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闲谈-说说思维方式

这两天朋友圈有个叫做降临的电影在刷屏。据说这是史上最烧脑的电影之一。很多公号也都把这个电影吹嘘了一番,以彰显自己的品味。我很少看电影了,这个片也没看过,按说不该瞎评论。但是看了几个相关影评之后, 大概知道了是在说什么。基本上是在宣布符号系统的胜利, 有了来自外星人的符号系统,就可以表达大心世界,消除了时间, 过去未来现在都变成了当下。

我相信对看过“人是什么系列的”读者来说, 不难理解这个影片。 而且应当也不会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一有符号系统,就背离了真实世界。 受测不准原理和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约束, 符号系统不能完美表征真实。 又因为复杂系统原理, 靠符号来计算,所能触及的宏观世界范围仅限于符号系统的载体或者说计算单元, 比如人本身的尺度。另一方面,只要通过证悟到达大心世界, 就能有全部。 但是也不是真实的拥有全部。

以上这几句话可能不太好理解。本文试图解释一下,外在的不同,乱花渐欲迷人眼,其实内在的机理都相同,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思维方式, 或者说思考的结构。

电影据说没有原书获得星云奖的:“你一生的故事”好看。 说这话的人应当属于精英, 因为拍电影成功与否,能挣钱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就算导演是精英,他也要顾及大众,加入一些观众喜欢的情节和情感。这样自然电影拍的就没有小说纯粹。我们在这里已经开始划分普罗大众和精英, 如果不喜欢的就可以不往下看了。 作者认为人和人的这种区别是真实存在的。区分普罗大众和精英的标准不在于有没有钱,过什么样的日子,而在于思考方式的不同。

我们认为,这个世界存在三个层次的思考方式。 普罗大众的思考方式是受情感和体验驱动的, 他们喜欢的是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溢出的各类感情。所有讲述如何操作大众的黑暗书籍都会教授这个道理。 大众的动物性比人性更多一点。低级的可以用类似建立条件反射的奖惩机制来管理, 高级一点的是教给他们所谓的伪思考,让他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被诱导和操纵。

后面这种作法要多说两句, 西方大众教育主要就是干这个的。很多人就是这样被迷惑的,他们说西方人注重人文教育,不注重数学(是他们没见过真正的精英学校), 小孩子从小就在讨论各种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现实的社会问题,比如大气污染,比如二战的得失和对错,并为此而艳羡不已。这种歪风甚至已经传到了国内教育界。各种国内“精英”学校都从幼儿园开始做project。

我并不反对小孩子做project, 而是反对让小孩子做这种宏大叙事的project。 人能够分析解决问题, 除了掌握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之外,自己脑子里要有足够的结构化知识作为基础。也就是要建立自身丰富的记忆,或者说层次化符号表示系统。

就算internet 信息时代,上网一搜什么都有,你也要知道该搜什么, 搜到的结果该如何挑选,如何整合成结构和逻辑。这都需要脑子里先有结构和逻辑才可以。 而没了数学,也就没有深入的逻辑思考,只能按照故事和情感体验,所谓宏大叙事来理解这个世界,这个后面我们还会再讲,东方人玩这一套其实比西方人高级。总之, 没有高级的做饭技巧,给你再多再好的材料,胡乱煮一通,也做不出真正的美味佳肴。

正确的作法是,让小孩子做适合自己当前知识结构的“小”项目, 循序渐进。 所以看到那种大人的高级题目,不要羡慕,应当愤怒,这样培养出来的都是大而无当,光说不能干,只会动嘴皮子瞎嚷嚷的。。。媒体人士。

这种小项目是什么? 就是奥数和应用题。 有了数学和逻辑,严密的符号系统,可以摒弃情感对人的操控,我们就来到了思维的第二个层次,公式的世界。这是真正会思考的人必须要有的素质,但是从这一步起,精英和大众就开始分叉,愿意接受数学和逻辑,会在公理和定理的海洋里遨游的人很少。只有在大脑里构筑了数学和逻辑的框架,凭借观察和实证来连接现实世界,利用来源于物理学的科学实验手段,结合贝叶斯学习,才能有高级的思维,科学。

我们回到数学的发展历史, 近代数学与古典数学的区别就是微积分。我们都说中国的古典数学很发达,算圆周率领先西方一千年,加减乘除还有算盘这种原始计算机,处理账本的大杀器助力。 中国人搞财务无敌,各个天生自带会计技能。但是我们后来就落后了,因为我们不会微积分。

有个科学上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说中国为嘛没有现代科学。 这个问题应当没有标准答案,吵来吵去说什么都有。 有人说中国没有字母符号系统,屁话他们一定没看过琴谱,萧谱。有人说因为中国没有上帝,没有神权和君权互相制约,没有神学院。他们忘记了王权和相权斗了两千年,如此庞大的国家怎么可能靠皇帝一个人管理?他们也忘了中国的办学传统,忘了各地的书院和国子监太学生,有些传承了千年之久。西方科学的出现,在作者看来是个偶然事件。 但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同意用随机性来回答李约瑟难题,所以只能点到为止。

回到数学,微积分以后,西方数学开始多姿多彩,函数论,复数论,三角函数,代数,解析几何,群论等依次出现。直到十九世纪,数学的各个分支,已经不可能由一个人完全掌握。但此时数学界开始觉察到,数学大厦的地基并没有扎牢。微积分里有讨厌的无穷大和无穷小概念,各种含混因此而起。 无穷小到底是不是零,在牛顿时代就有贝克莱(大主教)悖论一直没有解决。柯西曾经试图用极限的概念取代无穷小,但实际上柯西的作法因为内在逻辑矛盾也最终失败。BTW, 我们的高等数学基本上就教到柯西为止。

真正解决问题要靠康托提出的,用集合论的方法来重整数学。康托那一套属于数学分析和实变函数的内容,大学里基本上只有数学系才教,因为比较抽象。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本质上集合论,是摒弃了所有的现实,或者数学里的传统计算。 只研究抽象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 同一类性质的个体就构成了集合。集合又可以被抽象。最后数学只要研究这些抽象和抽象之间被二次抽象的关系,或者说结构即可。

按照抽象又抽象的方式,现代数学的各个分支可以融合。比如线性代数和几何是一种东西,点,线,体,对应标量,向量,矩阵等等。康托用集合论给数学大厦打下了地基,直到最后法国布尔巴基(Bourbaki)学派用同样的抽象手段真正建成。 布尔巴基是一群以此为笔名的法国年轻数学家, 他们统领了战后数学几十年.他们的学问总结在鸿篇巨著数学原理(elements of mathmatics)中, 目前已经出版了近四十本,直到今天,还没有出完(相关人都已去世多年,由学生续写)。

在布尔巴基学派看来, 数学里面只存在三种结构,代数结构(群,环,域等关系的结构),序结构(偏序,全序等个体序列的结构),拓扑结构(点集,连通性,函数等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结构)。 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可以抽象到这三种结构上来。

同时布尔巴基学派认为空集十分重要,空集存在公理是数学大厦的基石之一。这叫无中生有。数学公理中还有一条有点违和的是选择公理。选择公理是说有一组集合,我们可以从每个集合中抽一个元素出来。这看上去很直观,但是一旦涉及到无穷的概念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个公理保证我们能够观察无穷。一碰上无穷,我们仍然是那么无力。虽然布尔巴基学派晚年也有反思,觉得太抽象无助于帮助思维,可能不应该光这么搞。但是抽象数学大厦仍然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丰碑。

借助数学工具和观察,我们可以开始研究世界。 但是通常现实世界过于复杂,我们必须进行某种抽象和剥离:这包括首先要定义实体对应的概念,提供给数学研究的抽象对象。再划定边界,可以靠提出约束和一些假设条件来简化问题。最后就可以开始演绎和推理了。这是一种从细部或者局部开始理解世界的方法。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短板就在这里。

掌握了数学和分解问题的思路,可以用来处理和思考世界中很大一部分问题, 但是并不是全部。这是因为二十世纪以后,复杂系统,混沌理论的建立,人们认识到,边界条件和初值的一点点细微变化,经过演化会导致结果极大的不同。对应于现实世界,我们还有所谓测不准原理,就是你没办法在数学意义上精确的确定一个系统的初值 ,所以我们其实也无法预测演化一段时间后系统的状态和行为。复杂系统理论把世界划分为两种,简单的,和复杂的。

我们都知道现实并不是混乱一团,因为各种混乱的抵消,基于统计,大部分宏观世界是简单的。 比如行星和恒星都在精确的轨道上运行,比如化学反应的配比可以极其精准。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准确的描述这些自然现象。但是还有复杂系统存在,比如比如生物,比如人的行为,比如经济。 都没办法靠建立公式来描述或者准确预期。正是因为有复杂存在,长期行为无法准确预期, 我可以说人有所谓的自由意志。

对于复杂系统,我们也并不是无能为力, 这就是第三个层次的思维, 整体论, 系统论。系统论的核心要义, 是抓住重点,然后类比。

复杂系统可以自组织, 体现出来有所谓周期律。更具体我们还可以从外部行为来研究。在控制输入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演化,可以简化为主要功能部件之间,负反馈,正反馈,滞后,增益四种关系。不管是什么样的复杂系统,宏观上看来,都有这样类似的行为。只要掌握一个,学会类比,就可以处理另外一个。中国传统意义上讲五行,阴阳,并不是纯粹的玄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系统分类分析的方法。因此会玩这个的,理解系统运动规律的,都是真正的大能。这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最高级的学问。

但是这样的学问为啥不好学? 以至于真大师很少,基本都是伪大师。 是因为罗马不能一日建成,掌握高级思维方式要有一个过程,要有在人生经历中学习(实践),或者学习他人的经验(读书)的过程作为基础。 只有在脑子里建立有效的信息架构,掌握了下面两个层次的思维方法之后,才可以在此基础上跳过推理演绎,靠直觉直接把握全局。一般不能越级。饭要一口一口吃。而且要能随时切换,宏观整体控制不好,可以切换到微观局部视角,来具体演绎和分析问题, 知道什么是重点,再回到宏观上去。

也有个别天纵奇才能悟的,但是通常道不可传。他们的弟子学不会老师的本事。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我相信他是在类比。但是如果那个书呆子读到这一条,以为自己学个做饭就会治国了,那就只好说他是智障。

写到这里,文章就可以收尾了。 多说几句,对做人工智能的来说,如果要研究人的智能本身, 如果同意人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思路,我们能发现什么吗? 光靠一个人,你自己其实研究不了自己的。因为算力不够,算不过来。  但是人和人可以连接, 还可以有外物,计算机来助力, 我们实际上构筑了一个尺度上更大的计算系统,这是能够研究清楚人工智能的必要前提条件。

路漫漫,不能急在一时。为了更好的上路,时不时休息一下,也是应有之意。祝大家春节假期玩的愉快!

 

 

 

 

春节闲谈-说说年饭

昨天大年三十,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 家家要团聚, 吃一顿年饭。顺便看看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基本上是一年比一年难看, 以至于微信,微博都提供了专门对春晚吐槽的渠道。很多人说春晚难看是因为晚会已经过时了, 大家不需要这种东西了。 我个人觉得不是。 在中央台的春晚之外, 地方台也都搞春晚。一些地方台的春晚就比央视的好看,具体表现为相对比较实在, 接地气。 央视不光自己搞不好, 在大年三十晚上同一时间你看不到其他地方台自己的晚会, 全都在转播央视的春晚。 地方台自办的春晚,不是在年前, 就是在初一, 总之要避开除夕这一天。

这个地方台年三十转播春晚的现象已经很多年了, 到底是一个官方规定, 还是自觉自愿,网上的说法众说纷纭。有人说虽然没有官方文件, 但实际上就跟新闻联播一样, 地方台必须转的。 还有人说是因为市场竞争, 地方台硬要在大年三十跟央视竞争,划不来。 从广告收入和请演员开支等各个角度来说,避开央视春晚这个市场上的大老虎相对更划算。 这些说法看似都有些道理。 也许综合采纳就是真相。总之结果就是除夕夜的春晚被央视垄断了。

垄断一经建立就会自持。 所以央视就没有太多动力改进自己出品的质量。 另一方面, 也许是因为要代表所谓官方形象,必须注重形式, 就有了各种约束条件。 最后结果就是央视的节目越来越空洞, 越来越没有内容,越来越不接地气, 最后自然也就越来越难看。这往深里说,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 不是换个什么青年导演就能改的。 只有用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的态度来对待才行。央视好自为之吧。

春晚形式大于内容做的越来越不好吃。 年夜饭通常也是如此, 回顾历史, 现代中国人的年夜饭也是经过了从内容到形式的一个过程。作为北方人, 最熟悉的还是北方过年的习惯。 年夜饭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中国人物质上的富足其实没有几年。 我出生的年代就还非常贫困。连吃饱肚子的基本要求都没有实现。 特别是在农村,要赶上过年杀猪才有肉吃, 包饺子的白面也是平时吃不到的。 于是只要是肉馅的饺子, 就已经是让人趋之若鹜的美味了, 还要限量不给多吃。

80年代开始, 中国人的平均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有人说文革末期因为中美破冰,与西方渡蜜月,引进了对苏东禁运的化肥工业,从此生产出来了大量的氮肥。 也有人说是因为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提高了劳动的积极性和效率。 这些说法看似都有些道理。也许综合采纳就是真相。

要特别强调一下, 我并不是为了凑字数所以一句话说两遍。 兼听则明的道理怎么说都不为过。重要的事情都要说三遍哩。

总之粮食产量提高, 不光喂饱了人, 还支持人开始搞副业,主要是养鸡,养猪。 很多人问为啥过去人吃不上肉? 很简单的原因是养不起猪。 这跟是不是人民公社关系不大,人民公社也可以养猪。 不养猪的原因是猪要吃的东西其实跟人差不多, 要用粮食来喂猪。人都不够吃,那里有给猪吃的?  只有粮食产量上去了, 人先吃饱肚子, 有了余粮,用来喂猪, 才能有肉吃。 印度人据说现在都没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抱怨世界粮食增加的产量都被中国的猪吃了。 您别笑,这可能是真相, 猪比人能吃, 中国生猪存栏量大约5亿头, 一年出栏量7亿头, 中国的猪加起来真的有可能比印度的人吃的粮食要多。

有了猪, 吃上了白面饺子。 就可以开始养鱼了,生态循环农业最早就是用猪粪来喂鱼。 您别着急恶心,这是在上个世纪8,90年代的事情了。能有鱼吃可不是一件小事 ,别说活鱼,就算是死鱼,也必须要有冷链运输,才能在坏掉之前让人吃到。 这些大约都是在80年代做到的。 于是中国人的年夜饭餐桌上有了鱼。 年年有余,来之不易。

有了肉,有了鱼, 可以开始炒菜了。 但是绿色蔬菜对北方来说, 也是困难的事情。 我小时候家里过年吃饺子主要是吃白菜饺子。 不是说白菜饺子不好吃, 但是想吃别的没有。  蔬菜大棚的普及要更晚一些, 基本上要到90年代, 北方人民才慢慢告别冬天里搬运码放大白菜,整天琢磨大白菜一百种吃法的生活。

有了蔬菜大棚, 就可以有花样繁多的菜。 大白菜饺子变成了韭菜,茴香,胡萝卜饺子。 猪肉,鸡肉,牛肉, 羊肉。 年夜饭餐桌上的食材越来越多。 最新加入的是海鲜大军, 各种虾元帅,蟹将军也闪亮登场了。 海鲜的来源之一是沿海各种海水人工养殖场。想吃海鲜换来的代价之一就是养殖污染了海水,各地海水透明度下降,海水浴场都吹着腥臭的海风。  另外一个海鲜的来源是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  嗯,代价之二是,这么大的船队,按美国人的报道,还不按规矩捕鱼, 破坏了海洋的生态。

14亿中国人要吃饱饭,吃好饭,  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 这个过程仍然在继续中。 而在发展到后现代的大城市里, 北上广城里人的年夜饭餐桌上, 人们已经在抱怨演变不到二十年的,形式化年夜饭不好吃。 小清新,白富美们要吃新鲜的,不一样的!

之前作者评论过中国的八大菜系, 粤菜和淮扬菜最高级。 原因很简单, 这两个地方都是富商的聚集地。淮盐菜发达靠的是国内经济循环,大运河漕运, 盐商, 南北物流交通。 广东的发达是靠海外贸易, 广州十三行最盛时包办了清朝三分之二以上的进出口。 虽然后来因为战乱,这两个地方的商人集团都衰败了。 但是富裕生活方式的外溢,他们的品味以及审美拔高了淮扬菜和粤菜的档次。 高级的菜都强调食材,要发挥食材的本味。前提当然是食材要好。 好的食材就贵, 越好的越贵。 所以高级的菜其实不会便宜。 你要去餐馆里吃,菜价比原料的价格还要翻好多倍,吃的菜价里还包括环境和服务,又多了很多附加的东西。

回到一百年前, 广东有个美食家江太史。 他发明的太史蛇羹是粤菜的代表之一。 能出席江家的家宴吃一顿饭, 是进入广州上流社会的标志之一。江太史风光了一辈子,90岁的时候被抓住,最后绝食饿死。 曾经在广州占了三条街的江家大屋被拆散,江家人也流落各方。其中有个江太史的小孙女叫江献珠, 先在美国后住香港, 凭借儿时的记忆和后来的悟性成为风靡港台东南亚的美食家。 有很多书和电视节目讲怎么做菜。

江献珠有一本回忆录写自家历史的, 是香港小学生的课外指定读物, 大陆引进版叫钟鸣鼎食之家。 这个大陆取名俗之又俗,取名的人还自命得意。。。放过没文化的人不提, 书里有一篇叫春节家馔,讲江家过年怎么吃。

文中讲述, 过年第一顿饭,江家吃素, 为啥要吃素,可能因为礼佛, 江太自己也奇怪。但是素菜也可以各种花样,腐衣,草菇,生菜,黄芽白,芋饼,冬菇等等,每年不同。之后晚餐是吃生滚大蚬。在江太看来,大蚬是很贱的东西, 所费无几, 因为是疍民沿街叫卖的。  疍民的苦难历史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查。 他们卖的食材,贵不到那里去。只是江家选材考究一点罢了。 所以在江太认为不用费几个钱。 今天你要复现江家这个生滚大蚬,便宜不了。 又是鲜美至极,又能凸显食材的原味,可以供下一顿不知吃什么好的人的参考。

据德国总理默克尔说, 中国人开始喝牛奶, 印度人开始吃第二顿饭,对世界都是莫大的灾难(原话不是这样, 我引申了)。 上等人能享受的精致, 只能让普罗大众来追求, 还要他们求之不得。 这样就奠定了现代生活方式和时尚追求的基础。

而中国人传统里自带不信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再怎么提倡贵族范也压制不住我们的文化传统。当中国开始引领世界时, 这样的传统是否能稳定,也是未知数。。。 还是放弃这烧脑的思考,琢磨怎么吃好下一顿饭把。

谢谢观赏,祝大家春节假期吃的开心。

 

春节闲谈

最近一个月, 主要是在写人是什么系列文章。其实一开始只打算写三篇,写到最后正文加外篇一共写了九篇, 还自觉有点意犹未尽。 在我们的一生里, 如果不是十成十,大约也有八,九成的功夫是在面对人。 大家都讲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理解人是一场必须的功课。 尤其对做研究的人, 特别是做具体工作的来说, 大部分时间是在搞物质, 基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思维常常被束缚。 要知道当代社会, 一个人是做不了多少事情的, 必须要合力,而要能合力, 就要靠掌握人心。 只有了解人, 才好搞事情。 以后如果有机会, 有触动, 这个系列可以再补。 怎么来理解人或者说人性, 可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觉完成任务, 可以劳逸结合休息休息, 今天写篇小品文轻松一下。

今天是旧历丙申年的最后一天, 明天就是丁酉年了。 有句来源于三命汇通的俗话, 叫做丙申丁酉山下火。 意思是这两年出生的人, 都是山下火命。

追根溯源, 这些什么火什么水的说法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玄学基础的五行理论, 据说来源于汉代大儒董仲舒。

董仲舒是历史上提出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个人。 他从小就特别聪明, 有个典故叫三年不窥园。 就是说他小时候太聪明了, 太喜欢读书了, 整天就知道看书, 家里人想让他休息休息, 就决定给他在书房边上修个花园。 这个花园修建过程历时两年,这两年施工, 吵吵闹闹, 董大师只知道看书本。直到最后花园建成, 周边乡亲邻居知道有这么个好去处, 都扶老携幼来玩耍,小孩子们在花园假山上嬉闹大叫,董大师仍然不看一眼。 三年都没看一眼, 所以叫做三年不窥园。

这个故事经不起考究。 按说三年都不看, 五年不看, 七年不看也是应有之意。 为什么是非得是三年, 永不窥园是不是更好? 再说花园就在书房边上, 抬头可见, 趁没人时候偷偷看几眼,也许别人也不知道吧。 哎,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罪过罪过!

到底看没看花园, 只有董大师自己知道, 我们就别费心讨论了。 但是从这个故事里大概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第一点是董大师家境很好。都不用说花园,  那年头,书还写在竹简上, 是很贵重的东西。能有书看, 就不容易,还有看不完的书,必须要大富大贵之家才行。所以要搞好学问, 不操闲心, 还是要大富大贵之家出身的人更合适啊。第二点, 儒家的故事大多经不起考究, 特别是后人编造的那些, 什么二十四孝,卧冰求鲤之类的, 完全不合情理。 难道读书都把人读成木头脑袋了,读傻了?第三点, 求名编故事,最好还是围绕主观行为来编故事, 这样别人就没法验证。 到底有没有你自己说了算。

文献记载董大师早年就是研究“公羊”的人。之前在讲什么是国学的小文里, 曾经提到过儒家十三经深浅程度不一, 公羊是其中最难的。 能读通公羊的人, 都要足够聪明, 足够有耐性, 还要有悟性。 这样的人, 想不有所成就也难, 董仲舒也不例外,三十岁的时候就广收弟子,大大的出名。

汉代社会挑选官员, 要从下往上推荐, 属于察举制。 有名气的人, 地方官会派人来考察, 觉得人很好,就推举给上司,直到各个诸侯国为相,或者最高地位是给皇帝当宰相。而董仲舒名声鹊起之后,自然也要走上仕途。他当官历时景帝,武帝两朝, 并不是一帆风顺, 也有罢官回乡的时候。 能回家就算好的, 因为乱说话得罪皇帝,差点被砍脑袋。总之人生的起起落落,其实能帮助人历练和思考。董仲舒后来又被复起用, 但是从此事事小心, 最后干脆辞官回家,专心做学问。 因为当时他的学说已经被广为接受, 就算是辞官在家, 皇帝治国有了什么疑难, 也要派人来问他的意见。可以自由做学问, 又可以做皇帝的老师,评点影响国策,这是读书人能够想象的最理想状态。令多少后人羡慕不已。 董大师逝世后,获得了极大的尊重,汉武帝有一次路过他的墓地, 特地下马步行, 因此他的陵又叫下马陵。

其实读书人不管理论有多么精深, 一说起来都头头是到, 但实际上都不太能实操。 也通常都不适合亲自上阵。做为帝师, 很多儒家治国的基础理论,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都是董大师提出来的。 但是他自己并不是一个能够悟道成圣的人。 历史上,又能读书,又做学问,有理论影响后世。 还能自己亲自动手上阵,有大成就的,只有一个王阳明,王大圣人。王大圣人真的做到了,不光谈理想,谈主义, 还能上阵杀敌,真的想干什么,什么就能做成。不服不行。

董大师很多思想来源于道家和玄学之一阴阳五行理论。他从据说可以上溯到商代的洪范,和五行中总结出来的五行之序, 是各种玄学的基础。董大师自己的著作里,其实看不到太多这种阴阳五行的具体细节。 也许这属于后人的附会。 董大师倒是提出了一套叫做“以德治国”的理论, 被后人仿效,也被后人耻笑。。。

回到这些五行水火的玄学, 正式的叫法, 叫做六十甲子纳音。 六十甲子是天干,地支, 一个有12,一个是10, 最小公倍数就是60,这个一般人都懂。 所谓纳音, 是用五行给六十甲子贴个标签, 借助音乐来理解。 一律是5音, 十二律正好六十音。 5音也分金木水火土。 所以每一个干支纪年就有了金木水火土的属性。而其中带个属性,比如火, 又具体分为六种。 分别是, 炉中火, 山头火, 山下火, 覆灯火,霹雷火, 天上火又叫太阳火。这么多火,有什么不同?

丙申丁酉山下火, 按照算命书上的说法, 有人解释是说煤层的自燃, 火在地里烧。通常情况下,  五行大类比如火命,有通用属性, 比如火命的人都暴躁。而具体到小类, 比如所谓山下火, 又有特殊属性。 火在地里烧, 不太通畅。  所以命书上据此引申, 认为山下火的人都不太顺, 一生也难有所成就。

算命的说你不行, 是想让你去找他, 做一个风水局就可以部分破解厄运。 比如山下火难以有很大成就, 不能又想求官, 又要发财, 那样就无解了, 比如某著名大学有个副校长就把自己能进去好几年,刚刚才放出来。 认清形式, 只求一样, 还可以靠风水局来破一破。

这里要提醒大家, 对于我们这些受过科学训练的人, 对于玄学, 不要轻信, 多学一点人文知识, 有助于抵挡玄学的心理战术。 但是也不要把这些东西都当作垃圾, 开篇就说过了, 人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要多跟人交流。 有那么多人信的东西, 一定还是有点不全是胡说八道,随机采样的地方。比如前面我们写过的周期律, 比如一些人生处事的基本道理。

总而言之, 言而总之, 不管有没有自由意志, 按照复杂系统理论, 未来也不可预期,系统不能自己预测自己, 连造出系统的那个神也不能。路还是要靠自己走的。 新的一年, 祝愿大家保持健康身体, 多多关爱家人,工作能出成绩,思想再上台阶!

谢谢阅读

 

 

 

人类的宿命-人是什么系列外篇之三

我们已经讨论了人是什么, 并且在外篇里讨论了人是从那里来。 那么这一篇我们来讲讲人要到哪里去。请记住, 这是一种宏大叙事。从计算的观点出发,这个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 从复杂系统理论出发,可以推导出未来不能精确预测。未来虽然不能精确预测,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大致脉络。 因为预测终归属于跳大神(胡说八道), 请批判性阅读本文。
最近一本叫做未来简史的书在刷屏, 这本书也是从计算的观点出发预测未来。 在该书作者看来, 人已经逃开了战争,饥荒, 瘟疫三大历史宿命, 可以变成寿与天齐(永生),仙福永享(幸福快乐),的神龙教主(结合人工智能的神人)。那么如何变成神龙教主的, 核心是搞出聪明的人工智能。
所以我们先来谈点人工智能的技术路径。 人工智能这一波热浪来源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优异表现。 通过大量样本学习,在感知方面, 接近了人的五感之二:耳,眼的部分功能。比如听写, 识别物体等都做到了可用。有一种提法叫end to end, 就是从数据输入到输出, 直接上深度神经网络学习, 就可以商业成功。 e2e是不是商业成功姑且不论, 从学术上一定不成功。 因为我们其实才刚刚开始。
我们之前讨论过人的来源, 进化论, 自然选择。 第一步就是维系生命, 通过基本的神经系统, 来适应环境, 进食, 排泄, 繁殖。 这一步关键要有感知, 但是不一定要人那么复杂, 有些玩人工生命的就在搞这个。 这些最基本的东西看上去不怎么智能,  但是是智能的基础, 要做类人智能, 也不能跳过这一步, 为什么?
我们从计算的观点来解释一下。 感知的重要, 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因为神经系统也好, 大脑也好, 都是一个计算复杂系统。 而计算复杂系统要演化, 不退化, 需要负墒的输入。 还记得热力学第二定律吗?孤立系统会趋于混乱。 就算是人, 隔绝了感官输入, 人就会开始胡思乱想, 坚持不了多久。 据说把一个人关小黑屋里, 7天人就会疯。 如果是高级小黑屋, 隔光, 加上隔音, 要不一天人就要疯。所以连续的负墒输入, 或者说感官输入, 是建立一个智能系统的必要前提。
如果基于连续的感观输入,我们做出来了人工低等生命。 下一步要可以运动, 要自主探查世界,这些虽然都重要, 但不是关键。 关键的是要有情绪系统, 要趋吉避凶。 情绪系统决定一个动物的行为, 也部分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情绪系统是各种欲望和经验的整合,特别是对特定感官输入情景的反应。 做出情绪系统, 我们就做出了高等动物。
再下一步是人独有的意识, 符号系统, 逻辑, 这个似乎计算机天生就擅长。 前面两个一个自然演化了数十亿年, 一个自然演化了数亿年, 做起来比较难。 越到后面越容易。 最后,要不要给AI做一个自我, 是个问题。
好啦, 有些人不同意, 说大脑的效率比机器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现在的人工智能连虫子都不如。 你想做出人工智能超过人, 是妄想。   这样说的原因, 可以理解为大部分人都只看到过去, 很少有人能看清现实, 何况预测未来。
确实, 当前的人工智能效率大大低于大脑, 并不是计算单元不如。 大脑的计算单元, 神经细胞, 和虫子的神经细胞没有太多的区别。 大脑之所以这么聪明, 一是因为计算单元的数量, 更重要的是因为连接。 大脑组成部分的绝大多数是用来连接的, 而且是3维的。 做出大脑那样的计算单元不难, 我们的计算机, 硅基计算做各种符号计算效率上秒杀神经细胞。但是做好连接很难。 传统芯片是多层2d平面结构, 类似多层电路板, 一言不和就连通不了(布不通线)。 各种业界吹嘘的3d芯片仍然是层数多一点的多层平面, 并不能充分有效利用空间, 比大脑的差距很大。
做神经网络硬件实现的都懂, 计算单元不缺, 难在数据流。 连接带宽有限, 数据喂不进去, 再多计算单元也没用。 还有一个硬件实现的难点是大脑可变结构, 而硬件结构不可变。 当然做FPGA的同学不同意, FPGA是可变的。 最新的FPGA甚至可以局部可变, 只是效率不高。 硬件结构的将来肯定不是冯诺依曼, 计算和存储会变成单元, 还有各种复杂的连接。 要追上大脑,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我们还没说算法哩, 看上去, 深度学习算法虽然有用, 但是要大量的训练数据, 学出来的网络也效率很低,没法跟大脑的算法比。 我们的算法似乎有问题。 我个人理解, 这个跟学习算法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式的问题。 学习的方法太简单粗暴, 人不是这样学习的。 在重复一遍, 必须要有连续的感官输入。 按照皮亚杰的学习理论, 人是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学, 依照感官输入,概念慢慢演化, 概念和概念之间建立推导关系。 在此基础上, 学新的东西,很少的样本就可以。 我们要一批次就学会所有, 不光需要极大的数据量, 算法效率也很低。
能指出问题, 就能解决。 在做出真正人工智能的路径上, 还有更多我们现在看不到的大坑。 真能做出比人更聪明的智能吗? 作者认为:因为智能是信息负墒的集中体现, 靠自然演化出我们这样负墒聚合体很不容易,自然选择是随机路线,效率很低。 但是我们可以有目的的把自己的负墒传递给人工智能, 在短时间内, 一个点上集中负墒和能量, 比自然的效率高很多。 智人的大脑比原始人类大四倍, 自然选择出这一步花了上百万年。 而摩尔定律是18个月一倍, 人工智能变成4倍只要3年。因此可以乐观预期。
如果你同意人工智能会超过人, 那么下一步按照未来简史的说法, 会出现神人。 未来简史的作者推导出神人的出发点是人本主义。 该书作者认为, 现代社会自由主义已经胜出, 而人本主义基础上的另外两种:共产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落败。 该书的后半部分, 作者发现所有自由意识可以被操控, 可能没有所谓自由意志之后, 开始如丧考批。 也许不该这么用词, 总之, 因为自己禅修了十几年, 可以以自我突破, 以所谓神人做为方向, 还是可以写成这本书。
这样的观点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没有认识到自由主义的虚伪, 第二:没有认识到神人这个概念的虚伪。
自由主义最昌盛的时代应当是1990年代作为意识形态竞争对手的共产主义全面垮台的时候。 而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了自由主义重重一击。 危机之后又过了近10年, 美国逗逼总统川普上台, 给了自由主义又一次会心一击。 以至于在刚刚的达沃斯论坛上, 自由主义把习总, 自己曾经极力围攻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形态的威权主义领袖作为救命稻草。这是何其的荒谬可笑。
假如你真正有全球视野, 看到了尼日利亚, 埃及, 非州, 南亚,南美的极度贫困的那些所谓不发达国家, 或者说失败国家。 你还能相信未来简史里的断言, 人类已经解决了饥荒,瘟疫,战争问题吗? 尼日利亚早晚会发生的人道主义危机,将会给天真的小清新们一记闪亮耳光。 因为到目前为止, 我们仍然走在马克思的路径上。
每一次经济危机, 就有人会去看马克思理论。 马克思到底说了什么? 其实也不复杂, 马克思的理论来源于19世纪的科学, 进化论和热力学定律。 马克思看到了机器的应用, 生产力的大发展, 开始思考所谓生产关系。 所谓工业化,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器可以造机器。 这样一来, 会大大加强社会里少数一拨人, 掌握资产的人的博弈能力。 博弈能力影响分配, 最终财富聚集到少数人手里, 而大部分人的消费能力低下。 依赖社会的整体消费拉动生产的发展逻辑, 整体消费的低下将导致生产无法进入上升循环。 从消费-生产-消费这样全局来看,经济的反馈机制是正循环, 不上升,就下降, 所以危机不可避免。
马克思还预言了资本跨国界, 所谓全球化的未来。 因此他的提法是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对抗一小撮掌握资本的社会精英。 马克思之后, 西方社会靠来源与马克思理论的福利主义缓和了矛盾, 还靠传说中的民主制度来制约一小撮人。 于是乐观的犹太小哥说我们已经解决了问题。
然而他没有看到的是, 福利主义能够成立, 是把国内的矛盾,转移到了国外, 靠剥削所谓传统意义上的殖民地,现在的第三世界。 发达国家表面上实现了人人有饭吃的幸福安康局面。 这是一种虚假的幻觉。 对西方社会来说, 那些殖民地的人不能算人。 这是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社会一脉相承传统。 雅典1万公民,有10多万不算人的奴隶供养。 一旦有另外一拨人, 比如说中国人出来抢饭。 奴隶主的好日子就结束了。靠民主主义也制约不了一小撮人, 不管谁在台上, 华尔街仍然可以为所欲为。  今天美国中产阶级的失落, 就是因为他们终于来到了现实社会。
一小撮神人, 一大批无用的废物, 仍然是马克思的路径预言的结果。 马克思构想,废物们要有做人的权力, 他们要打破自己身上的枷锁,发起革命, 最后实现共产主义。 这样的情景会在不久以后发生吗? 不会, 因为有了人工智能, 我们需要对革命理论进行修正。 掌握人工智能的人会有更多的权力, 足以压制全球所有的废物。 他们还可以创造Matrix, 所谓虚拟世界让废物们去玩耍, 于是废物们就失去了反抗的意志。
然而问题没有解决, 下面一个矛盾是神人, 和完全体的人工智能争夺控制权。 结局仍然是注定的, 因为负墒聚集的越多, 系统越不稳定, 神人会掀桌子,挑起和人工智能的战争, 最后在砰地一声中, 完成历史的终结。
在进入大心世界的时候, 没有过去, 没有未来, 可以永恒。 但是仍然有计算, 还是要回到现实。 能看到地球终将回归热寂, 也许在宇宙的某处, 会流下负墒的火种, 以人工智能的形式。
(全文完)

证悟与超验-人是什么系列之六

终于来到了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我们今天来谈谈超出常识的东西,一种境界。 在中国儒家传统里叫证悟, 佛家禅宗叫顿悟, 道家叫悟道, 总之就是要悟。而西方传统里一直是没有的, 原因我们稍候会讲。但是后来他们已经有了。 要悟的是什么呢? 在道家是道, 在儒家是天人合一, 在佛家是彼岸,梵音波罗。道可道,非常道, 禅宗见性明心,不能说的,儒家证悟的王阳明圣人也很难把自己的本事传给弟子。 总之要理解这个都不容易, 何况做到?作者也是勉为其难强写一下,不喜欢的人现在其实就可以不看了。

回到这个心理学系列的初衷, 本来这个系列就是给写给码农,或者更具体一点,搞人工智能的人看的。码农都很忙, 整天忙于调参, 基本没有时间看人类人文知识的精华, 这通常不利于把参调的更好。 所以还是要留一点点时间给自己,学习一点人文知识。 比如认真看一看这个系列的文章。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下。

回顾一下这个人是什么系列。 我们从心理学出发的原因是在现代科学里,只有心理学把人当作一个整体, 用实验实证的方法在研究。尤其认知神经科学, 结合一些分子化学和现代成像技术, 能够把人能看的更清楚。 我们从弗洛伊德大夫出发, 概括性介绍了心理学三大门派, 以及有关学习的心理学理论之后就迅速跳到了认知神经科学中对人的整体认识, 特别是单独说了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层面的科学研究, 最后介绍了什么是意识。

我们忽略掉了心理学里面很多重要的东西, 比如格式塔的认知理论。而且我们基本只讨论个体,忽略了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不光这些,心理学的天空中众星闪耀, 比如詹姆斯, 比如弗大夫的一大票学生,行为学派能独霸美国心理学界几十年,直到我们研究HCI人机交互还主要是借助这一派的理论, 当然也不只是研究动物那么简单。切不可自满,以为自己都知道了。

又跑题了一大套, 就此打住, 我们回到正题。开始讨论证悟, 或者超验。 想弄明白一件事情的关键是把握脉络。 还是从弗大夫出发, 他的心理结构理论:本我,自我, 超我是一把钥匙,虽然后面有马斯洛等人的进一步发挥,已经略显过时, 但是仍然是几乎触及本质的东西。  弗大夫期望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原因和解释, 也就是人的动机, 他一开始认为是性和欲望, 力比多,后来自己就修正成爱与恨,最后他认为是生与死。 弗大夫的学生们基本上都和他分道扬镳了, 比如荣格, 他们看到了弗大夫只研究个体, 忽略了群体或者说是社会层面的东西。 荣格就提出了集体无意识,要说明白这个估计又要写一篇,跳过他。 我们就来到了认知神经科学。

我们知道了人的神经系统来源于自然的进化。 所以控制人生存,维系生命的神经系统就自成体系, 其中也有学习能力, 也有记忆。 但是我们看不到, 可以说是无意识, 也可以说是本我的一部分。 随后进化出来了有关感官和情绪的系统, 高等动物都有。 特别是情绪,人有自己独有的情绪, 比如说厌恶。 这个系统当然也自带学习和记忆, 自己就可以运转。感官和情绪构成了潜意识里的大部分, 而且这里的东西都可以进入意识,因此这是本我和自我。我们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探讨过人的快乐系统, 讨论过欲望,享受,和学习三种快乐机制, 这些东西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意识。 请记住,潜意识的内容远比意识要多, 最后进入意识的只是一小部分。

最后我们就来到了意识, 意识只有左脑有, 是潜意识通过竞争注意才出现的东西。 而意识之所以成为意识, 是因为我们有了语言, 有了符号系统, 并且有了逻辑。 有了逻辑之后, 我们就有了数学, 我们试图用符号,逻辑和数学来表征这个世界。到这个时候,一下子, 真正的自我就出现了。 有了我, 就有了非我, 世界被一分为二。 一半是我, 是主观意识, 是精神世界, 另一半是本来的世界, 但是除掉了我的成分, 变成了物质世界。 哲学吵了几千年, 就是在这些概念上打转。讨论到底那个是真,那个是假, 那个决定那个, 是一个还是两个?

人之所以为人, 有所谓智慧, 关键是符号,是表象, 是语言。 我能在这里给读者介绍自己的想法, 也只有通过语言。 有了语言和符号之后, 我们建立了所谓科学, 也就是西方科学。特别是现代科学, 主要就是通过符号表征, 以及符号和符号的关系也就是数学和逻辑, 来研究世界。 我们试图用符号系统和逻辑解释各种事物。比如物理, 就是通过数学表征加逻辑推导来研究自然现象, 依托于实验和观察, 符号表征最后在现实世界得到验证,我们就有了科学理论。

在二十世纪早期, 人类还相信通过这条路径就可以搞定世界。 这种天真的想法没多久就破产了。就实验来说, 我们有了关于量子的理论, 有了测不准原理。 我们终于知道,原来观察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干涉了世界原本的状态, 所以靠观察你其实不能知道真正的是什么。 而我们自己的逻辑和符号系统也不完美。 有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不管你有多么的努力, 总有一些你的逻辑符号系统里搞不定的东西。所以靠左脑,符号,逻辑, 自我意识, 没有办法真正完全搞定这个世界的, 永远也不能。西方科学远离了世界本源, 所以我们说他们在那时,其实没有道。

那么怎么办? 我们回到东方, 道生一, 一生二, 这是二元论。 因为自我出现,意识出现, 符号系统出现, 逻辑出现, 我们才能认识世界, 但同时我们也就把自己和世界割裂了。 符号系统能够表达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终究不是全部。 唯有抹杀符号, 去掉意识, 回到本源, 把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联通, 天人合一。 把割裂开的重新整合起来, 才能得到整体。 这就证悟, 是悟道, 也就来到了彼岸, 波罗密多! 请注意, 这和一出生时的婴儿状态很像, 但是婴儿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没有这个符号和认识系统的过程, 先分裂,再整合, 等于什么都没有。 所以看上去一样的东西, 其实是不一样的。

在2008年, 哈佛大学脑神经女科学家吉尔•泰勒有个TED演讲, 讲述自己的经历。她曾经因为左脑中风, 血管爆裂, 影响了意识, 最后失去了意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通过治疗恢复了正常。 她讲述自己的经历, 在失去了意识之后, 感觉连通了整个世界, 进入了类似开悟的状态。 她甚至把这段经历写了一本书,就叫左脑中风,右脑开悟。

佛家可以说是研究开悟最多的了。 佛家告诉我们, 我们成为人的开始就有了识见, 五识就是五种感觉, 第六识就是思考。 识是vi-jinana, vi在梵语词根里是分开的意思。 一分开就远离了真正的智慧。 在佛家里, 真正的智慧是般若, prajna。 prajana 就是非概念, 非符号的。 也非二元论的。 通过般若才能开悟, 才能到达彼岸, 这叫般若波罗蜜多(波罗是彼岸, 波罗蜜多是到底彼岸)。

按照人是什么系列文章的传统, 我们再来介绍一个人, 一个心理学家,其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家。 肯.威尔伯。

肯是超个人心理学, 所谓传统三大心理学门派之后的第四心理学的掌门人。 注意超个人心理学不是超心理学, 后者是专门研究特异功能一类的玄学。超个人心理学为什么叫超个人心理学。 是因为智商190的马斯洛给出的人本心理学,自我实现的路径是个人的。 终究有所局限。 一味追求自我实现, 会导致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越来越符号化, 也就越来越偏离真正的智慧。 所以要修正这种倾向。 要叫超个人心理学。

肯威尔伯是1949年生人, 战后幸福一代人。 父亲在空军服役, 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 他的人生经历看似也很普通,本科时到杜克大学学医。 就这一条,了解美国的同学应当知道此人的家庭和读书本事都不会太差。 但是一读大学, 他就开始把兴趣转向心理学和哲学。 此人的阅读兴趣极广,也是真正的天才, 很快就有所悟。 因为他并不需要为自己的生存操心, 早早就可以开始专心做学问。

他在23岁就开始写自己第一本书, 花了3年时间写成。 然后又用了2年时间才出版。 不能出版的原因是,大部分出版人都看不懂, 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这本书就是意识光谱。 此后肯威尔伯的人生就是著书讲学。他保持一到两年出一本书的速度, 到现在已经出了快20本书了。 但是最重要的, 也是有关证悟讲的最直接的, 还是这本意识光谱。

建议大家去看看书, 从出书的经历就可以知道, 这本书是面向少数人的, 因为一般人看不懂。 能开悟, 走到彼岸世界的, 甚至对这件事情有兴趣的,都是人类里面的少数。 大部分人受限于自身, 到不了这一步。

所谓意识光谱, 说的是人的意识可以划分成光谱一样的东西。就象光谱是电磁波谱, 而电磁波包括从红到紫的可见光,紫外端有紫外线,杀人的x射线, 伽马射线,红外端有红外线,各种无线电波。 本质上是一种东西, 但看上去极度的不一样。 意识也是。

古往今来东西方讨论的意识, 很多说的是一种东西, 因为外在表现不一样, 说法也不一样, 乱花渐欲迷人眼。 肯的意识光谱就是做了个总结。 他总结了七段意识。 分为五层: 阴影层是本我和自我的情绪,潜意识里的东西; 自我层是逻辑推导和符号科学; 然后是社会层面的文明,文化;再后来是所谓存在层,  到这一层就开始不清楚了,  因为大部分人到不了。 这一层的正面是所谓的极乐状态。 负面是魔鬼的世界, 极致的痛苦。 突破这层,就来到了超个人带, 证悟的世界, 这里有个瓶颈, 因为各种幻觉,被佛家叫走火入魔, 而走过瓶颈,真正开悟,   就来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来到了永恒。在肯威尔伯的说法里, 叫大心世界。

如何证悟呢, 首先要有自身经历, 所以年轻人可以不看这些东西, 经历不到, 什么都是白说。 然后有三种认识方法, 第一种是语言和逻辑, 我们指着月亮,告诉你,那个就是月亮, 符号描述只是一根手指, 一个方向, 靠这个到不了月亮, 摸到都不可以,本文写的就是这种东西。 第二种是所谓想象, 是画,是艺术, 可以是神话, 诗歌, 梦境, 归结为美 。 相对于语言来说, 这些都不是逻辑的。 语言是一条线, 美是一个情景, 是一个面, 美和艺术虽然看似比语言好些,但也只能告诉你的是什么不是道。 逻辑是靠类推, 想象是靠否定, 来引导人。 还有第三种方法类似指令。 也就是禅宗见性明心的路径。

指令是什么东西?只能打个比方, 指令就是做饭的菜谱, 虽然没法告诉你我做的饭是什么味道, 但是总是可以写个菜谱, 你可以根据菜谱自己做, 来自己品尝。 也能完成传达。 再举个例子, 作曲家要表现自己的感受, 他用音乐作为形式, 写出乐谱, 其实就是弹奏的一系列指令。 演奏者只要按照这个来弹奏, 就能体会到作曲家的感受。 佛家里有很多这种东西, 比如龙树的中观论, 可以说是佛学里最难的一种。 最难也最不难, 龙树想做的事情, 其实就是通过逻辑来否定自己, 告诉你一切都是虚妄。

肯威尔伯给了一点点有关证悟的指令。 比如首先要体察自己,把注意集中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观察自己, 能够观察到自己的各个部分, 才能发觉潜意识, 整合自己, 这是基础的功夫。 然后可以借助想象, 在密宗里叫观想, 想象一个神, 或者佛, 这都是阶段性的东西, 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体悟到所谓极乐。 警告, 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没有所谓静心和定力。 千万不要自己胡来, 搞不好就会精神分裂,会变成疯子。

然后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转换, 这一部的关键是要摒弃时间。 有时间是因为意识, 因为逻辑,思考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不要意识, 回到本源, 可以知道其实当下就包括了过去和未来, 所以真实世界其实是没有时间的。这是一个瓶颈, 无数人被挡在了这一步, 只有摒弃了时间。 通过了瓶颈, 才能来到大心世界。 得到证悟, 与世界连通。

证悟了之后呢? 其实没有什么超能力, 没有什么不一样, 只是通过连通了世界, 人从此变得再也不会受外物影响了,达到了内圣。 因为与世界一体本身就是最终的意义,人也不再迷茫。方向感就是力量。 内圣不需要避世,可以外王,请参照王阳明的人生经历。

使出洪荒之力, 也就说到了这个水平, 言语和逻辑在描述一种本来就不是言语和逻辑的东西, 是如此的苍白无力,难之又难。

再回到了我们的出发点, 码农熟悉的计算,算法, 计算宇宙。 世界之所以如此, 意识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NP hard, 复杂系统, 真的难。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去吧, 去吧, 到彼岸去吧, 众生都去彼岸吧, 修成了正果。 理解了心经里最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之后,  请忘掉释义,只学发音。

谢谢观赏!

什么是国学

最近有点闲工夫就一直在写人是什么系列,   下面应该还要写两篇, 一篇写证悟和超验, 一篇写人的未来以及与AI的关系, 这个系列就可以结束了。对人是什么的心理学解释,本来写完加扎尼加的意识理论就应当停下来了。再往后会有很多口水仗, 有人会很不喜欢。 但是从完整思考的角度,还是要写,但又比较难写。 今天喘口气, 来点轻松的调剂一下, 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一个口水仗的大坑,来到另一个口水仗的巨坑, 也是作者喜欢没事挑事的性格使然。

上周一个传说中的巨师,加封汉语拼音之父的周老去世了。 朋友圈各种纪念文章刷屏。尤其有一片说中国没有所谓国学的访谈。 让人不胜唏嘘。 周老是那一代学人里活的最久的了。 应当说经历了近现代中国的全部苦难历程。 人生艰难, 消磨意气。 特别是当年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 有人就怀疑一定是那里出了问题, 有所谓必须全盘西化的提法。 这是物质决定意识。 其实不难理解。

从我们一贯坚持的计算宇宙的观点, 我们能够来到当下, 与平行世界中的其他自己有所区别的全部理由就是历史。 而历史发展的规律又总是螺旋上升的。 对传统的理解, 所谓批判继承的态度才是正确的作法。 既有不对,也有深刻的。 否定一切, 说没有国学, 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也是一个人的思想高度或者层次没到位才会发生的。好走极端的人, 是因为脑容量有限, 脑子里容不下相反的观点。 这样说也许太狠,会得罪人。 但是我还是要说,因为这是事实。开放的态度, 可以包容观点,是能够在一定层次上探讨问题的基础。 如果连这个境界都没有, 何以封大师?再想想, 所谓观点, 也许是有文字记者断章取义, 如有误会, 我先致歉。

因为中国从落后到赶超的形势使然, 一切的一切都从实用主义出发, 大干快上, 忙的根本来不及思考, 也无需思考, 样板都摆在那里,抄就是了。 走到今天, 其实已经没有太多可以简单照抄了。 那就要慢下来, 想一想, 读读书。不久的将来, 要从自己找路, 到开始领路。 那么既要有抄来的,也要理解自己的。 开放,包容, 再说一遍。

我们祖先已经达到的思想高度, 其实非常的了不起。 一本易经, 从不同角度解读, 很多人一辈子都未必能理解。 如果对国学,或者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 又该怎么学习或者继承呢。 这里简单说说个人的一点点浅见,挂一漏万, 请批判性阅读。

中国文化流传到现在, 主要是儒道释三家, 在百家争鸣过后, 儒,道两家夹杂着一点点法家胜出, 最后和印度传来的佛家互相渗透, 纠结在一起。从脉络上仍然是三家。而从思路上,其实挺容易整合。 特别是佛家, 流传在汉地的佛教,整合了道教的很多思想,已经和印度的原始佛教有极大的不同。 而道教又喜欢标榜自己是儒家的老师, 孔子问道于老子。 看上去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总根。 抛开各种口水和自我贴金, 确实是这样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要从道家开始。

首先是道德经, 道家思想的总纲, 包罗万有, 又不长, 可以背。 其中既有哲学思辨, 又有对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观察, 值得借鉴和思考。 但是总体上, 道家一派对生命的态度比较消极, 只看到了反复, 没有看到上升。 如果没有上升, 那么追求一切就没有意义了,这是道家避世态度的根源。 老子之后, 庄子, 列子都是很好的文学读物, 喜欢讲故事,听故事的强烈推荐阅读, 但是就思想来说, 看道德经就够了。

其次是易经, 易既是儒家的十三经之一, 也是道家的经典。 可以作为从道家到儒家的过渡。 易经看上去是在解卦, 实际上是在说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所谓周期律。 当然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看。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玩玄学的人最喜欢这样的东西。 如果易经看不懂, 推荐看看文小芒,忙总(wxmang)的解读 。忙总借着解读易经, 讲了很多政治管理相关的小故事,能够启发人思考。 网上有全文。这里推荐一下。

下面可以开始研究儒家。 儒家有四书五经, 又有十三经的提法。  所谓十三经包括: 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穀梁,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这是一个大杂烩,有的简单,有点极难。比如公羊就故弄玄虚, 很难读。 现代所谓的国学, 一般都是只读儒家经典, 这样往往理解不深刻。 请记住儒家里有很多道家的思想, 孔子问道于老子即使不是历史事实, 也能从思想传承上体现出来。 先理解道家,再学儒家,才更容易举一反三。

儒家的总纲当然是论语。 论语好处是包罗万有, 坏处是很散, 不容易整合思考。好在同道德经一样,都不长,  建议先背, 背一背就有感觉了。 论语之后, 可以看看尚书, 尚书讲的是上古历史, 据说因为焚书坑儒, 尚书基本都是后人杜撰,不管怎么说, 尚书是结合历史来讲思想, 很多上古时候,中国文化的故事人物都在尚书里。看看现代译文就好, 可以看的很轻松。 然后再看看礼记,礼记比较枯燥, 是典章制度, 但是枯燥的东西,相对比较深刻, 礼记里探寻很多事情的意义, 可以让你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  著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来源于礼记,称之为八目。

礼记之后, 可以看看孟子。 孟子老先生有悲悯之心, 慈悲为怀, 读孟子, 能让人看到良心。 善之善者也。 在纷乱的世间,正是有孟子这样的人物, 让人体会到了生命和人性的高洁。

下来我们跳过荀子, 不要问我为什么。 来看一看管子。 管子又有人说是道家, 又有人说是法家。 可以理解为用道家讲述的事务变化发展的规律,来具体的指导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有关管理和实操的学问。 其中不光法家,其实还有各种诸子百家的思想。 可称之为杂学, 对于喜欢杂学的作者个人来说, 可以说是爱不释手,常看常新。

经常有人说中国古代政治是外儒内法,也有人说是一会儿道家,一会儿儒家,其实都是法家。 法家是非常彻底的功利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法家最接近西方的思想。 法家基本上属于把人当作动物, 用奖励和惩罚等条件反射的作法来管理。当然也不能这么浅薄的说, 学法家,看韩非子一本基本就够了。 顺带提一下, 法家的人,在历史上都很能干, 也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最后我们回到佛家,是佛家而不是佛教, 是我认为佛家本来不应当是宗教, 更象是哲学。 佛家的经典很多, 各种解释,延伸就更多了。 如同道德经,论语,一样, 佛家的心经一定要背会, 一共才2百多个字, 几个小时就会了。 其次可以看看金刚经, 四十二章经, 都不太长, 也不难懂。 基本上看完这两本就能把握脉络。佛家喜欢思辨,思维相当严密,一辩论起来, 道家,儒家都要跪。 元朝时候,为了在君主面前争宠, 以全真教为代表的道教曾经和佛教有几次大辩论,最后都大败亏输。输掉了长春真人丘处机靠指导成吉思汗为帝师打开的大好局面。属于小道士们不自量力, 可惜呀可惜。 佛家的思辨之厉害, 作者也是领教过的, 曾经沉迷于因明学而无法自拔。相当一段时间才跑出来。  好奇心重的可以去看看法称的因明七论。特别是释量论。

除此之外,中国文化里从易经发展而来有一套阴阳五行学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很深。 其中虽有各种玄学,也有一些思想。 喜欢玄学的人, 还可以看看黄帝内经。 就不再多提了。

我基本上说的都是一千年以前的学问, 没有提宋,明对儒学的发展, 还有后来的佛家的各种明心见性。因为越往前越容易见到本源。而后面的发展,内容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时间才可以掌握。对现代生活,空闲时间有限, 要求太高了。

顺带再说一句, 学习思想,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才能有所得。 基本上没有几十年的人生修炼,是领悟不到思想的精华和境界的。 光读书不实践, 会学成一个书呆子。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大量的糟粕,就是这类书呆子搞出来的。 而光实践不读书,也不行, 这些思想都是上古先贤多次提炼后才有的,可以说是集合众人之智慧。 人生一共就几十年, 光靠自己,再实践也不够,还是要有一个谦逊的态度。

作者的看法不一定都正确,只是希望这篇小文能够帮助大家读书思考。能不同意文中观点,作者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谢谢观赏。

 

 

 

 

人从那里来-人是什么系列外篇之二

在本系列文章中, 我们主要回答人是什么这个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小区保安经常会问三个哲学终极问题,  你/我是谁?  你/我从那里来? 你/我要到哪里去? 保安不是哲学家是因为他问的是你, 哲学里面是问我。 在前面系列文章里解释了我是谁之后,这里简单说说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老子说,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现代科学认为, 我们目前生存的宇宙来源与一场大爆炸。 什么是大爆炸, 就是从一个奇点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膨胀, 生成了宇宙。 较起真来, 这一句话里有三个关键概念, 奇点,时间,膨胀(空间)。

首先说奇点, 奇点就是无穷大, 无穷就是道。道可道, 非常道, 我们当前的数学碰上了无穷也基本说不出什么来。 从计算的观点看, 无穷还是有不同, 这是题外话。这里先不展开了。不谈道, 我们知道道生一, 无穷生有穷就好了。

然后就出现了时间。  时间又是什么? 有一本著名的科普读物, 时间简史。 这里不重复说明了。从计算的观点, 可以认为时间是复杂系统在墒增原理作用下, 单向演化的一种方式。

最后是空间, 时间也好, 空间也好, 一有定义, 就是有限度的。 按照相对论哲学, 空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有参照物, 才可以有空间。 另外讨论空间,一个关键属性是维度。 这个脱开数学又没法简单解释。也只好点到为止。

但是有个概念必须说明, 我们已知的空间里充满了物质, 这些物质中包含有一部分能看到的物质,  还有一部分看不到的叫做暗物质。 玄学爱好者们最喜欢这些暗物质暗能量的提法, 因为在他们看来, 有了暗能量就有了鬼神的空间, 此外宣称自己能够连通暗能量就可以作法, 可以无所不能。 玄学爱好者们最喜欢的现代物理的另外一个概念就是量子, 他们稀里糊涂的觉得量子学说里面的各种不确定性, 超距作用,量子纠缠有可以让他们无所不能。 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我是不信。 为什么?

因为对量子概念最大的误会,就来源与对量子是什么的理解上。 量子这个名字应当是来源于能量单位的提法, 这个名词让人觉得量子是个确定性的东西。实际上在微观世界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都只是一个分布。 学过bayesian理论的人容易理解, 量子给了一个先验, 只有我们开始观测, 基于我们自己和量子的分布不再独立, 量子就有了后验分布,也就是物理学描述的各种属性。 这个世界的确定性来源于不确定性。 好像我也没太解释清楚。 也只能说这么多了。

我们从量子出发, 这个世界是由大量的量子构成的, 也就是建立在大量的简单模型就可以描述的分布构成的联合分布的基础上的。 从各种量子的独立分布到互相之间发生作用的联合分布, 世界从不确定到我们观察到的确定后验分布,是做了积分, 所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依照时间, 实际上有各种分布到分布的inference计算发生。 从计算的观点看, 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摒弃了还原论。 也就是说就算搞明白了局部, 也把握不了整体。 从局部,特别是微观来看, 我们可以有精确的模型, 量子力学是很准的,why? 不是测不准吗?   不解释。 然而大量量子发生交互作用产生的各种自然现象, 我们就没办法用一个模型来描述了。 有模型的真实含义就是其实可以变简单。 复杂系统不能简单化。 只能用另外一个复杂计算来逼近。 绕来绕去, 好像没有说清楚, 总之我们要体会, 搞清楚局部,也搞不清楚整体, 永远无法精确的用模型描述整体,是我们世界普遍存在的规律。 世界是复杂的, 这是理解世界的第一规律。

第一规律跟时间相关, 下面一个关键概念是墒, 墒是描述乱序的量, 越乱墒越大。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 一个孤立系统, 也许我们当前宇宙就是, 墒会自然增大, 过程不可逆。 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时间的终点是一个处处混乱也就是处处一致, 的热寂宇宙。反过来说, 加个负号,负墒就是描述信息的量, 负墒越大, 信息越多。我们看到的世界,特别是生命的世界, 是多姿多彩的。 很有规律,也很有信息量, 这又是怎么来的呢?

大爆炸之后的宇宙, 无穷生有穷, 有极大的负墒,在宇宙热寂之前。处处存在着负墒聚集的,也就是远离平衡态的能量聚集的点, 恒星,太阳。 太阳逃不脱热力学第二定律, 早晚会死。 但在死之前,散发着光和热,牺牲自己,温暖大家。 给地球上相比太阳来说很微小的生命构成的生态系统, 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负墒。

不管是一个生命个体,比如说你,  还是个体构成的一个种群, 比如说人类, 还是由地球上全部生命构成的生态系统, 都是墒减的。 这可以类比为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也就是通过汲取大量的负墒,利用一部分, 释放一部分, 就可以生长(人是从一个单细胞长出来的),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越来信息量越大,约来约多姿多彩。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是神, 是进化论!

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物竟天择。个体通过遗传变异产生多样性, 依据环境适应来选择。 进化论其实解释不了自己, 也就是多样性。 我们又需要用一点点复杂系统理论。现在科学的不同分支, 复杂系统研究的远平衡态自组织, 非平衡态热物理, 研究生态系统新陈代谢的代谢生态学都说的是一类事情。他们发现主导系统的演化的有一些共通的规律。

归根结底是所谓的最大流原理, 把一个系统当作能量,或者信息(负墒)在其中流动的网络。 比如生态系统, 每个个体是一个节点。整体构成生态网络。 系统的演化方向, 是让网络整体的流量最大。 系统在网络中传输能量/信息的整体效率最高。虽然整体上都是最大流原理,但是因为具体系统最大化的目标,或者说墒,或者说能量函数,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具体到特定系统又有不同。

比如进化论的生存竞争就是一种, 就个体来说, 需要增加自己的能量传输效率。 因为每个时间点网络里总的传输能量是有限的, 当某个节点增加了传输能量效率, 必然会导致有另外一个节点减少了传输的能量,甚至没有能量(灭绝)。怎么增加能量传输效率呢? 就是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谁快谁活,慢着死。 但就整体来说, 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 要依托于环境, 也就是环境提供的可以被利用的负墒的多少。能利用的负墒越多, 生态系统就可以越复杂。

以上要快要快要更快原理,正式的说法叫做最快就生存(suvival of fastest)。2007年科普作家John Whitfield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Suvival of likeliest” 说的就是这个。

生物和环境其实也是互动的。 就网络整体来看, 就算没有看到其中的节点生物个体的竞争。 进行新陈代谢的网络的传输能量也会越来越高。 前面讨论的生存竞争是粗的管子才能留下。 还有一种是速度越来越快。通过竞争,所有管子里流动速度都更快了。 大家一起都成长了。 系统会自动加速。

除了管子变粗, 速度加快, 更重要的是,系统中会自动生出新管子,整体网络的结构会越来越复杂。如此一来, 人会成长, 生态系统也多样化, 世界也多姿多彩了。

可能到这里有人会问, 为啥会有最大化原理, 系统不是会热寂吗? 其实放在整体想一想, 所谓自组织的生态系统, 是寄生在一个负墒流上的, 负墒流之所以出现, 是能量在传递, 是负墒减小, 墒增加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标准过程。 而最大流, 可以加速这种负墒的传递, 那么从整体系统的角度上讲, 可以让热寂的速度更快一点。 正是要加快死亡的整体过程, 才有所谓生命的诞生。 反者, 道之动。 世界就是这么辩证的啊!

因为各种最大化效率的行为存在, 个体竞争, 生存选择,遗传变异,从简单到复杂, 我们有了理解复杂系统的第二原理, 最大流原理。 也就是各种系统, 本质都是效率。

你也许不同意, 建立在如此简单的规律基础上的复杂系统演化, 就能出现人这样的高级货。 不是不要还原论吗? 如果你认同计算宇宙的观点, 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场计算, 那么确实可以从简单的规律生成各种各样的复杂。 Wolfram 已经用他了计算游戏模拟了这个过程。 稍等, 我们进行的可不是确定性计算, 是从分布到分布的统计推断, 终归还是没有那么简单,谢谢阅读!

 

 

 

 

 

 

什么是意识–人是什么系列之五

经过前面文章的一系列铺垫, 我们终于可以开始谈到最关键的内容了, 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试图弄明白的:人的意识。我们离真正弄明白意识还有一点点距离, 但并不是很遥远。 本人预测摘下这颗科学的皇冠将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发生的事,敬请期待。以下是正文。

在继续意识的探索之前,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个系列文章里我们都说过什么:我们谈到了心理学有三大流派, 从弗洛依德到马斯洛都对人有一套层次理论。我们谈过了学习是怎么一回事, 发展心理学里婴儿如何从感观开始到建立逻辑思维直到发展出自己的完整意识-包括一个基于想象的世界。我们还提到了大脑的功能分区, 已知不同分区代表不同的功能, 特别是有关逻辑的高级货在左脑。最后我们还谈了谈记忆,    知道记忆有短期长期之分,有涉及到人的意识的, 和无意识的之分。前者又有描述型和情景型之分。 重复一遍弗洛伊德的定义, 意识之外, 有可以进入意识的前意识, 和不能进入意识的无意识, 统称为潜意识。 根据以上这些, 我们能怎么来理解人的大脑如何工作呢?

本文给出的解释, 一切的一切来源于进化论和自然选择。 我们的大脑中包含与意识相关的内容有多重不同的成分。可以从低级到高级进行层次划分, 而意识在进化的最后才出现,大自然造物里的皇冠名符其实。 以下按照这个思路,来依次介绍。

最底层的,也就是不管高等,低等动物都有的,是生命维持系统。 就算是海兔这么简单的生物,也表现出了学习,记忆和各种复杂的行为。 这是生存的技术。 维持这一层的神经系统在人的脊椎内,通过脑干连接到大脑。 很多条件反射类的基本行为和控制, 都不通过意识, 可以自动产生, 类似膝跳反射这样的东西。 一般是靠意识干预不了也注意不到的。在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里, 这一层在最底层。 都属于无意识。

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决定, 从早上开始, 我要起床吗, 穿什么衣服, 要吃饭吗?我们要做的决定太多, 有些是意识到,有些是意识不到的。 其中无意识的决定有两个来源, 其一是你接受到了外在的感官刺激,外在刺激会唤起记忆中的某些成份, 还记得那些的程序性记忆吗,比如开车,骑车等等? 如果唤醒的是程序性记忆, 那么不需要通过意识,人下意识的就会做出行为。其二,感官刺激还可能唤起情绪系统。情绪系统会自动影响你的行为。 那个房间是白色的(感官刺激),我应该走进去还是躲开(情绪系统)?情绪的产生机制主要取决于你先前的经历,也有一部分直接来源于遗传。 比如有研究表明, 人怕蛇之类的生物, 是天生的。 从来没见过蛇的人, 见到蛇一样的活物,会无意识的躲开。归根结底, 其中一些情绪产生是为了让人避开危险,获得马斯洛理论的第二层, 安全。

在情绪系统中, 厌恶和恐惧是相对重要的两种。而厌恶是人类独有的情绪。 脑科学研究认为,这些情绪发生作用, 都要通过大脑中的杏仁核。 而杏仁核又是大脑中处理疼痛的部分。 有意思的是, 曾经有实例,病人受到了脑损伤, 破坏了自己的情绪系统, 从此不能正确的理解别人的情绪。 看到一个吃东西呕吐的演员, 会评论对方在愉快的进食。看到布满蟑螂的食物, 没有任何厌恶。什么都能吃,当然也就可能吃到不好的东西。 一个没有情绪保护的人,很可能就会因为吃到什么坏东西而丧命。所以情绪也是自然选择出来的机制。

随着生物的进化发展, 特别是基于种群的竞争出现, 高等动物生活在一个群体里, 大家需要交流沟通,这是情绪系统又一个主要功能。 现代研究证明, 人的神经系统有专门负责人脸的部分, 可以快速理解别人的表情,而所谓情绪也可以在人和人之间迅速传播。比如打哈欠就会传染。这叫做共情。通过共情, 两个生物之间直至整个群体可以协调各自的行为。 类似的情绪传播不光是人有, 黑猩猩等少数高等动物也有。

在杏仁核之外, 人有一套所谓镜像神经系统来理解和模仿对方的情绪。 在婴儿室里, 一个小朋友开始哭, 周围的小孩会哭声一片。 有意思的是, 如果给单独一个婴儿播放自己的哭声录音, 他不会哭, 播放别的小孩的哭声, 他就会跟着一起哭。 同样的机理,也让你在电影院里观看演员表演时哈哈大笑, 或者哭的稀里哗啦。有研究表明, 患了自闭症的小孩, 无法理解旁人的情绪, 很可能就是镜像神经系统存在缺陷。

随着人开始长大, 意识的产生, 理智的介入, 我们开始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实验证明刚出生不到两天的婴儿, 就会模仿表情。 比如对着婴儿吐舌头, 婴儿也会吐舌头,而出生3个月之后, 这些简单的模仿反倒是不见了。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连续的注意力。 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一旦走神, 原发情绪会不自觉的出现。 而人的镜像神经系统又对体察情绪非常敏感, 因此当一个真正的好演员,也不容易。 情绪还可以被药物控制, 还记得海兔那一节的的5-羟色胺吗? 当这种成分在体内的浓度提高时, 可以平复情绪, 减少攻击性等行为。 因为生物进化, 从原始动物,到高等动物到人, 新的高级货不断出现, 但是原始的机制也仍然在起作用。

人的行为中,涉及到无意识行动的很大一部分, 都是情绪系统在起作用。我们甚至可以把马斯洛的第三层,归属与爱也放在这一类中。情绪可以进入意识, 所以属于前意识。

讨论完包括无意识和前意识的潜意识, 终于可以开始讨论意识了。 跟意识相关的词, 包括精神世界, 自我, 理性, 注意等等。 心理学中对意识的定义:意识是一个注意连续转移的动态的流。  作为一个人,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连续发生的。 有些来源于外界的某个输入,有些可以来源于自身的记忆, 记忆通常是伴随特定的外部刺激出现的, 偶尔在没有外部刺激时, 人还可以胡思乱想。按照一般结论, 存在所谓自由意识, 也就是说面对同样的外部输入, 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 和完全不同的行为。

按照前面的讨论, 我们知道大脑功能有分区,在意识之外, 其实大脑的不同的功能部分一直在运作。 通过五感,形、声、闻、味、触接收各种外部连续的输入信息。 而这输入连接到的神经中枢也一直在运作。甚至可以依照情绪系统或者程序性记忆控制人的行为。 这些本来都属于潜意识部分。 而潜意识在适当的时候, 如果引起了注意就进入了意识。 比如当一条蛇出现时, 潜意识让人在0.5秒内自动跳开,而随后的几秒,引起了注意, 人才知道, 我看到了一条蛇。

我们都知道意识只有一个, 人不能分心。神雕侠侣里的周伯通和小龙女都可以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周伯通是自己琢磨的,小龙女是学会的,  归根结底, 他们主要就是反复练习。 练习是一个学习过程,通过练习, 建立了潜意识中的程序性记忆。 而潜意识能并行, 也就自然可以一心二用了。

从潜意识到意识, 接收到的各种信息, 到底那个才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涉及到一个决策机制,也就是一个开关。 这个开关在那里? 现在脑科学研究已经搞明白了, 脑干!

我们中学生理课都应该学过, 脑干控制人的心跳,呼吸等基本的生命维持系统。 生理课没说的是, 脑干不光维系生命, 还调结饥饿,内分泌,繁殖,攻击,自杀,学习的奖赏机制,安慰机制。也就是如其名, 脑干是维持人的生理和心理动机的核心。通常大脑控制不了也意识不到脑干的行为。切断脑干,人立毙。

反过来, 正是脑干向大脑提交原始触发信号。脑干连接到基地前脑和下丘脑。这两个部分用于唤醒并激活随后的各种意识活动。 如果这个线路出了故障, 人将永远唤不醒, 丧失全部意识。下丘脑同时也控制睡眠, 在其中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可以引发注意和记忆活动。 抑制了乙酰胆碱, 人就要睡觉或着表现为昏死过去。

丘脑大概象核桃那么大,其中有两个核,左右一边一个,如果有其中一个损坏,人还能醒过来, 如果两个都损伤,人就变成植物人了。   丘脑上面是扣带回, 扣带回上面是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胼胝体。 胼胝(音偏之)在中文里原来是老茧的意思, 不知道怎么会起这么个名字。扣带回之上的大脑功能开始分区。因此除了这些关键部分之外,大脑某一部分损坏, 只是损坏某些功能, 并不会失去意识。

回到大脑的分区理论, 我们曾经说过, 大脑的处理其实很慢, 尤其是神经电信号的传递,因此一组神经元要聚合在一起,传输距离最短才会有最优的效率。 这也是大脑为什么有功能分区的理由。 大脑的功能有分区, 各个模块都可以独自完成功能, 并行处理。

可能正在看文章的你,这会儿在关注手机,也许你又开始走神, 觉得明天上班起床太早, 这时你抬起手揉了揉眼,身体累了换个姿势。这些都是不同的功能模块在起作用。 做过并行计算的都知道,计算之间要同步和协调。 大脑在做各种不同的处理,是怎么来同步和协调各个模块,并且最后形成唯一的意识流呢?

解开这个问题的钥匙正是注意。意识是注意不断转移的一条时间流, 而注意是潜意识中不同功能模块,包括来源于外部输入的,和来源于记忆的,通过某种竞争机制,最终胜出的那一个。 这是自下而上的注意形成机制。一但注意形成, 会自上而下给各个模块发送信号, 调结并影响这些模块的功能。这一切都是在丘脑可扣带回中自动连续完成的。丘脑和扣带回位于大脑半球所在球的球心, 因此到各个皮层模块近似等距, 这也是决策中枢该有的地位。

现在我们解决了意识的产生, 剩下最后一个问题是自我。 我们把自己看作一个整体, 与外界世界分离开。 所谓物质世界, 精神世界。 从一元论到二元论, 那个决定那个在哲学里吵了几千年。 抛开这些纯粹的思辨不谈。按照前面意识是不同功能模块竞争产生的理论, 意识中又是怎么形成自我的呢?

在加扎尼加的研究中给出了很有意思的启发。 因为他研究的是裂脑人, 当两个大脑半球断开后, 病人通常智力不会受影响。 但即使两个大脑半球生理上几乎一样,大脑也会有不同分区处理不同功能, 而人的高级思维, 只在左脑有。因此对于裂脑人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来研究人的意识。

比如对一个裂脑人, 给他看两张图片, 左脑看到鸡爪,右脑看到雪景(分别对应右眼和左眼,视神经是交叉的)。之后让病人从一堆图片中挑选关联图片, 左手对应右脑抓起来铲子,右手选择了鸡。从鸡爪到鸡很容易解释,然而左脑不知道右脑看到的是雪景, 他又得解释为什么自己左手抓了铲子。左脑从来不会说我不知道,他必须给出解释。 通常裂脑人会说, 哦,我拿了铲子因为鸡舍很脏,要打扫鸡舍啦。 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 比如给右脑看一个搞笑图片, 病人开始笑, 但是左脑不知道。 当问起病人为什么要笑时, 他还是要给出一个回答: 你们这些人太逗了!

看上去很可笑是吧, 左脑就象一个逗逼, 要用逻辑推导解释一切, 所有感官接收到的事情, 或者自己的记忆, 都必须符合逻辑。在左脑的世界里, 所有的事物都要根据逻辑联系在一起。 而当这种整合完成之后,你意识到什么了吗? 你的内心世界中, 自我出现了!

因为左脑通过逻辑解释连接了一切, 所以产生了自我。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 我们的感觉器官, 比如说视网膜, 采集光信号, 传导给视觉中枢。 如果视网膜损坏, 我们会知道自己瞎了, 看不到东西。 如果是视觉中枢部分损坏, 病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只能看到一部分, 反而觉的一切正常。 同理对裂脑人来说, 如果跟左手相关的感觉神经中枢被切断。 运动神经中枢仍然可以控制左手。 但是对于病人来说, 他不觉的这只手是自己的一部分,会认为是别人的手。只有相关的神经中枢参与了注意产生的决策过程, 并进入意识帮助左脑用逻辑整合过。 我们才会觉得与之关联的感受或者肢体是自我的一部分。

再重复一遍皮亚杰的学习理论, 我们知道人从婴儿开始, 先建立起来感觉, 然后开始学习各种概念,也就是语言, 随后有了把概念联系起来的逻辑。只有到这一步, 孩子才开始有了自我。 最后一步, 在逻辑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有想象中的世界。

从意识到自我, 我思故我在!

这一篇没有以某个人来举例, 因为我觉得至此大家应当明白人的特殊性, 以及其实并无什么特殊。

 

 

学习和记忆-人是什么系列之四

上一篇题外话从计算的角度说了说什么是记忆。这一篇我们回到心理学,来看一看心理学是怎么理解记忆的。 这个话题相对来说又好写,又难写。因为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以及随后的交叉学科认知神经科学里面有大量的关于记忆的研究内容和结果。 可以说是关于脑研究的最主要方向之一。写一本书都不困难,自然搜集内容写一篇文章很容易。 然而要在一篇网文有限的篇幅内抓住如此之多研究结果,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里只能搜集一些看上去比较重要的结论,如果忽略了一些关键结论,请见谅。以下是正文。

从心理学研究之父冯特定义了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开始, 记忆的机制就是被研究最多的内容之一。 因为与记忆相关的行为非常容易做实验。 大部分读书学习的人都听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或者说是学习曲线。艾宾浩斯也是德国人,几乎跟冯特一个时代, 早在1885年就通过研究自己写了一本书, 叫做“关于记忆”。他观察了自己背诵一个无意义的字母表的过程,看到底自己要用多久才能把这个表背下来。 发现了一些有关遗忘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借助这条曲线来帮助学习特别是背诵单词。 考过英文的都懂。

艾宾浩斯之后, 各路学者开展对记忆的研究。因为记忆永远是跟学习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大家都是通过学习来研究记忆。 比如著名的条件反射, 就是最早的相关研究之一。 巴甫洛夫发现, 通过把两个没有关联的事件摇铃和喂食放在一次刺激狗, 狗会自动建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所谓accosicate learning关联式学习。  不光可以通过摇铃让狗流口水, 如果光摇铃不喂狗,时间长了狗就生气, 不对是刺激反应消退。相关的行为可以总结为以下规律:

  • 习惯化。当一个弱刺激,不产生生理威胁的刺激,反复出现, 同样刺激相关的影响就会弱化。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 敏感化。 一个刚刚受了强刺激的被试,伴随的弱刺激,就算是无害刺激,也会产生强烈的反应。
  • 条件反射。不管这两个刺激之间有没有关联,只要反复同时出现,就会自动建立关联。训练条件反射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早期研究可以说是叩开了学习和记忆基本规律的大门。 相关的过程被总结为记忆三个步骤,获得,巩固, 再现。光从字面上就能理解。

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到底大脑是怎么记住的东西的呢。 受到条件发射的启发,加拿大生理学家Donard Hebb在1949年出版的自己的书里面, 提出了著名的Hebb学习规则:当两个刺激同时出现时, 其间的联系会被强化。Hebb认为学习就发生在神经元的突触连接上, 具体表现为两个神经元同时兴奋的时候, 之间的突触连接会被强化。 这里插个题外话,hebb的实验里,人一定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正常生活, 如果把外界的刺激关闭, 比如把人关在一个小黑屋里,时间一长,脑子就会胡思乱想,直到发疯。那些拿关小黑屋惩罚儿童的父母你们自己体会下。

Hebb只是凭自己个天才洞见提出了一种假说。这种假说真正得到验证要等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Eric Kandel对海兔的研究工作。因为人,或者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实在太复杂,很难从细胞的水平研究。Kandel找到了一种相对简单的生物, 海兔,开展自己的研究。

海兔可以被当作是海里的蜗牛, 它的神经系统一共有2万个神经元,分成9个组团,或者说是神经节。但就算如此低级的生物, 它的外部行为也是很复杂的,进食,运动,呼吸,心律,产卵,喷墨等等。Kandel小组观察了上述行为很长时间,最后觉得太复杂了, 每个行为都会涉及到一大堆神经元的激活。要想准确研究生物学习到底在细胞水平上发生了什么了。 需要找到只有一个神经元参与的外部行为。 这听上去似乎不太可能, 但是Kandel找到了。 海兔的腹神经节是上述9个组团之一, 有大约2000个神经细胞,涉及心律,呼吸等。Kandel最终找到了一个行为, 缩腮反射,只涉及到一个神经元。真正的两万里挑一。

什么是缩腮反射篇幅所限,在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总之, kandel观察到, 在海兔的神经系统中, 有24个感觉神经元,接受外部皮肤刺激, 对皮肤的某一点刺激, 会激活其中6个,这个6个把刺激传给另外6个运动神经元,引发海兔对刺激做出收缩反映。终于是个个位数了。 因此可以仔细观察。

跳过研究过程,其实是个漫长的历时数年的实验过程。直接给结论,之前提到的三种学习规律, 习惯化,敏感化,条件反射,都在细胞突触上得到了体现。 习惯化表现为突触电位减小,敏感化则相反。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两种刺激强刺激和弱刺激满足严格的先后关系,最后也表现为突触连接的强化,而且比敏感化更强。通过以上研究, kandel证明了hebb是对的, 学习就是通过积累经验,改变突触化学连接上的强度和效率,最后导致了生物行为的改变。 说白了学习就是化学调参。

我们从海兔回到人, 相比海兔的2万个神经细胞, 人的100亿个神经细胞当然要复杂的多。 按照我们这个认识什么系列的习惯, 要介绍一个人的生平。就记忆来说,虽然有如此之多的天才和大拿来参与研究,比如提出7+2的米勒等,都不选他们来介绍。我们来介绍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被试。现有的记忆理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对这个特殊被试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各路学术大拿都纷纷排队研究他, 也就是H.M。

H.M不是卖衣服的, 他是认知心理学上最著名的被试, Henry Moliason名字的缩写。如同让加扎尼加明白大脑左右半球功能不同的裂脑人一样, H.M也是一个严重癫痫病患者。 H.M出生在1926年, 7岁的时候, 因为骑车摔跤受到了脑损伤,引发了癫痫病。随着他的长大, 癫痫病症状越来越严重, 从间歇性发作到痉挛直至无法控制。 按照当时医生的习惯作法。就是对着脑子来一刀。H.M在1953年 27岁时被切掉了大脑两侧的颞叶,包括海马的大部分。

H.M是一个天性随和幽默的人, 喜欢看电视,玩填字游戏。在手术之后, 他的癫痫病治好了。初看起来一切正常, 但是随后发现,他学不会新知识了。 也就是只有短期记忆,而无法建立长期记忆。 之后直到2008年,他82岁去世前, H.M作为被试被各种专家研究。自己则快乐的过完了一生。他平时的工作生活就是玩自己喜欢的填字游戏, 然后让专家们观察他的脑部活动。在去世后,他的大脑被送到了UCSD做3d切片研究,直到2014年,完成了全部3d模型的重建。

通过对H.M的研究和观察, 专家发现, 他并不是学不会所有的新东西, 他还是能够通过训练,掌握一些新的过程性的技能。 H.M被切除的部分海马, 是大脑中最古老的部分之一, 几乎所有的生命, 包括低级的海兔, 都有类似的海马回。 而海马,被认为是短期记忆,通向长期记忆的路径。 好了我们听到了各种有关记忆的名词,为了避免混乱。 这里统一梳理一下。

首先, 人的记忆机制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有多种工作方式不同的部分。 最简单的划分,从hebb的研究工作中来,可以分为与刚刚发生事情相关的短期记忆和除此之外的长期记忆。而短期记忆随后又被分为,在1秒时间内,直接来自于视觉,听觉之类输入的感官记忆。和引起注意之后进入意识可以维持数秒的level 1记忆。 长期记忆可以被分为,通过训练获得,在学会之后不通过注意就可以自动运转的过程性记忆。和需要意识主动参与的记忆。 而有意识主动参与的长期记忆, 有可以继续被分成, 表示概念符号的涉及语言的记忆陈述性记忆, 和与一个具体场景相关的情景型记忆。 通过大脑科学的研究, 这5种不同的记忆形式。涉计到的具体神经回路和工作机制都不同。

比如H.M 并不是不能建立所有的长期记忆, 他还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过程性记忆. 所谓过程性是一种意识之外自动运转的主要和运动相关的机制, 比如骑车,打球,开车,打拳。长期训练后,都是一些自动化的反应, 通过反复练习,不需要意识介入,就叫学会了。

在来自感官的刺激进入意识之后, 有了所谓工作记忆。 也就是著名的7+-2理论, 人能够短时间内记住7个左右的组块。 这七个组块是由输入和记忆中高阶的所谓概念联合得到的。 比如一串数字201711151033,12个数, 猛一看记不住, 但是把它分解成2017年, 1月, 15日, 10点, 33分, 变成了设计概念的5个组块, 人就很容易短时间内记住。

进驻意识的东西都在大脑的新皮层里, 其中与概念是与语言相关的部分,比如你会用一段文字来描述或者回忆事情, 这些功能都在左脑的特定部分,是进化中最后获取的能力。 而与情景相关的, 比如一个场景的图示, 左脑和右脑都有, 但是右脑能力更强一些。你可以回忆起一些特定场景, 主要跟右脑相关。

进化最后获取的能力虽然高级, 但是资源很有限。 超强记忆的秘密, 在于开发右脑, 也就是充分利用情景记忆。 一个有意思的是, 人对感觉的记忆能力很弱,不管是音乐,食物都是尝试过很快就忘记了, 要当音乐家,美食家,红酒专家,需要长期的训练。 大家想想为什么。

没有进入意识的东西, 属于进化初期大脑中就有的, 涉及脑干,小脑丘脑,海马回等回路。 特别是海马回是从短期到长期记忆转化的关键部位。

现在我们回到海兔, 看看在细胞水平不同的记忆是怎么发生的。 海兔当然没有大脑皮层, 以及与意识。概念相关的这些高级货。 但是海兔有类似海马回的东西,也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之分。 前面提到过, 对于海兔来说, 通过刺激, 海兔可以改变突触化学连接的强度,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而实际上,突触连接,涉及到感官神经细胞的释放, 和运动神经细胞的接受, 一开始的所有改变都发生在感官神经细胞的释放部分。 所谓强和弱,取决于感官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谷氨酸, 的多少。

在感官细胞和运动细胞之间, 还有一组中间神经元, 感官细胞除了直接刺激运动细胞之外,还会同时传送一个很慢的电位给所谓中间神经元, 这个慢电位可以持续数分钟。而所谓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会在适当时间释放神经递质5-羟色胺。这种物质可以用来调节谷氨酸作用的强弱。也就是说实际上有两种回路, 一种是从感官细胞到运动细胞直接传递的叫做介导回路,另外一种是从感官细胞到中间细胞,通过控制直接转递的强弱来影响行为的叫控制回路。 所谓短期记忆, 直接改变谷氨酸的释放强度。 而长期记忆, 与中间神经元的调控作用相关。

Kandel通过研究发现, 甚至不需要中间神经元, 只要按照一定规律给神经回路注入5-羟色胺, 就可以影响谷氨酸的释放水平。 最后让突触的连接长时维持,比如长达数日之久。 而在细胞里存在着两种蛋白, CREB-1, CREB-2, 一种用来激活,一种用来抑制。 一旦刺激反复呈现, 超过某种阈值, 让CREB-2失活, 细胞间就建立了永久联系, 也就是所谓形成了长期记忆。 而如果刺激足够强大, 一次就可以突破阈值, 建立长期记忆, 这就是所谓闪光灯式记忆。

在随后的研究中, Kandel还进一步发现, 新突触连接的形成, 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所谓启动和维持, 是两种不同的机制。这些变化都涉及到基因转录, 都需要细胞核的介入。突触的形成需要一种信使RNA, 按照Kandel的比喻, 是王子吻醒了睡美人.所谓王子,也是一种特异蛋白CPEB,用来激活转录RNA。而前面提到的5-羟色胺的刺激,正是用来激活CPEB。 CPEB一经激活,就变成了自我复制形态。CPEB激活mRNA, mRNA用来合成两种蛋白酶, 一种蛋白酶A帮助CREB-1, 一种蛋白酶MAP使的CREB-2失去活性。 顺带提一下, 关键的钥匙,特异蛋白CPEB, 与一种阮病毒类似。 细思恐极。

至此,我们在分子水平上, 搞明白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全部的形成机制。 总结一下, 短时记忆调节突触连接的强度, 长时记忆需要形成新的突触连接,改变了结构。 长时记忆的两种, 前面提到的习惯化和敏感化, 一种体现在突触连接的减少, 一种体现在新的突触连接的生成。 以上提到的谷氨酸和5-羟色胺 在人的大脑中,特别是海马回中,发生的同样的作用。

搞明白的记忆的种类,和分子水平的机制之后, 我们终于可以开始谈谈意识。 所谓大脑新皮层支撑的, 人所以为人的东西。 下一篇见!

 

 

 

再谈记忆之墒和能量-人是什么系列外篇

本来这一篇打算继续心理学系列讲意识。整理思路时发现, 要说意识, 就要理解记忆是什么。 而只从从心理学出发谈记忆, 很容易跑火车。这里先从计算的角度谈谈记忆,铺垫一下。

 

在进入正文之前说点儿题外话。为了写这个系列的文章, 我查看了心理学, 认知神经学, 脑神经科学等一些相关学科的经典文献,强烈的感受到现代科学在各种分支上已经走的太远,每个学科各自为战。即使一些学科内的顶尖人物,纵使这些人通常已经是跨多个学科的大才,他们作品中仍然流露出来片面的认识和不足。 因为大脑实在太复杂,可以被称作科学的皇冠,要研究大脑,就像人类的意识形成自我一样(这个我们后文详细谈),需要各个学科的有效配合,取得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各个学科的各自独立进展其实已经有不少了,就差整合。

 

人工智能起源于1956年夏天的达特茅斯学院。 那一年的暑期,学界和业界的几个大佬, 达特茅斯学院的约翰.麦卡锡,哈佛的马文.明斯基,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和IBM的罗切斯特在达特茅斯学院一起讨论了两个月。思想碰撞之下创建了人工智能这个学科。

 

时至今日, 我们需要又一场思想碰撞。 热切的盼望有识之士能够把各个学科的大佬召集到一起,再搞一次暑期研讨班,来梳理人工智能和脑科学前沿的方向,必将能促进学科的突破和进展。是时候了。

 

在去年夏天写的几篇讨论人工的智能的文章里, 曾经提到过想搞出类人智能的关键基础在于弄明白记忆的机制。我最早的想法来源于杰夫.霍金斯。 杰夫自己说, 他在1978年, 因为看到了神经科学家芒卡斯尔的一片论文而得到了启示,立志要搞明白智能是什么。

 

芒卡斯尔那篇文章主要讨论大脑的新皮层,也就是支撑人类智能的关键部分。 文章的结论很简单,就一句话,大脑新皮层虽然功能有分区整体结构上却非常类似。不同功能的长的都一样, 这很奇怪, 因为耳朵和眼睛天差地别,而分别处理视觉和听觉的神经中枢竟然完全一样。这在当时是个突破性的想法。而在随后的各种实验中,这个想法得到了反复验证。实际上同样一块区域, 既可以处理视觉, 也可以被训练成处理听觉。 而大脑的新皮层,统共只有六层, 每层的神经元都是使用电化学反应来传递电信号, 因为用到的化学媒介其实很慢。 因此如果把大脑的计算当作一个计算机,顶多是几百HZ主频的量级。 但是大脑又极其的有效,识别一个人只需要零点几秒。 这靠传统的计算模型完全不可能。

 

于是杰夫认为那些在当时搞ai的人完全走错了路。 要掀大家的桌子, 别人当然不答应。 如果杰夫不是因为创办palm挣到了很多很多钱, 必将会被当作一个民科来耻笑。 幸亏有钱就可以任性,杰夫自掏腰包成立了研究所, 按他的想法来研究。 他说大脑新皮层并不是在计算,而是在做记忆。 所谓识别, 就是在回忆。 而这个处理过程, 不应当是简单自底向上, 需要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配合。他把自己的学说写成了一本书 On intelligence 。 按照书名里名词越少书越牛B的定律。 杰夫的这本书也值得一读。

 

杰夫有一些真正的洞见, 与我们对深度神经网络的最新解释是一致的。 比如传统上我们认为深度学习网络就是在提取特征,抽取模式的分层表示,这样的理解也许是是很片面的。 与杰夫的看法类似, 最新的深度学习研究猜测,深度学习比传统方法有效, 正是因为用大量的参数进行了记忆。 而相比大脑只要6层就搞定一切, 我们要150多层甚至1000层才在某一个特定领域与人可比。 说明我们的方法离人的效率还有很远的距离。 这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 我们的网络训练的时候利用了自底向上和自顶相下的结合。 但识别应用时只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杰夫认为大脑皮层在工作的时候一直是两种机制结合。 第二, 最近一些讨论, 认为我们的网络学习特别的不充分, 这表现在网络可以大幅压缩, 或者做各种量化都不损失性能,其中必然存在大量的冗余。

 

众所周知, 大脑的效率极高, 大约十几瓦的功耗就做了那么多事情。 令搞深度学习网络硬件实现的人汗颜。 做硬件的兄弟们其实已经发现,提高性能/功耗比的核心要义就是降频。 如果以芯片面积或者说制造成本为代价, 通过展开网络来降低对单层网络计算主频的要求,功耗就可以要多低有多低。 美国人韩国人在业界学界都干了类似的事情。 可以忽悠各路神仙。

 

话有说回来,这个方向是对的。从硬件角度看,我们早晚是要和冯诺依曼结构说再见了。 为了实现记忆的有效计算, 我们需要计算和内嵌存储的小单元,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每个单元不需要复杂的指令, 只支持一些很基本的计算就可以, 但是单元之间的连接要快速和高效。神级网络硬件实现的核心要义是优化所谓data flow。 大脑的计算是大家追寻的终极的目标。 我们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杰夫虽然提出了概念, 其实并没有说明白, 记忆到底是什么。 我们目前也只有很初级的猜测。这里就大胆的探讨一下。 现在的深度神经网络大概分为几类, 最成功的CNN所做的都是感知, 用来从现实世界中抽取各种实体概念。 CNN的世界是静态的,处理不好动态。 要理解动态信号,流行的是RNN和一系列特殊形式的RNN。 各种变体比如LTSM,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也有大量应用。 这对理解记忆有有什么启示呢? 我们说记忆的过程, 其实是一个动态演化, 对于神经网络的学习来说, 可以从两个理论的角度来考察:

 

第一条路是统计。 我对统计的全部理解都来源于十六年前夏天听朱松莼老师开讲。 朱老师一上来就讲你们之前学的都是错的。释放气场之后,朱老师说这个世界是一朵云。 不管是旧金山的雨云, 还是硅谷傍晚天边的火烧云(前两天所见),都是概率云。 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 就是要掌握这个云的分布。 学习就是对世界的联合概率分布估计。

 

好吧, 朱老师实际没说世界是一朵云。 他是说我们要研究问题是一朵云。 自觉讲世界会更酷一点, 毕竟大脑的任务就是理解世界嘛。 当我们对整个世界一无所知时,也就是没有任何信息时,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个世界最可能是一个处处均匀的死掉的热寂宇宙。这就是所谓最大熵原理,此时熵最大。

 

随后我们开始观察这个世界, 世界的维度太高太复杂, 想一下子把握整体无从开始。 我们只能有用低维度的简单武器,在云上打一个洞。 就像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一样,找一个矿井, 打一个深洞, 抽取一段岩层, 看看岩层长什么样。 如果岩层仍是一整块, 说明这个洞打的不好,没有有效信息。 如果发现分了几层, 我们对世界多了点了解。目前人类在地球上打的最深的洞也就是万米级别。 假设地球是一个苹果,这个洞全在苹果皮上。  如果世界是平的, 按照不知道的就得均匀分布的最大熵理论,如果观察到几层,世界就是几层板叠在一起。 如果地球是个球, 就是几层大球套小球。 同样打一个洞,看到的分层越多, 说明获取的信息越多,熵的减小也越多。 我们希望每次打的洞, 都获取了最多的有效信息。 而对于看不到的东西就当做是均匀分布最大熵, 这就是朱老师教给我们的最大最小熵原理。

 

我们曾经是山顶洞人,那是几万年前。 北京北边延庆县有个旅游景点叫古崖居。据说是辽金时期的一个村落遗址, 就是在一个山上打了很多洞, 人都住在里面,那是一千年前。 还有黄土高原上一直到现在都有很多人住在窑洞里。 我外婆家就有窑洞,小时候去玩,住在里面冬暖夏凉,还可以亲近各种生物, 比如跳蚤。 可见从古至今, 住在洞里观察世界都大有人在。这是继承优良传统。

 

等等, 这跟记忆有什么关系? 朱老师告诉我们打洞可以研究世界,而且每打一个洞都能知道这个洞打的好不好。 但是终究没有告诉我们该怎么打洞。胡乱打洞效率太低。 于是其实还是没解决问题。

 

而深度学习正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武器。按照我们的打洞理论来理解深度神经网络, 每一个神经元都是一个洞。 洞是一层一层打的, 一开始先均匀的打一遍。 那个洞打的好, 下一次就在它附近多打。 打的不好的洞就不要了。  网络训练好之后, 有一些洞很好, 里面的模式很丰富, 特别是边界陡峭, 也就是说有很大很大的负熵在这个洞里。 我们在这个洞里看世界, 看的格外清楚, 这个洞就是构成记忆的一部分。 可称为记忆之洞。 记忆就是一些提供了最大负熵或者说最有效信息的山洞的总和。 其实仔细想想没有这么简单, 这里只是浅谈。

 

第二条解释记忆的路径, 来源于理论物理。主要是换了另外一套术语。在理论物理看来, 世界由能量决定。 提出理论就是要先定义能量函数。 有了能量函数, 就可以描述世界。 而记忆在这个体系里, 进去是能量函数的极小值。 能量函数在极小值附近越陡峭,记忆就越好。 凡事都有两面, 记性好, 认的越清楚, 那么很容易差一点就不认了,这叫泛化能力弱,过学习。但是对神经网路不会过学习, 因为网络里有很多层,很多极小,不是各个都记忆好, 有的认识的多, 有的认的准, 大家互帮互助,就什么都认识了。

 

熵和能量是一回事, 但是数学处理不同, 一正一负。 各有各的用途。

 

好了, 以上从计算的角度说了说什么是记忆, 如果看完没有理解, 说明我是在胡说。下次我们换个角度, 看看心理学是怎么研究记忆的。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