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 首推美国大选,排第二恐怕就是蚂蚁上市了。蚂蚁上市被称作分钱的盛宴,有一篇热文,『拆解蚂蚁盛宴,那些戴面具的狂欢者就是说这个的』。 按此文说法,蚂蚁上市, 社保基金拿了700多个亿,马baba 拿了一千多亿。本来马 baba 做事辛苦,多拿一点也是应当的, 闷声发大财就好。结果人家非说自己已经退休了,跑出去喊话,总想名利双收。 结果当然是人家要猜一猜,你想问鼎轻重么。结局也是必然的。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 马 baba 其实一切尽在掌握中,喊完话,就把后来人的路子堵死了, 然后自己也被收编了,两全其美,参见『蚂蚁集团A+H 股暂缓上市,估值成最大争议?』。
如果单看事情本身, 也许到这里就说完了。 然而常看本号的人,都知道,本号喜欢刨根问底, 用第一性原理,试图看穿重重迷雾后的本质。今天我们就简单聊一聊金融。什么是金融的本质。 (这篇文章发在微信公号的时候,比较仓促,感觉没写完整,这里再补充下。)
首先我们回到现实世界, 人类的活动: 可以总结成, 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 生产者是创造环节, 消费者是消耗环节。为了匹配创造和消耗,就有流通环节。流通环节包括现实意义上的物流运输, 和虚拟的所谓交易市场。
从本质上来讲, 人之所以为人, 区分于其他生物, 是因为我们有丰富精神世界, 一大堆虚拟概念。 交易市场就是其中之一。请牢牢记住,虽然我们看到的市场通常是有形的, 流通的商品,花的钱似乎都是物质的(手机消费发展以来已经不是了),实际上市场本质上是虚拟的。都是人造物。
市场是交易的场所, 人们在这里匹配生产和消费, 通过交换满足自己的需求。从古至今,不同人对市场有不同的说法。 其中最有名的一种说法,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来主导的。所谓看不见的手,也就是上帝之手。 人当然不能操控。只能敬畏。
本文指出,大错特错,市场的本质是信息的流通, 是计算,是信息计算而生成的复杂系统。进一步说,因为市场是一个个个体通过交易形成的网络,其实是一个复杂网络系统。因为是复杂系统,古典的的数学和对应的经济学理论理解不了。人们对不能理解的东西往往归结于神, 于是就有了上帝之手。
既然是复杂系统,那么所有复杂系统相关的结论都适用。我们知道大脑就是在计算, 大脑的计算绝大部分在潜意识里,很少一部分进入了意识。 虽然靠现有的数学和经济学理论我们理解不了市场,(所谓经济学家去炒股通常会死的很惨)。通过训练大脑,培养潜意识计算,能够部分计算模拟市场的运行,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们管潜意识叫做对市场的感觉,能结合潜意识和意识的人叫交易高手,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是巴菲特。 所有复杂系统都有相通之处,这也是为什么大脑或者说我们可以理解世界。 我们虽然不能精确预期, 但是能看到市场的分形结构, 还有所谓康波周期律。
所有的复杂系统都相似,不同的复杂系统各有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规模。 不同规模的市场会有不同的运行法则和规律。 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关注的是市场这个复杂网络的扩张和高效运行,通过不断加入新的节点,优化网络连接,提升网络传输效率,来服务网络上的每个节点,也就是交易的人,实体和虚体。
市场是流通的场所,为了便于流通,人们发明了货币,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一般等价物。请记住, 和市场一样,货币也是虚拟的。 有人不同意, 说自古以来货币都不是虚拟的, 而是某种稀缺物品, 货币这个名称就来源于稀缺的贝壳,后来取代贝壳的又是各种贵金属, 金,银,铜。 人类历史上,直到不久以前,货币都是金本位,都是关联实物的。这又是为什么?
这里解释一下背后的道理: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在物质世界的, 而货币做为一般等价物,可以是虚拟的。市场要正常运转, 市场上的货币的量,需要基于市场上可以流通的商品。一但错配,就会出问题, 在理解市场之前,或者说部分理解市场,发明中央银行之前。 人类无法预期市场需要多少货币,但是可以把货币和生产环节挂钩, 比如通过开矿。技术的发展,或者说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开矿的水平。 反过来说开矿也自然匹配了流通的商品,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贵金属和市场错配的部分, 可以通过一些金融手段,进行补充,比如金本位的纸钞,钱庄信贷等等,这里先不展开了。
过早的脱离对事物运行机制的理解,发明超前的东西,就是悲剧, 比如宋,元,明在脱离的金本位基础上滥用纸币,纸币的印刷完全不受制约,最后都是社会动荡的悲剧。
解释了货币,我们可以理解金融活动, 金融就是试图弥补实际货币数量和流通交易需要的一般等价物之差。 在古代社会,金融运转良好不良好都体现在匹配这里,生产要发展,复杂网络系统的规模要扩大,金融要适当超前,创造合适数量的货币。
金融为什么能创造货币? 因为信用。 请记住,货币是虚拟的,信用也是虚拟的。这些都是主观的判断。 那么信用又是什么呢?金融里最核心的就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信用,一个是风险。金融就是围绕这两件事情展开的。 信用代表过去, 风险代表未来。
信用是依照历史生成的一种价值判断, 我们说你这个人有没有信用,主要看你的历史行为记录, 当然我们看到历史上对一些实物的需求,比如土地,房产,黄金。我们就可以基于这些东西产生信用。有了信用,就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创造货币,不管是高利贷还是债券,股票,次级债,本质上都是一种信用授权,把信用在网络上循环运转起来。 通过把不在网络上流动或者流动慢环节的信用授权给流动快的环节,都可以促进加速信用的循环。也就增加或者说创造了货币。
信用出借的行为,创造了货币,也就有了铸币税。铸币税在教科书里面解释是发行货币的人赚取货币面值和制造成本之间的差价。 比如大额纸币的生产成本很低,相对于面值平均下来几乎为零,因此面值几乎全是发行货币的人的收益。有赚就有赔,挣了谁的钱呢? 当然是所有使用货币的人来分担,所以叫税。教科书里没讲的是,提供信用的人也能收到信用税,由所有使用信用的人来分担,请自行体会。 创造信用(货币)能收税,当然所有人都相干, 谁能干这个,就是博弈。 创造信用也有好的一面,在加速信用循环同时扩大了网络规模,促进了生产消费的循环,我们叫做良性循环,这是好的。如果脱离了这个生产循环信用空转, 就是坏的。 因为没有网络扩容的支撑,这个信用循环早晚要崩溃。信用循环本身自带正反馈,所以想管理好,是难之又难。
同样可以解释,风险是对未来将要发生事情的衡量,也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 我们判断风险,是基于逻辑和推理的。逻辑和推理是否成立,取决于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说接近。因为目前对复杂系统的理论还在婴儿阶段。各种风险模型扯蛋的程度很大,往往还不如人的大脑里自带的潜意识计算,也就是直觉。
信用在授权(循环)的时候,就会关联风险。因为风险是对未来的预期,怎么授权,怎么收取信用税,全看风险。如何关联信用和风险,给出合理的解释,一直是金融的核心问题。人们为此发明了各种模型。请记住,以上一切的一切,都是虚拟的,是主观认定的,在没有破解复杂网络之前, 没有客观标准。
金融发明以后,产生了牵引作用, 可以用来配置生产资源,也可以用来分配资源。生产资源主要牵引生产环境,促进技术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提升循环的效率。分配资源当然就是怎么分饼喽,这是诸多利益集团搏杀的地方,往往能够上升到政治。
说到博弈, 或者信用授权的竞争,与风险管理相关,更重要在信用循环的效率。 生存竞争也罢,商业竞争也罢,核心都是效率竞争,有了最高效率,就能在复杂网络中攫取最大资源,充实自己,扼杀对手。 蚂蚁的效率非常高,高频打低频秒杀传统银行。 收到了很多信用税,也造就了一大批富豪。 那么蚂蚁到底是好是坏呢?不能简单说,蚂蚁主要刺激超前消费,就是坏的。 生产和消费是个循环,网络要扩大规模, 两者都要提高。 到底怎么分配,顾哪一头好,又是个复杂难解的问题, 吵来吵去, 目前为止,只有主观,没有客观。 但请记住,用我们的潜意识计算, 要中庸,要平衡就是好的。 而且时过境迁,不同时期,标准要变,是动态的平衡,切记不能刻舟求剑。这是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没有之一。
还请记住, 市场是人发明的虚拟物,目的是为了配置生产和消费环节。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人,服务人的需求。需求来源于人的各种欲望。要理解市场,也需要理解人性。
回到作者一贯的观点, 从计算理论出发,我们终将能够依赖大数据,依赖超级计算,依赖人工智能,破解复杂系统的迷局。这种工具如果掌握在个人手里,用于满足私欲,会造就前所未有的人生赢家,如果掌握在有公心的个人手里,可以造福人类。
一切的一切,都是复杂系统演化,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