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第一本书, 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按照篇幅来说,这只是一篇论文, 但是这一篇论文引发的讨论远远超出了原文。 很多人认为这篇文章说出了资本主义成功的本质, 就是所谓新教伦理。言下之意, 那些不信新教的,就搞不成资本主义。 站在今天看,这当然是错的。然而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这种粗陋的结论竟然大有人信。 于是有人开药方说要搞成资本主义,得先信教。何其荒谬!
事出有因,虽然这不是韦伯的原意, 但是总有人这么想,无非是看到了新教国家搞资本主义特别成功。 从英国到后来的美国一家独霸。 你赢当然你对!你是首富,你说什么都对!这是崇拜强者的人性使然。但是齐白石老人有一句名言,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模仿巴菲特的没有一个能有巴菲特的成就。今天想抄作业的, 特别是只想抄制度的,没有一个成功的,也不可能成功。为什么?
我们还是回到原书, 看看马克思韦伯自己是怎么想的。还得再提一句, 韦伯的原文是德文, 我们看到的中文,都是从英译本来的。 自八十年代三联的译本以来,中文译本就有十几种, 我看的是阎克文先生的译本。阎先生专门搞马克思韦伯的译著。 译本质量应当有些保证。
在此我想多说两句, 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看涉及思想,哲学的书, 觉得这些书难读。 有些书确实难读, 但是更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语言文字在描述思想体系上本身是相当无力的, 与可触摸的实体不同, 一个抽象概念名词的内涵丰富多变, 又不能直观感受。 缺乏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时, 经常会碰到一句话每个字都认识, 但是连起来不知道什么意思的状况。而翻译涉及到从一套符号体系到另外一套符号体系的转换。 现代语言学告诉我们,每一个语言符号都只在语义层次网络的上下文中间才能准确辨析。 对于抽象概念构成的思想体系的翻译,由此就难上加难。特别是译者的理解不到位,把握不住作者的原意,那就很容易跑偏。 马克思韦伯的的所有中文译著,都是从德文到英文,再从英译本来的。 是否是作者原意, 读书时心里面要打个问号。
有什么破解的办法么? 读书不求甚解是方法之一。 我这里的不求甚解是希望读活书, 不要读死书,扣字眼。我读书喜欢先去看作者的生平, 他的人生经历,他在什么状态下写这本书, 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他想说什么, 他写书前后有什么反对他的人或者书, 最后他的书是怎么被发扬光大的。带着这些问号去读书, 辅以自己搜集资料的思考过程。大概就能把书读活了。虽然自己的理解未必是作者的原意,起码在自己的脑海里是自洽的。
所以我们这里先看看马克思韦伯的生平。他是在德国的上层社会新贵阶级出生和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一位实业家,法学家兼政治家,柏林帝国议会中一个派别的领袖。马克思韦伯从小就在家里的客厅里见识一些当地的杰出人物。他自己接受的当然是传统的精英教育,读法律,兼读历史和政治, 然后短期服兵役,之后当律师,成为见习法官,成为大学教授。 看上去是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然而也不是全无烦恼。物质富足的人就容易有一些精神上的富贵病, 不幸的是马克思韦伯也遇到了。他的父母之间发生的激烈的冲突,他站在母亲一边,把父亲赶出了家门,然而父亲很快因大出血去世了。死前都没有再见一面,内心的愧疚从此相伴他一生。30出头的他开始失眠,越来越神经质,甚至不得不停止自己的教学工作,开始旅行疗养。直到7年之后,1904年,他去了一趟美国, 美国的所见所闻让他大发灵感,病也好了,又开始著述了。回来德国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就是这篇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韦伯认为美国是最富资本主义精神的国家,也是宗教最虔诚的国家。他看到了美国的上升期, 借此大发感慨。 还要说明一下,这本书或者说这篇文章是一个片段。 马克思韦伯熟读历史, 也研究了其他宗教思想, 他对比讨论了儒教, 印度教,天主教等等,可惜还没来得及讨论伊斯兰教就去世了。这些相关的著述综合起来是宗教社会学, 马克思韦伯本人可以作为比较社会学的开创者。
介绍完背景,我们终于要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 马克思韦伯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重要,是因为他把人的价值立场和取向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这有什么新鲜的?古代思想家,儒墨道法都有自己的价值立场和取向。哎!关键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所以马克思韦伯主要是区分古代和现代资本主义。 他认为虽然商业传承了几千年, 古时候的商业,也可以说古代资本主义,和现代的资本主义是不同的。现代商业是服务于平民的, 大量制造平民商品才催发了技术进步。相比之下,古代商业面向贵族,贩卖各种奢侈品,比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因此古代商业没有量的支持,也不追求量,物以稀为贵嘛,这就不能引发工业化大生产的需求。
这里我们暂停一下,有人觉得哪里不对吗?我们从小的教科书里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虽然生产关系有反作用,但是生产力或者技术发展才是决定性的。到韦伯这里倒过来了, 人的精神取向对技术的发展或者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没有新教伦理,就没有平民需求,就没有工业化大生产,就没有现代资本主义。那么谁对呢?
卡尔马克思说资本主义追求高额利润的方式是追求剩余价值, 超额利润。 韦伯马克思说清教徒资本家虽然也追求利润,但是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主要是追求扩大生产规模基础上的合理利润。两个马克思对比一下, 又是谁说的对呢?
韦伯这本书的开篇就是介绍现代资本主义的特殊性, 再纵论了历史之后,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随后他开始思想探源,从宗教对社会分层的影响讲起,回顾了一下宗教的历史, 特别是对比天主教和新教。然后定义了什么是资本主义主义精神。 在摘抄了富兰克林一大堆语录之后,指出美国人的美德就是功利主义,所谓的善就是挣钱。为什么要挣钱,来源于圣经中的一句: 你看见办事殷勤的人么,他必站在君王面前。他认为这导致了所谓企业家精神。 通过努力“劳动”追求财富得到权力和声誉, 这在现代资本主义之前从来没有成为一种价值观。 历史上追求财富一直是一种不道德的无耻行为。
随后韦伯详细讨论了宗教的具体影响, 他说天主教徒消极看待现世,只求赎罪上天堂,因此也不需要贪得无厌的商人,那些人要下地狱的。而从路德开始的新教说劳动是大家应尽的义务, 韦伯说虽然没有在这时就有资本主义商业精神,但是从此大家从来世回到了现世的生活。 而从加尔文的新教开始,大批信徒开始以团体方式开展条理化的生活,同时生活中的组织被引导成职业中的劳动,财富和利润。于是加尔文的新教伦理导致出现了一支勤奋的劳动力大军,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基础。
韦伯在之后又详细讨论了禁欲主义和几个不同教派之间的区别,最后认为这些禁欲主义新教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禁欲主义虽然排斥为了追求享乐而积累财富,这是罪恶的。然而它成功的把财富变成了履行自己本职行为的结果,于是积累财富变成了积累资本的正面行为。 强调职业和本职工作在韦伯看来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 于是就有了全书的结论:作为资本主义精神体现的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是从新教禁欲主义衍生出来的。
韦伯在最后也说了,一旦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就突破的禁欲主义的框架。 尤其在美国,追求财富早已经被剥夺了宗教意义。 追求财富本身的行为被社会伦理接受以后,就可以自持。
回看韦伯的全文,他只说了禁欲主义宗教精神引发了现代资本主义,并没有说没有禁欲主义就一定不会出现代资本主义。 当然马克思韦伯前面那个结论是不是正确, 也可商榷。他的书一出版,就有很多批评,本人也一直在回应,去世之前还在吵架,写了对批评的批评。
历史不能重复,历史也无法假设, 社会科学有反射性(反身性)(社会科学是炼金术!从GME暴涨说起)。那么我们读书,读历史有什么意义?这是本文最后留下的思考题。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