激超前消费,就是坏的。 生产和消费是个循环,网络要扩大规模, 两者都要提高。 到底怎么分配,顾哪一头好,又是个复杂难解的问题, 吵来吵去, 目前为止,只有主观,没有客观。 但请记住,用我们的潜意识计算, 要中庸,要平衡就是好的。 而且时过境迁,不同时期,标准要变,是动态的平衡,切记不能刻舟求剑。这是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没有之一。

还请记住, 市场是人发明的虚拟物,目的是为了配置生产和消费环节。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人,服务人的需求。需求来源于人的各种欲望。要理解市场,也需要理解人性。

回到作者一贯的观点, 从计算理论出发,我们终将能够依赖大数据,依赖超级计算,依赖人工智能,破解复杂系统的迷局。这种工具如果掌握在个人手里,用于满足私欲,会造就前所未有的人生赢家,如果掌握在有公心的个人手里,可以造福人类。

一切的一切,都是复杂系统演化,谢谢观赏!

北京秋游之土木访古

秋天曾经是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当下北京的空气越来越好,一年四季都有好天气,秋天仍然是最好的季节。

秋高气爽,适合郊游,两周前周末去延庆怀来一带走了走。有所见,有所思,写一篇小文跟大家分享。

先跑个题, 最近有个热点话题,要发扬光大文化产业,各路资本闻风而动。又有几个战争片吵成一锅粥。其实,喊什么,少什么, 站在全球角度看,目前我们的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不相称。当然长线看,后事可期,只是长路漫漫。 而当下,称得上文化领域全球领先的,确实有一项, 就是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基本上你能想到的题材,都有人写(当然某些不可描述不能写)。而且现在就已经开始了文化输出, 有专门翻译网络小说到其他语言的网站。 没见过网络小说空前想象力的西方小白们,初见之下的反应都是如同看到了新大陆,脑子里全是惊叹号。 

网络小说中,最早火起来的题材是穿越小说。一个人因莫名其妙/时空突变/死后复生 等等就来到了中国古代/类似中国古代 的时代,点开金手指,大杀四方,扭转乾坤,终于成为帝王将相,美女环绕,一统全球。 穿越小说里常用的金手指,过去是现代知识,保守一点的利用穿越者对历史的了解,选择正确的方向,比如榜上未成名之前的曹操, 收了关羽张飞当小弟一类。 乐观一点的加上现代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造火药,造火枪,造大炮,搞工业化,用技术领先优势灭掉古人。从军事穿越文开山的窃明到集大成的临高启明,都是如此。临高启明甚至写成了一本工业革命指南。 

另外一个穿越套路, 是利用自己的金手指去庙堂争斗。这种文章比较难写,因为金手指不太明显,限于作者的见识,往往把古人写成小白。 如果古人不小白,现代穿越小白那里斗得过,金手指不开大根本不是个。这类小说以穿越小说写的最早,历时最长的新宋为首。新宋作者据说是个历史系的研究生, 因此能写出不少历史细节,粗看起来有味。然而后期限于作者的个人见识, 毕竟是书生,理解政治不到位,庙堂之争就写的非常不精彩,长期烂尾。

金手指越弱,穿越小说越不好写。现代快餐时代,穿越文最新的套路是自带游戏系统。  说白了就是把人生写成游戏,各种能力数字化,可以打怪升级。 网文终究是面向读者,读者爱看啥,作者就写啥。 现在的读者游戏玩家多,因此这种游戏套路能吸引人。

然而对口味被吊的越来越高的老读者,这类网文简直是侮辱智商。 网文越来越看不下去,求文不得, 只好弃文不看。一小部分人,爱上了庙堂争斗的高级货,转投历史小说, 从二月河看到高阳。以看网文练成的阅读速度,分分钟扫光。能看的也太少, 终于无文可看,徒呼奈何。 

突然某一天, 顿悟过来,既然有真实的历史, 何必去看小说, 研究历史,还原人物, 设身处地,岂不美哉?

以上其实是作者的心路历程。 还原历史, 把自己放到历史人物的当时环境之下,去掉上帝视角,去掉金手指, 猜测体验当时人物的心境, 根据时人记载的能够获取的信息,看看自己能做出何种判断。这大概是穿越体验的高级玩法。 

话说回来,为什么要穿越? 还不是看历史看的憋屈, 善恶终无报,经常掩卷长叹,心意难平。 中国历史文化的光辉灿烂,和之后的挫折磨难,同处一朝。

从文化角度说,古典文化宋朝大约到了巅峰期,文学的表达能力,个人以宋词为最, 唐诗有些拘束,往后的元曲又趋于流俗。 而宋词中当之无愧的高峰之作,集中于苏东坡一人。 如果给中国文化选个代表人物, 当仁不让的唯有苏轼。 跑题太远,就不展开了。

宋朝文化的灿烂,反衬着宋朝历史的屈辱。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几个时刻,靖康耻大约排第一。 宋徽宗修艮岳的部分太湖石,被金朝运到了中都,历经元大都,现在放在北海公园。这大约是个历史见证。靖康之后,屈辱时刻首推土木之变。都是皇帝被捉, 土木这次更不可思议。 宋朝武力不行,打不过,战不过,皇帝被捉。明朝明明武力优势,竟然皇帝莫名其妙被捉。实在是。。。无话可说。

穿越文最喜欢写的就是穿越到宋朝或者到明朝, 期望改变历史。 可见宋明之亡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精神烙印。土木之变,相较之下被掩盖了,因为有后面于谦召集老弱残兵守北京城。蒙古人也没有太大进展,就退出了长城。 土木堡正统皇帝被捉,大家羞于提起,常常一笔带过。 

写到这里忽然意识到,买驴文章,写了三页才见一个驴字。照这个节奏,怕是要收不住。土木之变的详细过程就不写了, 建议大家去看百度百科。

以下看图说话。 

2008年,当地政府在土木之变事发所在地修了一个牌坊, 大约是想搞旅游。 然而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旅游是搞不起来的。 牌坊自修好以后,就没有整修过,已经斑驳如图。 立牌坊的地方,现在是个大货车停车场。停了不少大货车,以致于众多大货车遮挡角度,没法从正面拍照。 

舍身处地,大略知道, 土木之变所在地是个高地, 也就是牌坊后面的土坡。 这个地方据说当初朱棣驻过军。军营之地理当有井。为什么明英宗来这里扎营的时候没有水了,以致于明朝大军跟被围在土山上的马谡失街亭一样因为缺水败亡。不得而知, 也许查查历史水文记录或有所得。

土木堡的现址是土木村, 这里是个驿站, 往西六十里是著名的鸡鸣驿, 鸡鸣驿现在是个旅游景点,保存了相对完好的城墙。 英宗在鸡鸣驿里待着, 大概不会被捉走吧。 

站在鸡鸣驿城墙东南角看鸡鸣驿, 图里的山就是鸡鸣山,平地起高台,非常显眼。 

鸡鸣驿的城墙,大约11米高, 高大坚固。 

鸡鸣驿里的博物馆, 介绍了古代驿站邮政相关的知识。 图中可见从鸡鸣驿大约六十里到土木驿。

相比修整完好的鸡鸣驿, 土木驿基本没啥地面建筑了。 

图片房屋上方,就是土木村中还存留着的一小段城墙, 残破不堪。

土木战场往东十里有个烽火台, 

烽火台已经很残破了, 这大约是战场附近唯一的军事遗存。 

从鸡鸣驿的规模,可知当初的土木驿也差不到哪去, 现在的土木村也是个数千人规模的大村, 村里还有个戏台,有点意思。 

如果仅仅如此, 那这一趟土木访古几乎是无所得。幸亏土木村里还有一处明朝留下来的显忠祠

显忠祠所在地,大约是村部小广场, 没有人,很清静。 

穿过园门一看,大门紧锁,以为要吃闭门羹, 仔细一看,门上贴着一张白纸,留着电话,要参观,打电话, 10元一人, 大喜。 

打完电话, 大约7,8分钟, 一个老者骑着三轮自行车到了祠门, 一番寒暄,老者70多岁,土木村长大, 管理祠堂, 还给我们当起了导游。 

显忠祠原本两进院落,前面一进已经没有了, 一开始紧锁的大门是中门。据老者所说,从明朝开始,曾经多次重修, 后来建国初期当过学校,他自己就曾经在祠里上课, 原来还有些木牌,现在没有了, 侧房一直被当做库房。

显忠祠简介,及墙上画的牌位。 

祭祀的人物。 

世事变迁,能留下的也就是建筑和石碑了

院子打扫的干净, 也长了不少的杂草, 可见平时少有访客。 

一边的侧房曾用作仓库,现在还是仓库。 

另外一边的侧房,因为后人祭祀, 留出了一部分,剩下的部分还是仓库。 

抱歉图又偏了。

院外新立的碑。 

与老者聊起,他怎么看土木之变, 他说其实没有书上写的那么惨。大部分人都跑了, 皇帝丢了,没脸回去。 

显忠祠里祭祀了以王佐为首的文臣46人, 以张辅为首的武将18人, 这些人平时都在京城,是大明的精华, 一举葬送在这里。 

王佐等人还有后人,所以旁边侧房留出一室,有些香火祭祀。 

中华文明,源源不绝,家族传承是其核心支撑。 

踏出祠门,心中莫名其妙泛起一个念头, 我要穿越, 不来土木堡!

最好的政治体系-沿着马克思的道路前进

上周我们简单的说了说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因为马克思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这一周我们进一步展开,沿着科学的道路分析一下未来社会的政治体系演进。 

在继续话题之前, 我们先讨论下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从原则上说科学是一种理性思考。 人认知世界大概有两种思维方式, 有一本书,快思考慢思考就是说这个的。 其中快思考是感性, 大多依赖潜意识和情绪系统。 慢思考是理性, 是逻辑思维和推断。为什么会分这两种方式,从计算的观点来看, 慢思考或者说理性思考太累, 消耗的计算资源和能量太高,所以大多时候我们不用。 

所谓科学, 是从观察认识自然世界出发, 在观察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体系, 也就是语言描述(归纳), 量词(测量), 本体论(实体和抽象概念体系)都和这个相关。 有了量词或者本体论, 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理性思考, 进行逻辑推演(演绎和数学)。逻辑推演得出的结论再回到现实世界中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证实或者证伪),来或者修正语言,也就是量词或者本体论,或者修正理论,建立新的逻辑结构(新数学模型)。这就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回到实践的上升循环。 请注意, 所谓科学的证伪主义理解,只关注到了逻辑的一面, 是不完整的。 要同时看到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述体系。 现代科学哲学基本认同科学是整体论,或者科学共同体的系统演化过程。 

有了科学的概念, 我们大概可以解释所谓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出现科学? 不难想象, 科学是否得到发展,终归要看能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起到指导作用。 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还是婴儿的时候, 科学只能认识自然(简单规律)。然而光认识自然,在人力为主的时代, 没有什么作用。 古代社会的竞争,主要看人数, 和有效的组织。 中国又是是个相当早熟的文明, 所以侧重于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现在我们知道,这属于复杂系统, 原始的科学计算工具,根本解决不了。只能依赖于人自己的计算,也就是感性基础上的政治学术。 于是,中国的文明演化在政治体系上早熟(礼,法,道),形成了路径依赖,不重视研究认识自然这种小道,trival things。 另一方面, 古希腊虽然发展出了逻辑体系和科学,他们在人数上和组织体系上并不领先,最后被蛮族所灭。 科学在当时可以说没有半点用处。 

什么时候西方突然开始爆发。因为火药! 西方世界的长期动荡和战争,促进了火药或者说化学能的利用。 要想释放火药和煤蕴含的化学能,认识自然是关键。科学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大炮的弹道需要微积分, 蒸汽机的发展需要热力学。 如此等等,西方科技进入了上升循环。 开始碾压全世界。 

在用工具碾压世界的同时, 西方自认自己的文化体系也强, 于是开始推行自己的政治体系。经过长期博弈,形成的所谓普世价值,MZ政治。 

MZ政治对不对,我们先跳开不讲。回头先说说一个良好的政治体系要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要承认,人和人是有差别的, 所以社会要优秀的人来引导大家。 从一个小的团体, 比如公司,到一个大的团体,比如国家,人类的组织要有效运转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有如下三个基本问题:

  1. 领导人的选拔机制,以及如何确立领导人的权威
  2. 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 选出了领导人,如何分配权力, 保证权力的运行。 
  3. 领导人的传承机制, 如何完成权力的交接。 

政治体系的运行,首先取决于群体的规模, 不同规模大小的群体,政治机制完全不同。 其中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信息的传递能力,也就是上下沟通的能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特别是决策能力。 在古代社会, 信息的传播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通过人传人。安装社会学的观点,每个人能建立的亲密社会网络,也就150人左右。信息在人和人的传播过程中会失真,这制约了众智体系(MZ)能够有效运转的规模,一次传播 150*150大约也就几万人。 规模更广大的国家, 只能采取代理机制。 从而引入了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君主和贵族,地方和中央,各种复杂的竞合关系。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通讯手段的提高, 众智体系的加工处理能力有所扩充,然而仍然是小规模的。特别其中的决策节点还是人, 人的加工处理能力有限。 先不展开了。 

回到三个基本问题, 我们看看古代社会的解决方案:君主制,君主制最根本的解决是最高权力的低成本传承问题。因为君主是天生的, 所以无需确立权威的成本。 同时也能自然传承。但是君主制不太能解决好的, 是选拔问题。天生一个皇帝,到底是天才还是庸才, 你别无选择。 

西晋有个白痴皇帝司马衷,造成了天下大乱。 中国古代已经竭尽全力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了,就是给皇帝提供最好的教育体系, 比如太子太傅都是一朝之内最优秀的人。但是还是不行。因为缺乏竞争, 人性太复杂,光教是不行的。明朝的皇帝大多差强人意, 就是如此。 满清没有长子继承制的包袱,对以上弊端做了一些改良。康熙诸多皇子搏杀,上位的雍正果然不是善茬。 然而后来皇帝生不出那么多儿子,参与竞争的皇子越来越少。到了咸丰只能二选一,同治更是没得选。于是一蟹不如一蟹。 

君主制的对立面, 大概就是某些人的信仰,西方MZ制。 请注意,早期的MZ制也是少数人的MZ, 这背后是技术的制约。 当代所谓多数人的MZ, 利用普选来选择领导人。 这是把领导的选拔机制交给了感性的一面。因为民主没有理性决策(乌合之众)。MZ普选出来的领导人,基本上都是言过其实的演员。 社会的治理能力是退化的。MZ制的优势,主要是解决了权力的确立和传承问题,也就是所谓合法化问题。 

多说一句权力合法化, 人们怎么愿意认可一个领导人呢? 在社会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人和人的信息传递是被媒体操控的。 说他好,他就好, 不展开。 而我们在自己的身边, 团队中,领导人的威信是干出来的。做的好才真的好, 通过带队取得成功,一次次的战果,领导人才能真正让人信服。 

大家可以用这个框架来自行展开,评价一下各种所谓政治体系的不同。 每一个环节,有多少理性, 有多少感性? 什么是更好的。 

本文的最后, 我们要说说最新的科学进展, 随着复杂系统理论的发展, 我们慢慢的可以用更理性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系统。这里的核心就是计算。

计算能力的不断进步, 使得更多的东西可以拿来计算。物联网, 大数据, 一个解决信息的收集和通信机制,一个解决信息的处理和决策。 再结合人的协同。现代社会,我们终将能够以理性的方式管理社会的运转。这包括不限于,领导人的选拔和评价机制, 权力的运行和分配机制。 

然而,人性依然在, 感性和理性冲突的一面仍然在。 如何平滑的过渡,如何让人性从感性进入到理性,仍然是待解的难题。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