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军队-古代社会的军制变迁

最近有个电视剧大秦帝国突然就火起来了。 公号朋友圈里有各种评论文章。对这个剧的评论可谓泾渭分明,自带公知小清新属性的都是一致的攻击,左派又红又专都是力挺。也有人写文章说你们攻击的只是大秦帝国这个电视剧本身,而不是真正的大秦帝国历史。 碰巧我也在微信群里跟人就长平之战是不是坑杀了40万人有点小争论。 讨论人工智能的微信群里不能跑题说太多。 今天就在自己的地盘里多说两句, 作为一个民间历史爱好者, 这个题目又很大,说法不够严谨可能还有错误是必须的, 还请方家指正。

孙子兵法开篇就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来自生物学的研究曾经提到, 人是最为好斗的生物之一。特别是人类的争斗主要体现在团体和团体的争斗上, 从规模, 持续时间, 攻击对方的手段和策略等方面都可以说是在自然界独领风骚。说白了, 我们就是好打架, 而且因为打输了会很惨, 所以不得不打, 还得研究怎么才能打赢。

在系列文章中,我们曾经多次提过, 按照社会学或者说流行书籍人类简史的说法, 人类靠面对面交流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或者朋友圈大致是150人的规模。 早期人类的原始部落包括尼安德特人, 人数都在这个规模上。后来人类通过自己发明的一些纯精神领域的符号来建立关系, 发展社会组织, 突破了这150人的生理限制。 这些所谓的精神符号包括, 图腾, 原始信仰, 宗教, 国家, 民族以至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智人通过图腾和原始信仰组织起来, 可以多个150人群体联合行动, 就把身材更高大,也许更聪明的尼安德特人灭的渣都不剩。

这些精神符号一经发明, 人就被分隔在从属于这些符号范畴的一个个圈子里, 比如你信什么教, 是教里哪一派? 你是那国人, 那个省来的? 啊!原来是老乡, 两个陌生人就莫名的亲近。 而依赖精神符号的连接细思下来又是十分荒谬的。 一些教义上的差别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存废。 比如英国光荣革命, 很大程度上是克伦威尔带领的宗教狂信徒集结在国会的名义下,反对罗马教廷和教廷指定的国王-查理一世。随后英国王室复辟和所谓二次不流血的光荣革命也是在宗教的旗帜下进行。

军事也是同理, 一只军队集合起来, 如果大于150人的规模, 就要有所谓精神符号的连接来支撑。 比如是宗教的圣战士, 还是保家卫国的公民军队,还是团结在某个军事强人旗下。 军队一定要解决为何而战的问题, 才能有战斗力, 才能打仗。近现代社会,军队大致有两种:除了国家军队,主要就是雇佣兵。 雇佣兵是为钱,为财富而战。钱也是精神符号的一种。解决为什么而战,建立连接大家可以共同行动的精神符号过程, 属于政治范畴。 军队最终是政治的延伸, 这是理解军制变迁的基础。绕了一大套其实说的还是孙子兵法里开篇那几句话。

回到军事或者人类社会的历史,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的演化呈现出混乱,突变的特性。 军事制度的演变往往看上去没有什么道理,都是突然出现的伟大人物个别英雄引导的看似个人的行为。 另一方面, 复杂系统的演化又呈现着某种周期性, 整体的制度结构在几个稳态之间轮回。 最后, 因为生存竞争的最大流原理,社会并不是原地转圈,而是向上发展的, 技术越来越先进,组织越来越复杂, 集聚的负熵也越来越多。以上几点归结起来就是事物发展螺旋上升,偶尔突变的一般演化规律。

扯了一通逻辑,建立了模型, 就可以把事实往上套了。  比如人类社会的一开始,早期原始部落是全民皆兵, 对应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也几乎是依照原始社会的平均分配。 这个时期,兵就是民,民就是兵, 一打仗就是全体出动, 战士在前, 家属随后, 打输了就大家一起完蛋, 因此战士作战都非常英勇。 中国历史的这个阶段大致是商以前, 没有太多文字记载。但是中国长期的战争对手, 那些草原上骑马的民族,大多都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 表现为一出动就是10万,几十万大军。 因为全族都要上阵嘛。但是中国历史上对这些草原民族斥之为野蛮人,一向看不起他们,也不肯仔细观察研究,留下来的记录不多。

西方罗马和高卢之战,因为凯撒的高卢战记,留下了相当丰富的记载。高卢人和罗马人冲突的起源,其实是高卢人因为气候变化要往更富饶的地方迁居,而这些地区因为气候适宜,已经先期有农业部落占领。 自然就发生冲突。 汉朝和匈奴打了几百年也是如此。 据凯撒记载,高卢部落达成要迁居的动议之后。会提前三年开始准备。 头两年全民动员,收集储备粮食, 买马造车。 两年准备期结束, 把所有能搬运的物资准备好, 就一把火烧掉自己的全部住处, 包括十二个城镇, 四百多个村庄, 还有所有带不走的东西, 破釜沉舟, 防止想回家的人中途退缩。然后带着够三个月吃的粮食,全民上路。

这支高卢人, 据记载一共有30万,其中9万2千人能拿起 武器作战, 几乎能出动全部人口的1/3 。面对如此庞大的军队和英勇的战士, 罗马军团数量上大大的不足, 自然无法正面作战。 凯撒先利用了诡计欺骗, 派人去谈判, 拖慢了高卢人进攻的节奏, 然后借着这个时间修筑了长19里的城墙和沟堑来堵路。 高卢人虽然人数多, 然而武器落后,特别是没有攻城的器械, 因此无法突破罗马人的防线,只好派出部队绕路。 而绕路不光行动缓慢,又给了罗马人集结军队的时间, 还需要过一条河,罗马人最后埋伏在渡口,玩了一把半渡而击。英勇作战的高卢战士无一逃走,几乎全部阵亡。 即便如此,高卢的大部队还在。 最后决定胜负的是他们带的粮食吃完了, 于是大军崩盘,四散逃走。出发了三十万,最后逃回去十万人。

罗马面对这些英勇的部落战士也不是无敌, 公元前105年在法国里昂城南, 面对大约15万日耳曼人(30万人的部落), 罗马十六个军团正面作战,一天之内全军覆没, 只有十人生还。

在原始社会部落制全民皆兵之后, 因为贫富严重分化, 社会分成了奴隶主和奴隶,奴隶主除了享受之外,还有义务作战, 这时候的军队规模就大大的缩小了, 全体人口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比如构成罗马军团的公民,中国周朝的所谓国人才能构成军队。奴隶主或者贵族通过掌握先进的军事科技, 青铜器来压制没有青铜武器的野人。 当时因为青铜的数量有限, 也无法武装全民。

武王灭周之战,据说是周武王带领了八百诸侯,四万五千大军在牧野之战中战胜了纣王。 800诸侯才凑出了45000兵, 一家贡献50人, 可见那时候的军事动员能力比起部落兵大幅下降。 与此对应的, 逸周书记载, 周武王灭商,灭了99国,投降600余国, 斩首了十余万, 俘虏了三十多万人。灭了99国,就干掉了30-40万人(投降的总不能抓人家俘虏吧)。 一个所谓的国至少也得有3000-4000人。 3,4千人的部落派出50人的队伍, 这个动员率只比1%略强。

周朝一直到春秋时期都是主要靠贵族作战。春秋时的著名的战争比如退避三舍的城濮之战, 晋国的军队有兵车700乘,据后人考证当时的一乘连附属人员大约是30人, 因此当时的晋国军队大约2万人。城濮之战位列左传五战之一。随后的也是五战之一且选入中学课本里的崤之战,秦国出动的是偏师三百乘,大约1万人,最后全军覆没对秦国来说是极大的打击了。 当时的大国,所谓千乘之国, 全国的军队也就是几万人的规模。 类似的欧洲的希腊,罗马公民时期, 打仗也主要靠公民军团, 战争的规模通常不大。希腊有上万人就很了不起。罗马因为地盘大,疆域广, 需要的部队规模稍大一些,然而一共也就几十个军团, 一个满编罗马军团是4200人。罗马全国的军队总动员也就是十几万人规模。这对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其实不太相称。 但是罗马能够控制如此广大的区域,主要靠船。 沿着地中海和入海河流的流域,罗马实际控制的只是水域的周边, 加上策略和武器的优势,这个军队数量已经足够保卫国家,这里就不展开了。

到了战国时期, 从魏国的武卒,到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征兵制度,战争的规模一下就扩大了。当时一个国家也就几百万人口,战争规模动辄就是几十万人, 秦国对赵国, 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秦国这边是近六十万人。 秦国灭楚, 一开始派二十万人打不动,还被项燕反击。最后动员了全国之兵, 六十万人才最终成功。 可见当时的战争规模已经是几十万人。很多人说这个数字是吹牛, 这是对当时的军制不了解。贵族军队变成平民军队,征发种地的农民就是军队。 动员规摸就大大增加了。

这种农民就是兵, 兵就是农民的体制之所以出现,除了当时战争残酷, 贵族或者国人数量不够看以外, 更重要的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技术进展,出现了铁器, 铁矿的数量远比铜矿高, 可以武装更多的人。 另外一个是解决了为谁而战的问题。 国人制,公民兵,人人相对平等,大家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荣誉而战。 商鞅变法,兵民一体, 打仗获得军功就可以分地,这样的兵为利益而战。 土地私有,可以父传子,打仗就有了更大的动力。打输了分的地的就没有啦, 也有了保家卫国的动机。为荣誉而战,和为利益而战这是驱动军队的两种方法,必居其一。为荣誉而战就要求社会尽量平等一些, 为利益而战就要求国家有钱可分。

因为要征服六国,秦兵作战一往无前, 加上严酷的纪律,批量化生产的制式武器比如弓箭, 秦军统一了中国。

然而秦朝在统一了国家之后,军功制不再起作用,国内的地分完了, 没有对外战争的战利品,不能分更多的地, 反而只有惩罚。 于是秦国变成了暴秦, 秦兵从特别能打变成了弱鸡。 秦军的两支主力, 一支去了岭南之后,带队将领看到秦国的形势,见死不救,塞绝道路,自立为王。 另外一支防守长城的队伍,先是因为带队的扶苏,蒙恬屈死, 逃散了一些, 后来剩下的也无心作战,在巨鹿投降了项羽, 最后被项羽坑杀。失去了作战目标的军队,人数再多,也只能任人宰割。

汉随秦制,汉朝先是内乱,后来一直跟长期和匈奴做战, 靠征发农民,军队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大的规模上。 汉朝有个有趣的陵邑制度。 就是每个皇帝或者的时候都要给自己修陵, 不光是修死后睡觉的地方, 每个陵的旁边都要修一座城, 然后迁全国的富户来此给皇帝守陵, 汉朝前期大家都是愿意来的, 因为首都经济发达生活好,还有授田。 后来这个制度就慢慢的执行不下去了,因为无田可授。

汉朝最盛的时代, 是汉宣帝。 与来自高中课本的印象不同, 历史上真正消除匈奴威胁的不是汉武帝, 是汉武帝的孙子汉宣帝。  汉宣帝时代,借着匈奴南北分裂的机会, 汉宣帝击破北匈奴, 招安了南匈奴, 一举消除了匈奴对汉朝的主要威胁。 当然并不是一举消灭了匈奴。 因为当时技术条件所限,种地的永远统治不了骑马的地区, 正确的做法只能是让他们自己统治自己。借受控制和约束,最好让他们信佛教,就像清朝做的那样。 汉宣帝之后匈奴虽然也惹事,还得派王昭君出塞去和亲, 但那些都是汉朝主动的行为,再也谈不上匈奴对大汉全国的威胁了。

汉宣帝时代,同时还击破了羌人,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大大拓展了统治区域。“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名言就是当时的西域都护府头领陈汤说的。然而没了外敌,内部就开始腐败,各种制度都慢慢荒废了。 特别是征兵, 汉朝后期因为土地兼并, 建立在军功,授田基础上的征兵制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打仗成了苦差事, 光死人, 分不到地。  既然分不了地, 只能财帛动人心了。 西汉末年开始用雇佣兵。

雇佣兵为钱打仗,谁有钱跟谁, 作战意愿也不如分地的兵高, 动员能力全看国家聚财的能力。 这样东汉的兵就不如西汉的兵能打, 对外征战也从扩张变成收缩, 大地主们有地有钱, 自己也可以招自己的私兵, 也就是所谓的部曲和世兵。 这在之前的一国家的消亡文章里已经提到了。 至此之后, 军制虽然还有一次次轮回, 但是基本上国家的崩溃都是因为财政破产了。

今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 网上应当会出现各种评论文章, 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扬云飞:二月革命百年小记之谜一般的拉斯普京 提到, 俄国的农奴制度其实不是字面上那样, 而是一种合作社制度, 后来阴错阳差,搞了了12年一分地, 两次分地的时机,1905年, 1917年都发生过革命。 很多人都说我党的胜利也是因为土地革命,解放军解决了为谁而战的问题。

到了今天, AI时代, 虚拟现实世界的土地没有边界, 还会因为土地冲突而世界大战吗?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 这是谁也无法预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