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科新科学漫谈

今天正好是五一小长假,大家因为疫情关了这么久,第一次放开了玩,应当都在路上开心吧?今天的读书笔记,是维科的新科学。新科学的全称是:关于各民族共同性质的新科学原则。我手头找来的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朱光潜先生翻译的, 600多页,是不大不小的一本巨著。我也只是翻完,并没有细读,所以今天还是漫谈。

维科这本新科学,一共分为五卷, 看标题就大概知道内容了,五卷标题是:

1、原则的奠定,

2、诗性的智慧,

3、发现真正的荷马,

4、世界各发族所经历的历史过程,

5、各民族复兴时人类各种典章制度的复现

所以这是一本试图从人性普遍原则出发,讲人是怎么从神到英雄变成人的书。书中重点围绕了诗,特别是史诗来论述,核心章节是荷马史诗。

本书的读者应该都接受演化论的观点,知道人是从原生单细胞,多细胞,这样一级一级演化来的。维柯比达尔文要早一百年,他的年代还是神统治的时代,所以他讨论的是神怎么变成人的。 

既然是普遍原则,那就要讨论人的特质,人性的根本所在,就是智慧。维科首创提出了诗性智慧的概念。维科认为诗性是智慧的本源,因为诗来自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想象力和推理力是两个方向,诗的逻辑和理智的逻辑是不同的。前者出色叫做文学家,后者厉害叫做题家。当然做题家的叫法不是维科说的,是我说的。

有别于做题家擅长的逻辑或者说抽象思维,维科认为诗的逻辑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其中有两个根本的规律:第一个叫做己度物,第二个叫做以物度物。

敲黑板,划重点,维科被认为是开创浪漫美学一派的人。维科的哲学很大一部分可以称美学。美学的核心其实就在他说的这两句话上。

展开了讲,第一句是把自己当做衡量世间万物的标准,从未知和无知,走向已知,我来了,我看到,我征服,veni,vidi,vici!做一个诗人需要巨大的自我,超过凯撒才可以。 当然这又是我说的,维科没有这个意思,他只是说要把世界人格化。

另外一个方向是通过想象力在不同的物之间建立联系,用物来类比物。这个建立连接非常重要,简单的把风,马,牛放在一起是不行的,因为不相及。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意象,把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狂风中,我骑着一匹老马,嘴里啃着牛排。这种connecting points 大约也是创造性的来源。 做题家如果学一点此类本事,就可以左右开弓,包打天下。这还是我说的。

总有人喜欢吐槽,认为学理工的人不懂美。欺负我们熟习抽象思维能力,以致于忘了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喜欢嘲笑做题家不会做诗,没有创造力。 这当然是大错特错。 学理工的人学一点美学,学一点做诗的方法论,可以速成。反过来是不行的。 据我所知,学问做的好的,都会写诗!当然您要是学问做得好,不巧还没写过诗,那学学作诗的方法论还是应该的。

再说下去可能会引发口水战,其实哲学就是吵来吵去的。 大家互相争论,互相否定,然后哲学就进步了。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也一样。建国以后有一场著名的美学辩论,就是本书的译者,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和另外几位理论家特别是蔡仪先生辩论。朱先生先认为审美要有人,是主观的。这就树了个靶子,大家开始论战。蔡先生认为美是客观的,要讲唯物主义,自然就是美,不需要人。后来朱光潜先生改进了,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蔡先生说你的主客观统一还是主观的, 客观才是第一的。反正你看到了,美学也罢,哲学也罢,就是因为二分法,主观的,客观的,人的,自然的,什么第一,什么第二。就这么吵来吵去。那最后谁赢了? 

问这个问题的,应该重新看看本号的文章,怎么会有输赢呢? 当然在现实中毫无疑问,肯定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胜出嘛!李泽厚先生就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大家!

跑题有点远。 我们还是回到维科吧,从哲学的流派和脉络来说,维科这一门基本可以算作浪漫主义。那浪漫主义是啥,核心是爱和美。 喜欢看美人算浪漫主义吗?这是个好问题! 

按照读书系列的习惯,来说说维科的生平。毕竟理工科确实美学诗学学的少,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这个人。再次强调,历史上所有的哲学家,都是天才, 维科当然也是。只不过有些天才比别的天才更天才一点,这主要看他写一本大书要多长时间。其实作为一个天才的维柯,活着的时候一生默默无闻,直到死后很多年,浪漫主义真正在欧洲兴起时候,大家才发现他。自动认作他的徒子徒孙。所以天才超前于时代过多,不为世人理解,孤独困苦一生,也是常态。 

维科1668年生于那不勒斯,一生主要都待在那不勒斯,他的父亲是个书店小老板,所以他从小就在父亲的店里看书。维科小时候就聪明,博览群书。当年的学校都是教会学校,维科在教会学校成绩第一,不断跳级,是公认的别人家的娃。16岁时候,他父亲遭遇了官司,维科自己上阵,驳倒了对方的律师,打赢了官司。他的辩护,不仅法官大加赞赏,连对方输掉的律师都表示佩服。 

19岁时,维科替父亲看店,当时的本地大主教来店里买书,聊了两句,发现维科不一样,就邀请他给自己的哥哥当家庭教师。维科在大主教哥哥的庄园里生活了9年,然后回到那不勒斯大学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修辞学教师。 当时正是笛卡尔风靡的时代, 维科认为笛卡尔盛名难副,思路不清。 加上他本人不擅于交际,职业就没什么发展。曾经有教授职位的空缺,维科竞争失败。

靠研究修辞和诗必定挣不到什么钱。 维科晚年还得靠给人写婚丧颂词补贴家用。直到1735年,他都67岁了,终于时来运转,当上了那不勒斯国王的皇家史官,直到9年后去世。 维科去世的时候,新科学出到了第三版,他在这本书上花了36年。

前面提到什么是真正的天才,主要看写书花的时间。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不是花的时间短,写的快就牛,而是花的时间长,才真的牛。天才因为聪明,耐性就差,只喜欢新鲜的,不喜欢旧的。你让天才写文章第一遍都很开心,一让他改就要吐,何况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更不可能花几十年在一本书上改来改去,这需要定力和耐力。只有天才+定力+耐力,才是真正的天才!

维科期望从人类的源头出发研究历史,研究史诗。 这也绕不开政治,与诸多学者一样,维科发现,政治制度实际上都是从一开始, 先有个君主,皇帝,不管叫什么,反正就是个大神。大神之后,继承人都一蟹不如一蟹,掌控不了权力, 就会变成了少数人,贵族统治。贵族嘛,就总会多吃多占,引起的平民的反抗。其实贵族的时代,不见得比大神的时代好。 但如果系统不崩溃,经过平民的不懈努力和斗争,政治就会过渡到多数群体的所谓平民统治时代。平民们目光短浅,总想吃现成的,多吃少干,早晚坐吃山空,系统就会总崩溃。那就要又回到一开始,靠一个大神出现来恢复秩序。  

历史是循环的,但这个不是维科讨论的重点。维科的重点还是前面说的二元思维方式。也就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他认为,人文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可能维科的分法和我们现在通常的理解不太一样,他所谓的人文科学,是人创造的科学。比如数学就是完全由人发明的,属于人文科学。 维科认为我们能够真正理解的,只有自己发明创造的东西,比如数学。 而自然因为不是人创造的,就是无法透彻理解的。有限的生命,有限的人类,不可能理解无限的自然界。自然只有上帝知道。 

维科认为必须要有宗教,而且基督教是最好的宗教。作为一个天主教徒,这都是非常自然的想法。这是维科生活的时代烙印。正因为如此,他实际上是反科学,反现代化的。也称不上一个真正的浪漫主义者。后世浪漫主义者佩服的是他对诗的讨论,以及对美学思想的透彻解析。 

维科之后一百多年,尼采在他的道路上继续,本号写过一篇为什么艺术家喜欢尼采? 和维科的主要区别是,尼采终于挣脱了神学的束缚,但其实他们的思想核心很类似。 我们知道尼采,恐怕总是和希特勒联系在一起。还是不能让文科生治国啊!

谢谢阅读!

读书漫谈

今天是4月23日,也是世界读书日,本来应当是写维科“新科学”的读书笔记。维科的书叫新科学,其实他不是鼓吹自然科学,而是反过来强调人文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参见最近的文科生理科生之争, 维科被称作近代历史哲学之父。 

但既然是读书日, 就暂时请维科神童休息休息,下周再出场。 就着读书日的主题,随便聊聊读书。 

我微信朋友圈可能都是谈笑有鸿儒,读书日前一天就开始预热。大家纷纷晒出自己最近在读的书。我也凑了个热闹:

坦白的说,晒此类照片的人,多少有点凡学心理作怪,想标榜某些与众不同。一眼也能看出我想标榜什么:读书多且杂。

朋友圈评论最集中的两个问题: 你怎么看的这么杂? 这么多书你要看多久?这里照搬朋友圈的两个回复:

多谢大家点赞,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杂。有物理教科书,思想文化类,复杂系统相关包括医学,历史考古类,投资金融类,个人兴趣爱好类,和文人消遣的小品。觉得自己脑力最足的时候,看第一,二类那种,感觉很累就看最后一类。不同状态读不同的书。

我是典型的读书不求甚解,20本书大概看两三个月吧,中间还有一部分会换掉。

熟悉我的人大概知道,晒出来的这些书跟我平时的工作都没有太多关联。 我一本工作相关的书都不读吗?其实不是, 只是一些原因,我没有晒那一半。虽然本文是漫谈,话题也不要太散,这里就说读书相关的三件事。 

首先:读书其实是很个人的一件事 

不管是读书,还是写文, 如果不以谋生为目的,都没必要预设一些框框。打个比方,有人总结:男人和女人购物的方式完全不同, 男人购物,都是提前想好要买什么,去哪里买。 上街就是把需要的东西买回来。有些更细致的人甚至要提前搞个计划,优化一下买东西要走的路线,做到最短路径,并且身上的平均负担最低。 女人购物,看起来买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代表的一个字是逛。 就喜欢走来走去,这里摸摸,那里试试。 一个下午买一件东西回来算完成任务,甚至可以什么都不买。 

以上两种可能是比较极端的描述,大部分人实际上介于两者之间, 但总体上男女差异还是有的。为什么, 我个人理解就是,男人挣钱,女人花钱。 所以男人买东西是谋生,要讲效率, 女人买东西是消遣,只讲体验。 啊,各位男女平权的不要抗议, 这里的男人,女人只是个代称,我是按习俗,男女互换一下并不影响讨论。 

读书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为了谋生而读书,讲效率,要直奔主题。为了消遣而读书, 主要讲体验。可以多找些书来,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让大脑获得最大的满足。 

所以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法,这是很个人的事情。 

其次,读书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

其实如果你同意读书是很个人的事情, 后面这一句看起来简直就是一句废话。是也不是,因为总有很多人总结所谓读书的方法, 甚至把读书方法总结成书出版。比如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 是一本畅销书。这本书的豆瓣评分8.4, 有两万多条短评,两千五百多条书评,出现在很多豆瓣的榜单上。 

简单说下这本书的内容: 作者把读书分为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 分析阅读和 主题阅读。 作者认为读书有三个目的,依次递进,分别是:娱乐消遣,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力(智慧)。此外全书还有一个一直强调的观点,要主动阅读, 要培养阅读技巧,这样效率才会更高。 特别解释一下,所谓主动阅读, 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阅读方式。相反,看今日头条给你推的文章,就是被动阅读。按照作者的说法,后者的效率就很差。 

这一看就是男人写给男人的购物方法么。很多时候, 我们还是要逛一逛的。尤其是看小说, 看头条, 大部分都是为了打发碎片时间,娱乐下自己。 

所以我非常不喜欢有些所谓速读法去读小说, 很快的去翻书, 然后号称能总结出书的关键情节。 一本小说要抽象成关键情节,大多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长大,一些人死了,另外一些人活下去了,偶尔还谈个恋爱生个娃什么的。再就是你爱我,我不爱你我爱他/她。抽象到这种地步, 还能消遣个啥。 

最后,读书难道是为消遣,不讲方法和效率吗?

我可没这么说。 为消遣还是为挣钱读书,这是红玫瑰和白玫瑰,两者都想要,也都应该要,也都能要到。 

我假定本号的读者平时都是工作中的优才,早就掌握了读好书,精读书的方法。比如可能大部分人,都早就看过或者理解所谓读书的不同层次。真正的教科书或者专业书,都是要花很大心力去读懂和运用的。 

这里只是想特别提醒一下, 我当年曾经的教训。教科书或者专业书如果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你用不到的话,可以不必读那么多。 

大家都还记得,当年上学时,要学好一门课, 做题非常重要,考试也很重要。这不光为了成绩,有时候觉得自己考完一次试, 才学懂了一些。不管是做题还是考试, 都是对知识的运用方式。将来实际工作中用到,做过一些没有预设答案的题,这时候也许才真正学会了。 反过来,如果没有这个运用过程,其实很难对一门专业有深入理解。光读书,大概是达不到进阶目的的。 大家当年上学时候累死累活学会的东西,以后用不到,基本都忘的一干二净。我当年的教训,就是精力旺盛, 看了好多此类教科书, 后来没有用到, 就都忘了。 因为看这类书都是目的导向, 效率再高,结果是零就是零。回过头去想想,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去看小说。 

可能还会有人坚持, 只有通过精读一本书, 分析阅读, 最后才能提高心智,增进智慧。 所以不会没用的, 我就是要读很多专业书, 把这些都搞懂。这是我最后想说的:读书其实一直都应该是两条腿走路, 男人购物法,女人购物法都需要的。 你说读小说娱乐就不能提高心智能力吗? 虽然看上去没有那么直接,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很多时候,所谓创造性的灵感,都是在消遣的时候触发的。篇幅所限,这个有机会再说,就不展开了。 

回到维科,为下一周的读书做个预告。维科说:通读人文书籍,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如果只读科学书,聪明孩子也变傻, 所以他写的书叫新科学。 

谢谢阅读!我们下周见。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漫谈

今天读的是经典哲学比较晚期的一本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的书名如此引人注目,我想大部分人就算没看过原著,也该听过这个书名。但是认真看过原著的人估计很少,因为这些德系哲学的著作都特别的难读。 不管是叔本华,比他早的康德,还是比他略早的黑格尔。写出来的书都是绕来绕去,很难看明白意思的那种。 

为什么?因为他们书里讲的大多是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 又需要辨析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能够“准确”描述这些概念,并且建立所谓“扎实”的逻辑关系, 就需要冗长的描述,反复重复强调。当然,这就给读书的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要读这类书,得沐浴焚香,凝神定气,摒弃环境干扰,专心致志的才能读进去并且真正读懂!

好吧,我在开玩笑,其实也没有那么难读。但是读书的时候,集中精神,专注思考还是需要的。这就需要消耗很大的脑力,看不了多久就累。什么?你越看黑格尔越有劲, 那我拜服!

叔本华和这本书因为太有名气,我就不想简单重复他的生平了,书里面都有。先简单说一下德国传统哲学这一大系的思想脉络。请注意这一大票哲学家都生活在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新旧制度不断冲突的欧洲剧变的时代。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对思想界有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此时德国还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但总体上对这些搞思想研究的富人来说,是一个相对安稳的居所。

只要有钱,衣食无忧,就可以安安静静的在书房里读书,思考,写信,辩论,交流。当然,对发展造成的矛盾冲突也不能视而不见。此时的欧洲,英国,法国就是两个不同的样本,还有一个新大陆的美国在白纸画图,也给思考社会和政治的人提供了充足的研究内容。 

讨论德国哲学,当然是从要康德开始。康德身材矮小,体质虚弱,但是很注意保养,所以活了80岁。他一辈子几乎没有离开居住地,就是过着前面说的那种读书,写作的生活。 康德非常喜欢卢梭,据说他生活简朴,家里唯一的一件装饰,就是卢梭的画像。 因为常年专注读书学习,活的又久,在那个年代,康德可以说是通才,不光搞哲学,对自然科学,天文地理也都精通。康德有句名言: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有两样,一是头顶灿烂星空,一是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所以他的哲学论述,也是主要讨论人内心的理性。康德的书中文译名都带着批判两个字。这个批判的中文翻译很不好,让没看过人以为他对理性是负面的态度。实际上批判不是批评,更多的是思辨,分析思考的意思。

在康德的时代,上帝的存在是理所应当的是事情, 所以他的妥协是二元论, 人之所以为人,是理性,但还有一个上帝管理的世界。 对上帝表示尊重就好了,不要太多讨论。 康德之后,有一位名气不是很大的费希特,他是康德的继承者,但是比康德更激进。在他生活的时代,德国遭遇了拿破仑的入侵,费希特就成了德国民族主义的代言人。与他同时代的另外一位,也活得很久的哲学家是洪堡。洪堡不光读书写作,自己还搞政治实践,特别是大搞教育。现在大家知道洪堡,都是把他当做一个教育家,有各种洪堡奖学金,洪堡学者之类的。洪堡本人也拒绝当一个哲学家。他的著作甚至大部分没有在生前出版,后世认为洪堡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的学说,影响了穆勒,在穆勒那里得到了传承。

在这些人之后,就是黑格尔出场了。 同样是搞神学出身,同样的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赞美卢梭。黑格尔对待神学可以比康德更自由一点。于是他把神和理性或者说个人的思想意志做了统一,变成了所谓绝对精神。黑格尔因为喜欢运用辩证法,所以他本人不那么自由主义,在他看来,国家,个人可以辩证统一,所以德国的君主制也不差。 

黑格尔同时代,欧洲有一场浪漫主义思想运动,特别体现在艺术界,追求人性,追求艺术和美,歌颂自然和人类的各种美好。 这大概可以作为无趣的黑格尔老头子的对立面。浪漫派的天才代表人物是维柯,他的大作新科学,书单里有,下一次读。

当时德国的思想界也远不止这两拨人,还有被称之为历史主义的一大票,搞实践的,洪堡就算是。再晚一些,还有更进一步宣称上帝死了的尼采等等。 所以在这一大票人众中能够脱颖而出, 叔本华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还是要提醒一下,叔本华也是个富家娃,一辈子衣食无忧的。他的哲学思想完全是对黑格尔的反动。 他讨厌那种绕来绕去的老头子辩论。 虽然他自己的书写的也不咋清楚。 

据传,叔本华是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在孤独中写出了这本作为意识和表象的世界。写书的时候还不到30岁。 因为这本书,他获得了声名,被柏林大学请去教课。柏林大学是黑格尔的老巢,他已在此耕耘多年,声望如日中天, 一个反对的小辈也来撸虎须,那自然要死的很惨!叔本华讲着讲着课,学生就慢慢的走掉,少到二三个,甚至最后一个都没有了。于是只能黯然回家。这大概是他这一生遭受的最大挫折了。 

所以叔本华说:  真正智慧的人得不到赞赏!这可以作为所有自以为聪明的人的座右铭。 

在经历人生挫折后, 叔本华默默的回家继续改他的书, 对于衣食无忧的人来说,活下去不存在困难,所以还是可以任性作为。 在之后四十几年,叔本华改了两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到第三版的时候, 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坚持是一种美德!当然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坚持理想更是一种美德!当然,早在第三版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前三十年,叔本华的一生之敌黑格尔老先生就去世了。所以争取活得最久,把仇家敌人都熬死更是一种美德。不战而胜,岂不妙哉!

叔本华人生最后时刻也是高光时刻。第三版出版获得巨大声誉的随后一年,1860年9月21日,72岁的叔本华起床后打发走了仆人,一个人静静的吃早餐。过一个小时后,仆人来看他,他已经在沙发上永远的睡着了。

黑格尔批判康德, 作为康德的粉丝, 叔本华当然就要骂回去。 康德推崇人,不想讨论神, 黑格尔非要拉神过来,把神和人合在一起。 到叔本华这里,当然还是人。就像书名一样, 世界是表象, 是受意志操控的。最早是柏拉图这么说, 大家都知道柏拉图的山洞投影论。 叔本华推崇柏拉图,推崇人,当然也就推崇艺术,尤其是音乐。所以艺术家都喜欢叔本华。 因为艺术家的最高成就,就是能通过艺术创造自己的世界。码农也是,码农的最高成就,就是通过编程创造自己的世界。 

意志要成为世界的根基和源动力,就必然要遇到,人生按照意志生活,为什么还有痛苦的问题。 在叔本华这里有三分, 人希望自己快乐是自私,人希望别人痛苦是恶毒, 人希望别人快乐是同情。 只有最后一条同情才能产生道德。 因为三者同时存在, 人在世上总是要受到别人的制约,所以就有痛苦了。 当然道德的成分多一些,大家的总体快乐度就能高一点。 

人生痛苦怎么办呢?叔本华总体是禁欲主义态度:人只有在摆脱欲望状态才能获得自由。但因为意志本身就是欲望的集合,所以应当首先接受事实,在此基础上转化自己的欲望,把欲望变成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阳春三四月,是帝都一年较好的短暂春天。 最近朋友圈有一半内容是在晒各种花。 据说在日本, 樱花时节, 真正有修养的日本人,都会穿上华服,找一颗樱花树,坐在树下,观赏满地的落花,和被风吹落飘零的花瓣。 一边感叹人生之凄美,一边喝酒,一边落泪。 

所以读完本文的读者, 可以带一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找一颗花树,坐在树下, 一边读书, 一边流泪。 

谢谢阅读!

京郊访古之上庄东岳庙

日常和人聊天,问起:周末想做些什么?通常创业的同学们不知道什么叫周末,海淀黄庄家长说有什么可想的,混外企没娃的同学们不知道做些什么。我属于介于其间的,作为海淀家长周末主要是带娃上课,但是偶尔娃也要出去放风。所以还是有周末,还是可以想做点什么。 

昨天周六下午,娃不想补作业,也不想去运动-游泳。按照惯常他的要求。得去看一处古迹。可能从疫情之前的那一年开始,娃立志今后要搞考古,他的兴趣就变成了看古迹。不是游客常看的那种名胜古迹。而是各种破破烂烂,真正需要被保护的文物古迹。 

正好,我们身居的燕京,自古以来就是形胜之地,文物古迹众多。 当然,作为元明清三代的都城, 也是这三代留下来的古迹最多。 我们陆陆续续看了京郊最早的塔,最早的庙,大约都是在唐代。 还有晚一些的辽代建筑,金中都遗址。

随后就是系统的看了元代刘秉忠和郭守敬立城时布下的山水格局。 从白浮泉引水开始,汇集众多西山的泉水,直通南边来的大运河。通过运河上的诸多闸口调控,做到让京城的百万人民有水用,南方送来的粮食也有河运送。直到今天,北京人民喝的水,走的京密引水渠,在京郊基本上就是沿着白浮泉旧水道。

到了明代,城中是偌大的故宫,还有诸多的跟名人挂钩的建筑遗存。京郊最重要的就是防御体系-长城。 北京的长城不是简单的一道边墙,而是有内外长城,多道边墙,加上很多城堡,烽火台一起的立体防御体系。 九眼楼附近的北京结是内外长城的交汇处。 从山海关起,东边来的长城在这里分叉,一道外长城去西北走张家口过去的宣府一直延续到甘肃。一道内长城去西南, 在北京西北方向兜了半个圈,沿着太行山脉到紫荆关平型关,最后内外长城又在山西汇聚。除了这两道主要路线,京北山区的要道上实际还有零散的多道长城。 总之北京最不缺的可能就是长城。 甚至有某富人用长城当自家的院墙云云。

地图上一个小点,一条线, 直线距离不远。真正跑起来,可就苦也。不像水系都在河谷平地,长城都在山上,而且是哪里险峻修在哪里,最多的是分水岭。 要去看长城都得,先开车走盘山道,开到长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子,再下车步行。不得不说,得益于村村通,不管多么偏僻险峻的村子,都有能开车的路通过去。 很多村庄只见老人,甚至老人也没几个。 一问起村庄的来历,都和长城相关,大多是当年守长城定居下来人的后代。有村庄的地方,基本都有个关口。从村庄到最近的野长城关口自然也不远,一般最多1,20分钟山路就到。 

(清明去看的响水湖长城,水库漏了没有湖,但是长城还不错)

长城虽有好风景,无奈实在太难去。要去长城,至少要预留大半天,来回路上就得4个小时。昨天下午一时起兴要去看古迹,又不能太远。 娃就提议说去看看东岳庙吧。就在上庄。虽然在附近,且早就嚷嚷要去看, 但因为疫情封村,外人进不去也看不了。现在基本放开了,就可以了却夙愿了。

东岳庙? 娃虽然提过好几次,我也没太在意。看过京郊太多的村庙了。基本都是在去长城或者运河的路上,娃突然说,开慢点,旁边那个村里有个关帝庙,我们去门口,不耽误时间,就拍张照。 这些庙导航上一般没有,就算有,位置也基本不准。于是就得开车在村里转来转去,逢人就问,却少人知道,甚至有很多不知道是不是村民的连本村有庙都不知道。 这类庙,就算到门口也基本都是铁将军把门。 一般也就一两进院子,格局大同小异。 或在门缝里,或爬墙头,勉强拍张荒草中的大殿,就算完成任务。

东岳庙大概也是这样吧?!好在很近,远的也去不了,就这吧。没20分钟就开到了目的地,一样的破败,一样的铁将军把门,咦?!怎么规模这么大。这可不是两三进院子。 一大片地,不止三进,两边肯定还有跨院。 竟然还有一个钟楼和一个啥?水塔!!!

这是院墙外拍的钟楼

这是侧门,文物保护碑,注意右边那个圆圆的水塔。 这还真是混搭啊! 巨大的院里面停着车,但是进不去, 院墙外面打印了长长的一篇文章, 是一篇游记,介绍这个庙的过去种种和现状。原来是明朝时的京郊大庙,有京郊北边最热闹的庙会,后来被当做纳兰家的家庙。 

啊,原来是他!韦小宝的好跟班,纳兰明珠! 当年的御前侍卫,韦总管的手下,后来的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当然纳兰家有名不是因为纳兰明珠,二十因为他生了个好儿子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家的家庙占了东岳庙,纳兰家的墓地也在这附近,具体位置据说因为防盗原因,尚未公开。 纳兰性德也是葬在这里吧。 

网上一搜,正好相关的信息,主要就两条,一条是北京市要重点保护这个民俗文化村,要恢复当年的庙会盛景。另外一条是14年大殿的大理石窗被盗,至今未找回。 

民俗村和复兴庙会的消息是12年的,差不多快10年了,庙愈发的残破了,可见庙会也办的不怎么样。

庙前是个小广场,有几张石桌石凳,村里的老人在这里打牌闲聊,倒也悠闲。庙的院子的里停着车,肯定住着人,怎么会锁大门呢,不甘心,在大门前转悠等待,终于看见院子里面出来人。娃上前请求,一开始人家没搭理,可能看是小孩,三番五次要求下,终于跚跚过来开门。当然门一旦打开,人家倒是很客气,想看庙是吧,自便!

终于看到了网图被盗石窗的大殿,山顶和屋脊兽还是完整的,5间大殿曾经被当做民居改造过了,隔成一个个小房,两侧的配殿,后殿也莫不如此, 石基上的砖房,略显荒谬。 还有那个水塔。这些屋子,明显都是荒废多年了。 谁住的,怎么又搬走了?疑惑!

大殿和斗拱,下方砖补的可能就是被偷走的大理石窗

大殿院子全景

跨院和被改造过的屋子

钟楼完全版

水塔完全版

告别给我们开锁的好心人,在村里里走了走。京郊的村庄还是挺富的,看大门就看的出来,不少人家里是两层,院子中间是玻璃阳光房。没几步,就走到了村里的大戏台, 明代建筑,基本完好,可惜!

京郊各种文物走了很多,这么完整的,保护这么不好的,还挺罕见。 

毕竟是纳兰容若,还有人记得。村里面还有一个纳兰纪念馆,就在村委会。可能因为是周末,村委会也一样铁将军把门。不过运气挺好,有人来取报纸,打开了门。 看到了!纳兰纪念馆!

应当说,其实是颇为用心了!

文史资料整理的也很不错

我拍拍拍拍拍!

走出纪念馆,心里十分疑惑, 这么好的文史资源,为什么不利用呢?纳兰性德的粉丝,不说上亿,几百万总是有的吧?  把人家的家庙修缮一下,把这些资料摆进去不好么?看村子各家的房子, 这点钱大家一定出得起,可能志不在此吧。 

带着几分疑惑出了村,娃说附近还有两个庙,顺道去看看吧! 又来! 那就,不顺道去看看吧。

开车两公里都不是事,先到一个庙,这次倒很简单就在路边。也就一进院子,新修的。

惯例,门缝里来一张,虽然院子里没拔草,屋子明显新修过了,漆可能都没干透呢

3分钟搞定,去下一个庙吧,定位似乎又不对,村子里没有啊,娃下车钻开不进的小胡同,连问带看,很久才回来,走错啦!在旁边的医院大院里呢。 

疫情结束,医院扫个码也能进了。 走吧! 很近啊,5分钟就到了,果然在院子里, 挺大的庙,修的很好, 一样铁将军把门。庙里是现在的医院院史馆

 围着庙走了走,可能是周末,进不去, 但是看见一块展板,前面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原来如此!

我说医院啊,你说废弃,就真弃了啊! 估计因为医院搬走了,从此庙就变成两不管,村里不管,医院不管,继续残破下去!

同样都是庙,同样都是用过的旧址,因为在院子里,就地上铺着红毯,房屋修缮如新,因为在院子外,就弃之不顾,如此残破不堪。人情冷暖,莫不如是!

娃最近写作文老是困难,逛完一大圈回来,让他写游记,他说没啥可写的。我要求多了,他还理直气壮的抗议。我就只好自己动手,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谢谢阅读!

实证哲学教程漫谈

上一周的神学大全读书文章有人在后台留言,吐槽我啥都没写, 全是稀奇古怪的八卦。 说的很对,我确实不太想沿着阿奎那的逻辑去论证神是啥。 推荐大家看一个叫做 the egg 的动画片, 网上很容易找。原著是美国作家安迪威尔写的。对就是写火星救援那个小说的安迪威尔。 

the egg的世界观是整个宇宙,只有一个灵魂,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地球上从古至今出现的百亿人的人生,都是同一个灵魂在历练。 这个灵魂经过历练就会成长为神。对于灵魂来说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让他孵化的蛋。这个世界观刚接触的人会很震撼。但是细细琢磨会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时间这个概念对永生的灵魂是不存在的, 那么灵魂的成长是沿着什么维度呢?不是时间是什么? 难以想象!也许是全部灵魂构成的一个维度?总之,想多了麻烦就很多。 

今天我们来读一下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 其实讨论哲学,无论如何都不能绕开康德和黑格尔。这两人的影响实在太大。我原本不知道那个书单的作者是怎么想的,为啥没有这两人的书? 可能因为那个书单作者也跟我一样不喜欢冗长的论述?尤其黑格尔绕来绕去的语言描述方式, 全球领袖读书时候可能不停的想打人。

回头仔细看了一下那个书单,哲学大类的我还忽略了几本,柏拉图的共和国,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培根的方法谈,笛卡尔的论学术的进展,这个开书单的肯定是搞科学史的! 开书单是想忽悠全球领袖建立科学思维方式。 所以没有黑格尔,因为读黑格尔基本上会让你绕到另外一边去。 

今天我们来说说孔德,他的名字就是和实证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实证主义这个词是孔德的原创。所谓实证主义,简单说,就是按照社会事实来观察探讨社会规律。这种方法论,背后的思路就是认为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要按照类似研究自然的科学方法,观察,总结来研究社会。所以孔德也被人称为社会学之父。 

孔德本人生于1798。这一年,29岁的拿破仑司令正在远征埃及,并将于1年后秘密回国,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官。这一段时间的法国在动荡的大革命之后,人人思定,相对还算平静。

孔德出生在法国南部的海滨小城。他父亲是个当地的税务部门公务员,母亲是个落魄逃难的贵族小姐。啊,又是收税的。总之孔德生下来是衣食无忧的,但是他从小身体就不好。16岁时家里送他去巴黎读书。当时的拿破仑皇帝从远征俄国惨败回来,又输掉了对反法联盟的战争。联军占领了巴黎,皇帝被流放到了地中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在我看到厄尔巴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

上面是一句正反能读的著名回文。

巴黎被占领,不影响孔德去巴黎上学,可见当时的军事冲突限于战场。 孔德到了学校,不服管教,2年后因为严重违纪被开除了。此前一年,拿破仑皇帝已经回到了法国,重新上位。

孔德被学校开除时已经18岁了,之后短暂回到家乡,又重回巴黎开始打拼。作为一个黎漂,他主要是给人当家庭教师。几次想在巴黎大学谋取教职,都失败了。最多就是当了一阵子TA,给学生辅导作业。如果就这么混下去,我们就没有实证主义这个词了。 孔德人生的转折终于来了,他碰到了非常赏识他的圣西门。圣西门这个名字大家应当很熟悉,著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此人的一生起起落落,可以说什么都遭遇了,坐过牢,还想自杀给自己来了一枪,当然没打中要害,又活过来了。19岁孔德认识了将近60岁的圣西门,给他当了7年助手,随后两人翻脸决裂。决裂前一年,圣西门试图自杀。

决裂后一年,圣西门去世。

不管发生了什么,孔德成长起来了。他看明白了,空想是没有戏的, 搞社会研究要基于现实,要实证。特别是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社会改造,物质改变是基础,精神改变是随后的,不能倒过来。 啊大家一定想到了什么,这个不能展开。。。

总之圣西门去世的同年,孔德和巴黎的一个前妓女现书店小老板结婚了。孔德因为不是大学教授,基本没人搭理,他就自己召集人来听他讲。 这当然很困难,随后不久,孔德就病了。 是神经病, 严重的狂躁和抑郁。 通常得这种病的都是对自己不满意。 孔德试图跳进塞纳河未遂。他的生活也是一塌糊涂,他自己有情妇,有私生子,私生子9岁就夭折了。他的妻子又重操妓女的旧业谋生。他虽然很愤恨,却不得不花妻子挣来的钱。就在这么凄惨的状态下,他开始写这本实证哲学教程。 

作为一个吃软饭的社会学之父, 花着妻子卖身挣来的钱,还特别暴躁,动不动就骂人,简直是个人渣。但是他的思想受到了别人赏识,特别是英国人。他收获了以穆勒为首的一帮粉丝,对!就是写论自由的穆勒。穆勒在得知他生活困苦之后,在英国发起了救助实证主义者的募捐。从孔德的粉丝那里募集了一大笔钱,交给了已经45岁的孔德。之前一年孔德已经结束了和书店老板小姐的婚姻。

拿到了捐赠之后,孔德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之后一年,他爱上了一位29岁的美丽少妇瓦沃夫人。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孔德就是一个标准的人渣,抛弃了为养活他而卖身的旧妻,爱上了年轻漂亮的富家小姐。 老天不开眼,这位小姐在2年后就因为肺结核去世了。临终前是在孔德的怀里呼唤着他的名字去世的。为了纪念爱人,孔德决定写一本新书,就是后来的实证政治体系,在这本书里,孔德认为,情感,宗教和非理性,对实际的政治也很重要。政治不是一个理性单纯的理想国能搞定的。

经历了瓦沃夫人之后,孔德特别看重爱和人性。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他创立了所谓人类教,开始传道布教。每晚7点到9点,雷打不动的在家里向来访者布道。他自称宇宙教创始人,人类大祭司。就这样8年之后,因病去世。死后被葬在了他的老师圣西门,和他最爱的情人瓦沃夫人旁边。 等等,那个前妻后来怎么样了? 不知道,没有和孔德的交集,没人再提她!

孔德作为社会学之父,后世的拥戴者非常非常多。伦敦曾有人类教教堂。蔡元培曾经在京津都创办了孔德学校。他的学说其实不是很复杂,前面已经提到了,他试图在社会科学中引入自然科学的方法。在他看来,人的心灵发展有三个阶段,神学阶段,主要是虚构,喜欢讨论本源,事物的本质和目的,也就是著名的保安三问。这是婴儿期。随后的发展是形而上学阶段,讨论抽象的概念,认为抽象决定一切,讨论理性,理念,绝对理念。这是成长期。最后还是要走到实证的阶段,科学和科学发现的现实背后的规律才是主宰。 

这很显然吧? 大概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导致我们大多数人接受实证主义毫无困难。

但是后面的就不一定了。从孔德这里开始,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标准,也没有什么绝对的理念。理性是有限的,人能接触的现象也是有限的,人分析研究的只是观察到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宇宙是复杂的,人观察到的一部分,不代表就洞穿了本质,也许永远不能。没有所谓决定一切的唯一规律,或者第一推动。

不可知论<->相对主义, 决定论<-> 绝对主义。 选哪一个,取决于自己的世界观。 这里没有建议。 

你能接受灵魂不灭的世界观吗?世界在时间线上是确定的吗,未来是否已经发生? 我们有自由选择吗? 这大概是永恒的话题。

谢谢阅读!

神学大全漫谈

这篇读书笔记有点拖更。因为确实不好写,跟宗教相关的内容,非常容易触怒人,也容易引发口水仗。所以我先上个免死金牌,您要是信神,我这里写的都是胡说八道,现在就可以点左上角关闭了。 


现在我们用平视的角度来讨论神。宗教相关的一些基本想法之前写过一篇:乱弹宗教 ,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有人讲科学来源于神学, 这有点本末倒置。 神学或者说中世纪神学的高峰,大概就是今天要说的这本神学大全。 应当说,能写出这本书,也是个天才,书里面是各种论述,各种逻辑思辨, 某种意义上讲,受过类似训练的人, 脑子稍微转个弯, 把唯一的真神换成自然规律或者道,就可以无缝转换去做科学研究。 

神学大全是一本巨著, 中文简体版本,商务印书馆的没有出全,我只看到了第一集,一共出了5本书,7卷。 台湾有碧岳学社出的繁体版本的全集,正文17册,加上索引导读,一共8000多页。 实话实说,我翻都没有翻一遍。我是快速浏览了商务印书馆的第一集5本,看了看总目录和导读。 只是这样,最近一周也累到脑子劈了。 不禁感慨,写书的人得有多高的专注精神啊!

按照历史书上说法,神学大全和作者阿奎那,在中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被叫做经院哲学。这实际上一个是带轻蔑的名称。 我们可能都看过所谓神学家们争论: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跳舞?借此说明其无意义。类似的还有天堂的玫瑰有没有刺?上帝会不会七十二变?之类的无聊问题。似乎是吃饱了饭没事干。

但是还就是要吃饱了饭没事干,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西方近现代的大学体制,正是起源于这些吃饱了没事干的神学家。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的萨勒诺医学院,但是影响很小。稍晚一点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个是巴黎大学,一个是博洛尼亚大学。 尤其是巴黎大学成立之后,发生了一次爆吵。吵架失败的几个老师不服气,带着一些学生渡海去了英国, 创立了牛津。后来在牛津的人又开始吵架,一波人不服气分出来创立了剑桥。可见日常吵架也不是全无用处。 

那么中世纪的大学都教什么呢? 主要就是神学,医学, 法学, 还有。。。哲学。 本来就是神学院么, 所以神学当然是地位第一,是最重要的。医学,和法学都很实用,位居其次。最不重要的就是哲学, 包括不限于,拉丁文的修辞和语法,讲拉丁文会捎带着说几句历史,逻辑和数学, 几何学,音乐,天文学等等等等。 大学要学几年到十几年, 毕业发硕士或者博士学位。 当时的硕士和博士没有高低差别,主要是通过考试毕业的叫硕士,通过公开答辩毕业的叫博士。 那学士是啥? 最早并没有这个学位,是教授的预备资格,文艺复兴时期,有快速培养人才的需要,就有了一个单独的学士学位。 

中世纪的大学可没有现代大学生的丰富生活,每天就是跟着老师读书,祈祷, 讲经。 可能也就医学有点实践课。 但决不允许解剖尸体。 极端的禁令导致的极端的反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人甚至在剧场里面公开表演解剖尸体,收费观看。 神学和科学可能也有类似的互动关系。 

阿奎那就是一位毕生待在大学或者说神学院里的教授。 在阿奎那之前,基督教最伟大的理论奠基者是圣奥古斯丁,就是英文八月的那个奥古斯丁。当然八月为什么是31天,不是因为这个圣奥古斯丁, 是因为那个奥古斯都大帝,都是一个词根。  全世界有成百上千的叫做圣奥古斯丁的教堂,甚至还有地名,可见此位的影响力。圣奥古斯丁据说特别能写,写了几百部著作,可能有上千万字。 用坏了无数的鹅毛笔,人称鹅的天敌! 当然,这些著作并没有全都流传下来。 

奥古斯丁是西罗马帝国时代的人。 其后900年,基督教出过无数圣人,没有一个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理论家,直到阿奎那的出现。 当然中间有个特别厉害的先知,修改了基督教, 新生的宗教变成了基督教的一生之敌。 

应当说花开三朵,各表一枝。 犹太教,阿拉伯教, 基督教都出过一些理论家,他们的理论都是互相可以借鉴的。本来就是同源。 比如阿拉伯的法拉比和(al-Farabi)阿威洛伊(Averroes),比如犹太人的迈蒙尼德(Maimonides)。 可是他们的理论水平比起阿奎那来说,还是有些逊色的。

阿奎那是意大利贵族家庭出生,从小在修道院和大学学习,后来到巴黎师从大阿尔伯特大师,学习亚里士多德,然后在巴黎大学获得神学硕士。 前面已经说了什么是硕士。 随后留校任教,开始著书写作。中间他几次回到意大利,分别创建了罗马大学馆和那不勒斯多明我研修院。49岁的时候,应教皇邀请去里昂参加会议,不幸病死在路上。 

有没有发现哪里不对? 哈哈,为什么学的是亚里士多德? 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在西罗马帝国之后的西欧,早就没了, 从公元1千年开始几百年,也就是中国宋元时代, 因为十字军的东征带回了阿拉伯地区的大量书籍作品,西欧学界受到了降维打击。 他们开展了翻译运动,从阿拉伯文把据说是由拉丁文翻译成阿拉伯文的自己祖先的著作再翻译回拉丁文。 啊!为什么说的这么绕?因为这真是一笔糊涂账!

总之,因为阿奎那系统的掌握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可以用其中的逻辑方法来论述神学,就写出了比前人都高一大截的神学大全。神学大全包括了38篇论文,600多个问题,3000多个条目, 上万的异论。是一本神学的百科全书。 

阿奎那据说是个又高又壮,平时沉默寡言,一旦开始辩论就滔滔不绝的大胖子。 他的肚子特别大,大到吃饭的时候肚子顶着坐不到桌子前面,以致于他的饭桌要特制,专门挖掉一块才行。 如此肥胖,可能跟他过早的去世也有关系。大肚子要不得啊!大家锻炼起来!

本文到此就结束了,我们通篇没有说神学大全里具体说了什么,有什么关键论点, 作者实在是看吐了,也写不动了,大家自己去看吧。所以我们又漫谈一篇,这不是读后感和读书笔记,谢谢阅读!

Pascal思想录漫谈

本来以为读书系列已经结束中古哲学讨论,可以开始读近现代哲学著作了。回头看了一下书单,发现漏了两本, 一本帕斯卡的思想录,一本阿奎那的神学大全。 这两本都是我早先看过的, 个人不太喜欢神学,可能潜意识会忽略。 

既然书单都开了,那还是谈一谈。今天先说说帕斯卡的思想录。 说帕斯卡之前,照例先跑题。这个哲学书单系列里面跟自由主义相关的占了一多半,主要是因为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社会植入很深, 所以书单里列了很多经典。 但是一头一尾没有, 前面少了霍布斯,后面少了哈耶克。 为什么书单里没列霍布斯的利维坦? 这个单子不是我开的,我也不知道。

可能因为我们的社会从根本上和西方有差异,霍布斯这种在西方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中土少有人知。霍布斯的利维坦在西方被称做现代人的圣经。 你看西方现代思想论述的文章,经常会有引用。

霍布斯是普通家庭出身,老爸是个爱打牌的吊儿郎当的牧师, 全家生活主要靠经营手套生意的叔叔接济,但总体是衣食无忧的。作为一个天才,霍布斯也是从小学习数学,拉丁文和希腊文,14岁进入牛津大学。 毕业后长期在卡文迪许家打工,当了20多年的家庭教师,兼秘书和朋友。还给培根做过秘书。 这两位可都是当时的大红人。 到了霍布斯的中年时代,英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内战,但是他本人嗅觉敏锐,早早发现不对,就在内战爆发前跑去了法国。还在后来查理二世流亡到法国时候当过国王的老师。霍布斯的晚年又回到了英国,在英国乡村的别墅度过了最后的十几年,直到91岁安然去世。 他快90岁时还因为爱上一个年轻女子,诗兴大发写过爱情诗。

霍先生审时度势的水平实在了得,躲开了英国内战,在法国正好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盛世,又趁着查理二世落魄,傍上了后来的国王,跟着查理二世复辟回家乡安渡晚年,没等到查理二世下台,就去世了。可以说一辈子平平安安。他又不是庸俗生活,著书立说,开一代风气之先,实在令人艳羡。

那么利维坦这本“圣经”又是什么呢?利维坦本来是个邪恶的海怪,是上帝的奴仆,无人敢惹,霍布斯用来指代强大的国家,特别是君主专制的国家。 啊!大明又要躺枪了。 忽然想起本文是要说帕斯卡的,不能再跑题展开了。总之霍布斯第一次清晰完整的论述了主权,人权,社会契约这些基础政治概念,并由此展开,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层层推进,论述国家和政治体系。

最后再说一句哈耶克,自由主义在他这里基本上走到头了,也不展开了。 

自由主义的的根本问题在哪里?太多思辨和推想了,理论虽然漂亮,但是想的越多,离现实越远。现实复杂社会不是那么精致完美可以理想化推演的。 人是复杂的,人的社会也是复杂的。自由主义一脉追求的所谓终极完美,可能本身就不存在。 

终于要讲帕斯卡了, 与所有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一样, 帕斯卡也是个天才。 帕斯卡的父亲是个小贵族,但是他童年不幸,早早丧母,是父亲和姐姐抚养他长大。 帕斯卡的父亲担任家乡税务所的税务员,所以数学很棒,从小就教他数学,后来全家移居巴黎,更是早早的带着小帕斯卡参加巴黎的数学家活动和物理学家小组(法兰西科学院的前身)活动。 帕斯卡也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贡献:13岁发现帕斯卡三角,16岁发现圆锥曲线的内接六边形定理, 17岁就写出了圆锥曲线论。后来又在数学,物理学等诸多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他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计算装置,加法器,现在还在法国博物馆里展出。学计算机的都知道pascal语言,其实就是为了纪念帕斯卡,借用他的名字。

帕斯卡研究曲线和摆线,用到了无穷小分析,启发了后来发明微积分的莱布尼茨。他和费马的通信又奠定了概率论的基础。在物理学方面他研究液体和压力,发明了注射器,水压机,改进了水银气压计,于是压强的基本单位也变成了帕斯卡。总之,又有思想,又有动手能力。唯一的遗憾是,他从小身体就不好, 32岁就去修道院隐居,39岁就病逝了。

帕斯卡的壮年就是他的晚年,主要在修道院里研究宗教, 思想录就是这个时候的随笔, 在他本人去世后,被人发现整理的, 基本都是即兴的小段落,有些还没写完。思想录据说是仰望星空的枕边书, 时常拿起来翻阅的。仰望星空也是现在北航的校歌。喜欢唱歌的人可以备一本在手边。 

思想录写下的最多的是关于人生的思考,很少涉及到社会和政治。 我个人觉得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所谓帕斯卡之赌.

帕斯卡用分析的方法论述了人为什么应该信上帝。 他的论述方式是,假如上帝存在,你不信上帝,上帝会大大的惩罚你, 你信上帝, 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假如上帝不存在, 信上帝和不信上帝没什么区别。 所以按照逻辑, 不管上帝存在不存在, 你信上帝没什么坏处, 但是万一上帝存在,不信上帝就大大的糟糕了。 所以还是信上帝吧。 

这里把上帝换成任何一种东西,明眼人已经看出就是基于期望的决策, 是现代分析式决策论的基础。沿着这条路线下去,行为学派试图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决策,甚至人的信仰,宗教变得有了科学意义。 我们下次介绍阿奎那的时候再讲。 

据说,帕斯卡死后,医生发现他身上围着一条带内刺的腰带,把身体刺的血肉模糊。他的仆人解释说,这是他笃信上帝的苦行,一旦发现自己有不敬的思想,就打自己。 在那个被宗教统治的年代,研究科学的人总会遇到内心的冲突。 思想录中的只言片语,也看的出来。 理解帕斯卡内心深处的矛盾,也许更能理解思想录这本书。

帕斯卡的墓碑上刻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片,纸片对桌子的压力刚好是一帕斯卡,也就是折合成一平方米面积一牛顿的力。 用纸片来代表可以看出,这实际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人只不过是一根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但人是能思想的一根草。   –思想录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