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中午吃饭碰到一个朋友聊了回儿天。他说很喜欢看我的公号,问题就是写的太少。 当时只好以工作繁忙,业余创作艰辛为理由勉强辩解了几句。事后回想一下,确实最近的更新的频率下降了。主要原因当然不是时间,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其实也不缺想法,看了一下平时收集的感悟,现在有三十几条可写。为什么不写,是总觉得是缺乏一个写的契机。 从心所欲,想写再写,这样写出的的文章可能比较通顺。今天就写一写一直以来挂在想写话题第一位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篇小文的篇幅只是一孔之见,可能就是个针孔。 有关中国文化的书也是汗牛充栋,只算当代也有不少大家的著作。有那么多人写,那为什么还要写?是因为我总觉得缺一些面对当前快餐文化提携纲领的东西。 因此这里想写的主要是脉络。 起个提携纲领的作用。对文化的理解各有不同,大家不要认为我就是对的,仅供参考。
开宗明义, 与西方近代科学传统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关注的主要是人,特别是人和人的关系。这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管理,人伦和艺术等等。中国因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在地球上独步天下,两条大河的冲积平原相距不远不近,地处温带。广大的地貌又丰富多变,加上周边的地理屏障。因此早早的就演化出一个中央之国和天下文明。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自认为是独步天下的。独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最强,一个是唯一。
但是回到西方传来的科学思维来看问题,就有不同的角度。这里略过分析过程,直接给结论:人类社会是复杂系统, 区隔复杂系统主要有两个要素:
- 规模
- 内部信息物质传递的效率。
切记,讨论文化,特别是政治和社会,要看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 包括人口数量和地理面积。 不同尺度会有不同的组织方式, 同时信息和物质的传递效率决定了系统能够稳定存在的规模。 人类在原始社会都是百人规模的大家族,往后有城邦聚落,再往后才有国家。
有了看问题的角度,我们直接跳到底定中国文化的时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我们能够了解的中国文化基本都是从百家争鸣开始的,再往前有没有?肯定有,但是文化需要物质载体, 战国有竹简流传至今,再往前只有甲骨和青铜。请记住,文化物理载体决定了能够流传保存的信息量。甲骨,青铜上的文字很简短,竹简是个突破,但也不太长。竹简的文化,万字为限。直到我们中国人发明了纸, 能流传典籍篇幅才开始暴涨,中国文化从源流上就独步全球了。
还是回到春秋战国, 简短但是是总纲, 是精品。 百年争鸣,文化极大丰富,每一家都有可取之处。但是提携纲领, 我们只说儒,道, 墨, 法这四家。 这四家的源起是儒家,也就是孔子。有人说老子更早, 我想说的是, 老子是不是更早我不知道, 但孔子也托古, 他自认为是学周公, 要复周礼, 那我们是不是从周公那里算儒家呢? 老子也不是道家学说的发明人,文王演易,易里有不少道家的思想。
说起儒家,孔子是一个智者,是一个非常棒的老师, 远胜苏格拉底。 与后者相同的是他问问题,会引导。不同的是,他和弟子一边思考一边实践总结。中国的主流哲学早早的就脱开了纯粹的思辨,思还是为了用。一脉相承到王阳明这里叫知行合一。
孔子的儒家学说,大家应当耳熟能详了, 说来说去是一个仁。竹简的限制在这里起作用了, 说的太多,记不下来,必须简短。 于是思想就一个字, 那么仁是什么?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孔者不讲人性, 说人都爱自己,爱家人, 孔子希望能够推及社会, 爱父母一样爱君主, 爱子女一样爱臣民,于是天下大治。 为了做到这一点,要有礼,什么事情都要讲次序,讲规矩,有等级。要有乐,大家精神生活要有满足。
孔子喜欢梦周公,他自己说要推行的这一套说法,就是从周公那来的。 周公定立制度,到孔子的时代已经好几百年。到春秋孔子的时代,已经礼乐崩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的学说,儒家的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推行不下去?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为什么到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留作思考题。
墨家是从否定孔子的儒家开始的, 建议大家去读一读墨子里的一篇叫非儒。 墨家的学说,核心是四个字, 兼爱, 尚同。知道墨家兼爱的人很多, 人人平等嘛, 有什么利益要均分。 所以有人说墨家是原始共产主义, 墨家的社团都是人人劳动的。大家一起劳动,平均分配。 墨家还喜欢研究自然科学,知道小孔成像, 墨子当木匠都超过了鲁班。我当然不是从轩辕剑里学来的。墨家看上去很好啊。他们都不说墨家思想后面这两个字, 尚同就是同上, 就是要和领导保持一致。 墨家的兼爱是没有差别的,不像孔子的仁爱有等级, 墨子也攻击孔子这一点。但是墨家要严格和领导保持一致。这里不展开。
下面说说道家。 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道可道,非常道。反正你怎么说都不对。 所以我认为,道德经是写给统治者看的统治书。老子讲了道, 也讲了德, 道是自然规律,老子主要讲的就是辩证法, 然后要后发治人。最重要的是无为。 于是很多人跟着学, 我也要无为,我要示弱, 我要后发制人。邯郸学步。
统治者或者君主可以无为,可以后发制人。你不可以。为什么?因为领导就是不喜欢表态啊! 他一表态,你就可以投其所好。 所以他不表态, 等你事情干完了,他来赏善罚恶, 这叫后发制人。 统治者要无为,是因为事情都是别人去做, 统治者可以什么都不懂, 具体做事的人懂就行了。 统治者一旦有为,有特长,就坏事啦! 比如明朝的皇帝各有喜好, 有个做木匠活是一等一的,管理国家就交给魏忠贤了。
我们说道家,都说老庄, 但是老子和庄子是不一样的。老子的无为是统治者的无为, 是假无为。无为还是为了统治管理你么。还是有为。 庄子的无为才是真无为, 逍遥游, 寄情于天地之间。人间破事与我何关。庄子的思想大大的影响了中国的艺术, 庄子的文章都是值得背诵的美文。庄子的思想在每一幅中国传统山水里。我个人最喜欢庄子。
儒家,墨家,道家,在春秋战国时代都行不通。他们都要复古, 儒家要回到周公,墨家要回到三代, 道家要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我们都知道,回不去。为什么?因为系统规模变化了。
到了法家,大不一样,法家不复古, 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都是法家的故事, 讽刺挖苦那些复古的人。 我们都知道最后秦朝用法家统一了天下,如果按这个准则,法家最后胜出。但是推行法家学说的人,没一个自己有好下场,从商鞅,到韩非,都死于非命。为什么, 有人说因为变法,得罪的势力,得罪的人太多,所以被反攻倒算。 我个人理解不是, 因为法家太狠,太不讲人性, 一点小错就杀头砍手。 法家只给统治者写的,只管统治者一个人的利益,剩下的都是工具。 法家与时俱进没毛病,但是人生太短,变革太难,法家的人都急功近利。最不喜欢的就是法家。 虽然法家管用。
法家也讲君主要无为, 这是跟老子学的, 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无为无以为,无为无不为。后来分出来了庄子的真无为一脉, 和法家这一脉。法家就不遮掩了,无为可以无所不为。 把道德经心里想说的话直白的说出来了。这也是法家的人不太懂人性,结局都很惨的原因之一。
易中天有个讲诸子百家的讲座,说的挺好,有兴趣可以听。他把儒,墨,道,法四家说成是四种士的代表学说, 儒家是文士,墨家是武士, 道家是隐士,法家是谋士, 应当抓住了重点。但也不很全面,毕竟人都是复杂的。 士是古代社会的中产阶级,在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往上可以进入统治阶层,掉档就成普通百姓了,太不甘心。自古以来,中产阶级最难!
篇幅所限,我略过了孟子,和荀子, 孟子的仁勇,贵民轻君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宝库之一。荀子因为时代比较晚,他实际上是博采众长的人。后来佛学特别是禅宗的引入也和道家一脉融合了。再往后我们能整合西方学说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透了人性。技术驱动,现代社会变化多端,人性有变,但大体是不变的。因此理解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到今天还有广泛的意义。这一篇小文说的不及万一。 我们中学课本里就有荀子的劝学篇。大家多读书,多学习。 还请牢记中华传统文化是要学以致用的,需要在实践中体悟,不能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