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政治体系-沿着马克思的道路前进

上周我们简单的说了说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因为马克思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这一周我们进一步展开,沿着科学的道路分析一下未来社会的政治体系演进。 

在继续话题之前, 我们先讨论下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从原则上说科学是一种理性思考。 人认知世界大概有两种思维方式, 有一本书,快思考慢思考就是说这个的。 其中快思考是感性, 大多依赖潜意识和情绪系统。 慢思考是理性, 是逻辑思维和推断。为什么会分这两种方式,从计算的观点来看, 慢思考或者说理性思考太累, 消耗的计算资源和能量太高,所以大多时候我们不用。 

所谓科学, 是从观察认识自然世界出发, 在观察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体系, 也就是语言描述(归纳), 量词(测量), 本体论(实体和抽象概念体系)都和这个相关。 有了量词或者本体论, 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理性思考, 进行逻辑推演(演绎和数学)。逻辑推演得出的结论再回到现实世界中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证实或者证伪),来或者修正语言,也就是量词或者本体论,或者修正理论,建立新的逻辑结构(新数学模型)。这就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回到实践的上升循环。 请注意, 所谓科学的证伪主义理解,只关注到了逻辑的一面, 是不完整的。 要同时看到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述体系。 现代科学哲学基本认同科学是整体论,或者科学共同体的系统演化过程。 

有了科学的概念, 我们大概可以解释所谓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出现科学? 不难想象, 科学是否得到发展,终归要看能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起到指导作用。 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还是婴儿的时候, 科学只能认识自然(简单规律)。然而光认识自然,在人力为主的时代, 没有什么作用。 古代社会的竞争,主要看人数, 和有效的组织。 中国又是是个相当早熟的文明, 所以侧重于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现在我们知道,这属于复杂系统, 原始的科学计算工具,根本解决不了。只能依赖于人自己的计算,也就是感性基础上的政治学术。 于是,中国的文明演化在政治体系上早熟(礼,法,道),形成了路径依赖,不重视研究认识自然这种小道,trival things。 另一方面, 古希腊虽然发展出了逻辑体系和科学,他们在人数上和组织体系上并不领先,最后被蛮族所灭。 科学在当时可以说没有半点用处。 

什么时候西方突然开始爆发。因为火药! 西方世界的长期动荡和战争,促进了火药或者说化学能的利用。 要想释放火药和煤蕴含的化学能,认识自然是关键。科学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大炮的弹道需要微积分, 蒸汽机的发展需要热力学。 如此等等,西方科技进入了上升循环。 开始碾压全世界。 

在用工具碾压世界的同时, 西方自认自己的文化体系也强, 于是开始推行自己的政治体系。经过长期博弈,形成的所谓普世价值,MZ政治。 

MZ政治对不对,我们先跳开不讲。回头先说说一个良好的政治体系要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要承认,人和人是有差别的, 所以社会要优秀的人来引导大家。 从一个小的团体, 比如公司,到一个大的团体,比如国家,人类的组织要有效运转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有如下三个基本问题:

  1. 领导人的选拔机制,以及如何确立领导人的权威
  2. 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 选出了领导人,如何分配权力, 保证权力的运行。 
  3. 领导人的传承机制, 如何完成权力的交接。 

政治体系的运行,首先取决于群体的规模, 不同规模大小的群体,政治机制完全不同。 其中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信息的传递能力,也就是上下沟通的能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特别是决策能力。 在古代社会, 信息的传播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通过人传人。安装社会学的观点,每个人能建立的亲密社会网络,也就150人左右。信息在人和人的传播过程中会失真,这制约了众智体系(MZ)能够有效运转的规模,一次传播 150*150大约也就几万人。 规模更广大的国家, 只能采取代理机制。 从而引入了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君主和贵族,地方和中央,各种复杂的竞合关系。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通讯手段的提高, 众智体系的加工处理能力有所扩充,然而仍然是小规模的。特别其中的决策节点还是人, 人的加工处理能力有限。 先不展开了。 

回到三个基本问题, 我们看看古代社会的解决方案:君主制,君主制最根本的解决是最高权力的低成本传承问题。因为君主是天生的, 所以无需确立权威的成本。 同时也能自然传承。但是君主制不太能解决好的, 是选拔问题。天生一个皇帝,到底是天才还是庸才, 你别无选择。 

西晋有个白痴皇帝司马衷,造成了天下大乱。 中国古代已经竭尽全力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了,就是给皇帝提供最好的教育体系, 比如太子太傅都是一朝之内最优秀的人。但是还是不行。因为缺乏竞争, 人性太复杂,光教是不行的。明朝的皇帝大多差强人意, 就是如此。 满清没有长子继承制的包袱,对以上弊端做了一些改良。康熙诸多皇子搏杀,上位的雍正果然不是善茬。 然而后来皇帝生不出那么多儿子,参与竞争的皇子越来越少。到了咸丰只能二选一,同治更是没得选。于是一蟹不如一蟹。 

君主制的对立面, 大概就是某些人的信仰,西方MZ制。 请注意,早期的MZ制也是少数人的MZ, 这背后是技术的制约。 当代所谓多数人的MZ, 利用普选来选择领导人。 这是把领导的选拔机制交给了感性的一面。因为民主没有理性决策(乌合之众)。MZ普选出来的领导人,基本上都是言过其实的演员。 社会的治理能力是退化的。MZ制的优势,主要是解决了权力的确立和传承问题,也就是所谓合法化问题。 

多说一句权力合法化, 人们怎么愿意认可一个领导人呢? 在社会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人和人的信息传递是被媒体操控的。 说他好,他就好, 不展开。 而我们在自己的身边, 团队中,领导人的威信是干出来的。做的好才真的好, 通过带队取得成功,一次次的战果,领导人才能真正让人信服。 

大家可以用这个框架来自行展开,评价一下各种所谓政治体系的不同。 每一个环节,有多少理性, 有多少感性? 什么是更好的。 

本文的最后, 我们要说说最新的科学进展, 随着复杂系统理论的发展, 我们慢慢的可以用更理性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系统。这里的核心就是计算。

计算能力的不断进步, 使得更多的东西可以拿来计算。物联网, 大数据, 一个解决信息的收集和通信机制,一个解决信息的处理和决策。 再结合人的协同。现代社会,我们终将能够以理性的方式管理社会的运转。这包括不限于,领导人的选拔和评价机制, 权力的运行和分配机制。 

然而,人性依然在, 感性和理性冲突的一面仍然在。 如何平滑的过渡,如何让人性从感性进入到理性,仍然是待解的难题。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以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