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帝都的秋天比秋蝉还要短暂. 前几日一阵寒流路过, 早起出门, 路人都纷纷臃肿起来, 已见几分冬意. 幸而有温暖的阳光, 落在脸上,勉强可以冒充秋天. 今天雾霾爆表,昨晚就有各种警告, 早起不见阳光,只见阴冷, 恍然冬日降临. 冬日适合围炉夜话,讲史论今. 一早看到忙总的大作什么是精明强干, 回复里提到徐敬业反唐这段, 以前也琢磨过, 十分有意思. 写一篇小文记录一下. 所以今天不谈科技, 谈历史.

大部分小孩子, 学的第一首诗都是,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传说是骆宾王七岁时候写的.七岁就写出了流传千年的名作,是何等的大才. 除了一首诗,还有一篇文章是中国人学古文必读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这一片文辞华丽又情深意切的文章没几个字. 却有不少名句可以摘出. 先骂武则天: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蛾眉不肯让人, 狐媚偏能惑主.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再表扬徐敬业: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最后写给天下人: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还有本文的标题: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史载, 武则天看这篇檄文,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

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徐敬业反唐, 本身是一场闹剧, 没几个月就事败身死了, 要不是骆宾王这篇文章, 估计更没几个人会知道. 反唐失败, 相关人等自然通通死掉.
史载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 两 个月后聚集了10万众, 与朝廷军队在高邮下阿溪决战,很快全军溃败. 当晚,骆宾王与徐敬业等人连夜奔赴润州,也就是今天的镇江, 准备入海逃往高丽,却未料到,手下王那相带头反叛, 将徐敬业等二十五人杀掉,把人头献给了朝廷。资治通鉴和旧唐书里都说骆宾王当场身亡, 新唐书里却说,骆宾王不知下落.  唐时就有人考证, 王那相在泊舟山畔时造反, 一干人等被杀的被杀,投水的投水, 骆宾王从小就写出红掌拨青波,自然会水,加之离岸也不远, 于是就游泳跑掉了.
中晚唐之交的孟棨在他所撰写的《本事诗.征异》中也有一段记载唐朝诗人宋老五宋之问的见闻,  故事大概意思如下:
时间, 公元709年,地点, 浙江灵隐寺, 人物, 诗人宋之问.
梗概: 宋在被贬职江南的路上,夜游灵隐寺。

灵隐寺名不虚传,眼前的景色让宋诗兴大发。做了一句诗,“鹫岭郁岹峣,龙宫锁寂寥。”可是下句却怎么也续不上来。旁边有个正在打坐的老和尚,看到宋的本事有限,心存怜悯,  就随口吟出一句 “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 宋听后欣喜万分。反复吟诵,觉得老和尚赠的诗联实在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第二天一早,宋之问去拜访老和尚,老和尚已不见踪影。询问寺僧,原来续诗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

史书记载, 骆是公元619年出生(也有说法是640年,有点对不上). 因此到公元684年反唐的时候,他已经65岁了. 70古来稀,  65岁还能游水跑掉,这体格不是一般的好. 到宋之问夜游灵隐寺, 骆时年九十整, 竟然还能作诗, 还能一夜之间不知去向, 这已经是神话了.

按过骆的生死不说, 回头说说徐敬业反唐这件事情,  忙总的意思, 这都是武则天的安排. 所以徐的反叛,一起兵就完蛋, 所以她才能安心的坐在殿上读那篇骂她的文章, 还责怪为什么没有招揽人才.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武则天改元称帝, 通鉴里说: 九月,甲寅,赦天下,改元。旗帜皆从金色。八品以
下,旧服青者更服碧。改东都为神都,宫名太初。又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六曹为天、地、四时六官;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  这动静就大了, 旗子改了, 衣服改了, 官职也改了, 还给这些大臣们增设了个监督机构, 右肃政台, 本来就有御史台了. 又弄一个, 弄了好多新御史. 看上去跟明朝弄锦衣卫,东厂,西厂似的. 改动这么大, 传统势力肯定有很大反弹啊, 搞不好武则天就完蛋了.

武则天精明强干, 怎么收拾这帮官呢, 当然是要抓住重点, 重点是什么?  是一帮不服气的老臣. 通鉴里说武则天自己后来总结: 且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强难制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过此三者,掌即为之;不然,须革心事朕,无为天下笑。 直白的意思就是, 这帮人里面, 就这三个有本事不服管的, 老子把他们都收拾了, 你们还待如何? 这一段恐怕不是武则天的原话, 这明显是个得意猖狂的小人口吻,  应当是司马光用来黒武则天的. 文人都是一肚子坏水. 不过正好梳理了武则天当时要做的事情.

徐敬业是个功勋子弟, 他爷爷徐可不得了, 说唐里鼎鼎大名的徐茂公. 后来赐姓李, 所以写檄文的时候是叫李敬业. 后来失败, 这个赐姓自然要拿掉. 他继承的是祖父传给他的英国公,是红三代一帮勋贵子弟里面的代表人物, 结交名士, 身价亿万, 自以为了不起.

裴炎是高宗的托孤老臣, 为人耿直, 人望很高, 能力也强. 特别是裴家本身就是关陇望族, 数数唐朝宰相里有多少姓裴的就知道这个姓的厉害. 这样的人,那里是随便可以搞定的.

程务挺是个战将, 他老爹程明振是投降给李渊的, 后来多次攻打高丽,很能打, 公侯地位都是打出来的.  程本人也曾击破西突厥, 立过很大军功, 是当时带领军队防突厥的主力. 可见这父子是军营世家, 都靠军功吃饭,  在军中必然威望很高. 然而也被拿下.

徐,裴,程, 估计早早就是武则天要算计的人了, 这三个人里面, 富三代没脑子,  武将没脑子,最难搞的还是裴炎. 何况裴家是望族, 是旧势力的集中代表. 一定要拿下, 这个就是重点. 定好了目标, 下面就是手段.

武则天先把一帮勋贵子弟包括徐敬业都贬了, 还把他们贬到一起, 贬到了杨州,为什么是杨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这种富贵地方, 人的日子过的都太好了, 消磨意志, 是拉不出能打仗的军队来的, 你本来就呆在最好的地方, 那里会有出去打的动力?  一帮人被贬, 还整天混在一起.  一喝小酒, 自然互相抱怨, 牢骚发着发着就弄大了, 起兵造反吧! 这里面有个关键人物. 通鉴里说:  盩厔尉魏思温尝为御史,复被黜。皆会于扬州,各自以失职怨望,乃谋作乱,以匡复庐陵王为辞。魏思温为之谋主. 我们要造反了, 谋主是魏思温!

但是富家子好好的日子过着, 就算贬官, 也能花天酒地,嘴上说的容易, 真要造反,赌上身家性命,行动起来也难. 你不反, 有人帮你反! 造反过程如下: 先使其党监察御史薛仲璋求奉使江都;令雍州人韦超诣仲璋告变,云「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仲璋收敬之系狱。居数日,敬业乘传而至,矫称扬州司马来之官,云「奉密旨,以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发兵讨之。」于是开府库,令士曹参军李宗臣就钱坊,驱囚徒、工匠授以甲。斩敬之于系所 .   先诬赖别人,再矫称, 最后驱囚徒工匠授以甲. 完全没见自己的私兵, 这能有什么战斗力?

徐敬业起兵, 靠的是奉史江都的监察御史薛仲璋, 薛是裴炎的外甥, 这条线总算是接上了. 于是武则天去问裴炎该怎么办, 裴炎说你还是归政给李家吧, 贼军不就为了保李唐吗? 根本不用打仗啊, 这下好, 归政李家? 恐怕是归政于你裴炎吧? 你这肯定是勾结你自己的外甥, 要夺朕的权啊, 还是去牢里想想吧! 于是收炎下狱. 炎为此谋,必有同党! 又有长安小儿做歌曰: 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又说裴炎写了一封信, 内有青娥两个字. 武则天说,:  此青字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 遂诛炎。 各种证据都在嘛, 当然就杀掉啦. 顺便再杀几个同党. 裴炎不是那么好杀的, 下了狱,天下不少人为他求情, 直到这几个所谓证据都落实, 才杀掉. 程务挺当裴炎在牢里的时候,上表求情, 也是同党, 杀! 具体细节就不多说了.  至于徐敬业, 那后来随手就平了.

读史至此, 明眼人一定看出来了, 魏思温, 薛仲璋都有问题. 这两人都是御史. 一个先被贬了去卧底, 还有一个直接派过去造反. 徐敬业等小儿辈被玩弄于股掌之上. 最终干掉了裴炎. 过程里面动了刀兵, 几个州的百姓跟着陪葬,不知又有多少家破人亡. 所以政治真不是一般人玩的啊!

至于魏薛两人的下落, 魏是明写了, 王那相交到朝廷的二十五个人头里没有, 是余党. 后来被捕杀. 一笔带过, 薛就不知下落了.  这两人到底是死是活, 尤其魏是真死还是假死, 看你对人性的判断, 可以留给小说家.

最后,回头看看文章的标题, 骆宾王是天下奇才, 文章千古流传, 但是想跟精明强干的武则天问一问是谁的天下? 那自然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就是讨论历史, 全文没有影射, 读者君不要胡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