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兼谈如何做出类人智能。

记得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经提到过当年他为什么选择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这个方向。 他说,他曾经参加过人工智能之父明斯基的讲座。 老先生上来就问了一个问题: How human brain works? 做AI的人, 其实终极目标一直是如何做出像人一样聪明的机器,这是一个历史使命, 要代代穿传。 创始人时代做不出, 就传给我的老师那一代, 之后再传给我们。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说, 也许或许我们不用再往下传了, 我们这一代就能解掉这个问题。 以下是详解。

这篇文章要不要写, 我其实犹豫了很长时间, 脑子里有很多想法, 模模糊糊有些答案,但是并不确切。 写文章应当能经得起历史考验。 万一错了, 被打脸会很丢人。想来想去还是把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 读者君们一起思想碰撞, 会进步的更快, 想的更明白。

先说为什么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能解决掉AI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比前辈们聪明, 归根结底是计算能力,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大脑的计算能力是多少, 有各种估测数字。 什么时候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超过大脑, 也有各种估测。 其实这些数字都是胡扯, 你连大脑是怎么计算的都还没搞清楚的, 怎么评估计算能力? 那种算算神经细胞个数,然后把神经细胞当作一个计算单元来统计的都是伪科学。但是为什么我还是敢说我们这一代能遇上计算机计算能力超过大脑? 因为有摩尔定律, 就算估计不准,差了2个数量级, 也不过是十年功夫的事情。 基本上, 我的个人预测(胡猜),与人体同等重量的计算机计算能力超过人脑, 大约在2018-2019年。 这里耍了个流氓, 没有拿大脑的重量和计算机比, 大脑和人体的重量差了几十倍, 对摩尔率来不过不到十年功夫。

计算能力是物质基础, 硬约束, 没有计算能力都是空想。 有了计算能力, 可以谈算法了, 也就是软件。 大脑是怎么工作的? 这里面关键是工作的原理, 就像造飞机一样, 研究了鸟以后, 科学家发现了伯努利原理, 造出了跟鸟的飞行方式不一样的飞机。 AI的伯努利原理是什么?

要想从功能上模仿大脑,回避不开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人类智能。 大脑的功能又多又复杂, 一眼望不到边, 从何入手。 怎么建立理论框架。 解题的思路在心理学, 心理学一直是研究人的。 心理学三大门派,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都对人是什么有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方法。 自心理学之父冯特之后心理学已经研究人有快两百多年了。其中以佛洛依德的提出的, 本我, 自我, 超我的模型最流行。 本我是动物性, 是生存本能, 是条件反射层面的东西。 自我是逻辑, 是理性判断和分析, 超我是社会性, 是道德和思想。 这个思路, 正可以用来指导AI, 目前AI做到的东西, 大致也可以这样分。 以下分开来说:

本我:语音,视觉都是自我层面的东西,对应于潜意识。 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 我们还没学会,但是可以 一个一个技能做, 慢慢来。深度神经网络发明之后,大大提高了大家做出这个层面东西的信心。  究其原因, 本我是对外部世界的基本理解和直接反馈, 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外部世界抽出概念这个关键的东西。 并做出相应的直接反馈,那么我们要学习一个从外部表象, 比如语音, 图像, 到内部概念的映射关系。 深度神经网络学这个映射大大的有效。 为什么会这样?

MIT的几个物理学家最近有个理论给出了解释。 他们说自然世界是建立在简单的物理规律之上的(这些规律甚至大部分都是线性的)。不同的线性规律相互作用,产生了非线性,比如双线性插值就是个简单的例子。 有了非线性, 加上耗散结构自组织,最后就能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所以归根接地,世界就是一个大的分层网络产生的, 用分层网络来理解,做这个逆向过程,当然有效。 这样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大脑也这么厉害, 大脑的分层神经元结构不也是干这个的?

自我: 有了映射关系, 我们可以从外部世界走到内心世界了, 但是本我的内心世界很简单, 就是一些状态,和对应的简单逻辑, 比如分了多少类, 每一类该怎么做。 AI一开始做的玩具世界,就是搞搞类似的逻辑, 所以用LISP语言描述这个就可以。 当年计算能力不够, 玩不了外部世界到内部世界的映射, 前辈们只好玩玩具模型, 积木世界,也真是不容易。 也愈加佩服他们的聪明才智。

但是对应人的自我, 这些简单的状态和逻辑是远远不够的,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东西要弄明白, 什么是知识? 什么是通用知识? 什么是记忆?最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自我意识?

先说知识, 搞知识表示的人研究这个很久很久了, 语义网络, 概念层次网络, 还有个语义互联网的RDF标准, 在他们看来,知识是一种概念直接的联系, 语义联系,确定性关系。 比如RDF标准,核心是一个三元组, 从一个概念,到另外一个概念,加上中间的链接关系, 就是知识。 RDF折腾了十几年了, 仍然只有有限的应用。 为什么不成功?各种解释原因都有, 在我看来, 是走错了路。 知识是确定性的关系吗?大错特错, 知识从来就是不确定的, 动态变化的, 所以要表示知识,不能用确定性网络, 要用概率网络, 也就是贝叶斯网络。 这里就不展开了。

有了知识,就可以谈谈通用知识。 所谓通用智能, 大家说计算机笨,AI笨,一般指责最多的就是这个。 计算机就是工具嘛,智能干一些特定的事情,而且还做不好。 这种指责其实相当没有道理, 刚开始学说话的小孩,学一个词都不容易, 你问他为什么不会作诗? 从知识到通用知识,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这里面有没有过不去的门槛,量变引起质变。 仅此而已。

再说什么是记忆? 其实人的记忆很复杂,有短期记忆, 有长期记忆, 有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转化过程, 人要睡觉, 除了让身体各个器官休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干这个: 把一天接触到的东西整理下来,变成长期记忆。 这个过程中没有自我意识的干扰。 有的时候, 转换出了点小问题, 就会做梦, 展开说可以是另外一篇文章。 这里点到为止。 那么记忆怎么来理解,关键在动态, 在时间。 与记忆相关的都是时间,我们记住了新东西,慢慢的就忘了旧的。 要模拟这个,知识表示的贝叶斯网络每个状态都得有动态属性, 动态贝叶斯网络。哈哈, 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写这个的,瞎猫碰上死耗子,小得意一下。

最后要说自我里面最关键的东西, 自我意识。这里就不谈概念了, 就说说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是怎么来的? 一言以蔽之,学出来的!自我意识是从孩童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概念, 小孩子刚生下来是分不清楚内外部世界的, 慢慢的才知道”我“和其他东西是不一样的。 既然大脑可以学, AI也可以学, 具体怎么学, 因为设计到高层次的东西, 在我们还没解决知识和记忆之前, 提这个有点早, 但基本上可以推测这个跟增强学习相关。

超我:有了本我和自我,其实大部分人的智能就有了,尤其是有了自我意识的东西, 必须承认它已经是一个“类人”了。超我这种文化和道德层面的东西, 在于AI个体之间如何连接,如何建立关系。 我们做出了一个AI, 两个AI, 几百上千个有自我意识的AI之后,他们之间如何组织成社会。 Startrek这个片里的想象是borg人, 所有的AI个体公用一个大脑。 是不是这样, 值得商榷。 这个很重要, 人类简史里说, 智人之所以打遍天下无敌手,就是有了精神世界,创造了共同想象物,可以大规模群体分工,一致行动,直至建立庞大复杂的社会组织。 AI会怎么样,AI如何定位,AI和人的关系如何,这个交给未来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 涉及价值观,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象。

文章到此就可以收尾了。 有两个小问题再补充下, 一个是创造力,一个是自由意志。这也是讨论智能时候口水最多的两个问题。 创造力从哪里来,自由意志是什么? 很多人说这个归结为量子效应,这种说法很高大上。 我的个人观点,没那么深,大脑利用的全部科学,就在十九世纪的物理学里, 用不到二十世纪的物理学。 有热噪声就够了。 能坚持看到这里,也不容易,谢谢读者君。再见!

 

月饼事件补:谈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某司月饼事件持续发酵, 到昨天为止网上还有新评论文章,各种相关笑话. 以某司的管控媒体能力, 还能看到这些内容, 可见这确实是一个大家关注, 不能轻易下结论的话题. 上一篇乱弹写完之后, 有同学在后台跟我讨论, 说这是他们公司的企业文化, 要净化空气, 眼里不能进沙子. 那这一篇就说说企业文化, 再拔高一点我们来谈谈价值观.

先说什么是价值观.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三观.  做人要三观正, 做公司要正三观. 那么什么是三观?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很多人不一定清楚的理解了三观的内涵. 这里多解释两句. 所谓世界观, 是你理解世界是怎么运转的, 所谓事物演化发展的根本规律, 发生一件事情,该通过什么样的模型和逻辑来理解 , 这个是世界观.  什么人生观? 你理想中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就是人生观. 对于公司来说, 就是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最后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对事物的价值判断, 如何比较,如何排序, 一个著名问题: 你妈和女朋友掉到水里了先救谁. 就是用来考价值观的. 每个人的三观都肯定不同. 公司当然也一样, 不同的公司可以有不同的三观. 大家各有各的活法. 那还说个p, 我活自己的, 爱谁谁, 真是这样吗?

再说做一个企业为什么要有企业文化, 要有价值观. 人类简史是一本好书, 里面说到, 靠任何人的血缘关系, 互相之间的熟悉程度, 直接的社交联系, 一个社群或者部落能够维持的最大规模在150人左右, 所以一个小公司, 少于150人, 靠领导人的魅力, 大家相熟, 可以维持, 不需要谈什么价值观.  一旦一个群体超过这个规模, 要维持, 就需要一些人造的想象物, 也就是大家为什么要一起合作做事情?  这些人造想像物, 最早的就是宗教信仰, 后面出来的有国家,金钱, 民族等等.  当个人对这些想象物有同样的认同, 就可以和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合作, 一起做事. 公司也是一种人造想象物, 当然也一样.

所以价值观也好, 文化也好, 是用来维系一个超出一定规模的群体, 或者说公司必须的东西. 大家需要对这个有一致的认同, 才能在一起做事. 反过来说, 价值观和文化也指导了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 在讲公司管理的书里, 比如追求卓越, 基业长青等等都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谈价值观.  IBM就是个著名的例子, 后来大象跳舞的时候, 价值观从员工至上,变成了客户第一. 伤筋动骨, 很不容易.

关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可以再找一个证据, 很多企业小而美的时候活的很好, 一想扩大规模, 就开始混乱, 在发展的路上半途死掉. 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对管理的理解不到位, 没有事先确立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最后回到月饼事件. 某司的人的理由说, 这是他们的价值观, 主要是诚信, 他们是商业公司, 诚信第一, 小二监守自盗, 违背了诚信价值观, 当然要开掉, 杀一儆百. 哪怕是某技术高手, 明知杀掉会给对手送菜, 也是不得已为之. 哎, 何其糊涂. 首先这里就有个概念错误, 诚信不是价值观. 是人生观.  不理解的到前面去看定义.  其次, 公司的管理, 怎么能非黑即白?  毛爷爷有千般好, 就是这一点不好, 非黑即白, 辩证法, 把中国折腾的半死. 华为的任总说了, 管理要讲灰度!

那么价值观怎么办,  不讲诚信, 小二监守自盗, 公司岂不垮掉.? 有个鸵鸟的故事, 是说眼里不揉沙子, 不想看见就把头埋起来. 这个故事太冤枉鸵鸟, 进化论怎么能支持这么干, 真要这么任性, 鸵鸟早已灭绝. 小二的平时的各种胡作非为, 接触多的其实都知道. 这个是人性, 要讲灰度, 不然小二没有做事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管理?  明正典刑, 奖心惩迹, 你可以小玩, 不能大玩. 不然开刀问斩! 再找几个圣人海瑞, 当榜样, 让你们自渐形秽. 如此而已.

 

乱评月饼事件-企业文化导致的惨案。

马上就是中秋节,先祝各位读者君中秋快乐。 昨天开始,某著名网络公司因为几个员工靠技术作弊抢公司内部网站上的月饼被辞退了,这个事情不断发酵,先刷朋友圈,再上新闻,各路人物都来凑热闹评论两句。 估计该公司的PR有的忙活, 该公司的PR以能力强大著称, 此时应当过不了几天就会平息。 但这件事情非常有代表性, 值得说道说道, 故此我也来凑凑热闹, 乱评几句。

先说立场, 对于此事, 我是站在中立的立场的, 员工利用技术作弊,肯定是有错在先,特别是本身就是安全部门的员工, 对所谓诚信有更高的要求。皇帝卫队出了叛徒那还了得? 公司的反映比较大也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 事后有员工自己承认,这个事情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HR简单粗暴的喝令1个半小时走人,十分的不妥,下面再展开。

假设这件事发生在西方公司,可能会比较简单, 看公司条例,国家法律,按规矩办。 公司的员工手册一般都有相关内容,包括轻重如何判定,该怎么处理, 也没什么可以讨论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讨论这件事,逻辑是先看劳动合同法。中国的劳动合同法相当照顾劳动者, 轻易不能开除员工, 要开除员工,跟这事有关的就一条, 严重违法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这里面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规章制度,不能随便说有就有,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公示,并告知劳动者本人。 注意最后一条, 有纠纷的时候都是要公司举证的。 在外企和规范管理的国企, 每年相关条例出来之后都会要求员工在it系统里学习一遍,然后签个字表示我看过了, 这个就是先留个证据。 另一个关键词是严重, 什么叫严重, 说影响了价值观称不上严重,一定要造成实际损失才可以。 所以单从法律角度上讲, 如果提起仲裁,一般情况下公司可能会输。但是公司的HR常年处理这类事情,不可能不懂法律,可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凭借了,你懂的。

在中国做事, 不能光看法律, 还要讲道理, 人情法律都要兼顾。这件事一出来舆论的反弹这么大,应当是大家觉得处理的过了,不太和清理。 毕竟员工没有造成啥后果,只是抢月饼,抢到了还要用钱买的,这种事情懂技术的可能都会干,比如抢火车票,堂而皇之的作为几大浏览器吸引人的法宝。难道又是窃国者侯,窃钩者诛? 另外公司的处理实在是太毛草,1个半小时叫走人, 这么做可能的理由是对自己的员工不信任。当年联想04年裁员,有一篇文章流传甚广,叫“公司不是我的家”, 柳传志看过以后也有反思, 说:如果一定要裁员,我们裁员的时候, 是不是可以再人性化一点?当然裁员和开除不一样,裁员是公司的错,但是大家都是人,做事时换位思考,何必这么残酷, 担心员工会破坏生产工具?

那么这种事情到底该怎么处理,网上评论有各种办法,有斗智的,有抖机灵的,有不在乎的,有罚公益的,等等等等。 朋友群里有人借了一句俗语,我觉得挺合适贴在这里: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

什么意思?公司管理靠奖惩制度, 奖是表扬, 是竖典型,是传达价值观,主要评精神,论心。惩是以儆效尤,约束员工行为,确立规则,这个时候主要看迹,也就是行为造成的后果。 奖惩各有用处,混在一起那就什么也搞不好,必然会遭反弹。

 

人生的境界-从中年男女的危机说起

同学群里有人转发了两个知乎话题: 中年男士都在想些什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01909)。中年妇女都在想些什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57352)。看了几个高票回答, 满满的负能量。答题的人,成功人士有, 不成功的也有, 有家庭的有, 无家庭的也有。 但是每个人都不开心。有抱怨混日子没前途的, 有抱怨看似成功压力大的, 有抱怨家庭不和睦的,有抱怨孩子不听话的等等等等。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 你活着是为了什么?

大家别说我是老调重弹, 凡是自带动力,正能量的人,都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生活一定有起有落,有波折,有冲突, 如果糊里糊涂,随波逐流。人生顺境时无所谓。一旦遭遇逆境,各种困难纷纷而来, 外界的压力逼着你做事,就是无穷尽的苦恼。堕入其中,自然满满的各种不开心,以至于抑郁,甚至自杀向。 我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也有过类似经历。 因此斗胆在这里发文,谈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 也就是所谓人生的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谈到了词的三种境界,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出自人间词话二十六。王先生的境界是三句词:第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本来说的只是文学艺术创作。但是因为说的实在太好, 而且确实在不同场合都可能有类似感悟, 很多人就把这三句拔高了, 说谈的就是人生的境界。

那么这三句话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我理解, 第一句是说在摸索, 反反复复,在找路。第二句已经找到了路,那就要拼搏,这个过程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不后悔。 第三句有两层意思,是说经过拼搏的过程,某一天会顿悟,于是人生得到了升华。所谓两层意思, 说达到目标也能悟,灯火阑珊,另外一层是说,就算没做成也能悟,蓦然回首,哈哈哈,原来是这样。中国人脑子里自带辩证法,正反都说等于没说, 当然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们自己领会。

禅宗里面有个段子流传极广,大家应当都知道,我看到的版本是:“”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各种人生大师们开讲座都会说这三句,也有一些不同版本有用字的差别,基本意思是一样的。 大师们喜欢这三句,大概可能是想说我和你一样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实差着两层境界,我当然比你高到不知那里去了,你老实听我讲。当然也有真大师是懂的。 到底是伪大师还是真大师?真相只有一个, 说没有用,看他怎么做。此外特别强调一点, 不能速成!

一切的一切,靠实践, 你可以关起门来坐枯禅,思想碰撞,但这个不推荐,疯掉的可能性比较大。还是要到大千世界中来, 边想边实践。

这里再引用冯友兰先生的一篇文章,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中的境界, 他分了四类: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在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不是依照社会习惯,侄是依照其本性去做,他们从来未曾了解做某种事情的意义。功利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生的了解,比较进了一步,他们有“我”的观念,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为着功利,为着自己的利益打算。在道德境界中的人,不论所做何事,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天地境界中的人,一切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  这四个境界对应前面三层的那一层, 留给大家做思考题。

最后还是要反复强调下,要实践,要实践,要实践!因为心境是想象不出来的, 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说,你被人用抢指过头吗?没到生死一线间的非常时刻,没有遇到足够的困难,你不能悟。被人指过头,活下来了, 才可以在同样层次上做朋友。

写这个文章的时候翻了翻知乎上的相关问题, 看到张弛同学用了三张图抖了个激灵,这里转一下, 表示赞赏:

第一层境界

58fc1ff025ba47e91e400051fc11563d_b

第二层境界

12eea7a9af165c127bd74fac272576ee_b

第三层境界

a91f4288de71c967756dabda5a063562_b

最后再补充一句, 人生的精彩,岂是几句话,一篇文章能讲完的。

(全文完)

买房还是卖房还是观望?

这几天北京入了秋, 天气非常好, 好到让人觉得好像出了国,到了发达国家。 基本上天天有晚霞, 每到傍晚我的朋友圈里就有很多人晒照片。 天气虽然这么好, 并不是每个人心情都很好。 尤其是北京的年青人, 要买房的年青人, 各个着急上火。 我身边就有几个, 时不时听他们说说房价的动态,哎呀之前看的房子纠结了一下, 房主又加价50万。哎呀燕郊的房价都3万了, 哎呀六环昌平的房子都快5万了。 等等等等。
房价既然涨的这么离谱, 远远超出了年青人收入的支付水平, 自然有人不理解, 更有人生气, 为了迎合大众心理, 就有一批人站出来说, 房价要崩盘,
中国经济不行了, 甚至某些人说是政府故意的。他们说的对吗? 本文说说个人观点。这个话题太大,只能管中窥豹,同时还要提前声明, 不一定对,请看的人批判性阅读。
先跑一个题, 说说政府管经济的逻辑, 一言以蔽之:没有逻辑。 那你还说什么? 其实没有逻辑,就是逻辑。 政府管经济, 最关键的是什么? 可能只有少数人明白, 重点只有一个, 那就是保江山。 江山怎么保? 看历史, 历史上但凡动乱, 首先出来闹事的都是年青人。 特别是现代社会, 出事的源头都是学生运动。

学生为什么闹事, 两个原因, 一是闲的, 二是有气。 归根接底, 找不到工作, 觉得自己没前途。 中东国家就有绝大多数年青人找不着工作,于是他们不停的乱, 永远好不了。 欧洲不少国家,特别是欧猪四国,也有过半年青人找不到工作, 所以他们也乱, 但是好在他们祖辈积德(会抢),荫及后人, 一时半火, 闹闹腾腾还能撑下去。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逻辑链。 保江山, 就是要保就业。 之前经过高人测算, 中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就能解决200万人口的就业, 中国每年要新增1600万人口, 所以政府拼死拼活要保8.  再看中国的人口数字, 1987年是最后一个出生高峰, 之后人口出生率直线下降, 1987年出生的人, 22岁大学毕业, 到2009年开始找工作, 之后慢慢的找工作的人没有那么多, 政府的经济增长压力没有那么大, 可以不保八。 那么经济增长率预期可以下调, 弄一弄去产能, 调结构, 练内功。

跑题结束, 回到房价。 房价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有人说房价高, 有人说房价低,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中学政治课,一直讲真道理, 书上有一句话,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影响。 因此房子首先是一种商品, 它有使用价值。 但是房子地段,格局,楼层,装修都有好有坏,怎么判断价值呢, 很多人谈房价,会提到租售比, 有了租售比的概念, 就可以拿房租来判断房子的使用价值。 不买可以租嘛。 至于租售比多少合适, 见仁见智,但是大致有个范围, 平均下来是250(这个数字真好)。有了价值, 那就看供需了, 有人说中国房子不是市场, 新增地皮都在政府手里控制, 房价政府也能完全控制。 这是扯淡, 房地产开发已经将近二十年, 政府虽然可以通过控制卖地控制新房投放, 但是已经有大量的二手房, 存量远比增量大, 市场已经存在, 就会有自己的逻辑。 房子的价格, 特别是二手房的价格, 就是由供需双方的博弈决定的。政府可以通过限购来控制买方,还可以通过税收来控制卖方, 手段虽有,毕竟有限。

写到这里,有些急性子的同学估计已经在撇嘴了,因为他们算过我说的不对, 比如北京一套位置不错的2居, 大概月租金要8000-1万, 乘以250, 不过250万, 但这种房子通常要卖600-800万, 他们没算错, 那是我错了? 并不是。 房子不光是一种消费品, 它还是一种投资品, 有投资的价值。 那么投资品的价格怎么算呢? 可以类比股票, 股市上有的公司股票贵,有的公司股票便宜。有些很赚钱的银行,股价并不高, 奇怪吗?不奇怪, 因为没有大幅增长的预期。 投资的逻辑是看未来, 所以房子算作投资品的话, 里面包含了一部分对未来增长预期的溢价。 极端的所谓10平米卖好几百万的学区房, 几乎完全没有使用价值, 就是一个投资品, 买来上学,过几年小孩读完书再卖掉。

房子增长的预期又怎么算呢, 那就有回到之前的跑题。房价增长长期看大致是和经济增长一致的, 换句话说总体来看买房只能保值, 并不能增值。 中国的房价高,是因为有经济增长预期带来的溢价。 现在经济增长下调, 预期看衰, 实际上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都不涨了, 不仅不涨, 不少地方还在跌。 少数几个城市, 比如厦门最近又开始限购了, 南京,苏州涨的不要不要的。 北京,上海更不用说, 要不也没有这篇文章了, 又是为什么?

其实北京,上海房价到今天, 已经脱离的一般人的购买力了。 一套普通三居, 位置尚可已经要1千多万了、 前两天刷屏的清华大学教授被骗1760万, 就是卖了一套三居房子的房款。 这个价格早就只能卖给富人。 对富人来说, 买房的逻辑是投资逻辑, 所以房子相当于富人的钱包。 北上中心地区的房价多高, 看这个国家富人的多少, 和最富的人有多富。 莫斯科, 孟买也概不例外。 那经济明明不好,房价为什么还涨。 对于富人来说, 他们买房有两种情况, 一是经济增长, 钱包里的钱太多, 心情好就可以买着玩。 二是经济不增长, 他们钱包里的钱虽然不能变多, 但也没有地方去, 只能用来买房。 现在的情况显然是后者。 能持续多久? 应当不会太久。

最后再说说个人观点, 知乎上有个数据帝叫chenqin, 没事就写点数字统计的文章(文章写的都很有意思, 可以专门看看)。 他有个话题讨论中国城市的规模, 里面提Zipf法则。Zipf法则是说在一个国家,其人口数量排名第二的城市,是排名第一的城市人口的二分之一;排名第三的城市,是排名第一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

 中国的统计数字, 人口三百万以下的严格符合规律,三百万以上的城市都偏离了规律,应当是政策限制人为缩小了规模,尤其是北京上海, 以此类推, 北上的人口数量应当在1亿到5千万, 现在北京满打满算三千万人口(户籍只有1千七百万)。仍然是被人为政策限制的, 所以北京的房价并不高, 当然, 学区房除外。