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思考教育的正确姿势?

本号虽然常年不接地气,但是偶尔也要食一下人间烟火,追下热点。比如讨论一下美国:美国的民主为什么会失败?这通常都是阅读转发量最多的文章。 比起特别吓唬人的哲学思辨,毕竟还是人人都能说几句的话题才方便讨论。 今天就来说说教育。 

开宗明义,教育是大事! 不仅对个人是大事,对家庭是大事, 对国家也是大事。往高里说,国运能不能兴旺,教育搞的好不好,在存废之间。 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 现在中国人,尤其是城市里面的中国人,尤其是大城市里面的中国人,越来越少生,甚至不肯生孩子!教育的巨大压力是根本原因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 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没搞好?或者换成正能量的叙述方式:教育有待改革和提升?

本文相信,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设问。 要不要改,当然要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变是应该的,也是永恒的。但是怎么改?改成什么好?只能试过才知道,这是作者的一贯观点:没有最好,只能通过实践来比较。 就算这样,是不是好,也需要判断标准。要判断教育好不好,标准是什么,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事物的起点,依照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问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或者不要把问题想的那么大, 就问问自己, 教育孩子想达到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当然不是高考升学,不是上清华,mit。上清华,mit不是终点, 找个好工作也一样不是终点。这些就算是目标,也只能是阶段目标。 可能的一个答案也许是:过好这一生?这是一种非常文艺不严谨的说法。追问下去,什么叫让孩子过好这一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问到这里,可能有人已经意识到了:一定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答案。说白了,要回答问题,回到教育的本源,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里需要反复澄清基本概念:世界观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维系世界运转的自然规律是什么? 信神就是一种世界观,信科学是另外一种世界观。 价值观是对不同事物的价值判断抽象的说价值没有意义, 价值的判断来源于比较,两件事情放在一起,那个更重要? 比如多挣钱,身体健康,那个更重要?不同的人,价值观有极大的不同。 不同人之间的争吵,主要就是争价值观。尤其是夫妻之间,谈恋爱时候没有对好价值观,后面就比较麻烦。 人生观就是如何看待人生,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人生观,本号曾经写过人生的意义。 我们大体知道怎么做是错的,但是怎么做是对的, 没有标准答案。 世界是多样的。怎样的人生都可以, 自己接受就好。 讨论到这里,我们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或者说自己接受的,才是答案。 

什么是自己的人生观? 你对自己的孩子的人生有什么期盼?是思考教育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虽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是总结历史,参考别人的想法,大致还是可以分类。 这里个人把对待教育的态度分成几个大类。请注意分类也是个人观点,只是为了方便梳理问题,不一定你也要这样分。 

首先是绝对的自由主义。人生追求的就是自由,教育就是要自由,这也是自我中心主义。在这一类人看来,教育其实可以不管,自然生长就好。我们曾经说过,强者爱自由!现实中自由的程度,严重依赖资源。 可能也有人不同意:我们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 是灵性, 是超脱!    

哎! 虽然不好直接反驳,因为灵性占据着玄学制高点。 但是可以说, 灵性也得有一点点物质基础,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实是人的天份。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不同。有的人生来灵性就多一些,有的人生来就少一些。以少求多,求之不得。 

特别绝对的自由主义是很少的,特别是追求心灵自由的。这很少的一群里,成圣的就更少了,成魔的倒有不少。圣和魔的区别是什么?留作思考题。 

大部分人不是追求绝对自由的, 退一步是要和社会达成一致,除了自己认可自己,也要社会认同。认同标准是什么呢? 自古以来,主要就是功利。功利再往下细分, 有利,名,功, 德, 道。 

逐利是最纯朴的追求, 财富和权力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的社会,因为人和人之间的财富和权力差别特别大, 评价一个人,也往往向财富和权力倾斜。 成为世界首富,那你说什么都是对的。 我们可以称之为逐利派。

与之相对的是逐名派。 望文可以生意。 功就是立功,为人民服务,做事成功。  德就是立规矩。道是根本规则, 无限游戏。 这里就都不展开了。 总之,追求不同,本来是没有高下之分的,但是因为有些事物相对更持久, 比较起来, 就是按照这个顺序: 从利到名到功到德到道,依次上升。 思考判断的标准是:长期价值胜过短期价值。 这也是DNA 和自然选择赋予的意义:活下去,直到永远! 

思考过人生的意义之后,再来思考教育,就会茅塞顿开。 虽然每个人都有个人的选择,但主流的评价标准, 还是名利导向的。 此外,社会的评价标准,又和社会的文化传统直接相关。 不同的社会文化传承,会推崇不同的教育方式。 非常粗糙的分法, 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考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东方世界,是考试教育。这来源于儒家文化,来源于夫子。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夫子本人就是个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提倡终身学习。夫子不光搞教育,让大家多读书, 还给读书人找了出路, 学而优则仕! 从夫子,到后来成为中国政治制度基础的科举选拔, 儒家文化圈,看重考试。因为通过考试选拔,就能得利,就能得到财富和权利。同时考试确实是相对公平,考验人基础能力的方式。 有些人贬斥考试,说这是做题家,但是,去看看古代的科举八股文, 能考出来的,都是具有某些来源于天份的综合能力的人。 

与之相反的,就是所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或者说素质是什么?可能很难说清楚, 实际上也说不清楚。 本质上,西方社会是讲血统论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去打洞,这是根本的理念。西方古代历史上没有一个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虽然后来随着资本的出现,西方经历了一场表面上的思想解放:金钱面前人人平等。但是骨子里还是讲血统的,贵族有自己的圈子,人家不带你玩。 

贵族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西方社会的追逐目标。贵族凭什么?深藏的血统在资本社会又穿了一张皮,叫做素质。素质是资本和血统的妥协,资本新贵和蓝血老贵族在素质上达到了某种一致和平衡。 

因为说白了,素质主要来源于优势资源。 比如要培养五花八门的素质,跟学数学不一样, 老师比天份更重要!有钱就能请到最好的老师。 再比如,好的中学都有乐队,乐队有各种各样的乐器, 其中的冷门乐器特别贵,低音号要大几万,十几万,巴松大管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一个乐队要完整,总要有两三个负责这个乐器的人,这种本来知道的人,学的人就更少。当然也要有足够资源的才负担得起。只要肯学,总是能学会的,竞争就和个人天份没太多关系。 这已经是相对弱化和不直接的选拔财富的方式了。 

东方做题家和西方血统素质论,你怎么选?对大部分人来说, 还是看自己的阶层是什么,自己的屁股坐在那里。 屁股决定思想!你的阶层最低,考试是唯一路径, 没有选择。你的阶层高,天份也高,怎么选都是你赢, 随便摆什么姿势都可以。 当然,大部分高阶层的精英,生的娃天份不见得就高, 聪明不能遗传, 所以还是选素质教育吧。

最纠结的就是中间阶层, 资源有限, 娃很可能又平庸,甚至不如当年通过考试从底层上升来的自己。考试也不是, 素质(自己的资源)也不够,眼看就有阶层跌落的危险,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重要的事情问三遍!

啊!看来还是平平淡淡过一生吧。毕竟,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