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消亡

最近几天北京的天气极好。空气通透, 阳光明媚,一白天从早到晚都是蓝天白云。 适合郊游,踏青,晒太阳。 然而这种令人意外的天气总是短暂。据说从周一起又要进入空气污染的循环。 北京的污染是人为,要看见蓝天可又得全凭老天, 看风向。 风向本身属于天气,这是一个复杂系统,无法预期,但是永远在循环。 正如本文想说的国家一样。

如果同意国家, 或者社会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 那就必须要同意未来不可预期。 路是要靠人走出来的, 所有所谓历史终结的观点都是跳大神。 那么除了摸着石头过河, 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有的,其实就是前文曾经谈过的周期律, 或者复杂系统运动发展总体呈现的某种螺旋上升的规律。

去年几个读书公号都曾经推过一本书,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这是MIT和哈佛的经济学教授写的,作者之一曾经有在非洲等穷困国家长期援助工作的经历, 因此书比一般的学术著作要接地气。

书的前半部分讨论制度的功效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逻辑还算清楚。 书中把制度分为攫取型和包容型。主要取决于统治阶级对社会的互动。 攫取型社会的统治精英们只从社会中吸血而不回馈。为了维系自身的地位,就墨守成规,抵制一切改革和创新,整个社会是封闭守旧的。最终社会在从兴起到崩溃的状态中循环。 而所谓包容型的社会的统治阶级愿意通过分权来平衡社会矛盾, 整个社会对创新是一个鼓励开放的态度。这是全书的精华。 书中给出了真实反应非洲现状的大量事例。 非洲的统治阶级,独裁者们用从西方引入的现代技术和武器牢牢掌控国家,实行愚民政策,压制百姓,造成国家大部分人的贫穷。作为非洲专家,这是作者最擅长的,也是这本书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读的原因。

然而后半部分各种举例又回到了MZ无敌, 独裁不好的二元思维。作者试图用这一套来解释中国(中文版有删减),把中国近30年的进步理解为攫取型政府迈向了包容。这只能当作是说相声了。为什么是说相声。是因为逻辑到这里就开始不严谨, 比如把前苏联定义为攫取型就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苏联曾经取得的成就。

其实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作者的思维模式, 试图用线性稳态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一个复杂系统演化过程, 因此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做一个裱糊匠, 似是而非的表象理论之下是各种矛盾和含糊。

应当怎么理解复杂系统的演化呢? 回顾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仍然是生存竞争。按照人类简史的观点, 国家是人类得以组织起来的一种共同想象物。 其实在古代社会尤其是中国, 没有那么明确的民族和现代国家的观念。 然而人们仍然会被分割成各种国,也就是不同的统治集团。大家打来打去。那时候的打来打去是残酷的, 一旦军事失败, 就有可能被族灭。

在南北朝时期,曾经有叱咤风云的慕容家族,也就是金庸天龙八部里慕容复的祖先。慕容家出过慕容恪,慕容垂等著名的极其能打的人。在前秦失败以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等一系列国家。 慕容家应当是白种人,史书上说他们肤白貌美,高鼻深目,都是白种人的典型特证。这个家族也以出美男而著称。刘裕在给东晋当军头没有自立为帝时,曾经打过一张对南燕也就是慕容家最后一国的灭国之战。慕容家战败投降当了俘虏。有人说慕容家的人天生最坏爱造反, 刘裕就把投降的几千皇族贵胄都扔进了黄河。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家族到此绝种。当然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也长的好看,迷倒了表妹王语嫣。可能是乡间还有遗存。

社会的演化好坏归根结底要看军事斗争的结果。 精英们互相之间的竞争最后还是打打看。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人类简史说尼安德特人象慕容家一样高大俊美,可能脑容量更大,但是都是以靠血缘来维系的狩猎部落存在,没有发明各种图腾之类的共同想象物,部落之间不能联合协同,自由主义小确幸只是看上去很美。一旦遇上生存竞争,就被能够联合作战的智人灭的干干净净。

智人能够联合作战,是原始社会全民皆兵的时代。部落之间合纵连横打来打去,是为迁移,抢占最好的底盘。军事失败就被灭族。这种部落军队直到西方罗马时期,罗马和高卢之战还能看到, 高卢一打仗就是整个部落的迁移。男人在前面打仗,家属在后面跟着, 战士们都英勇奋战,因为输了就是死。然而仍然打不过诡计多端的凯撒带领的罗马军团。罗马军团在当时是公民兵,打仗对他们来说是获得土地和财富的手段,打起仗来也很英勇,加上组织和技术上的优势。7年战争据记载打败了300万高卢人,杀掉了100万,俘虏了100万,剩下100万逃走。 这样惊人的数字如果没弄错,只能用高卢人全民上阵来解释。

而罗马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当时奴隶是不上阵的。 公民作为统治集团,在享受奴隶服务的同时,也要承担对内对外作战的义务。中国的商周时期也于此类似, 打仗的是贵族或者说国人, 打仗是靠精英的军队。

而到战国时期就不同了, 战国开始战斗激化,光靠贵族打架不够看。 于是开始武装乡下的野人上阵。 直到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是这一阶段的巅峰,全国种地的农民都被组织起来,打仗的时候可以全面动员。 所以秦国最后的灭六国之战都是几十万对几十万人的大战, 长平一下就干掉了40万, 占赵国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一还多。

从原始社会的全民皆兵,到商周的贵族兵, 到战国的全民皆兵是一个轮回。 能够玩全民皆兵, 其实是因为财富共享。秦制兵农合一, 秦兵能打, 除了纪律,还有动力。立军功不光能够当官,更重要的是能分地。 而土地是农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之前唯一真正的财富。

汉朝随秦制, 一开始也是全民皆兵, 慢慢的就玩不起来了, 因为地分完了。 多吃多占的形成势力, 开始马太效应, 国家的控制力变弱, 大贵族的控制力变强, 到东汉三国, 大小地主都开始自己养自己的兵。 三国演义里曹操招兵买马,夏侯惇,曹洪,曹仁各个大将都是带队来投。当然到这个时候汉朝也就完蛋了。只有蜀汉仍然是全民皆兵, 因为蜀汉集团是外来户,有没收来的大量的地可以分。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蜀国统共没几十万人,诸葛亮能带着一支近10万人的军队和曹魏正面作战。当然因为诸葛亮打了很长时间也打不赢,抢不到财富和土地,蜀汉在他死后就国力贫弱了。

全民皆兵,到贵族私兵再到分割出一拨人专门打仗的府兵,军户,历史走过一个个轮回。背后是土地面积,土地分配,  人口, 生产能力等等各种物质因素的制约。这些都最终都被总结为战场上的输赢,以及统治精英的存亡。

西方的历史其实也是类似的, 不同的一点是西方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可以花钱招兵。比如瑞士现在风景独好,在当家是不长庄稼的苦寒之地。瑞士农民长期就靠当雇佣兵来谋生。瑞士雇佣兵在西方历史上也曾经大大有名, 并且被很多有钱的大贵族雇来做王室卫队这样的核心军事力量。穷贵族还雇不起。

军事制度的演变跟随着物质和技术的变化。最终西方因为工业革命又先走一步,从雇佣军回到全名皆兵的义务兵役制。靠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物资支持,能够在战时做全民动员。最终在一战,二战时如同绞肉机一般,能造成几百万,几千万人伤亡。 细究起来, 一战主要上场的还基本是欧洲精英。二战光精英也不够看了, 只好动员平民,甚至动员殖民地的力量。这在战后造成了全民民主,和殖民地解放运动等一系列平权社会现象。

历史是一个个螺旋上升的轮回,所以可以说国家在血与火中诞生,也必将在血与火中消亡。这是人类历史的宿命。也是复杂系统演化的基本模式和规律。 统治阶级开明与否,只能加速或者延缓这个过程,不能改变方向和大局。

(全文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