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cal思想录漫谈

本来以为读书系列已经结束中古哲学讨论,可以开始读近现代哲学著作了。回头看了一下书单,发现漏了两本, 一本帕斯卡的思想录,一本阿奎那的神学大全。 这两本都是我早先看过的, 个人不太喜欢神学,可能潜意识会忽略。 

既然书单都开了,那还是谈一谈。今天先说说帕斯卡的思想录。 说帕斯卡之前,照例先跑题。这个哲学书单系列里面跟自由主义相关的占了一多半,主要是因为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社会植入很深, 所以书单里列了很多经典。 但是一头一尾没有, 前面少了霍布斯,后面少了哈耶克。 为什么书单里没列霍布斯的利维坦? 这个单子不是我开的,我也不知道。

可能因为我们的社会从根本上和西方有差异,霍布斯这种在西方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中土少有人知。霍布斯的利维坦在西方被称做现代人的圣经。 你看西方现代思想论述的文章,经常会有引用。

霍布斯是普通家庭出身,老爸是个爱打牌的吊儿郎当的牧师, 全家生活主要靠经营手套生意的叔叔接济,但总体是衣食无忧的。作为一个天才,霍布斯也是从小学习数学,拉丁文和希腊文,14岁进入牛津大学。 毕业后长期在卡文迪许家打工,当了20多年的家庭教师,兼秘书和朋友。还给培根做过秘书。 这两位可都是当时的大红人。 到了霍布斯的中年时代,英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内战,但是他本人嗅觉敏锐,早早发现不对,就在内战爆发前跑去了法国。还在后来查理二世流亡到法国时候当过国王的老师。霍布斯的晚年又回到了英国,在英国乡村的别墅度过了最后的十几年,直到91岁安然去世。 他快90岁时还因为爱上一个年轻女子,诗兴大发写过爱情诗。

霍先生审时度势的水平实在了得,躲开了英国内战,在法国正好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盛世,又趁着查理二世落魄,傍上了后来的国王,跟着查理二世复辟回家乡安渡晚年,没等到查理二世下台,就去世了。可以说一辈子平平安安。他又不是庸俗生活,著书立说,开一代风气之先,实在令人艳羡。

那么利维坦这本“圣经”又是什么呢?利维坦本来是个邪恶的海怪,是上帝的奴仆,无人敢惹,霍布斯用来指代强大的国家,特别是君主专制的国家。 啊!大明又要躺枪了。 忽然想起本文是要说帕斯卡的,不能再跑题展开了。总之霍布斯第一次清晰完整的论述了主权,人权,社会契约这些基础政治概念,并由此展开,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层层推进,论述国家和政治体系。

最后再说一句哈耶克,自由主义在他这里基本上走到头了,也不展开了。 

自由主义的的根本问题在哪里?太多思辨和推想了,理论虽然漂亮,但是想的越多,离现实越远。现实复杂社会不是那么精致完美可以理想化推演的。 人是复杂的,人的社会也是复杂的。自由主义一脉追求的所谓终极完美,可能本身就不存在。 

终于要讲帕斯卡了, 与所有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一样, 帕斯卡也是个天才。 帕斯卡的父亲是个小贵族,但是他童年不幸,早早丧母,是父亲和姐姐抚养他长大。 帕斯卡的父亲担任家乡税务所的税务员,所以数学很棒,从小就教他数学,后来全家移居巴黎,更是早早的带着小帕斯卡参加巴黎的数学家活动和物理学家小组(法兰西科学院的前身)活动。 帕斯卡也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贡献:13岁发现帕斯卡三角,16岁发现圆锥曲线的内接六边形定理, 17岁就写出了圆锥曲线论。后来又在数学,物理学等诸多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他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计算装置,加法器,现在还在法国博物馆里展出。学计算机的都知道pascal语言,其实就是为了纪念帕斯卡,借用他的名字。

帕斯卡研究曲线和摆线,用到了无穷小分析,启发了后来发明微积分的莱布尼茨。他和费马的通信又奠定了概率论的基础。在物理学方面他研究液体和压力,发明了注射器,水压机,改进了水银气压计,于是压强的基本单位也变成了帕斯卡。总之,又有思想,又有动手能力。唯一的遗憾是,他从小身体就不好, 32岁就去修道院隐居,39岁就病逝了。

帕斯卡的壮年就是他的晚年,主要在修道院里研究宗教, 思想录就是这个时候的随笔, 在他本人去世后,被人发现整理的, 基本都是即兴的小段落,有些还没写完。思想录据说是仰望星空的枕边书, 时常拿起来翻阅的。仰望星空也是现在北航的校歌。喜欢唱歌的人可以备一本在手边。 

思想录写下的最多的是关于人生的思考,很少涉及到社会和政治。 我个人觉得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所谓帕斯卡之赌.

帕斯卡用分析的方法论述了人为什么应该信上帝。 他的论述方式是,假如上帝存在,你不信上帝,上帝会大大的惩罚你, 你信上帝, 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假如上帝不存在, 信上帝和不信上帝没什么区别。 所以按照逻辑, 不管上帝存在不存在, 你信上帝没什么坏处, 但是万一上帝存在,不信上帝就大大的糟糕了。 所以还是信上帝吧。 

这里把上帝换成任何一种东西,明眼人已经看出就是基于期望的决策, 是现代分析式决策论的基础。沿着这条路线下去,行为学派试图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决策,甚至人的信仰,宗教变得有了科学意义。 我们下次介绍阿奎那的时候再讲。 

据说,帕斯卡死后,医生发现他身上围着一条带内刺的腰带,把身体刺的血肉模糊。他的仆人解释说,这是他笃信上帝的苦行,一旦发现自己有不敬的思想,就打自己。 在那个被宗教统治的年代,研究科学的人总会遇到内心的冲突。 思想录中的只言片语,也看的出来。 理解帕斯卡内心深处的矛盾,也许更能理解思想录这本书。

帕斯卡的墓碑上刻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片,纸片对桌子的压力刚好是一帕斯卡,也就是折合成一平方米面积一牛顿的力。 用纸片来代表可以看出,这实际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人只不过是一根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但人是能思想的一根草。   –思想录

谢谢阅读!

阿含经导读

今天读古代哲学的最后一本书, 阿含经。阿含经其实不能算一本书, 是佛陀早期的言论倍后来的弟子结集而成的。 为了避免很多无畏的口水,事先声明,我们这里说的是佛家,不是佛教。我们只谈哲学,不谈信仰。如果您信佛教,那我说的都是错的, 本文不看也罢。 

阿含经网上一般的说法是原始佛家或者早期佛家的经典。这些经典来源于佛陀涅槃之后,弟子们口口相传记录下来的佛陀的说法。 大约在几百年后,公元时代被记录成了文字, 后来在汉末魏晋时期,被翻译传播到了中国。 

这里简单说说佛家或者佛教的源流。 对佛家有基本了解的人都知道佛陀的学说后来被分成小乘和大乘, 通俗的解释是小乘修罗汉, 大乘修菩萨。前者只渡自己,后者要普度众生。 发展到后世,大概是南北之分, 南方, 东南亚一代,传播的是小乘为主的佛家,北方汉地中国,主要传播的是大乘佛教。 西游记这个故事一开始就说,玄奘在大唐说法,观音菩萨来说你说的是小乘,不是大乘, 不是真佛。于是玄奘变成了唐僧,去西天取经, 取回了大乘真经, 真经三藏, 法,律,论, 唐僧唐长老也就成了唐三藏。 于是学大乘自古以来有贬斥小乘的传统。但是在西方流传的佛家流派,小乘为多, 这个全球领袖必读,推荐的也是阿含经。 为什么?

我们先讲讲,小乘,大乘是怎么来的, 按照口口相传的说法, 佛陀一开始讲学,讲的是小乘,他的十大弟子,跟着学的也都是小乘。 十大弟子里最有名的是摩柯迦叶 和阿难, 就是西游记里佛祖派给唐僧传经的那两个使者, 他们两个找唐僧要人事,唐僧一开始不给, 结果就传了无字经。后来师徒四人二次回到灵山找如来, 奉上了紫金钵盂,才换回了真经。 

摩柯就是大, 摩柯迦叶就是大迦叶,是佛陀的首徒, 他应当不会干这种事。当然西游记是神话, 大迦叶和唐长老差了一千年,两个人不可能碰面的。 大迦叶尊者是公认的佛陀首徒,佛陀面前有半个位置的, 在佛陀涅槃以后,也是僧团的领袖。在佛陀离开了世间后,大迦叶尊者害怕口口相传的人误解了佛陀的意思, 做为佛陀衣钵传人,召集了第一次结集。 

所谓结集,就是佛陀的传人们都坐在一起,讨论自己从佛陀那里学到的说法,当然也会参杂自己的领悟和理解, 谁的说法大家觉得最好,最合适,就是谁的对,最后把所有公认对的说法传承下去。 说白了,就是开了个务虚会,统一一下思想。 大迦叶第一次结集,召集了5百人,据说就是5百罗汉。 大迦叶本人也是喜欢苦行,喜欢离群独居的, 按照大乘小乘的分法,他的行为更像一个罗汉。 

大迦叶和5百罗汉第一次结集传下了佛家三藏。前面说过三藏是经,律,论,经就是佛陀直接的说法, 律是僧团应该有的行为规范,论就是讨论释义,是经的解释和延伸。 大迦叶之后,衣钵又传给了阿难,他其实是佛陀的堂弟,从小就加入僧团学佛的。 他的贡献之一,就是允许女人学佛。 阿难本人也长相英俊,留下来诸多佳话。 啊,才不是俗人想的那样,而是喜欢他的女子后来都学佛的佳话。

据传在佛陀涅槃前,阿难守在身边,问了佛陀四个问题:佛陀涅槃之后,我们跟谁学?以什么安住?碰到恶人怎么办? 佛法怎么传下去,怎么说的人信? 佛陀回答说:依戒为师;依四念处安住;遇恶,默摈置之;经首安立如是我闻,就叫人起信。于是佛经的开头一句,都是如是我闻。 意思是我听到佛就是这么说的。

哎,思想要口口相传,还不失真, 实在是难!大迦叶之后,佛家还搞过三次大的结集,这一共四次结集,最后录成文字,就是三藏,十二部书。 其实从第二次结集开始,就因为能不能直接接受金银的供奉(本来化缘是只要吃的,生存必须品),不能达成统一意见,佛家已经分成东西两部。第三次结集是阿育王召集的, 成果是经律两藏基本完备。最后一次大的结集,是佛陀涅槃四百年后,因为各种说法不能统一,最后一次试图统一说法的努力。 这一次补充了很多论,也就是后人对佛经的解释。 自此佛家的学说有了完整的三藏。 并在随后漫长的时光里,传到了中土。 

回到第二次结集的时代,东西部教分裂,这其实已经有大乘小乘的苗头。 小乘修罗汉,渡自己,要远离世间苦修,能活下去,要吃的就行,要钱干什么?大乘慈悲为怀,要普渡众生,要入世,钱也是可以用的手段。 小乘和大乘其实又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 甚至因为大乘也要修习自身,可以说也要时刻按小乘修习。 那为什么西方南方流行小乘,中土流行大乘呢?就是 个人精英主义多一点还是集体主义多一点呗,不展开了。 

其实按照佛陀说法,彼岸只有一个, 通过涅槃到达彼岸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到达彼岸的路径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不同,也肯定不同。别人的路,你不一定能走。 按照佛家的分法,修行的方法大概有就是三种,也就是三乘, 首先是声闻乘, 这是最通俗的路径,跟着师父学习佛法,通过读佛经,理解佛经,思考佛经来修习, 大家都可以做到的,起码可以时常念经,多念念阿含经。其次是缘觉乘。有天份有慧根的人,不读佛经没关系,不懂佛经没关系,不认识字也可以,缘分到了,没有师父也能自悟。 以上两个都是修自己,算作小乘。 

还有一个菩萨乘, 是大乘, 菩萨乘要发愿普渡众生,要讲慈悲心。为什么要大乘呢? 按照大乘的说法,小乘是不够的, 只能断烦恼障,不能断所知障,还是有所畏惧的,因为善行不够,道心不稳, 一不留神就会跌落境界。所以小乘的境界就是空,破有,破执。 大乘不光破,还有立, 不光是空,还有无上正等正觉, 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个啥?不可说!

啊,做了这么多的铺垫, 我们最后再说说阿含经吧, 阿含经 agama 这个次原意是由彼而此,引申为传授传承的意思。 阿含经里记录的都是, 汉传阿含经四部是两晋南北朝期间,来华高僧诵读翻译的。 这里推荐一个网址: http://www.ahanjing.top,上面有四部阿含经的原文, 网站上做了整理,每一篇都有白话翻译和南传的对照。  

四部阿含经原文实在太多太长, 只有其中的长阿含经只有30部,剩下三部都是几百上千部的,但是30部的长阿含经,之所以叫长阿含经,就是因为每一篇都特别长,只能惭愧的说,作者也没有通读。 简单浏览了一下,其中大部分都是佛游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毕竟佛陀在这里待了25年。这个孤独园看过西游记的应当都知道, 唐僧和玉兔跳舞那一集, 从来不认路的唐长老到了天竺,忽然就认路了,说出了地名,还讲了金砖铺地买这个园子的故事。 惹得八戒兴致勃勃的想挖金子,被悟空耻笑。

回到长阿含经,这里有佛陀讲述的基本教义,有佛的世界观, 有佛陀自身的经历, 传教,本生和历劫的故事。还有一些驳斥外道,跟人吵架的内容。比如我们上次读的奥义书,在这里就是外道了。虽然佛家的很多说法包括转生,缘起, 自性都跟奥义书有承接关系, 但是佛家没有我, 要破我执,这是跟奥义书最大的不同。 

长阿含经还是太长了, 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看,还有汉传的四十二章经。对,就是鹿鼎记里最重要的那八本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是汉传最早翻译出来的佛经, 其实就是摘抄出来的四十二段经文,每一段都不长,最短的就十几个字。鹿鼎记里分成了八本,那一本也就5段话,一两百字, 字不知道要写多大。 金庸先生可能是故意的。 不管怎样, 建议好奇的去看看四十二章经。 

其中大概就是说,修佛出家,可以成罗汉, 罗汉会飞。 要成罗汉得持戒, 要为善去恶,要知错能改,不然会造报应, 不要有畏难情绪,要不断精进,其中关键的是明悟空,不要沉迷追求声名财色, 尤其是要远离色欲,情欲,爱欲, 精进也要不急不缓,取中。 只要有心,就能成功。 

大概就是这样吧, 谢谢阅读!

奥义书导读

在纠结了几天先读古代还是先读近现代哲学之后,觉得还是沿着历史的顺序为好。 这次就说一说来源于古印度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奥义书。 因为奥义书没有明确的作者,只能简单说说源流。 奥义书来源于古印度文明的知识体系,也叫做吠陀(veda)。

我们从小就学习了柳诒徵先生在1923年中国文化史中提出的四大文明古国: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柳先生是一位文化大师,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开创者,但是似乎知名度不高,有机会再聊一聊他。因为我们从小学习四大文明古国,把这个当做常识,看到西方的史书可能会惊奇,原来大部分书都不是这么说的。 

西方人的历史书介绍世界历史时候基本都是埃及-希腊文明体系,地中海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哪有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就算有,也得有希腊啊。 印度?中国? 那是遥远而神秘的东方世界,就算要讲,也一般单立一章。因为在西方人看来,他们的埃及-希腊文明才是正朔,东方文明是用来对比猎奇的。

中国又一次崛起(为什么要说又?),必然要在世界历史的阐述方式上跟这种西方中心体系干仗。最近有一拨希腊伪史论的草头军打了先锋。但是猪队友们实在是冲的太远。愚公移山得一铲子一铲子挖,想指望天降力士,一下子就把大山背走,那是没有的事。 草头军非常不能打,主要就是他们全部推倒的目标太虚无。 其实西方阐述问题极多,抓住漏洞,不宜放大,慢慢来,事有可为。而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不要双标,不要量西方文明是一寸当一尺,到了东方就一尺变一寸。华夏文明真的行,不用担心,这是事实。

一不留神又跑题,回到古印度。考古发现表明,在印度5000年之前甚至更早就有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称之为古印度文明。按照西方史观,这个文明后来遭遇了雅利安人入侵。雅利安人是从北方草原上来的蛮族,一路杀,古印度文明的人都成了首陀罗,雅利安人自居婆罗门。 西方考古为此找了很多证据, 比如公元前1900年左右,古印度文明的中心考古集中发现的两座古城,哈拉帕城(Harappa)与摩亨佐达罗城(Mohenjo-Daro)遭遇了屠杀,堡垒的大门被堵上,还有尸骨焚烧的痕迹,然后文明就衰亡了。再然后这些所谓铁证如山就变成了雅利安人入侵,写进了教科书。 

最近这些年,印度学者和部分西方学者一直在反驳这种粗暴的说法。因为一点点(并没有广泛存在)的暴力痕迹就是雅利安人入侵吗?就不能是本地人暴动? 不能是周边的部落起义?这就是西方的双标之一,他们先有个来源于史诗的故事(口口相传的故事,没有文字)然后一旦有考古发现什么,就往这个故事人物上去套。到了中国,他们说你们没有文字的都不叫历史。 欺负我们华夏文明的文字太多,反倒没有太多口口相传史诗。 

至于为什么华夏文明没有口口相传的史诗?有人说尚书和诗经,楚辞里都有一点,有文字了,就不用太多口口相传了。还有人说被孔子删改了。 这应当没有什么公论。我个人认为是被周公给禁了,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 按照我们华夏标准,没有文字记载互证的都不作数, 那希腊什么特洛伊战争都是神话,哪有什么全身如铁的阿克琉斯?哪有什么木马?不服你找个特洛伊木马的木头来看看? 啊!他们还找到诺亚方舟了!

吐槽时间结束。 印度人似乎慢慢的扳回一局,雅利安人入侵至少在印度国内已经被质疑成功了。说白了,就算按照西方逻辑, 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啥文明都没有,草原上没有任何文明遗迹,就是一群蛮族,入侵到印度,一下子就变成婆罗门,建了大城市,开始传承吠陀体系了?总不至于是凭空出来的吧?就算是有这个鸠占鹊巢,也要承认吠陀主要是来源于人家印度本地的,不是雅利安人从草原上带来的。

印度学者试图论证古印度文明衰败是因为大自然,比如气候变化和瘟疫,而不是什么雅利安人入侵。 他们很艰难,因为立论难,想从因果链正面论述证明一个事情,太难了!古印度文明除了口口相传的吠陀,并没有什么文字记载,他们还特别不爱历史,这个毛病一直到了中世纪, 现代印度学者要研究古代印度还得参考唐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为什么不爱历史?这也是因为古印度文明的特点:灵魂不灭,万世轮回,要历史也没啥意义。

没有挖出文字,考古发现的东西就起不了名字。挖出一个大墓,墓主人是谁就只能推测。就算挖出文字,他们还质疑哩!比如几年前的魏武王。西方历史研究方法,就是往这些口口相传的史诗上靠, 把史诗故事里面的名字用上,就写进教科书了。印度人民也想这么干。 毕竟印度的吠陀史诗,体量是最大的,没有之一。 但是他们还不太行,因为他们太穷了。这个世界总体上还是嫌贫爱富,有钱说什么都对,没钱说什么都不对。 中华史学家请继续努力,因为中国肯定会变得更富,你们有机会!

我们还是回到印度,雅利安人入侵到底有没有,这个对中国人来说不重要。总之我们知道印度的吠陀是口口相传下来的一大堆经典。奥义书是吠陀经的最后一部分,主要的内容就是哲学。

我手头的奥义书,是黄宝生先生翻译的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本。 阅读哲学经典相当危险,很大的问题就是字义的辨析, 往往一字之差,意思完全相反。所以人家奥义书本来是要言传身教的,奥义这个词就是坐在身边。 奥义书里也经常强调,只能父传子,师传徒,不能外传。所以没有上下文的帮助,语言变成文字,那基本不可能准确还原。文字再翻译一遍,最后到读者自己理解,每一个过手的人,都会加入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们还是不求甚解的好。

奥义书作为吠陀的最后一部分,时常被包含在森林书中。叫森林书,是因为这是远离俗世,隐居在森林里的人秘密传授的。吠陀从前面的四大吠陀倡导的祭祀,到森林书演变为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奥义书是个总称,流传的起码有好几百种。大多数被认为是后人发展出来的,相对公认来源于吠陀的有十三种,分成三组,5组散文体被认为是在佛陀之前的。5首诗歌体大约在佛陀的时代,还有3组散文体被认为出现的最晚,大约在王莽篡汉的公元年代。

奥义书有这么多种,但其实每一种都不太长,而且因为是散文诗歌,虽然不识原文,只看翻译,也觉得文字挺美。 奥义书后来又演变为吠檀多哲学体系,由商羯罗做了审定和注释。近现代印度哲学也都承接商羯罗发扬光大的吠檀多不二论。在黄宝生先生的奥义书导言里提到,奥义书从早期吠陀的祭祀转向知识,可能是世俗的刹帝利和神的婆罗门在争夺权力。 这可能不算公论,但也是一个可以帮助理解的角度。

那么奥义书说的是什么呢? 十三种内容其实很杂,一边看,还要一边对照思考,很难概况, 还得去看书。这里只简单说说要义。 

首先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梵,梵大概类似于道德经里不可说的道,是宇宙的本源。但梵和道又有不同。奥义书里另外一个概念是自我,自我是人的本质。 在奥义书看来,自我和梵是一种东西。自我创造了世界,梵在人的存在就是自我。奥义书对梵的描述也是用否定形式,不能看,不能说,无法把握, 道可道,非常道。 梵又在万物之中,梵是唯一,所以不二。 奥义书中还说,自我可以小于米粒,可以大于天。 

梵是最高知识,知道了梵就知道一切,当然也就解决了人生所有的问题。梵我合一,人就最终解脱,这是奥义书表述的最高境界。同时因为自我就是梵,所以灵魂不灭,灵魂如果不能回到梵,和梵合一,就只能不断转生,承受这世间轮回的苦。 转生成什么,取决于业报。 轮回,人生之苦,业报,解脱这些已经是佛家学说的基础框架了。佛家只是不认同梵我合一,佛家没有梵和自我,只有空,万事皆空。佛家也有自性,自性不二,但是自性不是自我,佛家没有我。当然佛解脱了也不是梵我合一, 是通过涅槃到达彼岸,波罗密多。

佛家我们下次读阿含经时候再细说。奥义书怎么梵我合一呢?主要就是吠檀多和瑜伽。吠檀多前面说了个轮廓,是一种哲学,希望通过思辨和对知识的追求发现自我,理解自我和梵。瑜伽又是什么呢?瑜伽的原意大概是控制驾驭,后来引申成修炼身心的方法。通过控制和驾驭身心,达到梵我合一。所以瑜伽是个统称,实际上里面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奥义书里,瑜伽分为六种:调息、 制感、 沉思、 专注、 思辨和入定。发展到后来,练习瑜伽最重要的大概是冥想。

一篇导读东拉西扯写到这里已经太长了,比起内容丰富而且优美的奥义书来说,我这里写的文字也太枯燥了,大家还是去看书吧! 

谢谢阅读,觉得有点意思,麻烦点击在看或者转发,也欢迎留言评论。

什么是思考教育的正确姿势?

本号虽然常年不接地气,但是偶尔也要食一下人间烟火,追下热点。比如讨论一下美国:美国的民主为什么会失败?这通常都是阅读转发量最多的文章。 比起特别吓唬人的哲学思辨,毕竟还是人人都能说几句的话题才方便讨论。 今天就来说说教育。 

开宗明义,教育是大事! 不仅对个人是大事,对家庭是大事, 对国家也是大事。往高里说,国运能不能兴旺,教育搞的好不好,在存废之间。 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 现在中国人,尤其是城市里面的中国人,尤其是大城市里面的中国人,越来越少生,甚至不肯生孩子!教育的巨大压力是根本原因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 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没搞好?或者换成正能量的叙述方式:教育有待改革和提升?

本文相信,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设问。 要不要改,当然要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变是应该的,也是永恒的。但是怎么改?改成什么好?只能试过才知道,这是作者的一贯观点:没有最好,只能通过实践来比较。 就算这样,是不是好,也需要判断标准。要判断教育好不好,标准是什么,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事物的起点,依照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问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或者不要把问题想的那么大, 就问问自己, 教育孩子想达到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当然不是高考升学,不是上清华,mit。上清华,mit不是终点, 找个好工作也一样不是终点。这些就算是目标,也只能是阶段目标。 可能的一个答案也许是:过好这一生?这是一种非常文艺不严谨的说法。追问下去,什么叫让孩子过好这一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问到这里,可能有人已经意识到了:一定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答案。说白了,要回答问题,回到教育的本源,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里需要反复澄清基本概念:世界观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维系世界运转的自然规律是什么? 信神就是一种世界观,信科学是另外一种世界观。 价值观是对不同事物的价值判断抽象的说价值没有意义, 价值的判断来源于比较,两件事情放在一起,那个更重要? 比如多挣钱,身体健康,那个更重要?不同的人,价值观有极大的不同。 不同人之间的争吵,主要就是争价值观。尤其是夫妻之间,谈恋爱时候没有对好价值观,后面就比较麻烦。 人生观就是如何看待人生,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人生观,本号曾经写过人生的意义。 我们大体知道怎么做是错的,但是怎么做是对的, 没有标准答案。 世界是多样的。怎样的人生都可以, 自己接受就好。 讨论到这里,我们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或者说自己接受的,才是答案。 

什么是自己的人生观? 你对自己的孩子的人生有什么期盼?是思考教育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虽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是总结历史,参考别人的想法,大致还是可以分类。 这里个人把对待教育的态度分成几个大类。请注意分类也是个人观点,只是为了方便梳理问题,不一定你也要这样分。 

首先是绝对的自由主义。人生追求的就是自由,教育就是要自由,这也是自我中心主义。在这一类人看来,教育其实可以不管,自然生长就好。我们曾经说过,强者爱自由!现实中自由的程度,严重依赖资源。 可能也有人不同意:我们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 是灵性, 是超脱!    

哎! 虽然不好直接反驳,因为灵性占据着玄学制高点。 但是可以说, 灵性也得有一点点物质基础,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实是人的天份。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不同。有的人生来灵性就多一些,有的人生来就少一些。以少求多,求之不得。 

特别绝对的自由主义是很少的,特别是追求心灵自由的。这很少的一群里,成圣的就更少了,成魔的倒有不少。圣和魔的区别是什么?留作思考题。 

大部分人不是追求绝对自由的, 退一步是要和社会达成一致,除了自己认可自己,也要社会认同。认同标准是什么呢? 自古以来,主要就是功利。功利再往下细分, 有利,名,功, 德, 道。 

逐利是最纯朴的追求, 财富和权力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的社会,因为人和人之间的财富和权力差别特别大, 评价一个人,也往往向财富和权力倾斜。 成为世界首富,那你说什么都是对的。 我们可以称之为逐利派。

与之相对的是逐名派。 望文可以生意。 功就是立功,为人民服务,做事成功。  德就是立规矩。道是根本规则, 无限游戏。 这里就都不展开了。 总之,追求不同,本来是没有高下之分的,但是因为有些事物相对更持久, 比较起来, 就是按照这个顺序: 从利到名到功到德到道,依次上升。 思考判断的标准是:长期价值胜过短期价值。 这也是DNA 和自然选择赋予的意义:活下去,直到永远! 

思考过人生的意义之后,再来思考教育,就会茅塞顿开。 虽然每个人都有个人的选择,但主流的评价标准, 还是名利导向的。 此外,社会的评价标准,又和社会的文化传统直接相关。 不同的社会文化传承,会推崇不同的教育方式。 非常粗糙的分法, 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考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东方世界,是考试教育。这来源于儒家文化,来源于夫子。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夫子本人就是个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提倡终身学习。夫子不光搞教育,让大家多读书, 还给读书人找了出路, 学而优则仕! 从夫子,到后来成为中国政治制度基础的科举选拔, 儒家文化圈,看重考试。因为通过考试选拔,就能得利,就能得到财富和权利。同时考试确实是相对公平,考验人基础能力的方式。 有些人贬斥考试,说这是做题家,但是,去看看古代的科举八股文, 能考出来的,都是具有某些来源于天份的综合能力的人。 

与之相反的,就是所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或者说素质是什么?可能很难说清楚, 实际上也说不清楚。 本质上,西方社会是讲血统论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去打洞,这是根本的理念。西方古代历史上没有一个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虽然后来随着资本的出现,西方经历了一场表面上的思想解放:金钱面前人人平等。但是骨子里还是讲血统的,贵族有自己的圈子,人家不带你玩。 

贵族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西方社会的追逐目标。贵族凭什么?深藏的血统在资本社会又穿了一张皮,叫做素质。素质是资本和血统的妥协,资本新贵和蓝血老贵族在素质上达到了某种一致和平衡。 

因为说白了,素质主要来源于优势资源。 比如要培养五花八门的素质,跟学数学不一样, 老师比天份更重要!有钱就能请到最好的老师。 再比如,好的中学都有乐队,乐队有各种各样的乐器, 其中的冷门乐器特别贵,低音号要大几万,十几万,巴松大管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一个乐队要完整,总要有两三个负责这个乐器的人,这种本来知道的人,学的人就更少。当然也要有足够资源的才负担得起。只要肯学,总是能学会的,竞争就和个人天份没太多关系。 这已经是相对弱化和不直接的选拔财富的方式了。 

东方做题家和西方血统素质论,你怎么选?对大部分人来说, 还是看自己的阶层是什么,自己的屁股坐在那里。 屁股决定思想!你的阶层最低,考试是唯一路径, 没有选择。你的阶层高,天份也高,怎么选都是你赢, 随便摆什么姿势都可以。 当然,大部分高阶层的精英,生的娃天份不见得就高, 聪明不能遗传, 所以还是选素质教育吧。

最纠结的就是中间阶层, 资源有限, 娃很可能又平庸,甚至不如当年通过考试从底层上升来的自己。考试也不是, 素质(自己的资源)也不够,眼看就有阶层跌落的危险,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重要的事情问三遍!

啊!看来还是平平淡淡过一生吧。毕竟,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心嘛!

内功和武术,再谈中国传统文化

写完了自由主义读书笔记之后,这几天一直在想下面是读什么?是去读古代的奥义书,阿含经,还是从孔德开始先讲近现代哲学?哲学类还有本帕斯卡的思想录想一笔带过的。欢迎文后留言建议。 

既然没想好,今天就跑个题。熟悉我的人知道我年前开始走路锻炼身体, 一个月就减肥成功。最近一个月又在唱卡拉ok, 偶尔用刺耳的噪音毒害各位的耳朵。不过厚着脸皮说,自我感觉唱歌的水平也见长。还可以发出很大的噪音吓唬小朋友。这些都是读书人一般不太关注的身体技能。 为什么我开始搞这些,锻炼身体,自娱自乐是主要理由。更重要的是,读书也罢, 锻炼身体也罢,唱歌也罢,万事同理, 道是通的。 每一样都归结为一些根本的道理,最后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明白这个,学起来就快。 

所以今天我找了一篇拳经, 给大家白扯白扯中国传统武术的玄学。 

这本小册子叫拳道集录,内功四经。 篇末一段文字,讲了来历:

此书得自清初,总宪王公得于水底石函之中,初无可解。百年之后,南溪子悟识参机,方知是仙传至宝,付于知已宗景房。学者用之,必须由内功入手学练,纳卦次之,神运又次之,地龙收功,大略不过如此也。尚望同志者详注参学是幸。

北平 宋约斋得于燕都,刘晓堂先生得于沈阳工部库中

宋约斋是形意拳祖师李洛能的得意门徒宋世荣, 刘晓棠在沈阳故宫工部库里工作,看到了这篇文字,他应该自己不懂,转给了宋约斋,然后传了下来。 下面我直接贴原文,原文带注解, 我也照抄, 然后简单说说我的理解。 我自己写的用蓝字,转载的内容全用斜体

卷一: 内功经

内功之传,脉络甚真

注:练内功之要,第一要知脉络,勉强用之,有损无益,慎之!

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注:任脉起于承浆,由下嘴唇承浆血下直直阴前高骨;督脉起于尻尾,直上由脊背过泥丸,下印堂至人中而止。

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注:【井者】足少阳胆经,肩上陷中之肩井穴也。【池者】手阳明大肠经,屈时横纹头陷中之曲池穴也。此乃全身发劲之所也。

武术里面最奇妙的大约就是所谓内功了。内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大体上,练习内功,都是呼吸导引术。 要控制自己的呼吸,然后运气导引。所谓导引,就是用意念关注自己的身体某个部位,够专注,就能有所感,也就是所谓气感, 不同的内功,导引方法完全不同, 据说错了会走火入魔。但是不同的功夫导引方法可以完全相反的,似乎是怎么搞都可以,什么是对的?不知道。

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注:本者,自然之气也,用功之久,方悟其妙,决不能以言传也。

尻尾升气,丹田炼神

注:尻尾,系尾骨之处也。用力向上翻起,真气自然上升也。脐下一寸二分为丹田穴,用功时存元气于此也。

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注:小腹正中为气海,额上正中为天心,气充于内,则形光于外也。

既明脉络,次观格式

注:格式者,入门一定之规也。不明此,即脉络亦空谈耳。

练习内功,最关键的就是丹田,丹田里面最重要的是两个丹田,一个是上丹田,另一个是下丹田, 这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部位。下丹田在人体的重心,肚脐后面人体内的中心部位(有不同说法,这里取得是主流)。上丹田在额上正中,也有说在两目之间,是松果体, 也是第三只眼,黄庭,祖窍。 这是练丹道,练瑜伽,最重要的关键部位。所谓开天眼,就是这里。 瑜伽,古印度的呼吸导引术, 说人体有七个光轮,由下至上, 下面的包括下丹田,上面的包括上丹田。 和中国道家的说法有相似,有不同。 哪个对? 不知道!总之练武术的人,练命功的,关注下丹田多一些。 练道术的, 练性功的,关注黄庭祖窍多一些。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函而闭,背平而正

注:正头起项虚领颈,壮面神顺颌微收,松肩垂肘肩自活,小腹放松胸须函。背平身微有收敛之形,此式中之真窍也。

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肋开而张

注:足既动步,膝须曲而伸,伸而曲。膝用力内扣,前阴缩,故步能坚而稳,而裆亦开矣。肋开张,两侧肋骨由胆脏气脉带动之,而肋亦开矣。

气调而匀,劲松而紧

注:出气莫令耳闻,劲必先松而后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盖息从心起,心静息调。又云:肺金不清,必先调息。呼则形松似落雁,吸则意紧随气行,此即内三合之形松意紧,进而心血调融,神态安静,固精健肾,祛病延年。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声。

注:呼吸出入,气交错也。调息匀细,真气也。提者,吸气之时,存想真气上升至顶也;下者,真气归纳于丹田也。升者,气随意上升也;伏者,觉周身之气渐坠于丹田,龙蛰虎卧潜伏之。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

注:收谷道者,谷道轻提,防气之泄也。提者,耳后高骨玉楼穴也。正头起项,使气往来无阻碍也。不拘坐立,气至喉者,以肺摄心透前胸也。气虽聚于丹田,存想沉至底,方为妙也。底者,涌泉穴也。

升有升路,肋骨齐举,降有降所,气吞俞口。

注:气升于两肋,骨缝极力开展,向上举之,自然得窍。降时必自俞口,以透入前心,方明真路。

既明气窍,再谈劲诀。

注:明气路之后,再详剖劲决。通,透,穿,贴,松,悍,坚,合。

曰通,劲之顺也。

曰透,骨之速也。通、透、往来无阻也。伸劲拨力以和缓,柔软之意也。

曰穿,劲之连也。

曰贴,劲之络也。穿、贴,横竖连络也。伸劲拨力以刚坚,凝结之意也。

曰松,劲之涣也。

曰悍,劲之萃专也。松涣者,柔之极也,养精蓄锐之意也。悍萃者,刚之极也。松如绳之系,悍如冰之清,气血结聚之谓也。

曰合,劲之一也。

曰坚,劲之专也。

合者,周身之一也。坚者,横竖斜缠之谓也。

这里说的就是具体的呼吸导引要诀了,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重点是身体放松,脑子放空,然后控制呼吸。这一点都差不多,具体怎么放松放空各有不同。

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

注:按肩者,按肩井穴之劲沉至涌泉穴。逼臀者,两臀极力贴住。圆裆者,由内向外极力挣横也。提胸者,提前胸也腰即下塌也。

提骸以正项,贴背以转抖,松肩以出劲

注:提骸者,后脑骨虚灵上顶,骸自提也。贴背者,两背骨用力贴住,觉其劲自脐下而出,自六腑向外转,至抖骨而回也。松肩者,出劲之时,将肩井穴之劲,软意松开,自无阻碍矣。

折天柱以下气,瞻合谷以立门

注:天柱,此穴系项后高骨上,下气之时,极力贴住;合谷者,虎克穴也,遇敌时紧卷,以目视之。

横劲竖劲,变之分明,横以济竖,竖以横用

注:竖者,肩至足底;横者,两臂及手也。以身说则竖者,自腋至两肩穴也。横者,自六腑转于手骨背也。以腿而言之,自脑至足底为竖,自膝至臀为横。

五气转元,周而复始,四肢元首,收纳甚妙

注:吸气纳于丹田升真气于顶,复自俞口降于丹田。一运真气,自裆下于足底复上自外胯升于丹田,二运真气自背骨,胳膊里出手,复自六腑转于丹田。一升一降,一上一下,一出一入,融洽不悖,周流不息,久久用之,好处参悟甚多。

炼神炼气,返本还原

注: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静生光芒,动则飞腾,气腾形随,意劲神同,神帅气,气帅形,形随气腾。

以上劲诀既详,下言调气之方

每日清晨,或坐或立,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经鼻孔,而气稍定,遂吸气一口,但吸气时须默想真气,自涌泉穴升至会阴,分向两肋,自两肋升于前胸,由前胸升于脑后,渐升入泥丸百会穴。降气时须默想真气由泥丸降至印堂,自鼻至喉,喉至脊背,脊背透至前心,前心沉至丹田,丹田气足,自能复从尾闾长强近于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纯乎天地循环之理也。(此既非小周天,也非大周天,望学者注意) 

后面讨论具体的练习方法,包括运气的方法。这些导引的方法多有不同,但是总体上中国的内功运气分为大周天和小周天。小周天主要是围绕身体和头部,任督二脉来运气。大周天再包括全身的四肢,运气要通达到手指脚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甚至可以只练习小周天的。

纳卦篇卷二

头项法乎乾,取其刚健纯粹。

足膝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

评曰:阴阳合德,气发四体,备乾健坤顺之德,当其静也,阴阳所存,无迹可见,及其动也。看似至柔,其实至刚,刚柔互运,无端可寻。是谓阴阳合德,故取诸乾坤也。

注:凡一出手,先视虎口穴,前颌用力,正平提起,后脊背用力塌下,真气来时直冲尻尾长强穴,谷道着力提住,由脊背上升至顶,由百会转过昆仑下印堂,贯两目而至鼻,其气欲从鼻孔泄时,即便吸入丹田,两耳下各三寸六分之象眼穴用力向下截住,合周身全局之力守之,用之久久自知其妙也。

凡一用步,两外虎眼极力向内,两内虎眼极力向外,委中大筋竭力要直,两盖骨复竭力要曲,四面相交,合周身之力,向外一扭,则涌泉之气,自能从中透出矣。

肩背宜于松活,乃巽顺之意

裆胯宜于靠紧,须玩兑泽之情

注:塌肩井穴,须将肩顶头正直落下,与此肩骨相合。曲池穴比肩顶骨略低半寸,手腕直与肩齐,背骨遂极力贴住,此是竖劲,不是横劲。以竖则实,以横则虚。下肩井穴,自背骨直至足底,故谓之竖。右臂则收左臂之劲,自骨底以意透于右臂,直达两扇门穴,故谓之横。两劲并用而不乱,元气方能升降自如,而巽顺之意明矣。

艮象曰: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其义深哉!胸欲竦起,艮山相似,肋有呼吸震动莫测。

评曰:震上艮下曰颐,为平为止。手止,人震动也;足止,中开胸自裆皆虚如四阴,则内刚外柔,如颐中有物能噬嗑,则物不能阻隔矣。取诸颐小过,艮下震上,雷在山上震惊百里,令人不及掩耳。足下屹立如山,震为足,为动也。

注:肋者,协也,鱼腮也。胸虽出而不高,虽闭而不束,虽张而不开,此中玄妙,难从口授。用力须以意出,以气腾,以神足,则为合式,非出骨肉之劲也。用肋一气之呼吸,为开闭。以手之出入为开闭,以身之纵横为开闭。高步劲在于足,中步劲在于肋,下步劲在于背,自然之理也。

坎离之卦,乃身内之义也。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注:心肾为水火之象,水宜升,火宜降,两相既济,水火相交,真气乃萃,精神渐长,聪明且开,岂但劲乎! 

这一篇是用卦象来比喻练功的方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绕不开易经,易经到底是在说什么,怎么解释的都有, 但是不管怎么理解, 易经原文要知道,基本的卦是什么要知道,不然别人说什么你弄不懂。这段文字里面就是用卦象来比喻练功的意象。注解其实已经说了很多了, 我也不能说出更多。

神运篇卷三

总诀四章

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故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故形气胜能纵横,精神敛能飞腾。

第一章神运之体

先明进退之势,后究动静之根,进因伏而后起,退方合而即动,以静为本,以神为用,身虽疾而心自静,静之妙当明内外呼吸之间。纵横者,劲之横竖,飞腾者,气之深微。

第二章节神运之式

击敌者有用神、用气、用形之迟速不同,被击者有仆也、怯也、索也,怯也之深浅之异。

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先入。以气击气,手方动而不畏。以形击形,身到后乃胜。神受神攻,神伤而索于胆。气受气攻,气伤而怯于心。形受形攻,形伤而仆于地。

第三章神运之用

纵横者,肋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进退者,随手之出入;动静者,任气之来去自然。气欲露而神欲敛,身宜稳而步宜坚既不失之于轻,复不失之于重。探如鹰隼之飞,疾如虎豹之强。

第四章神运体用之意

山有撼则崩,树无根必倒,水无源必涸,工夫亦然。欲明神运经,必须熟内功,纳卦,十二大劲。周身全局合一方可用,否则不惟无益,而且有损。练时必须骑马式、稳住周身全局,一呼则纵,一吸则敛,纵起两足亦起,敛时两足亦齐落,此法永不可易。然用劲又因敌布阵,当有高低、上下,远近、迟速、虚实、大小变化不一。刚柔动静之间,成败得失之际,纯在斯也。欲善用劲,须动步不动心,动身不动气。心静而步坚,气静而身稳,由静而精,自得飞腾变化矣。

盖知静之为静,静亦动也;知动之为动,动亦静也。是以善用于神运者,神缓而眼疾,心缓而手疾,气缓而步疾。

盖因外疾而内缓,外柔而内刚,知体用之妙也。是知所贵者,以柔用刚方是真刚;以柔用疾,方是真疾。此中动静奥妙之用,得之于象外,非可以形亦求之也。须要深究详参,久而久之,神运之法,妙理自然悟矣。

神动既明,可言十二大劲:

一曰、底练稳步如山

二曰、紧膝曲腿如柱

三曰、裆胯内外凑集

四曰、胸背刚柔相济

五曰、头颅正直撞敌

六曰、三门竖肩贴背

七曰、二门横竖用肘

八曰、穿骨破彼之劲

九曰、坚骨封彼之下

十曰、内掠敌彼之里

十一曰、外格敌彼之外

十二曰、撩攻上下内外如一

这一篇讨论精气神,中国人喜欢讲精气神。 从身体,到精神,到气和炁。了解自己身体的奥秘和根本都在这里。之前写过讲修炼的文章,道家修炼与万物理论,已经说过这个了,这里就不展开了。

地龙篇卷四

地龙真诀,利在底收,全身练地,强固精神。伸可成曲,住亦能能行,曲如伏虎,伸比腾龙,行亦无迹,伸曲潜踪。身坚如铁,法密如龙。翻猛虎豹,转疾隼鹰。倒分前后,左右分明,门有变化,法无定形。前攻用手,二三门间。后攻用足,撞膝逼攻。远则追击,近则接迎。大胯着地,侧身局成,仰倒若坐,尻尾学凭,高低任意,远近纵横。

最后一部分是一篇口诀。口诀通常是一门功夫的总纲,能放在口诀里的都是要义,口诀不可轻传。古时候,拿到口诀的,就是这一门的传人了。现代信息社会,信息泛滥,什么东西都能找到,学起来比古代容易多了。然而问题是,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信息实在太多了,多到真正的信息淹没在大量虚假无用的信息之中。 这篇口诀,在我看来,是练武的要义,在别人看来,可能是胡说八道。 因为除了口诀,还有身上的功夫,要对照,口诀才有意义。否则光靠嘴说, 如龙是什么, 虎豹是什么, 扯不清。 必须得有架势对照着琢磨。反过来,光有架势,没有口诀, 没有心证, 功夫就流于表面练不到位,练不深。 

转帖完,本文就结束了,能看到这里,说明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足够的兴趣。 最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有复兴的势头,当然伴随而生的怀疑否定也大起。后者以西方各种神教的信徒居多,特别是科学神教的信徒居多。 

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怀疑精神,这个姿势是没错的。但是怀疑是要在了解的基础上怀疑, 理解了别人在说什么,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可以去伪存真。上来就否定一切,这是无知狂妄,不是科学精神。 古代人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文化传承其实不多, 这也是个竞争淘汰的过程,能在文化竞争中流传下来的,总归是有一定意义的。

另一方面,也不要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古人最大,越古越伟大,只有上古时期是最高的,这样就固步自封了。

去伪存真,才是正确的对待方式!在此与诸位共勉。 

谢谢阅读!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

今天我们来读自由主义系列的最后一本, 论法的精神。  跟之前的几本书,要么是一篇论文,要么是个小册子,都不一样,这本“论法的精神”, 是个大部头。在写本文的时候, 作者只是粗略的看了大概, 并没有去细读。因此这篇文章大概算是个导读吧。

这个自由主义系列文章写了两篇的时候,有人针对文章中的一句话,在后台给我提了个问题: 所谓“码农都大多相信自由主义”是为什么?他因为这个观点的对错和自己的同学发生了一些争执。这句话其实是个事实判断, 找一些码农调研一下就能验证。我自己没有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但就自己的感性认识,这句话大致是正确的。为什么?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弱者要平等,强者爱自由。 码农因为代表的技术前进的方向,总体上在社会中属于优势方,平均收入位居于最高的一列,类似的还有金融业。同时,码农有自己的程序宇宙可以驰骋,在写代码的时候有非常大的自由,跟金融一样主要工作在人造世界里,就容易产生可以为所欲为的幻觉。 网络写手和菜头自称自己是比特海遨游的海盗。 对于描述码农精神,我可能找不到比他更好的词汇了。 

回到自由主义, 其实这些书或者讨论都可以归结为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凡提及源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必读之作就是理想国。 这里假定本文的读者都读过理想国。什么?你没读过, 那你确实错过了太多精彩。 理想国用几个历史人物的对话方式来论述一些人类社会的根本命题,什么是正义,理想的国家应当是什么形式? 大概是最早被详细记录下来的吵架贴。对喜欢在网上吵架,但是经常吵不赢,又想要提高吵架技巧的人来说属于必读。

以上属于玩笑话,实际上理想国是从讨论什么是正义出发,以苏格拉底对话的方式批判了三种错误观点:传统道德说正义是每个人都应得到恰如其份的回报;其后发展为正义就是朋党论,是助友寡敌;最后是诡辩家说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强权即公理。 柏拉图指出,正义是构成社会的三种人:统治者,护卫者,生产者之间各守其职,和谐统一。这三种人又分别对应一个人自身的灵魂,统治者-理性, 护卫者-激情, 生产者- 欲望。如同一个人应当用理性统御激情和欲望一样,柏拉图的理想国是由哲人统治者,对政治哲学有深刻理解且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哲学家,来统治的,简称哲人王。 同时柏拉图还说,哲学家治国需要神话, 其中两个最重要,一个是腓尼基人说人分金银铜铁成份,不同人成份不同,所以要各安其位。另外一个就是可能来源于古埃及的厄洛斯神话,人死时要接受灵魂审判,正义的上天堂,不正义的下地狱。理想国说,灵魂是永存的,不要以为就这一辈子,所以可以胡搞,还有下辈子,下下辈子,无数辈子呢, 大家要时刻尊从正义的法则才对。 

灵魂永存?是轮回吗?在上一篇2021年2月前文章回顾及世界文明孤独史的随想提到的书里,徐达斯老师要论证古希腊哲学是从古印度吠陀学说里来的。 徐老师的论述非常不严谨, 他的书也颇多偏见。但是古希腊这段,还是有一些道理。  比如柏拉图的社会分三种人,要各安其位。同时要有神话,要灵魂转生, 是不是有点类似古印度雅利安的说法?社会分为四种人, 婆罗门是精神导师,刹帝利是武力守卫者, 吠舍是手艺人和商人。 柏拉图这里没有首陀罗,因为古希腊的首陀罗是奴隶,奴隶不是人,不用参与统治。 徐老师说和柏拉图一样,古印度对人的划分不是血统论,不靠出身,靠任人唯才。然而这在现实里怎么操作呢? 谁都相当婆罗门,谁都不想当首陀罗。怎么办?最简单的操作办法当然还是血统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去打洞。于是古印度吠陀理论到今天的印度就是种姓制度。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都是传说。 

血统论划分人群,实际上是社会运转成本最低的一种统御方式。我们知道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 没有社会不能独存,大家必须合作,同时合作中也有竞争,这是政治中的根本矛盾。 而大自然的演化结果,参考已有的那些社会化生物,都是血统论。 一个专门负责繁殖的王, 一堆王的配偶,以上构成顶层贵族,剩下是大量的为这些贵族提供服务没有生育能力的工人,都是出生下来就定好的。 血统论是成本最低的政治,但绝不是最好的。 在有消耗一定社会资源基础上,古代中国创立了考试选拔制度,古希腊的奴隶主们玩起了票选制度。 一直到今天, 现代社会政治,还是由血统/贵族,考试/官僚,票选/代理人这三种方式互相结合来划分职业,选拔领导人的。请注意,后两者都是要额外成本的,考试要花钱,票选也要花钱。

西方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到孟德斯鸠这里,也是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形态说起。 他首先说,法就是人类社会应当遵守的规则。 法有两个来源,因自然而生的自然法,和对应人类社会争斗的人为法。嗯,这是荀子的性伪论。按照古希腊的传统,政治形态有三种, 共和,君主,专制。 孟德斯鸠的定义里,共和是人民或者部分人民掌权,君主是君主一人治国,但是有法约束,专制是君主一人随性治国,无法约束。请注意这里和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不一样,亚里士多德说的是,一人治国-君主,少数人统治-贵族, 多数人统治 – 民主,以及三者的堕落形态, 暴君, 寡头, 群氓。 

孟德斯鸠从历史开始,通过不同政体形态的历史,来论述立法的原则应当是什么。 他认为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原则。而不同的立法原则又会结合:文化,包括不同的民族特性;经济包括货币;宗教等社会的各个层面,导致“法”本身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具体的论述就不展开了。 最后孟德斯鸠讨论了罗马法和法兰克的法律制度。 具体到法律有非常多的细节,这一部分作者也没细读。可能只有法律界的人士才需要关注。 

孟德斯鸠这本大作写了二十多年,直到他去世之前才出版, 是他一生思想的集成。他自称把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这本书。孟德斯鸠可以说是近代分权理论,地理环境论,以及历史研究方法的创立者。 是对后世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大师。 

那他是怎么说自由的呢?孟德斯鸠说,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在法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做他应该做的事情,不被强迫做不应该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他可以自由做法律允许的一切,但是一旦做了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享有自由了。这在现代看来是理所应当,遵纪守法深入人心, 当时可不是。君权就没有约束,贵族就不爱守法。因此看一个政治学说,一定要看宣教的对象,同样的说法,讲给统治者听,讲给被统治者听,效果完全不同。 中国的法家学说搞势术法,王,士,民区分对待,只有对民是用法的。孟德斯鸠就看到了问题,所以他修改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划分,把有法约束的君主单独划为一类。

孟德斯鸠另外一个贡献是明确的提出:有权力的人就会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所以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必须使权力彼此分立,互相制衡。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作为三种政治权力,必须分立。 作为三权分立之父,从未来过中国的孟德斯鸠,通过传教士的转述,在书里面把中国作为专制的典型,大加批判。 啊!跟很多不了解自己国家历史的当代中国文人一模一样。 

本文的最后,简单说说孟德斯鸠的生平, 因为没有太多可以说的。 他出身法国贵族家族, 出生时英国已经完成光荣革命了,但是法国还正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期。他历经两朝,去世时法国在路易十五统治期, 路易十四,路易十五,一个是法国荣耀的象征,一个是法国人最不喜欢的君主之一,共同点是当政期都很长,前者是70年,是历史上当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后者当政近60年。两人刚好对应清朝的康熙和乾隆时期。因为缺了个雍正,所以法国到路易十五时期就衰败了。孟德斯鸠批评中国的专制,可能有借题发挥,想骂两个路易的意思。 

孟德斯鸠是个天才少年,从小就由父亲精心培养,因为他爷爷,伯父都是波尔多高等法院的院长。家族渊源,他从小就学习法律。在24岁父亲去世后,继承了父亲的男爵封号,27岁在伯父去世后,又继承了波尔多高等法院院长这个位置。26岁结婚,有一儿两女。 妻子是个贤内助,他自己曾经去欧洲各国考察。39岁当上了法兰西学院的院士,41岁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后来又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66岁因病去世。 死前3年出版论法的精神,出版后就在法国被审查,死前一年成为禁书。孟德斯鸠也算功德圆满。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东西方各种哲人,无数聪明人,都在讨论什么是一个好的社会,社会应当如何组织和运转。有切身实践的,也有理论推演的。 但归根结底,都是试图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取得某种平衡。只有和谐才是最好的。相比之下,东方传统顾及社会利益更多, 西方传统,大陆派,法德相对中国偏个人一点,但也没有英美那么多。英美尤其是美国因为白纸画图,注意其实不是白纸,是灭绝印第安人出来的白纸,历史包袱轻,最重个人自由。 

前面提到过,强者爱自由,强国也爱自由。我的钱都是我自己凭本事挣来的,这是标准的强者思维方式。要是弱势一方,就想起了平等,正义,法制,要约束,不要那么多自由。那什么是最好的制度? 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能量函数,可以对社会制度做梯度优化?边沁提出的社会中所有人的利益总和可以吗?

社会的钟表永远在摆动,流水不腐,也许没有最好的,我们也不大可能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只要存在就是合理的。 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坏的: 僵化不变的是坏的,走极端的是坏的。 

谢谢阅读!

2021年2月前文章回顾及世界文明孤独史的随想

读书笔记写了四篇, 眼看着读者越来越少。 对自由主义思想溯源, 还有一本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与哲学的抽象概念不同,一旦涉及到法律,处理人类社会的具体事务, 事情就变得非常复杂,论法的精神是一本近千页的大部头。就算是不求甚解的看,看完也得花点时间。 暂时先放放, 今天回顾一下历史文章,再聊聊一本奇书,或者两本奇书。 一本叫做世界文明孤独史,一本叫做道从这里讲起, 都是徐达斯老师创作的。 中文版本前后相隔6年,后一本在先。

徐老师是谁,我就不摘抄网上的介绍了,请自行搜索。 这两本书现在相当于是我的手边读物, 看别的累了翻一翻,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书都还没看完, 所以这也不是什么读后感。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最近这半年恢复写公号。是从一篇讨论大学教育的文章开始的。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承接本号断更前最后一篇风雨中的达摩院, 主要还是对身边时事的即兴发挥。 然后写了一篇 人生的意义 作为作者和抑郁症做斗争的总结。对,很多人都会有中年危机和抑郁, 包括作者自己。 找到人生的意义很难也很简单。难在思和行的偏离, 特别是真正的了解和理解自己,难上加难。 简单也简单,其实解决问题就在一念之间。 

和自己和解以后, 下一步就是重新开始思考社会, 后面是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的简陋文章。虽然简陋, 个人觉得还是说出了一些比较本质的东西, 

内卷和996-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最好的政治体系-沿着马克思的道路前进

美国的民主为什么会失败?

打开社会发展规律之门的钥匙–从周期律说起。

这几篇都是试图用复杂理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社会运行,并且推导未来社会可能的演进方向, 大数据治国。 沿着马克思倡导的通过科学思维研究社会的传统,通过导入复杂系统理论, 在未来,通过大数据, 通过计算能力和计算平台的提升, 我们终有一天能够通过计算破解复杂的谜题,对社会复杂系统做量化引导和控制。 当然,这是美好的期盼, 期盼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还有十万八千里。 

社会的运转也离不开经济, 现代经济运转的核心是金融,以下几篇。 

从蚂蚁上市说起,一文说透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补)

金融的历史

试图抓住一些金融的基本原理和脉络。第一篇想一文说透,结果写完发现漏了很多,又补了一篇,意犹未尽,又讲了讲历史。但是现代金融的复杂程度岂是这短短几篇文章能说清楚的。 能说的都是非常基础的思维框架,要认真,还得自行读书学习。 

有了政治和经济, 下面应当讲讲文化了, 文化是什么,一句话说不清, 但历史总归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以下的小文和随笔都是历史文化的。 

北京秋游之土木访古

略谈中国文化

春节谈吃

用科学的方法思考了一阵政治和经济之后。感觉有必要讲讲思维方式,于是有了一篇:

科学的本质

科学应当研究什么问题呢?这一篇:

理解世界运转的核心问题, 

讨论了科学三大核心未解难题。 另一方面, 科学主要还是研究理解物理世界管用, 碰上人文社会,尝试使用科学方法时候,要时刻警惕反射性(反身性):

社会科学是炼金术!从GME暴涨说起

这一篇文章主要是在讲这个。

自然和社会都有了, 顺便也说一说

乱弹宗教

似乎能说的人文基础就差不多了。然后本号作者吹捧了一下自己:

大尾巴狼的畅想。 

又因为身体需要减肥,作者开始学习走路锻炼, 一个月之后减肥基本成功了。但是跟着老师学的走路方法叫做行禅。 于是好奇心大发,对传统健身方法,修炼,丹道这些开始感兴趣,就有了以下两篇:

推书-金花的秘密

道家修炼与万物理论

作为情商低下的作者,也勉强去学习了一下什么是情商,并且幻想自己能做到:

如何提高情商?走向人生巅峰!

巅峰走不走的上不知道,手头的工作要做好先! 与作者的科技工作相关的写了两篇:

AR/VR 是下一个消费产品爆点吗?

写在2020年边上

在读书系列之前,这就是更新的全部文章了。 等等,这跟世界文明的唯一起源有什么关系? 是作者因为丹道,重新看了一些道家的经典,道德经因为之前背过,回顾起来也相对容易, 又机缘巧合下拿到了一本奉爱瑜伽大师写的薄伽梵歌解读。觉得这里面和道家及丹道原理方法相通的地方实在太多,多到基本不可能是巧合。 道家不是从老子开始的,老子只是转述总结。 薄伽梵歌来源于古印度口口相传的史诗,都有更早的源头。这两个源头是不是其实是一个源头呢? 跟人聊天时,有人提醒徐达斯老师的“道从这里讲起”有类似的观点。书到手一看,果然如此。 徐老师还有一本新作就是这本“世界文明孤独史”。 

徐老师通过多重证据,试图论述人类文明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这个文明起源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但是流传脉络还是非常清晰的。 比如所谓希腊文明是源自印度古文明的, 而不是西方宣传的雅利安文明入侵印度。 长江黄河流域的文明也极大受这个古印度文明的影响, 叫古印度文明,是因为这个文明最早可能在现代印度管理的地理区域,其实跟现代印度的关系不是很大。 当然,以上这段可能很多人都不开心。想起来这两天在某群里一直在争的堪舆万国全图解密,也是做出了郑和下西洋先于欧洲发现美洲大陆, 所谓大航海可能是拿着郑和的海图旅游,不是什么地理大发现的惊人结论。 各信各的,不争论。 

历史的谜题留给学者。 上古的文明主要在说什么呢?道或者梵,这是世界的单一起源, 唯一不二。 要理解这个起源,达到最高境界,有且唯有两条路径, 智慧和奉爱。 前者是般若智慧,是通过理性路径达到证悟。后者是二分的哲学,是佛家后来讲的慈悲,通过奉爱达到最高境界。前者又叫数论哲学,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分析研究,通过数学的通达,在通达之后要证悟,这是身心体验,不是语言文字逻辑符号能够描述的。前者能够触及的境界,通过后者的奉爱活动/慈悲心也能达到。学习这些上古流传下来的方法,需要结合人自身的特性, 慧根结合灵性,才会有所成就。

以上种种,貌似玄学,徐老师给了非常扎实的研究和分析。 本号一直在讲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从竹简到纸,中国文明传承极大丰富。  古印度的吠陀经是口口相传的, 都是朗朗上口的诗歌。 要研究这个,理解语言和语音是关键。 起码得懂梵文。 所以就仰望徐老师,好好读书即可!

批驳此类貌似玄学的一个惯常观点是,社会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 今人不可能不如古人。 作者觉得这是一种信仰,不能当做结论。社会的发展如果是起伏的呢? 也许古代文明的科技远远不如今人。 但是人文学科真的未必。现代的人文学科和哲学相较古代文明真的走了很远,进步了很多吗?

谢谢阅读!

之前的文章历史回顾在这里:

2017年8月-2020年10月文章回顾与小结

2017年4月到2017年7月文章回顾

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文章回顾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今天简单写一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相比读书系列的前面几位,一般读者可能不太熟悉,卢梭可是鼎鼎大名。这是个有非常大贡献的人物,也是个非常有争议人物。 争议之一就是卢梭是不是自由主义者。 讨论这个,需要说明自由主义是什么。 

这就是我觉得需要反复强调的,涉及到哲学论题, 讨论的都是没有实体的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概念。 对于抽象概念,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大部分网上吵来吵去的基本上是讨论双方连概念是什么都扯不清楚。 哲学从古典演化到现代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于是现代哲学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研究语言, 到底怎么才能清晰明确的表述一个概念。 经过多年兜了很多圈子的研究之后,虽然还有争议, 但当下主流的看法是语言实际上是一个整体, 一个分层的概念网络, 要厘清一个概念,得有一个语境, 以及相关概念构成的上下文才行。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所以光解释自由主义是什么, 估计得有一本书。 类似的概念包括民主, 正义,公平,都差不多。那我们能谈个啥?好在我们不求甚解, 只是大家要时刻警醒抽象概念的语言陷阱。 

说起自由主义, 毛爷爷都写过一篇反对自由主义, 从马老那里下来的传统,一贯反对这个。反对自由主义,并不是反对自由。在毛看来, 自由主义是庸俗化的一团和气;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最大,组织为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等列了十一种现象。这都明显误事啊,于是痛批之。 所以看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肯定不同意, 什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锅,俺们自由主义不背。 

按照通行的说法, 自由主义有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之前说自由主义从功利主义思想来。然而不同人的功利定义不同, 功利主义未必就一定推出自由主义, 当代的功利主义强调社会效用,其实走向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反面。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 边沁的社会总体幸福指数作为一个总能量函数,抽象的说, 应该算是个普遍适用的标准。但是幸福具体是什么?社会的幸福就一定是个人幸福的简单叠加吗?

边沁的幸福就是多乐少苦,上承享乐主义一脉,要纵欲。 到韦伯那里,论述为什么新教的禁欲主义才是资本主义精神, 谁对呢? 这里有太多无解的思考题。 能量函数都没有一致的, 我们的梯度优化怎么做?

自由主义扯不清, 自由这个概念相对还是简单一点。 参考穆勒论自由的定义, 自由就是无害于他人的行动自由。 其实也没有那么简单, 穆勒在原理的应用里面讨论了,不能有反对自由的自由,也不能有出卖自由的自由。他把这两种行为定义成不自由。 这样就可以了吗?

要厘清这些,更基础的还得回到对人性的理解。什么是人?在马克思那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古典主义哲学里人经常是有思想的动物。 本号还介绍过西方心理学:从弗洛伊德到马斯洛-人是什么系列之一, 大夫那里人是各种欲望的叠加。 一说起欲望,又一直有纵欲和灭欲两大派别。

中国古典思想诸子百家理论的基础也是人性。孔子虽然不直接讲人性, 他的人性归结为仁。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到孟子那里,  恻隐之心,仁也。所以孟子的人性本善。 法家是彻底的个人功利主义, 韩非说,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 此人之情也。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性本恶。所以要势术法治之。 韩非是荀子的徒弟。他学了荀子的一半,人性恶。很多人说荀子是性恶论,实际上不是。荀子这里,性是天生的,是自私自利的, 但是荀子还有另一半, 伪。 伪就是人为, 是学来的 ,是社会培养的。 性和伪都有才是人。 

扯了这一大通, 我们回来说卢梭,卢瑟这本社会契约论其实也是不长篇幅的一篇论文, 核心就是一句话: 人民通过订立契约让渡权力给政府,政府行为不当,人民可以推翻他。 

卢梭说, 人生而自由,但是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存活。 然后就有国家,国家就是为了保护个人而存在的,是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 国家是各种社会契约的总和。 契约面前,人人平等。 

因为主权在民,国家或者政府是人民让渡权力才形成的, 所以人民要加强对政府的约束,推动政府成为一个好政府。 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一旦政府不合公意,人民有权推翻它。这跟君权神授的概念是完全相反的。 请注意神授不是中国的天授。 神授的指定的,特定的家族和人。 天授是代理人,虽然也叫天子, 但是如果是无道昏君,就有人可以替天行道。 卢梭在书里还提到了,人民需要通过集会组织起来, 这对政府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 

西方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民主监督政府,这些政治制度的基石应当说都是从卢梭这里明确提出来的。 写在纸上的东西多么简单美妙,空想最棒了!然而一遇到现实,又是多么的丑陋复杂。 多少罪恶,以自由民主的名义施行! 

因为卢梭本人太过有名, 介绍他生平的书简直汗牛充栋, 他还有写自己的忏悔录。这里就不再多费口水了。 大略说说, 卢梭他爸是个钟表匠,比起之前介绍的三位,家庭条件差太多了。他年轻的时候啥都干过,主要是当仆役,给贵夫人当情人, 后来长期从事音乐工作,也是个自学成材的天才。他有很多艺术作品,也有诸多的女性粉丝和情人。曾经因为爱弥儿,被法国当局追捕,逃到普鲁士。 后来形式缓和,短暂回到法国,又被追捕,这次逃到英国。再后来又去过瑞典。他几乎和每一个接待他的朋友闹翻。 

卢梭一辈子情人诸多, 其中两个最重要,一个是20岁遇到的华伦夫人, 给人当仆役,睡到了女主人, 还和女主人的另外一个情人管家相安无事。 另外一个就是他56岁才娶的黛莱丝。两人在卢梭30岁就在一起了, 前前后后生了5个娃,全部被送进育婴堂。 直到20多年后,卢梭才草草的搞了个婚礼,算是正式认可。 卢梭有诸多上流社会的女性情人,最后娶的是一个女仆。 一生各种颠沛流离。他的书和立场相对也更接烟火气。 

卢梭死前还有一本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是他一生的总结。是非常棒的散文, 感兴趣可以看看。 天才大多孤独,孤独是一种情绪,也是自然赐予的礼物。

 谢谢阅读!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读后感

今天我们来读一下边沁。 可能有人已经发现了, 我读自由主义这一思想系统的经典, 是和历史的顺序倒着来的。 我们从马克思韦伯开始, 回到穆勒, 再回到边沁,还有我们后面还要读的卢梭, 和孟德斯鸠。 刚好和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反。当然比韦伯更晚的还有哈耶克和罗素, 这里先跳过了。 不想读哈耶克完全是个人兴趣,我不喜欢他。罗素会放在二十世纪那一票人里和列宁一起读。 

倒着历史发展读书,原因之一是因为这样更容易找到思想的脉络。 更主要的原因是马克思韦伯和穆勒的文章都短,读起来快, 剩下的就越来越长。 啊,什么?有人要把卢梭开除出自由主义队伍?我们读他的书的时候再详细说这个争议人物。

边沁在国内曾经是一个比较冷僻的名字, 因为国内主流思想不喜欢他们这一派。大家也许发现了, 西方思想如果非常粗暴的分,大概有两个大的派别, 英美为主的一类, 和欧洲大陆以法国德国为主的一类。 英美派总体更自由,也更务实一点。 欧陆法德派更喜欢思辨,更追求精神世界。 这是非常粗糙的分法,请不要较真。 总之我国的主流思想还是大陆传统的。 

只是近些年来, 边沁作为代表的名字被提到很多, 比如著名的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正义课里面花了很大篇幅的讲了边沁。 不少人对边沁的核心思想已经非常熟悉了。 之前我们还提过,后来穆勒帮着整理了边沁的遗作,从边沁这里也学了不少。 所以我们还是先讲讲一下边沁的生平。 

边沁跟穆勒一样也是一个神童,是他父亲从小就专门培养教育的。 边沁的父亲是一个律师,家庭富有, 三岁开始就让边沁学拉丁文和小提琴,7岁就给大家表演小提琴, 以下省去500字之后,边沁12岁就进入了牛津大学, 花了6年完成学业,并在研究生毕业3年后21岁就取得了律师资格。所以他跟穆勒一样其实都是子承父业早早的就端上了金饭碗。 然后天才的发展历程也都一样, 边沁很快就看不惯当时英国陈腐落后复杂琐碎的法律体系了。于是他早早立志要改变这一切。于是他著书立说, 广泛交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然后,一生孤独。 

跟穆勒不一样,边沁没有碰上能对付他的女人。其实大哲学家里独身一辈子的很多, 可以拉出长长的名单。总之,为了反对当时的宗教主导的教育, 边沁参与创立了伦敦大学,UCL, 并且至今是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会列席每次校务会以示尊重。边沁死时遗嘱保存他的遗体,于是他的遗体至今还在UCL主建筑的回廊里,穿黑色礼服,拿手杖坐在一个大玻璃柜里供公众参观。 不幸的是保存制作遗体的时候不小心损毁了边沁的面部, 只好用一个蜡像替代他的头部,真正的头颅一开始放在他的坐像下, 据说当时被学生偷出去好几次,闹出各种笑话。 所以后来就锁进了保险柜。UCL 曾经展出过边沁的头颅,当时有幸到访的人才能看见。

因为边沁曾经批评过当时的诗歌,他的一部分书写的又很乏味,特别是的他的功利主义, 追求所谓功利化的幸福, 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称边沁是:庸人的鼻祖,是资产阶级蠢材中的一个天才。  边沁确实有些理想化,他一辈子衣食无忧, 活到85岁去世之前连一场大病都没生过。 但是7岁就表演小提琴的人怎么会庸俗呢。

我们还是回到边沁的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有三大块,一开始就是边沁的功利主义主张,随后边沁开始讨论人性。 最后是基于对人的理解, 在一个统一的指导原则下怎么立法和定罪。一旦涉及到人性和法律, 事情就复杂了,于是这本书比之前我们看的两本篇幅长多了。 这里略过后面法律部分的讨论。 只说前半部分,特别是功利主义。边沁的思路是什么呢?

首先这本书叫做导论,边沁在前言里说,设想本书作为后来要出的刑法典的梗概。 但是写书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于是这本书稿搁置了8年。他希望自己能更加系统的思考基本的原则,并在理解人性的基础上更好的梳理法律。 边沁坦言自己野心很大,想提出包括所有法律领域的立法原则,他在前言里提出将要讨论包括民法,刑法,立法法,宪法,政治法,国际关系法,财政法,政治经济学法等十大领域。当然这个目标实在太大了,只活85岁可能不够。但是边沁还是总结出了他的基本原则。 也就是所谓功利原理。 

功利原理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最大幸福原理, 边沁开篇就提出了苦乐说,驱使人行为的根本要因就是要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心。 所谓功利,就是给利益相关者带来或者增加快乐,防止或者减少痛苦。我们要追求社会所有人总体幸福的最大化,这是最高原则。这个最大化是基于量的,没有质的区别, 于是所有人幸福最大化,等于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然后个人叠加成了社会总体。 这个最高准则是指导和评判个人或者社会行为的根本原则。 

承认功利原理是唯一正确的话,那么与之相反的是什么呢? 边沁在第二章举了例子,比如禁欲主义就不对, 这些人不是道德家就是宗教狂,总想阻止人民追求享受。 随后他又批判了同情和厌恶原理,即基于人的主观好恶来评判他人的行为。这看上去和功利主义没有区别,但实际上功利主义是基于结果的,而不看动机。边沁随后又讨论了神学原理,总之功利主义大过神。 

在第三章, 边沁讨论了快乐和痛苦的四种来源, 自然,政治,道德和宗教。 自然的就是不受干预的,被某个人或者特定人群掌握的叫做政治的。 来自于过去的和共同约定的叫道德的, 还有来源于超自然信仰的宗教的。 宗教之外都是现世体验。 总体来说,边沁认为自然来源是政治和道德的基础。 

第四章, 边沁讨论如何估算快乐和痛苦。 他给出了四个量度, 强度, 持续时间, 不确定性,和距离。  通过这四个量度,我们可以给每个人写出一个快乐能量函数。 减于对应的痛苦能量函数,就可以作为个人的幸福指数。 对于一群人来说。还要加上丰度和纯度和广度。能量函数的联合分布不是独立同分布的简单叠加, 本来就互相影响不独立嘛。 

以上大约就是功利主义的核心。 追求全体人类社会的最大幸福准则也就是功利可以作为最基本的评判标准。 这实际上是某种意义上的人人平等,同时边沁更注重结果而不是动机。 

在随后的章节里,边沁又讨论了快乐和痛苦的类型, 以及不同类型苦乐影响人的“敏感度”(加权系数)。因为个人的个体状况和好恶不同,影响是不同的。要区别对待。随后边沁开始分析人的一般行动,如何对待动机和结果。 行动有简单和复杂的,有单次和重复的,这些都要区别对待。这是为了讨论法律的立法原则。 一但涉及具体人的行为,就越来越复杂。后面边沁依次讨论了,意图, 知觉, 动机。特别是动机,边沁展开讨论了一大章,他认为不存在绝对好或者坏的动机, 动机有等级,可以分类,动机和动机还有冲突。 不同人的性情不同,动机也不同。随后他又讨论人的一般性情。在举了一大堆例子之后,边沁开始讨论后果。 以上这些关键字综合起来,是法律都需要考虑的内容。 

再往后还有全书的一大半篇幅,都是法律相关的内容,按照功利原则什么样的行为不应该惩罚,惩罚的特性和罪行的分类,刑法的界限等等。 作为一个非法律爱好者,我只大略看了看,太多细节,这里就不展开了。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 边沁是个天才, 一辈子没有经历什么大的风雨, 现有的介绍里也没看到他有什么个人感情生活。 通过著书立说,以及通过各种高朋好友对社会的影响力, 他的抱负也可以说实现了很多。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他的学说可能也更适合给成功人士。 社会是复杂的。 每一样学说都有其适用范围。 下次我们继续溯源自由主义,去读读卢梭。 

谢谢阅读!

论自由 读后感

今天来读第二本书, 穆勒的论自由。 另外一个译法是密尔, 约翰,密尔,看英文原文 John Stuart Mill, 应该后一种译法发音更接近。 我这里还是习惯用穆勒了。跟之前读的第一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样, 这其实也是一篇论文, 不是太长, 但是影响很大。 

穆勒, 韦伯, 还有后面我们要读的边沁, 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脉络就在这里。 作为一个码农,习惯上亲近自由主义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与这个接近的是道家。 自由主义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功利主义, 这里先不展开,等读边沁的时候我们再详细说。 

为什么这些思想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这些思想理论在现实社会中被一大波人反复提及且付诸实践。 而这些人大多掌握着权力。 回过头来想, 我们读书, 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读书来建立思维框架,概念体系,理解现实社会。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让社会变得更好。 用码农习惯的术语来说, 就是希望对社会做基于梯度下降的优化。 梯度下降的优化方式,显著优于穷举式搜索。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来说, 后者的代价实在太大。 虽然通过历史上的实践, 我们可以对搜索进行剪枝, 有些明显不行的就别试了。 但是社会发展这颗树太过庞大, 光剪枝也不够。 想优化,还是得渐进改革, 梯度下降。 

熟悉梯度下降的都知道, 要搞梯度下降, 首先要有一个能量函数作为评价准则。 我们怎么样建立一个社会评价的能量函数呢。是全社会所有人的幸福指数叠加吗? 每个人要不要加权, 权值要不要取对数? 幸福指数又是什么? 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思考题。 

此外,要梯度下降, 渐进改革, 你得有梯度, 知道改什么, 才会对能量函数起作用, 而且这个改革是可以度量的。 要有梯度,还得是平滑连续可导的,改革度量结果是能够平滑连续,持续进行的。 太难太难,可能吗?

我们还是回来说穆勒吧, 照例先说他的生平。 约翰,穆勒的父亲詹姆斯,穆勒,就是一个功利主义哲学家。老穆勒原本是个苏格兰穷小子,但是天分很高,很年轻就被约翰,斯图尔特爵士看中,选为自己女儿的家庭教师,实现了阶层跃迁。爵士资助老穆勒读书,还给了他伦敦的大房子,感觉是当女婿培养了。 然而后来并没有富家女爱上家庭教师的狗血剧情, 老穆勒另娶了人。但是为了感谢爵士,他用爵士的名字,给自己的长子命名, 小穆勒的全名是: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小穆勒从小是被他爸当做天才培养的,他爸亲自制定教学计划,找朋友一起教他。 三岁读希腊文,8岁学习拉丁文,代数,欧几里得的几何, 9岁通读希腊历史。12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拉丁文,希腊文,各种古代知识和历史,老穆勒又开始让他学政治经济学, 逻辑学,14岁时, 小穆勒的学习结束, 知识储备和理解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小穆勒的学习历史, 很多后人试图模仿, 但是没有人能像他这么成功。 除了没有老穆勒的学问储备,学习终究还是要基于天分啊! 老穆勒是边沁的好友, 小穆勒当然也跟边沁学习,他还在死后帮助整理边沁的著作。 所以他也继承了边沁的思想。 

小穆勒家庭并没有那么富足, 他还得工作, 17岁进入了东印度公司,在里面待了35年,一直待到东印度公司解散,并且最后升职为全印度的检察官。当时的东印度公司管理数个国家, 远超现在的微软,IBM. 所以可以想象, 在东印度公司工作,基本就是端上了铁饭碗。 但是公司里刻板的生活对穆勒来说是一种折磨。他进入公司刚3年,20岁就开始精神危机, 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试图自杀。危机了两年之后,他才获得了解脱。 看看!人家20岁就经历了中年危机, 天才就是天才。 

天才的人生中,总要遇到能对付他的女人。于是穆勒24岁碰到了Harriet Taylor, 一个非常有思想,在当时思想很超前的女人。 她反对爱情,认为爱情奴役了女性。不幸的是,Harriet 女士当时已婚, 两人只好维持了19年的友谊, 直到Harriet的丈夫过世。 之后又过了2年, 等待了21年, 穆勒45岁时候两人才终于修成正果。当然,Harriet女士深深的影响了穆勒。 两人估计时常辩论,也激发了穆勒的各种思想。 感情的缺失,提供了他充足的创作欲望, 于是他写了又写,写出了诸多名著。 更不幸的是,等待了21年的婚姻,在两人结合7年后, Harriet女士就因为肺病去世了。 

穆勒在妻子去世,东印度公司解散后,他当上了大英帝国的议员也曾经去大学任职。他当时已经是非常有名望的学者了, 穆勒自己没有孩子,他是后来的哲学家罗素的教父。 穆勒在67岁时过世。 作为承上启下的人物, 穆勒提倡人人平等,包括奴隶和不同种族的人,继承妻子的意愿,他倡导给妇女投票权等等。

论自由是穆勒的代表作, 是他最爱的妻子去世后一年出版的。 按照中国的传统评价,这本书是在大英帝国全盛期,资本主义的呼声。 资本家们提出资本无国界,所以我们要自由,要贸易自由,航行自由, 市场自由。 所谓自由, 是强者的自由。 

看完穆勒的一生, 包括他后来倡导的平权, 当然不能这么简单的批评。 穆勒看到了强者的自由带来的不平等。他本人当然不希望这样, 自由和平等是一体两面。 只不过穆勒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改良的,还有救, 他的路线是梯度下降路线。 

下面简述,论自由这本书的主要脉络。穆勒首先说,自己说的自由不是自由意志的自由, 是所谓社会意义上的个人自由。 是讨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 这种关系曾经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也曾经是臣民和君主的关系,在近现代就是政府和平民的关系。 划分清楚界限,就能保证社会的良序运转。 统治者不要无限膨胀, 平民也要承认被统治,遵守一定的秩序,背后的原则是什么呢?

穆勒说,社会的准则最终还是由人的好恶来决定的,这可以是全体人,但经常是一部分人, 归根结底,他还是要用功利来评判。 他的所谓功利是人的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每个人行动都会导致一定的后果, 有些影响其他人,有些不影响, 有些短期不影响,但是长远是影响的。不影响的有什么呢: 首先个人追求思想是不影响别人的, 其次个人的趣味和兴趣是不影响别人的, 第三是个人和个人的联合,在自愿的基础上是不影响别人的。于是这三种自由是基础自由,有这三种自由,才能叫做自由社会。 

穆勒从功利主义出发,回答划分个人和社会的边界原则在哪里。他提出的准则是:第一, 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厉害,就有完全的自由,他人可以劝导和批评,但对行为本身不能约束和强制干涉。 第二, 个人的行为危害他人利益时,应当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造成后果要承担惩罚。这是权力和义务的对等。 

穆勒在随后的篇幅里,对上述三种自由进行讨论。 首先是思想自由和讨论的自由。穆勒的出发点是没有人能代替公众讨论判断一个言论的正确性, 只有经过讨论才能纠正错误。 对第一点穆勒举了历史上苏格拉底,加尔瓦雷Calvary 等诸多例子, 说明以思想定罪是多么的荒谬。 对后一点,他试图说明真理可以越辩越明。 当然这也涉及到对真理的认识,比如是不是存在一个绝对真理。这里就不展开了。 最后穆勒也提及按照不妨害他人的原则,不能支持谩骂,人身攻击这一类讨论。但是可以事后追责,不该提前禁止。 

第二种自由, 穆勒称之为:个性为人类福祉的因素之一。 也就是要承认能力和个人发展的个性, 多样性。 但是个性发展也不能过渡发展。 穆勒认为历史上曾经有过对个性约束太少的时期, 但是他所处的社会,对个性的约束太多了。 穆勒把个性和发展放在一起说, 是说个性是发展而来的,也就是后天习得的。 个性发展的高光时刻是创造力, 社会不应当压制创造力。社会要对怪咖宽容,不要因为习俗而排斥他们。 见怪不怪才是正理。  

穆勒随后论述了社会相对个人的限度。他把人个人行动的自由称为个性, 人与社会的链接就是社会性。 按照前面的准则,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如果对他人有害,就应当被惩罚。 但是个人和社会的边界并没有那么清楚,追求个性的过程也要有一定的社会活动空间。 比如说一个人的行为虽然没有影响别人,但是他是一个坏榜样,就怕他把娃带坏了, 这算不算有害呢?穆勒还举了某些国家禁止吃某种肉的例子,这对吗?进一步延伸,禁酒对吗? 禁毒品对吗? 甚至禁止传教对吗? 

最后,穆勒总结了他的准则, 并且给出一些具体运用的例子。他特别提醒,对惩罚要慎用, 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能把这种冲突和竞争当做损害他人利益而惩罚。 而每一个复杂的问题都是很难进行判断的。他提及了个人只是损害自己,比如自杀, 社会要干预吗?比如吸毒或者酗酒,社会要干预吗? 更绕口的是,一个人能有不要自由的自由吗? 有没有自愿放弃自由的自由?穆勒的答案是没有。 穆勒认为社会经常在不该给与自由的地方给与了自由,而在应当给与自由的地方缺乏自由。 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准则。 

读完了书, 穆勒解决了自由准则的问题吗?穆勒的自由当然不是绝对的自由,权力和义务总是相伴的。 但是社会问题这么复杂,一个简单的准则不同人运用下来的结果会一样么? 言论自由和讨论自由下,真理会越辩越明吗? 真理存在吗? 最基础的自由是思想自由,但是有人能打着自由的名义操控思想吗?

法国大革命中,罗兰夫人喊道, 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行!

本文没有答案,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